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2398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2.docx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月亮月光光》

一、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

通过演唱我国地方歌曲,在音乐中获得愉悦和新的审美体验。

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听辨模唱旋律,唱准二声部,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同时养成了聆听音乐的习惯,积累了欣赏音乐的经验,提高了学生视唱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月亮月光光》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该曲以台湾童谣为歌词创编的歌曲。

由于歌曲旋律汲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基本相同。

音调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乐谱八小节的音乐可分为四句,四句中除音调起伏多为级进移位变化外,四句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

在慢速度中,每句均为级进弱起,使学生在歌曲中逐步体验到家的温暖,以及对家乡的眷恋。

合唱的两个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纯四、纯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三、学情分析

(1)主要优势

我校四年级学生能够掌握4/4拍的节拍特点;能够掌握歌曲中常出现的四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时值;能够慢速找出歌曲中主要音(doremisolla)在五线谱C调中的位置。

(2)存在问题

学生对弱起的音乐概念尚浅,不能完全掌握弱起节奏;接受合唱的演唱形式较慢,不能快速掌握;乐理基础相对薄弱,在模唱音阶、歌词咬字方面,比较慢,需要老师反复引导教学。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月亮月光光》这首歌曲优美如歌的风格,体会作者对自己家园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合唱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学唱歌曲前根据歌曲的基本节奏设计与歌曲特点相吻合的律动,让学生跟着音乐反复律动,熟悉歌曲。

②学唱歌谱时要注意指导弱起的演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每一句开头的第一个音是弱拍,引导在演唱时声音要轻。

③熟悉曲调后,引导学生说说歌曲一共有几句,然后让学生按照歌曲中的换气记号唱一唱。

注意连线的地方要唱准时值。

④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学唱歌词时要对方言作解释(详见歌曲注解)。

然后让学生说说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⑤学生分声部学会歌曲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

⑥演唱歌曲时,让学生讨论:

怎样唱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从速度、力度、、节奏方面引导)

(3)知识与技能:

练习模唱音阶感受上下行的力度变化,能唱准双声部,能感受力度变化并表现出来。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月亮月光光》,唱准双声部,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弱起小节,把力度和弱起节奏正确表现在歌曲中。

六、教法、学法

听唱法、平行教学法、柯尔文手势

七、教学用具及媒体

钢琴、多媒体、板琴、PPT

八、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一)课前常规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演唱歌曲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演唱,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能听辨4/4拍,知道4/4拍的强弱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弱起节奏的概念。

1.师生律动

教师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4/4拍节奏的音乐律动。

学生活动:

初步感受4/4拍的节奏规律。

2.节奏练习

X|X-0XXX|X--X|X-0XXX|

教师活动:

教师用铝板琴敲出4/4拍的节奏,弹奏过程中突出4/4拍的强弱关系,让学生知道最后一拍是弱拍,渗透弱起节奏。

学生活动:

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初步了解弱起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闽南语歌曲,引出本课《月亮月光光》是台湾童谣歌曲。

教师导语:

老师带大家聆听一首歌曲。

教师活动:

播放音乐及背景图片。

预设问题:

请同学们听听这是哪个地方的方言?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是闽南语。

2.新授课程

(1)初听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全曲,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速度、节拍,体会情绪,熟悉旋律。

教师导语: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台湾童谣歌曲,这首歌曲是以台湾童谣为歌词整理创编的,歌曲旋律汲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出示课题)

教师活动1:

播放歌曲《月亮月光光》,学生带问题聆听。

预设问题:

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

预设回答:

(很优美,听后很舒服的感觉等)(合唱歌曲)

学生活动:

聆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

教师活动2:

教师简单介绍合唱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2)交流感受

预设问题:

歌曲为什么会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音乐速度、节奏、情绪等方面交流感受。

预设回答:

中速稍慢,音色柔美,力度较弱,节奏较宽松,旋律优美、连贯等。

(PPT出示)

(3)复听歌曲

【设计意图】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分乐段。

进一步了解歌曲演唱形式,体会合唱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给乐谱分乐句,简单的介绍合唱的分类以及合唱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提问:

①可以划分为几个乐句?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预设回答:

(根据换气记号来划分或者根据标点符号来划分)

学生活动:

简单学会划分乐句,知道划分乐句的依据。

(4)曲谱学习

【设计意图】出示歌曲曲谱,再次聆听全曲,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音乐记号,准确唱谱并了解熟悉音乐的旋律、风格特点和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1:

出示谱例,辅助学生找出音乐记号。

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全曲并观察乐谱。

预设问题:

歌谱中有没有特殊的音乐记号?

(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回答:

弱起小节、换气记号、同音连线、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

教师活动2:

黑板出示学生找出的音乐记号(标记在黑板上)。

3.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科尔文手势及钢琴多对学生进行音阶及音准的训练,完整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引导学生注意乐谱中的音乐记号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歌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1)柯尔文手势练习音阶

①进行音阶模唱练习(4/21234|567ⅰ|7654|321)

(2)学唱低声部

教师活动1:

教师用“Wu”跟琴范唱低声部。

教师活动2:

出示完整歌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低声部乐谱。

学生活动2:

在与教师合作的基础上,尝试模唱低声部乐谱。

(学生在掌握气息方面有困难,教师需强调气息和音准的重要性,在附点二分音符的节奏把握上要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多次模唱低声部乐谱。

教师活动3: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师弹高声部,学生轻声模唱低声部。

学生活动3:

学生自己模唱低声部。

(3)学唱高声部

教师活动1:

教师用“Wu”跟琴范唱高声部。

教师活动2: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唱高声部乐谱。

学生活动2:

在与同桌合作或自己模唱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唱高声部乐谱。

教师活动3:

高声部学生比较熟悉,学生接受能力较快,教师弹低声部并配合学生唱低声部。

学生活动3:

学生唱高声部,强调注意换气记号,学习良好的气息支撑习惯。

(4)合唱教学

教师活动1:

再次聆听全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感情,意境以及音乐记号在演唱中表现。

教师活动2:

引导学生跟琴将两个声部各唱一遍。

学生活动2:

听范唱并小声跟唱自己的声部,再次感受乐曲的二声部音高、节奏等。

教师活动3:

教师伴奏,强调轻声合唱,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高等,正确处理音量与作品的关系。

学生活动3:

两个声部同时唱谱。

教师活动4:

教师引导学生填词演唱,引导学生注意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学生活动4:

学生按高低声部分别练习。

教师活动5:

随机抽查两名同学进行演唱。

学生活动5:

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

4.巩固拓展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创编表演歌曲。

预设问题:

同学们,假如我们用这首歌曲去参加比赛,请大家讨论。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讨论。

预设回答:

A组创编动作B组配合打击乐器C诗朗诵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学生活动:

用优美的声音表演合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了月夜的情景,体验了音乐带给人们美好的意境,这首歌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我们知道了有月亮的夜晚是安静、恬美的,也可以是神秘的、热烈的。

还可能是怎样的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去了解一下。

八、课后反思

《月亮月光光》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温馨亲切,易于学生表现。

因此我把“声音”和“审美”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欣赏、营造美丽的月夜,启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引导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进行了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后,我对最初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剖析,确定了教学思路,针对本节课做以下教学反思:

1、兴趣是教学的主线。

《月亮月光光》歌曲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如果单纯让他们听乐曲,学生兴趣很容易丧失。

我给学生用钢琴弹奏,用铝板琴进行4/4拍节奏训练,让学生来进行弱起节奏的探究,自己创设情境。

强调学生反复进行亲身实践,体验音乐节奏创作带来的快乐。

2、采用跟唱、齐唱、合唱等方式来进行二声部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唱基础很薄弱,很难能够听出低声部的旋律,所以我先教授的是低声部的旋律,示范低声部加深学生印象,最后用琴声来模唱旋律,唱谱,熟悉后尝试小声合唱。

不足之处:

《月亮月光光》这首歌曲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学生对闽南语比较生疏,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乐曲的挖掘不够深。

在情感方面,大部分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