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453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诗仙:

李白-豪迈飘逸、清新雄奇

•诗鬼:

李贺-奇诡变幻、忧郁激愤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朦胧隐晦、含蓄典雅杜牧-清健俊爽、旷达绰约

•元白: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元稹-艳丽浅近

•“韩孟诗派”-奇崛险怪(郊寒岛瘦):

•韩愈-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萧瑟悲愁、清寒峭瘦

•其他:

•张九龄-委婉蕴藉刘禹锡-清峻明朗韦应物-清新典雅

•花间派-词:

温庭筠-绮丽香艳

•婉约派-词:

李煜-细腻感人颓蘼伤感姜夔-清妙秀远精心刻意

李清照-凄苦绰约缠绵悱恻柳永-缠绵悱恻自然

秦观-小巧真切晏殊的明朗疏淡

•豪放派-词:

范仲淹-苍凉悲壮辛弃疾-壮阔雄奇

苏轼-雄健豪放、旷达高远

陆游-悲壮爱国、雄浑厚重、奔放明朗

欧阳修-清丽明媚黄庭坚-流畅自然杨万里-新鲜活泼

诗歌/散文:

人事物景——情理

诗歌主观题题型设题角度

一、概括型

(1)诗歌意象

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1、指出诗歌刻画的形象(明确概括:

特点+身份)

2、描绘具体形象(具体结合写画面)

3、分析思想感情(准确)

景物画面

1、结合诗句描述景象【景物特点(主体事件)+时间(或地点)+图】

2、分析表达效果或作者情感(具体)

(2)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概括型

引用原诗+诗句阐释+结论(内容或情感)

1、审清题意,一般是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体察。

2、找准区间,根据题目要求(是否结合文本)归纳概括或筛选整合。

二、语句(手法)赏析型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分析表达效果(人物形象、景物特点、意境、语言特点)

4、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风格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语言特色(具体)

3、分析运用语言特色的作用或效果(具体)

四、对比鉴赏型

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技巧等方面的对比;

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内容、手法、情感、主旨、风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五、炼字型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3、分析表达效果或作者情感(具体)

表达效果:

人物特点、景物特点、手法、意境、语言特点

炼字类型:

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

六、诗论评析型

1、表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   (具体)

七、作用型

1、结合诗句描述景象(解释)

2、作者情感

3、表达效果(人物形象、景物特点、手法、意境、语言特点)

4、与主旨的关系

5、结构作用

文首:

总领全诗;

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开篇点题;

照应题目;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文末:

点明主旨;

照应上文,前后呼应;

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

2010-2011北京各区模考

诗歌鉴赏

朝阳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

精卫①顾炎武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

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

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

②顾炎武: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评分参考】

①鹊燕形象解说1分。

②精卫形象解说1分。

③艺术手法1分。

④分析主旨1分。

⑤意思对即可。

诗中刻画了鹊、燕等众鸟来去纷扰,衔木筑巢,甘于平庸,只为私利的形象,(1分)

与不畏艰难,立志填海的精卫形象(1分)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出(1分,“对比”“反衬”“衬托”皆可)精卫的伟大,

表达了作者意志坚决,坚毅不拔,为理想勇于献身的追求。

(1分)

海淀期末梅花引

荆溪阻雪(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答题要点:

(1)答出形象特点:

孤独、愁苦的词人形象。

(2分)

(2)结合词句分析:

从神态、心理、动作、环境、侧面等方面分析,能够表现出词人形象即可。

石景山期末泊公安县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

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

八年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

但不久便被调往成都,后又免职。

淳熙五年,诗人又被起用,不久奉诏到临安廷对。

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

②本诗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句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②要点:

八年外放、一再受挫、饱经颠沛的沉郁感慨;

得到面陈素志机会、看到实现理想希望的兴奋;

岁月蹉跎、壮志难酬、前途渺茫的沉痛哀伤。

朝阳一模

眼儿媚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

(2分,解说词句,要点:

“醉”、“解除忧愁”)。

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分,解说主旨,要点:

“离愁之重”、“深厚情谊”)。

朝阳期中

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全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解说诗句1分:

草木的芬芳美好是本性,并不希求美人的折取欣赏。

联系全诗1分:

这首诗描写了春兰、秋桂各自顺应季节而荣,高雅清香完全是出于自然本性,即便被美人爱慕,也无意去博取赞赏。

手法1分:

作者以兰桂自比(托物言志、对比、比喻、象征、反问)

思想情感2分:

表达出洁身自好、清高坚贞、不阿谀奉承、不慕求虚荣、坚持自我、孤傲的高尚追求。

(答出其中任一点即可得2分。

(对兰桂的喜爱或作者淡泊,得1分。

表达作者闲适安逸,不得分。

5分示例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刚直,不贪图官场上的名利,淡雅高洁的情操。

(情感归纳)

•“草木有本心,何求没人归”,草木有它自己的心,不奢求美人将它折下来显示它的地位,显示它的美丽。

(翻译诗句)

•作者将自己比作花,借物抒情,写自己也有内心刚正不阿、不屈于权贵的本性,(手法效果)

•“自尔为佳节”,自己也像兰桂一样,在适当的季节吐露生机,绽放自己的美丽,表现出作者对兰桂的赞美和自己内心高洁的品质。

(结合其他诗句)

东城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禾熟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①孔平仲:

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

②窦:

指水沟。

③耕耘债:

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②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禾熟》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写了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心情。

(2分)

《村居》通过写村居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闲愁的心情。

东城一模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送魏万①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②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点:

①不要被长安的繁华热闹诱惑,荒度光阴;

②体现诗人对晚辈的关心爱护和劝勉。

海淀二模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犹及:

还赶得上。

②“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

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

题型:

炼字-赏析诗句,指向内容概括

“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

“犹及”一句与上文的“才通”“已动”意脉相贯,表现此前行军作战的迅捷顺利,强调归期在即,同时又与后文的“不须啼”呼应,暗示胜利指日可待,表现出喜悦乐观的情怀、豪迈慷慨的胸襟。

西城期末下

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

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

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

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

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

①诗人白日游山,美景以及月伴令人神怡;

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

③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评分标准:

本题4分。

共3个要点,答出1点,1分;

答出2点,2分;

答全3点,4分。

意思对即可。

]

西城二模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水调歌头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

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

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概括归纳情感

第一问:

上片表达了作者满怀愁绪(离愁、哀愁、愁思)的心情。

第二问:

举出合理的诗句,1分;

结合内容合理进行分析,2分。

示例: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万斛”极言愁绪之多,将心中无尽之愁比作千顷江水,化抽象为具体,表现了作者内心离愁的深重。

(以其他诗句为例,解释合理亦可)

一、概括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意境画面

•情感及内容确认(找依据、理由)

海淀一模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登多景楼①【南宋】刘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②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①多景楼:

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

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

②诸公:

指投降派。

③使客:

求和的使者。

②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出对比方法、设问方法均可(1分),

如答借事抒情、联想,言之成理也算对;

•结合诗句并对诗句理解分析准确(3分)

西城一模阙题①刘眘(shè

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①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⑵这首诗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⑵“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1分)。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1分),

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1分),

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1分)。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言之成理,可得分。

本题综合考查对古典诗歌作者情感的体察和对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解释句意、分析特色、概括句旨、联系全诗,各1分。

]

丰台二模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游东田 

谢朓①

戚戚苦无悰②,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③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④,生烟纷漠漠⑤。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

东田,是齐惠王于钟山下立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

②悰:

ng,心情,这里指欢乐。

③陟:

即升、登的意思。

④阡阡:

同“芊芊”,茂盛之意;

⑤漠漠:

散布的样子。

(2)第四联“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为作者写景名句,尤为历代诗家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4分)

【评分参考】①理解句意。

②赏析语句(或语言或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③归纳画面总的特点。

(1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1:

游鱼嬉戏,荷叶颤动;

飞鸟散去,余花飘零;

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营造了清新自然的美好情境。

整幅画面生机勃勃、自然美好。

示例2:

“鱼戏”的“戏”字,写出鱼儿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活泼神态;

“新荷动”的“动”,又写活了鲜嫩的荷花微微颤动的情状;

“鸟散”句,“散”“落”细致描绘了众鸟飘飞、落英缤纷的景象。

(3分)

海淀期中游终南山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

日光。

②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

(4分)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游终南山的独特感受,作者用“塞”这一动词,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终南山巍峨高耸,顶天立地的气势。

作者身处山中,仰望山峰,看到日月都从南山高处出现,冉冉升起,像从“石”上“生”出来的。

作者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出终南山峥嵘向上,与天比肩的气势,这两句诗中的“塞天地”“石上生”可谓“奇语横出”。

二、手法赏析、诗句赏析

•赏析诗句包括对艺术手法的鉴赏。

东城二模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离亭燕张昪bià

n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①冷光相射。

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①霁色:

雨后初晴的景色。

②蓼屿:

长有蓼草的小岛。

③低亚:

低垂。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意象意境概括、诗句作用

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

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阕“渔樵闲话”作了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2010海淀二模

塞上听吹笛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

《梅花落》曲的简称。

②《小单于》:

乐曲名。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作用(全面作答)

•结构:

首句、中间、结尾(注意:

首句写景;

词上下阙之间的过渡)

•内容:

突出了某对象的某特征

•手法:

某手法的某作用

•主旨:

表达了某人物的什么情感;

诗眼

(2007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

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

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四、对比鉴赏

•找准对比点(内容手法思想情感风格),

•以原诗句为论据,

•分条作答。

丰台期末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①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②高亭:

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髙山上。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4分)

同意(1分)。

七八句中写不知从何处来的鹳鹤,在夕阳中哀鸣,让人感到凄凉孤独(1分)。

全诗写作者在被贬黄州期间来到高亭,归途中看到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而自己有家难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在夕阳中独自悲鸣的鹳鹤,实际是以鹳鹤自比,表达寄居异乡的“羁孤”之情(2分)。

不同意(1分)。

七、八句写一只不知来自何处的鹳鹤,在夕阳中鸣叫,只是写景之语,不含羁孤之意(1分)。

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中来到高亭,深感此地的冷寂荒凉。

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环境冷寂。

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着力描绘一只鹳鹤在夕阳中鸣叫,只是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冷寂,并不蕴含“羁孤”之情(2分)。

①表明观点(1分)。

②阐释七八句句意(1分)。

③联系全诗背景或情境和诗句分析(2分)。

五、观点评价

•摆明观点,切勿骑墙。

•原诗句做论据。

清明黄庭坚①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