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4942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格式.docx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

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1.语文作业本第1、2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券()括()育()键()

  卷()恬()盲()健()

  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完成作业第3、6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

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

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

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

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

听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

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

谈话

  (不是的。

“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

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

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

体谅哥哥的难处。

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纯熟”是什么意思?

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

会怎样想?

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

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

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

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

”)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

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四、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1.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幽静恬静

  ①这个地方环境十分(),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

  ②华姐性格(),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了。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

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

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

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先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

接着写皮鞋匠的还想象《月光曲》的内容:

最后写“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同情劳动人民

  1.作业本第l5题。

  2。

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

(机动)

  3.布置课外阅读。

(读语文选学读本第16课《马头琴的传说》)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二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的音乐家。

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

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

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无比憎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

(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

(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

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

(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二到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理解几个词语:

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

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

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

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

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

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

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熟啊!

“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

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

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月光曲

  散步(听)谈话(同情)

  贝多芬

  走近(弹)曲子(激动)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

提问:

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凄清、幽静,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

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

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

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

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盲姑娘脸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实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指导。

  4.请学生试背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预习《小音乐家扬科》。

  贝多芬盲姑娘知音

  弹奏想听感动

  再弹入神动情

  记录本陶醉激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三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

芬、券、盲、纯、汹。

  2.新词:

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3.重点段:

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的钢琴曲。

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放录音《月光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

(对,《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

板书课题。

什么叫传说呢?

“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

  

(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3)新词:

  幽静:

偏僻、清静。

  纯熟:

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陶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

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

  断断续续:

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水天相接: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

水清澈的样子。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简介贝多芬)

  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

  

(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

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

(1)总起。

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传说。

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

(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

  (四)课堂练习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齐读课文,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

(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

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他会怎样想?

怎样做?

  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

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a.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

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

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

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

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②出示幻灯片:

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

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

  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

  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讨论、交流、点拨提高:

  a.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

这些都是他看到的实在事物。

  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月光曲》。

他弹的是由他看到的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因为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

他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

  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是皮鞋匠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

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③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注意体现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

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不同语气,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深深激动等,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三)课堂练习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

分别用“~~”“——”标在书上。

  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

(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

  1.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

  2.回归全文,归纳中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齐读指名读)

  

(2)说说文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际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2.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

  

(1)齐读第10自然段。

  

(2)默读、思考:

  ①穷兄妹俩完全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

  (一阵风把茅屋里的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