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用血管通路fanqhWord文档格式.docx
《血液净化用血管通路fanqh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净化用血管通路fanqh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少于3周的血液透析应当使用无袖套,或有袖套、双腔、经皮肤插入的导管。
插管后可以立即使用,所以仅在决定血液透析后再行插管。
无袖套的导管放置可在床旁实施,可以插入股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后应当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顶端在上腔静脉或在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
在血液透析前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插管并发症。
如果有条件,应当用超声引导置管手术,以减少插管并发症。
股静脉插管最少要达到19厘米长(注意包装上的标识)以减少再循环,其仅用于卧床的病人。
没有功能的无袖套导管,只要导管出口和管腔没有感染,可以使用导丝更换导管,可以使用尿激酶处理管腔内的血栓。
存在出口、管腔或全身感染时需要拔除导管。
三、静脉插管定位的体表标志
1、颈内静脉穿刺定位:
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三角形区域内,这个三角由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构成。
颈内静脉进针点在三角顶点,针与皮肤成30°
-45°
,针尖向外下,朝乳头方向,沿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内侧缘,缓慢进针,即可穿刺到颈内静脉。
②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缘、颈内动脉搏动处外侧。
在穿刺颈内静脉时,应该把颈内动脉向内侧推移,避免损伤颈内动脉引起血肿。
2、股静脉穿刺定位:
一般定位是,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3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处,针与皮肤45°
,针尖指向脐部。
3、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
(略)。
四、方法
首先,向患者解释穿刺插管程序、必要性及风险性,并让本人、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进行签字。
这样做通常会使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医生所要做的手术,从而使穿刺插管更容易顺利完成。
开始穿刺前,必须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器械,而且必须是消毒无菌的。
一般规格为Fr12~Fr11.5,内径4.0mm,长度为13cm(颈内静脉),16、19cm(股静脉)。
开始穿刺前,可以采用专用记号笔在皮肤上确定静脉的位置,而静脉位置的确定也可采用超声定位。
接下来,对皮肤作严格消毒,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术野皮肤用1%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麻药进行局部麻醉。
没必要使用2%利多卡因,使用浓度高的局麻药可能增加麻药并发症。
浸润麻醉沿血管走行的皮下注射。
如果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患者要采取仰卧垂头15°
肩枕下可以放置一块软垫(如卷紧的厚毛巾等),以便确保静脉更加向前显露。
这样可以防止可能发生的空气栓塞,并促使静脉伸张以利于插管。
当局麻药起效后,可以用探查穿刺针对静脉进行穿刺定位,通常采用18-G(普通肌肉注射针头)或更小的针头,并接上5ml的注射器(根据个人的习惯可以选用大一些或小一些的注射器)。
如果采用直接超声引导穿刺的话,这一步不需要做。
穿刺进入颈内静脉可采用3种方式,即前路、中路和后路进针。
①当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是,采用中路进针。
颈动脉可以用手触及,如有必要可以向内推开。
进针应与水平面成45°
~60°
角,针尖朝着同侧乳头方向。
②当颈动脉用手触诊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及锁骨上5cm处时,可采用前路进针,把颈动脉推向内侧,远离胸锁乳突肌,探测穿刺针进针时与颈动脉平行,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皮下进针,进针与水平面成30°
~45°
角,针尖朝向同侧乳头方向。
③后入路方法是,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及锁骨上约5cm进针,针尖朝向胸骨上切迹,与水平面成45°
角、与额面成15°
角进针。
当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国内常采用锁骨下路,进针点位于锁骨中、内1/3连接点锁骨下0.5cm处,此点接近锁骨弯折向后成角处。
在锁骨下第一肋骨上方缓慢进针,针尖朝向胸骨上切迹,一般进针与水平面约成15°
角。
在行股静脉穿刺时,股动脉可以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cm处扪及,探查针头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进针,针与水平面成45°
当用引导针头定位好股静脉时,穿刺针接头尽可能贴近皮肤,尤其是肥胖患者更应如此,使针的方向保持与静脉相平行,以便引导钢丝容易放入静脉。
所有患者穿刺时,一边进针,一边在连接针头的注射器上轻轻抽吸以保持轻度负压,一旦暗红色静脉血涌入针筒内时,就可以确认已经穿到静脉。
必须记下探查针头进针位置与皮肤的成角方向,然后换用引导针头接上5ml的注射器,以相同的角度和方向刺入皮肤,应当在探查针的同一路径进针。
如果回血是鲜红的或有搏动感,或回血压力高,必须考虑到可能误穿入动脉了。
如果还有疑虑,可以采血标本做血气分析,确认氧饱和度高低。
如果明确是误穿入动脉,必须立即退出穿刺针,穿刺部位持续压迫至少10min以上。
当穿刺针确定进入静脉后,此时如有暗红色静脉血涌入注射器内,把注射器针筒从引导针头上卸下,穿刺者用手指压住引导针的接孔,防止大量血液流出或者空气进入患者体内,特别是对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者,要嘱患者此时不要深吸气或咳嗽,然后,仔细地放入引导钢丝。
如果钢丝进入阻力很大,则必须马上拔出引导钢丝,绝对禁止在有明显阻力情况下,采用外力突破阻力强行送入钢丝,否则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在送入引导钢丝过程中,引导针头应适当转动方向和角度,以免针尖顶在血管壁上造成引导钢丝不易进入;
经过变动引导针位置,引导钢丝还是不能送入的话,则必须拔出引导针,重新穿刺。
在颈部静脉穿刺时,需注意不要把引导钢丝送入太深,甚至进入右心房。
在ICU病房的患者常易发生心律不齐,或者患者原有心脏疾病,也易诱发心律失常。
其实,把整根引导钢丝送入血管没有任何用处,只要引导钢丝顶端放在静脉内也就可以了。
在引导钢丝的皮肤入口处需要作一个小切口,使得留置导管可以较容易地沿引导钢丝顺利放入静脉,否则,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皮肤和皮下阻力,送力过大造成导管顶端损坏或变粗糙。
在放置双腔导管时,用较硬的扩张管可以使皮下隧道变宽。
但在用这种扩张管时要特别留心,不要把扩张管放得太深,以免损伤静脉血管壁。
扩张管扩张皮下之后,就可以把留置导管在引导管钢丝引导下顺利放入静脉。
要注意一点,在引导钢丝留置时,要防止其远端发生血栓形成。
如果出现血栓形成的话,则需外科紧急处理。
必要时做紧急X线检查和介入治疗。
如果是放置单腔导管的话,一般不采用较硬较粗的扩张管。
为了确保透析过程中留置导管有充足的血流量,在留置导管的外接头处接上10~20ml注射器,在注射器的推进器上稍加负压抽吸就应当很容易抽出血液。
如果回抽血流不顺,这常常意味着会出现血流量不足。
回血抽动通常意味着留置导管位置顶贴在血管壁上,此时,如果仔细地对导管位置作一些调整,比如改变固定位置、后退一部分等方法,则可以纠正出现的血流量不足情况。
穿刺之后,通常必须在留置导管内注入一定量肝素盐水抗凝,防止血栓形成,除非患者马上连接透析机开始透析。
肝素的剂量取决于留置导管的长度和导管腔大小,对于大多数留置导管而言,导管腔的容量(动脉和静脉)在导管的侧壁上有标记,一定要注意注入肝素盐水的容量不能超过导管应有的容积,否则,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肝素化抗凝。
还有一点,保留肝素盐水应视患者的凝血特性作浓度调整。
一般导管保留肝素为20~30mg,浓度也可为含1250~2500U的肝素。
也有人直接用肝素原液封管,此时更应控制推进肝素量与导管腔相等。
留置导管必须认真固定(缝合)在皮肤上,以防导管滑出或被轻易推出。
皮肤的导管入口部位还需要经常用碘酊等消毒,如每次透析结束时,涂抹百多邦软膏,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消毒后再盖上无菌纱布包扎,也可采用消毒贴膜敷料。
放置颈部导管术后,标准的做法是作一个胸部X线检查(股静脉留置导管可以免去此检查),然后再行血透治疗。
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查留置导管位置,排除有无并发症发生等。
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者气胸发生率较高,此法穿刺后应当常规进行X线检查。
五、并发症
1、一般并发症:
(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穿刺时伤及动脉,充分压迫是十分必要的,压迫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患者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
正常者一般压迫至少20分钟。
不管何时穿刺伤及动脉,都应避免使用抗凝剂。
(2)、穿刺失败:
如果术者在同一病人进行穿刺三次未能成功,需更换术者。
(3)、留置导管血栓形成:
临时性留置导管血栓形成可以通过引导导丝更换导管,或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尿激酶使用草案★
尿激酶的使用草案(NKF-K/DOQI)
1.尽量吸出导管内肝素
2.用3毫升或更小的注射器缓慢注射尿激酶5000U/ml,共1毫升进入阻塞的导管
3.如果需要的话,按管腔容量用生理盐水稀释尿激酶,然后缓慢注入导管并将其充满
4.每10分钟注入生理盐水0.3ml共2次,是尿激酶到达导管远端
5.抽吸导管
6.必要时重复以上步骤
尿激酶的使用草案(厂商)
2.用3毫升或更小的注射器缓慢注射浓度5000U/ml的尿激酶进入阻塞的导管
3.充满管腔
4.30分钟后抽吸导管,必要时重复以上步骤
(4)、导管相关性感染。
(5)、动静脉瘘。
(6)、血流量不足:
因导管贴壁或导管内血栓形成。
2、特殊并发症:
(1)、股静脉置管:
腹膜后血肿。
(2)、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
①气胸;
②血胸;
③气管胸膜损伤;
④胸导管损伤:
左侧颈内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
⑤喉部血肿和喉返神经损伤;
⑥留置导管位置不良;
⑦空气栓塞;
⑧上腔静脉或右心房穿孔、纵膈出血、心脏压塞;
⑨心律失常;
⑩静脉狭窄。
血液净化用血管通路
(二)
永久性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一.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前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和体征:
血管通路建立前对病人的评介
可能的影响因素
关联
病史
既往中心静脉插管病史
产生中心静脉狭窄
病人优势侧
非优势侧建立通路不影响病人生活
使用起搏器病史
导致中心静脉狭窄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
血管通路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外周动脉或静脉插管病史
可能损伤相应血管
糖尿病
有血管损伤,内瘘不易成活
止血药物使用历史或高凝状态
导致血管通路堵塞
合并疾病;
如肿瘤、冠心病使病人寿命缩短
与通路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血管通路历史
可用的部位减少及通路再次失败的可能(如果导致失败的原因没有解除)
心脏瓣膜疾病或修补术
某些通路的感染率增高
上肢、颈部、胸部手术或外伤史
与之相关的血管损伤限制可行的通路点
将要肾移植
可建立暂时血管通路
体格检查
外周血管脉搏,必要时行Doppler检查
帮助选择通路部位
Allen试验
流向手的动脉血流异常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禁忌
双侧上肢血压
确定上肢内瘘的可行性
水肿的评价
表明静脉回流障碍
双上肢粗细的比较
大小不一致表明静脉流量不足或梗阻
束止血带显现静脉
选择理想的静脉
侧支静脉的显现
表明静脉堵塞
查找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插管的迹象
插管导致静脉狭窄
上肢、胸部、颈部手术或外伤的迹象
可能存在血管损伤、中心静脉狭窄
检查有无心力衰竭的证据
通路可能影响心输出量
二、管通路的建立时机:
当病人1年内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或CCr<25ml/min、SCr>4mg/dl时,就应当建立自体AV内瘘。
在建立AV内瘘之前,应当根据肾脏专家的意见,制定终末期肾脏病病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
一个新自体AV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1个月,最好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
对于不准备做自体AV内瘘的病人,移植物建AV内瘘应当在开始血液透析前3~6周置入。
如果使用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不要提前置入,应当在使用时才置入。
三、动静脉内瘘术前检查:
血液分析、凝血系列、肝炎八项、艾滋病及梅毒检查、如患者术前检查血管不理想时,应行超声检查前臂及上臂血管情况。
四、动静脉内瘘的血管选择:
1、制作上肢动静脉内瘘的动静脉选择标准:
制作上肢动静脉内瘘的动静脉选择标准
静脉检查:
制作自体内瘘的静脉腔直径≥2.5mm
用于血管搭桥内瘘的静脉腔直径≥3mm
静脉通路没有节段性狭窄或阻塞
上肢深静脉系统通畅
没有同侧中心静脉狭窄或阻塞
动脉检查:
两上肢的动脉压差不得超过2.66kPa(20mmHg)
动脉腔直径>2.0mm,掌动脉弓血流通畅
2、前臂自体AVF的类型
(1)、腕部AVF:
①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②鼻咽窝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③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
(2)、肘部AVF:
①头动脉、臂静脉内瘘;
②头动脉、肘静脉内瘘;
③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五、常见并发症:
①出血;
②血栓;
③感染;
④静脉窃血中和征;
⑤血管狭窄;
⑥血管瘤;
⑦肿胀手中和征。
六、具体手术操作:
略。
七、保护动静脉内瘘通路的静脉血管:
对于可能行内瘘手术的病人,应当注意保护其肢体静脉。
肢体静脉特别是惯用肢体的对应侧头静脉应当尽量避免使用,不要行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
对于慢性肾脏病病人需要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时,应使用手背静脉,不得不使用肢体静脉时要注意变换穿刺点。
告知医疗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ESRD(肾衰竭终末期)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SCr>3mg/dl后,应当避免在肢体的静脉穿刺和插管操作。
对所有的慢性肾衰竭病人都应当避免锁骨下插管,因为有可能引起中心静脉狭窄。
八、瘘的成熟:
自体AV内瘘直到其内径足够大,能够保证成功的穿刺、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时才算成熟,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内瘘成型术后3~4个月再使用。
下面的措施可以促进内瘘成熟:
①内瘘侧手和肢体的运动(如可用或不用止血带、手挤压橡皮球)可以增加血流量,促进自体AV内瘘的成熟;
②选择性阻断主要静脉的侧支可以促进内瘘成熟;
③如果新的自体AV内瘘有血肿及与之相关的变硬和水肿,不应当使用上述促进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熟的措施。
④术后应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应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
⑤如果手术后病人的肢体水肿用抬高的方法不能减轻,或水肿时间超出2周,应当进行静脉造影或其他非影像对比方法评价中心静脉的情况。
九、自体内瘘的使用护理:
①术后5~7d内,患者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以防伤口感染;
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立即和手术医生联系,以得到及时处理。
②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
否则,应立即和医生联系,以及时再通。
③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造瘘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
若是高凝状态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凝剂。
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宜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其他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挂重物、戴过紧饰物等。
造瘘侧血管严禁用于输液或抽血,以免出血,压迫内瘘造成闭塞。
④促进内瘘尽快“成熟”。
所谓内瘘“成熟”,是指静脉扩张、静脉壁肥厚而言。
一般需术后4~8周。
为了让内瘘尽快“成熟”,通常在术后1~2天后,如果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健“瘘”操。
如每天用术侧手捏橡皮健身球3~4次,每次10min;
也可于术后2周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后上方(如上臂),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1~2min松开1次,每天可重复10~20次。
另外,可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2~3次,每次15~20min。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均有助于内瘘“成熟”。
但若超过3个月,静脉仍未见明显扩张,血流量仍不充分,则称内瘘失败,需重新造瘘。
⑤内瘘成熟前,如患者病情危重,须行紧急透析时,则可采用暂时性血管通路或腹透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