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部附答案Word下载.docx
《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部附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部附答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
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袁伟时教授认为:
“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
”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
)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C.应该批判地继承
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
7.社会发展决定了“宋型文化”的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一面。
这也直接刺激了明清两代的文化,使之呈现出社会风尚“导奢导淫”“好色”“好货”,价值观念上拜金逐利;
文艺品味上重自由表达,“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的特征。
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同属于这个文化序列的是:
()
A.宋词元杂剧世情小说B.唐诗宋词风俗画
C.草书文人画宗教画D.楚辞神魔小说年画
8.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
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
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9.央视羊年春晚备受好评,它将传统与现代、通俗与艺术、科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从歌舞、戏曲、对联、猜谜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①学富五车,是指战国思想家惠施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装满爱看的纸质书籍
②洛阳纸贵,是指西晋文学家左思作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被广泛印刷,纸材脱销
③戏曲发展过程中,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A.1个B.2个C.3个D.4个
10.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
下列能够反映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有()
①传统科技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②《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命运
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京城的繁华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
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B.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12.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②汉赋③元曲④小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C.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D.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15.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
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6.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
17.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
“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消失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18.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
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
③“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毛泽东曾强调: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20.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D.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21.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A.民族独立B.救亡图存C.民族复兴D.民主革命22.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23.纵观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抓住了四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第一次
毛泽东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第二次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决定实现中美建交
第三次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第四次
2001年江泽民决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第一次促使美国宣布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第二次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第三次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D.第四次使中国走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24.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5.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
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26.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27.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了众多方针和口号。
下列方针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④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②③④①B.④①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
28.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
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29.马丁·
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D.清除神学束缚
30.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31.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可由上帝的允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32.“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
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这说明()
A.宗教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具B.宗教取代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C.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宗教职能的变革D.宗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3.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34.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35.下面表格是对美国一些大科学家所作调查的结果,对此认识恰当的是()
对神的信仰(年份)
1914
1933
1998
个人相信(%)
27.7
15
7.0
个人不相信(%)
52.7
68
72.2
怀疑或不可知(%)
20.9
17
20.8
A.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神的存在B.科学对许多现象依然无法解释
C.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科学最终将消灭宗教神学
36.“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37.文艺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风格。
下列创作风格与其对应文艺作品,不匹配的有()
①斯达尔夫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巴黎圣母院》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苹果车》
③沃塞尔“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向日葵》
④莫奈“光是画中的主角”——《格尔尼卡》
38.近代有一画派享有“光的诗人”之称,其善于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褐色的微妙变化,下列画家中属于该画派的是()
A.马拉B.德彪西C.毕加索D.莫奈
39.在后现代艺术的强大冲击下,传统国画颇有些气短,而拍卖场上一些内地油画家动辄千万元级的成交价更是让人感叹国画价值的低廉。
画家谢春彦表示:
“我们面临的并非笔墨危机,而是精神危机。
”这表明()
A.国画的艺术价值已远远不如西方油画B.国画已经不再受到国人的喜爱和重视
C.国画与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紧密相联D.国画已失去了启迪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40.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
“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中体现这种“追求”的有()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41题25分,42题15分,共40分。
)
41、(25分)马淑清教授在《要用科学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指出: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要着力于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换,使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科学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中;
要立足于本国而又面向世界,使人类文化成果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设学》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张之洞等人在该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5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提出了哪些建议?
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陈独秀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并概述其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7分)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根据其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毛泽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思想)?
42、(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
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
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的和措施。
(9分)
材料二、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6分)
安平中学高二年级实验部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5CABBC6--10CADAB11--15CDCBA16--20CABBC
21--25CCDDA26--30CAAAB31--35BADDC36--40CBDCB
41、(25分)
(1)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分)
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分)。
(2)建议:
尊孔子为教主,改革体制,使用孔子纪年。
意图:
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
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
作用: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分)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分)
(4)观点:
对外国文化要批判吸收;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分)
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42、(15分)⑴目的:
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
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
实行连坐法;
成年男子必须分户。
(2)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
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
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