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5223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B.元素周期表的第8、9、10三纵列合称Ⅷ族,Ⅷ族是元素周期表所有族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

C.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一些化学反应新型催化剂

D.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包含过渡元素和Ⅷ族

6.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并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2和H2B.H2S和CO2C.O2和CCl4D.Cl2和NH4NO3

7.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A.CsFB.NaFC.LiID.KCl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

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F2>

Cl2>

Br2>

I2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⑤还原性:

S2->

Se2-⑥酸性:

HNO3>

H3PO4

A.①③B.②④C.③⑥D.⑤⑥

9.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

10.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了下列平衡:

2NO2

N2O4,在此温度下,再向容器通入一定量NO2,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O2的体积分数()

A.减少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11.关于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是负极

B.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为2H2﹣4e﹣=4H+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

D.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高效、对环境友好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

13.下列递变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14.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

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

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5.下列关于下图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电流表中没有电流通过

B.铝箔是正极

C.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

D.电子从铝箔流出,经电流表、活性炭、滤纸回到铝箔

1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

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正极移向负极

B.当负极消耗4.48L气体时,转移电子5.2mole-

C.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通过内电路流回负极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C4H10+26e-+13O2-=4CO2+5H2O

17.关于铅蓄电池Pb+PbO2+2H2SO4

PbSO4+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

18.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为IA族元素,X与Z同主族,3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Y与X、Y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只含离子键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Z

C.单质X的熔点比单质Z高

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X<

19.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是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Z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B.X、Y、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Y>

R>

X

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

D.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溶液可能显碱性

20.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1.已知反应4CO+2NO2

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1.5mol·

L-1·

min-1B.v(NO2)=0.7mol·

min-1

C.v(N2)=0.4mol·

min-1D.v(CO2)=1.1mol·

22.已知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Y2﹣<Z﹣B.离子半径X+>W3+

C.质子数c>bD.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2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2(g)和1molO2(g)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C.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A2和B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

L-1和5.4mol·

L-1,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只生成AB3,10min后测得A2的浓度是0.8mol·

L-1,则在这10min内AB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mol·

L-1·

min-1B.0.3mol·

min-1

C.0.2mol·

min-1D.0.6mol·

min-1

25.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2B(g)

3C(g)+D(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

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A的浓度B.扩大容器的容积

C.加入催化剂D.升高温度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

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①NaH是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

NaAlH4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

(1)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④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③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2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列出了十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3

4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

(2)①~⑩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物质化学式),⑤所对应元素的单质工业制备方法为。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③与⑧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4)我国首创以单质⑤—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的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单质⑤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则电源的负极反应是,正极反应为。

28.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1)实验一:

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方案:

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

序号

0.01mol/LKIO3酸性溶液

(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Na2SO3溶

液的体积/mL

水的体

积/mL

实验温

度/℃

出现蓝色

的时间/s

5

V1

40

25

V2

35

则V1=mL,V2=mL.

(2)实验二:

探究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实验步骤:

ⅰ.向5mL0.1mol/LKI溶液中滴加5~6滴0.1mol/L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ⅱ.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ⅲ.向乙中滴加试剂X。

①写出KI和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步骤ⅲ中,试剂X是。

③步骤ⅱ和ⅲ中的实验现象说明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I、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该实验现象是:

ⅱ中。

ⅲ中。

29.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元素M与Z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大的。

元素R是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

R有甲、乙两种常见氢氧化物,其中甲在常温下置于空气中,会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乙。

Y

W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单质的电子式:

______;

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

(2)M、Z、W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

写一个能说明元素W比元素Z的非金属性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变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当用200mL1mol·

L-1的MOH溶液吸收4.48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ZY2时,所得溶液的主要溶质(填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此时溶液pH<

7,则其中含Z元素的几种粒子(忽略ZY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用电化学法治理酸性废液中的XY3-的原理如图示,其阴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B3.B4.B5.C6.B7.C8.C9.D10.A

11.C12.A13.C14.B15.C16.B17.B18.D19.A20.A

21.C22.B24.C25.C

26.Ⅰ

(1)钾铝铝

(2)S2-+Cl2==S↓+2Cl-(3)NaHNaAlH4+2H2O=NaAlO2+4H2↑Ⅱ

(1)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淀粉KI试纸变蓝(3)吸收氯气(4)防止污染(5)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

静止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6)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7.

(1)K;

(2)HClO4;

2Al2O3

4Al+3O2↑

(3)

(4)负极电极反应式为4Al—12e-=4Al3+,正极反应为3O2+6H2O+12e-=12OH-

28.

(1)40;

10

(2)①2I﹣+2Fe3+⇌I2+2Fe2+

②KSCN溶液

③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溶液呈血红色

29.

(1)

HClO4

(2)S2->

Cl->

Na+H2S+Cl2=S2↓+HCl

(3)4Fe(OH)2+O2+2H2O=4Fe(OH)3

(4)NaHSO3c(HSO3-)>

c(SO32-)>

c(H2SO3)

(5)2NO3-+12H++10e-=N2↑+6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