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5314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

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

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

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

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通过一首首唐诗浮现在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青年·

深思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

提起唐朝的诗人,怎么也绕不过李白杜甫等人。

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

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

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

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面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

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3

佛教讲究一切命运自有轮回,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多数人都知道现在对身体越挥霍,以后越有可能会疾病缠身。

那学习呢?

你有没有想过,现在是不是在还上学时欠下的债!

我上小学的时候,还不兴背诗,等初中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建议背《唐诗三百首》了,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天天背,还有一部分认为老师不检查、考试不考的就不用背了,我就属于后一部分中的一员。

前两年看《中国诗词大会》看得自己心里痒痒,也想背背唐诗宋词元曲,下了APP,背了两天就不背了。

现在看看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发现上面的唐诗自己都不会,从上个星期开始每天背两首古诗。

有些熟悉但是背不全,有些语句经常在电视上文章中出现,但是只知道那两句,整首诗却不知道。

现在在读古诗反而又一种亲切感,对于诗中描绘的景色有一种向感。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秋天废弃的行宫里,落了一地的黄叶,一盆盆的花朵比往年开的更加灿烂,红的格外显眼。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看看,白居易多可爱啊,天要下雪了,晚上能否陪我喝一杯呢?

我们现在下雪天喜欢吃火锅,天冷的时候去喝羊汤暖和暖和,原来都是跟白居易学的呀。

还有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对于后两句我们大家太熟悉了,一直认为是一首描写夕阳美景的诗,现在背完了整首才知道是排遣心中郁闷的诗。

李商隐是一位智者,现在的人也是用出游来排遣心中郁闷。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说出了多少游子对于家乡的想念。

“独坐幽篁里”,“幽篁里”一个多么有意境的名字,以后有个竹屋就起名叫做“幽篁里”吧。

现在我对于《唐诗三百首》的感觉只有一句话:

背的太晚了,早干什么去了!

不过现在背还是不算晚的,一天两首五个月不就背完《唐诗三百首》了嘛,我也会安慰一下自己,鼓励一下自己。

以前对于古诗、古文、甚至四大名著都有点不屑,觉得都是很多年前的东西,能有什么用,现在的环境与以前的完全不同,除了考试要考外,别的地方根本用不到。

现在却明白经典之所有流传下来,是因为需要,人需要智者的指引才不至于走上弯路,人需要对于美好生活有向往才会有力量,人需要对过去有了解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诗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更可以让我们慢慢学会用古人的眼光看待人、事、物。

读诗不仅让孩子增强记忆力,培养文学兴趣,而且对于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和孩子一起背诵《唐诗三百首》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4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宋代的苏轼也曾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

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

它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

古诗,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

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

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

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而《唐诗三百首》作为我国古诗经典代表著作,它是现今流传最广的一部唐诗选集。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

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

《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

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

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

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

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

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5

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

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

《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受着冲击,在洗礼中得到充实。

读《唐诗三百首》里的每一首诗,彷佛都是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里我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朋友情、母子情、思乡情、爱国情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亦或是豪情壮志的抒怀。

下面摘录一些人们朗朗上口的语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

每每读到李白的《赠汪伦》,我的内心都会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种天真自然,全无矫饰的朋友情谊所触及,朋友间的离别虽苦,但有了你依依不舍的送别,有了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虽有丝丝不舍,但内心不在茫然。

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明白: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自己触手可及朋友是多么值得珍惜。

——母子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都会为伟大的母爱所触及心灵,在妈妈给你打点的行装里,在妈妈给你的电话中,充满着妈妈多少揪心的泪、多少美好的祝福。

回想一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茁壮成长到成家立业,哪一刻哪一时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照料和叮嘱。

当我们生病时,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医问药,忧心如焚;

当我们犯错时,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一丁点委屈。

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

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

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们顶撞过她、伤害过她,而母亲对我们的爱始终不变。

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

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母亲和所有亲人的大爱。

——思乡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句深得其精髓,远在他乡游子夜闻《折柳》这样充满离愁别绪的曲子,思乡思亲之情顿起,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充斥着整个春城,远方的他们在干嘛,还好么?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在外拼博的乡人,每当夜幕降临时,谁能不起故乡情,谁人不生思亲意!

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地,他说不能遗忘的是对故土的那份眷恋之情。

——爱国情。

每每读到王昌龄《从军行》里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都会被这种勇往直前的爱国情怀所震撼,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彷佛看见了一群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英雄群像,舍身忘我,一往无前。

联系当今社会,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国家周边充斥着各种不安与挑战,我们所有中华健儿都要怀揣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毅力,不折不挠,誓死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敢与同霸权主义、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作斗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细细品味《唐诗三百首》,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能使我们浮躁的心灵在安静与祥和中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6

天下繁华一书尽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

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可以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

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

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

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

“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

”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

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

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

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

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

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

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

”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

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

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

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

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

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

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

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

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

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7

诗和远方——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前段时间看《中国诗词大会》,先是感叹烟雨江南、色静深松的中国风式舞台效果,进而又被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飘逸豪放、或沉郁顿挫的唐诗迷的魂不守舍。

感受了唐诗的魅力,却发现我自诩为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居然没读过唐诗少儿入门读本——《唐诗三百首》,真是惭愧有余。

于是出门直奔书店,买回中华书局出版、顾青编注的《唐诗三百首》日夜捧读,不亦乐乎。

《唐诗三百首》虽然“俾童而习之”,然却“白首亦莫能废”。

身为一个汉语使用者,这么美的风景明明懂汉语却不能领略,实乃人生憾事。

时下常有人说: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那么,诗是什么?

远方在哪里?

有人说诗和远方是漫无目的的流浪;

也有人说诗和远方是不顾生活的穷游;

更有人说诗和远方是隐居山林、闲云野鹤的飘逸。

而我的诗和远方,就在《唐诗三百首》里。

当我每读一首直击心灵的诗,一首心旷神怡的诗,一首思绪飘飞的诗,我就想去到诗里的地方,用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汗孔去感受,去融入那便是我的诗,我的远方!

从此,生活充满情趣。

偏僻的村庄不再是日夜耕作的劳苦,而是“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诗画;

泥泞的小路不再是满脚泥巴的嫌弃,而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宁静;

苍茫的大山不再是祈祷风雨的无助,而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荒诞的郊外不再是鱼龙混杂的城郭,而是“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的闲情。

从此,生活处处开朗。

复杂的人事不再是勾心斗角的阴险,而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淡泊;

平凡的生活不再是碌碌无为的自责,而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超然;

奋斗的价值不再是追求他人的认可,而是“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的洒脱;

忙碌的工作不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壮志。

从此,生活开始和谐。

频繁的加班不再是贤惠老妻的幽怨,而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欢愉;

顽皮的女儿不再是叽叽喳喳的黄雀,而是“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的思念;

年迈的母亲不再是唠唠叨叨的太婆,而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遗憾;

远方的兄弟不再是吆五喝六的烂醉,而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感怀

顾青为《唐诗三百首》作序云:

唐诗集先秦以降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同时又开启此后一切诗体形式和诗歌流派之渊源。

这么高深的文学理论我不懂。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8

我最初接触的唐诗,是骆宾王的《咏鹅》,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读着诗,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

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简短的语句中,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

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

接着,我接触了《唐诗三百首》。

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

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也丝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诗中,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

我喜欢精读唐诗,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了解诗人的情:

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可以算是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了,诗人离乡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返乡,可当夜深人静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便涌上心头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

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

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也是令我着迷。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

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

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

“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

以“平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

离别之情

赠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豪迈、出自肺腑的诗作,那种真诚情谊,却更能打动我。

要说朋友间的送别诗,最经典的,莫过于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了。

高适与老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东西。

其实那时候,两个人都处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适面对老友,并没有展现他的困顿与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董大,鼓舞他去奋斗、去拼搏。

“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多么有力,多么响亮!

这是一个多么质朴而豪爽的人啊!

男女之情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诗中的爱情,也只能够粗略的了解,但是讲述爱情的诗和词,其语言的细腻优美,也令我赞不绝口。

所以我也喜欢读爱情诗,诗句的唯美,能够带给我心灵的战栗。

我特别喜欢这一首《题都城南庄》。

最初接触这首诗,并不是在《唐诗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上。

讲者为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流传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一年,崔护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无奈落榜,因返乡路途遥远,在长安逗留几日。

清明节游玩时,他与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两人互生情愫,但都没有说破,最后,崔护与少女告辞。

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来到了长安,想来寻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处却大门紧锁。

崔护便在大门上题下此诗,怅然离去。

听完这个故事,再来读这首诗,终于能理解诗人的深意。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二人初遇时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怦然心动,二人的含情脉脉,两情相悦。

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重回故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这便是“物是人非”罢。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之情所在。

爱国之情

我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了。

爱国诗,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赏的诗人杜甫了。

杜甫,人称“诗圣”,与李白和称“大李杜”。

他的诗,风格完全与李白相反。

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有着侠士的洒脱。

而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背负了太多。

他无法做到李白的潇洒,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饱含沉重与苦痛。

读一读他的诗,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痛与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

杜甫的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他的很多诗不同,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

诗人因战乱多年漂泊,备受艰苦,如今安史之乱已平,“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于是“涕泪满衣裳”。

杜甫此时是悲喜交加的,回头一看,自己的妻儿哪有什么悲情,已经“喜欲狂”。

亲人的喜悦带动了杜甫的喜悦,一家人兴奋的收拾起行装,预想着以后的美好是生活,“放歌”“纵酒”,多么惬意!

在全诗的结尾,诗人的心早已回到故乡,计划起了回乡的路途

杜甫的诗很少有这样全诗抒发着喜悦之情,浦起龙也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诗人的喜悦也感染了我,让我不禁为诗人感到欣慰与开心。

说起《唐诗三百首》里的好诗,真是一天都说不完,这些富含思想的诗歌,伴随我度过漫长岁月,告诉我许多道理。

诗,一直是我的知己,我的精神支柱。

如今,很多人盲目的追求外国的所谓潮流,却渐渐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遗忘。

但是相比外国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人来说,才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所以,在追求潮流之前,先读读诗吧,感受诗歌带给你的感悟,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读书笔记9

岁月悠悠,唯书独伴。

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