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623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C.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也就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自身正确,但和材料的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明代的这一制度只是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而不能提高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秘书的地位是不高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涉及秘书选抜的问题而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

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

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

4.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答案】A

【解析】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品德,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是“文人画”,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不能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都体现人的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错误。

点睛:

要理解绘画,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绘画观念,而要了解绘画观念,就应该把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

作为文化体现之一的宋代绘画,必然会受到宋代文化的影响。

宋代理学"

穷理致知"

和"

心性为主,外物为从"

的精神使宋代绘画产生了从理性到感性、从写实性到写意性的变化。

5.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

“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

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

”这反映了当时

A.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B.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

C.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体现倒向社会主义苏联的外交政策;

“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可知确立不急于西方承认的外交政策;

故体现了毛泽东根据冷战的国际形势提出的不同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中国沿海,与材料时间“七届二中全会”不符,排除B。

材料体现的对苏联和资本主义外交政策的不同,而不是需要苏联经济援助,排除C。

根据材料“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

所以选A

6.近代西方的传教士多援引墨家“兼爱”观点阐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并宣扬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中国新式知识分子也注重从“兼爱”思想出发破除家族中心的观念。

以上现象说明

A.宗族观念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B.基督教与墨家思想基本一致

C.墨家思想为民主革命奠定基础D.传统文化资源可为近代化服务

7.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先后关闭了天津、上海证券交易所。

不久,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又交易所又先后成立。

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

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D.“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

【解析】证券交易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且是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故A错误;

新中国的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中“1952年7月和8月”的表述不符,故B错误;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新中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计划控制,故C正确;

党的“左”倾错误蔓延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间上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错误。

8.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

毛泽东回复道:

“找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

”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D.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的回复说明了他认为在思想上要允许存在争议,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这表明毛泽东在学术领域鼓励百家争鸣,所以A选项正确。

C选项错误,百花齐放是艺术领域的主张;

B选项不是材料所表现的含义;

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回答本题要搞清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真正内涵。

“百花齐放”是对艺术而言的;

“百家争鸣”是对学术而言的,这样就容易排除A选项。

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回答,不要想当然的去判断,做到答案从题中来。

9.自“闺蜜干政门”爆发以来,朴槿惠成为韩宪政史上第一位在位时接受调查的总统。

三大在野党宣布将在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青瓦台和朴槿惠宣布将尊重国会最终决议,但在此之前检方应暂停调查。

主要体现的原则是

A.代议制原则B.宪政原则C.总统权力至上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材料与代议制无关,排除A;

宪政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一部基本法律并被其约束,B与材料无关;

“三大在野党宣布将在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C错误;

“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检方……调查”表明总统、国会、法院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正确。

10.“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

“耐克逊”表明罗马法

A.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B.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

C.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D.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形式主义,故C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罗马法•特点

11.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

马丁·

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

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

据此可知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解析】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

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

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

本题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本题容易错选BC,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只是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

12.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

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

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

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这反映出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解析】根据“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判断“货币区域化趋势”错误,排除A;

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浮动汇率制的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应用,实质上代表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故C正确;

浮动汇率制与“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无关,排除D。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

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

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良策”。

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察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二安德鲁·

卡耐基(1835~1919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

卡耐基在1889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

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

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

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

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报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

(2)报据材料一、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套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

(1)特点:

将慈善与发展教育相结合;

以工代赈;

注重公益事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注重发挥公益事业的多功能性。

(2)不同:

①机制不同,前者依靠个人兴办,后者按照企业管理方式运营;

②范围不同,前者集中于南通地区,后者遍布全美.乃至面向世界;

③结果不同,前者逐渐停滞甚至夭折,后者持久发展、影响至今。

原因:

企业实力不同:

大生集团实力较弱,卡耐基基金会实力雄厚;

现实环境不同;

近代中国是半破民地半封建国家,美国是帝国主义强国。

(言之有理即可)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可知,其特点为将慈善与发展教育相结合;

根据材料一中“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办赈至善善策”可知,其特点为以工代赈;

根据材料一中“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可知,其特点为注重公益事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注重发挥公益事业的多功能性。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可知其原因为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

根据材料一中“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可知,其原因为外国慈善思想的影响;

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可知,其原因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结果。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中“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可知,张謇的运作模式是依靠个人运作,卡耐基的运动模式则是按照企业管理运营;

根据材料一中“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和材料二中“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可知,其不同之处是前者范围只局限于南通地区,而后者范围包括整个美国;

根据材料一中“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和材料二中“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可知,其结果不同,前者最后陷入困境,后者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中“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这两句话,从其实质和对美国自身及其他国家的影响分析作答即可。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论历史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

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

1918年—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同时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导致了1921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可见,在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部分实现了预期目标。

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的出现了背离。

【解析】根据材料很容易得出“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史实具体,语言表述要准确。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安史之乱后,唐代漕运遭到极大破坏,更使中央财政空竭。

当时的漕粮都是散装散运,不仅沿途消耗量大,而且便于沿途官吏的截留和盗窃。

漕运都由地方承办,纳税户均出脚钱,从民间无偿征发船工与船只,委托富户为“船头”。

他们对船工虐待勒索,以致“人不堪命”。

漕船因征自民间,窄小破旧,极易损坏。

为了解决漕运的问题,盐铁转运使刘晏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命“囊米而载以舟”,把米装进麻袋,再上船起运。

又立纲运之法,“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

”同时,他在淮河以北列置巡院,在扬州设置漕转院,由国家训练船工水手,漕务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国家制造。

从此漕船坚固,使漕粮得到了安全。

此外,再利用盐利的收入,分别雇用船工进行漕运,并由国家直接管理。

此次漕运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成功地解决了安史之乱后财政调拨上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摘编自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

(1)内容:

变散运为纲运(实行集中运输);

变民运为官营(由中央设置专门机构管理);

变派役为雇佣(雇佣船工漕运)。

(2)作用:

提高漕运效率,保证北方的粮食供应,缓解财政调拨困难,减轻了农民负担,

劳动者获得更多的人身自由。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实行“封锁”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要求苏联撤走战略性导弹。

但是,他没有要求取消卡斯特罗政权,也没有要求拆除占巴的防预性导弹。

当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改变航线时,当美国确信苏联油船未带进攻性武器而允许它继续前进时,很明显,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

最后,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他己下令将苏联导弹撤出古巴。

材料二1963年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人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脸条约》。

这一条约得到了人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

1968年初,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核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这一条约于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到这时已有47个国家签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背景:

美苏争霸;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战后国际政治意识形态的对立。

共同之处:

双方均不以战争作为推进国策的工具;

双方均积极借断妥协的方式解决危机。

(2)促使美苏双方为缓和世界紧张局势而重新作出努力;

促使两国重视避免核危机的解决机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结合所学美苏争霸等知识即可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

再据材料“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这一条约得到了人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防止核扩散方面和世界和平方面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亚当·

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

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

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

《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

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

亚当·

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

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

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工业革命开始;

启蒙思想传播。

(2)贡献:

倡导经济自由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理论武器。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本问要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信息,解读材料,重点注意把握住以下方面:

A.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

C.思想文化上:

启蒙运动的影响等,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正确解答本问,需要结合材料相关信息,给予分析、认知,诸如“《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等,再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展开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近代欧洲经济学家·

斯密的《国富论》及其经济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