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狼一样嚎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529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像狼一样嚎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像狼一样嚎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像狼一样嚎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像狼一样嚎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像狼一样嚎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像狼一样嚎叫.docx

《像狼一样嚎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像狼一样嚎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像狼一样嚎叫.docx

像狼一样嚎叫

绘本阅读《像狼一样嚎叫》活动设计

作品分析:

《像狼一样嚎叫》讲的是:

莫卡是一只好狗,但它不甘心只做一只中规中矩的好狗。

莫卡是一个宠物,但它不甘心只做一个百依百顺的宠物。

它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得那么美好。

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深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

作为5、6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探索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和矛盾的。

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

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潇洒一把。

《像狼一样嚎叫》里面的莫卡,也许能够很好的引起他们的共鸣。

所以,我想在大班试一试这个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

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

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

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

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

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

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

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

出示封面:

问题:

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

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

你怎么知道的?

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

他在做什么?

什么时间?

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

(1)出示第一页:

问题1:

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

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

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

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

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活在哪里?

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

群狼不怕猛虎)?

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

它们怎样叫?

小结:

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

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

(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

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

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

我是有点像狼。

可是狼多神气呀!

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

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

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

谁不让它捉?

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谁不让它嗷嗷叫?

为什么?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

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问题4:

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

(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

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

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

它能捉到吗?

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

莫卡想做什么?

米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

莫卡不想做什么?

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

莫卡想做什么?

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

米雪儿在做什么?

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

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米雪儿不允许。

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米雪儿的茶会,米雪儿不允许。

米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

(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的矛盾---为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

问题5:

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

(猜测)

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

(1)8-9页,问题:

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

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

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

(6)16—17页:

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

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

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

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

(10)24-25页

问题:

你们猜,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

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

为什么?

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

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

这时候,它会怎样想?

(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

(13)30页:

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

(1)米雪儿在学猴子,

(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

也许是米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米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感兴趣。

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

没有对与错。

(14)封底

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

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

问题2:

它成功了吗?

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

(你模仿过别人吗?

---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

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

问题3:

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

为什么?

(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问题4:

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

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

那,为什么?

(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

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

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问题6:

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1.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学着做的。

2.有一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

(有一些允许,是对我们的伤害;)

3.当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心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本故事,我虽然有我的价值取向。

但,我并不想单纯地让孩子接受我的价值取向。

我是想以我的价值取向为引子,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和思考。

我的解读只是一个点,我想以我的点,点开孩子思维放射状的一个无限的空间

教学内容:

早期阅读《像狼一样嚎叫》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2、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执教者:

王继文

评价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1、像狼一样嚎叫,是狼吗?

(莫卡)

2、莫卡过的什么生活,它想当狼,当一只什么样的狼?

(自由自在)

3、什么是自由自在?

4、图中哪一幅图是主人米雪不让莫卡大声叫,她只让莫卡叫几声?

5、莫卡拿定主意来到小山坡,它做了哪些事情?

二联系生活、理解情绪

1、你在幼儿园里自由自在吗?

哪些让你不自由自在?

2、你喜欢的自由自在是什么样子的?

三合作游戏,了解方法

1、自己拿乐器做动作,体会自由自在的感觉

2、听音乐演奏,怎样才能自由自在?

四、倾听故事,并回答问题

1、莫卡在山坡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还是决定要试一试像狼一样嚎叫,它对着山坡大声嚎叫,结果从远处传来同样的声音,莫卡认为是狼,是真的狼,小朋友认为是狼吗?

3、莫卡跑到家,主人米雪是怎么做的?

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对于5、6岁的孩子而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越来越好,对外面世界的关注与探索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是冲突和矛盾的。

对于我们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往往会撅着小嘴不想理睬,甚至会不予理睬硬要去尝试。

这个年龄的他们开始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他们想挣脱大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潇洒一把。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的强硬限制可能会更增加他们想尝试一把的冲动。

不如让美丽的绘本故事来代替我们空洞的说教吧!

故事对于幼儿来说,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像狼一样嚎叫》里面的莫卡,也许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评价:

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具,教态自然大方,在教学活动中能体现教学目标,幼儿兴趣较浓。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教材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能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观察、比较,幼儿能清晰的找出老师所说的哪一幅图,并能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在故事情节莫卡拿定主意,离开主人,到山上自由自在,幼儿非常兴奋,这这正符合五、六岁幼儿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想挣脱大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的心情。

在讲到故事情节莫卡很快遇到了困难,它不仅饿了,而且连自己回声都认为是真的狼来了,到最后回到主人的怀抱,幼儿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在莫卡站到最高的小山坡,向远处大声嚎叫,结果传来的回声把莫卡吓跑了,具有戏剧性的情节,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不能正确体会是莫卡的回声还是真的狼,这一环节我没能把回声更好的向幼儿解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科学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回声的涵义。

在进行幼儿合作游戏时,幼儿兴致较高,能体会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但由于我担心孩子多,没能充分让幼儿感受自由自在的的感觉。

建议:

不足之处:

1、在第二课时中,还应向幼儿介绍一下回声的涵义。

2、在用乐器伴奏过程中,应让幼儿多做几遍,充分体会自由自在的感觉。

3、人手一本绘本,更好的便于幼儿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