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4574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9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 城市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组合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与一般的城市分类相比较,城市的职能更带有综合性、能更深刻揭露城市的本质,也更重要。

因此,城市职能概念对于竞争力影响因素组合的分析必不可少。

(1)城市职能事实上就是城市之间竞争的目标。

一个城市在竞争中出现危机后,它就会寻找新的城市个性。

表现出来的城市职能类型就是界定城市个性的一种方法。

因此城市努力体现专门的职能,它们会瞄准目标,争取成为金融中心,或逻辑节点,或研究中心等等。

如此,城市之间为获得新的城市职能互相竞争,同时又不断增强现时已有,但还未丧失的城市职能。

(2)各种城市竞争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子的组合在各个城市都不一样,不同组合决定了城市对不同专门要素的吸引力,有些要素较多,而其它的较少,这造成了各城市有不同的经济结构。

表5-1香港城市竞争力的种种独特组合

政府和商界

政府

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公证人,制定基本的规则和条例,也坚决拒绝偏帮某些工业或者保护、资助制造商;

政府也广泛干预了某些领域——主要是教育、土地、房屋和医疗设施等等。

商界

私营公司是城市经济体系中的积极参与者。

私营部门主导了城市商业和经济的发展。

组合互动

政府和商界之间界限清晰而又活跃接触。

这种管制系统是很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根源,促进了一个富于活力的经济体系,培育了企业文化,限制了官商勾结。

本地企业和海外企业

本地企业

除了大量的小型企业之外,香港也是很多大型本地企业的集中地。

如怡和控股、太古、香港电讯等等;

海外企业

香港是世界主要海外企业集中地之一。

《财富》杂志列出的500家公司中,有200家在香港设有机构。

本地企业和海外企业达成一片实属罕见,之间的交往不绝,替双方制造发展的机会,包括建立国际网络、拓展新业务、寻找新的货源和市场,以及联系香港和其它地方的商业伙伴。

企业家企业和管理人企业

企业家企业Entrepreneurialfirms

相对小型。

这些企业几乎全部由华人家族创立和控制,决策权一般高度集中于企业中心,通常为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所有,政策的制定和转移比较快速,企业能够有很大的灵活性回应市场或者潮流的变化。

管理人企业(managementfirms)

香港的管理人企业相对大型,在过去若干年里发展的非常迅速,这是由于跨国企业的落户发展大量的业务原因,它们往往利用香港作为它们的地区业务中心。

香港企业家企业和管理人企业之间的组合关系,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往。

短线和长线的投资策略

短线投资策略

短线强调对崭新和正在出现的趋势迅速回应的灵活性,它意味着抢在竞争对手前面,更快地看出新势头,捷足先登而攫取很高的边际利润。

长线投资策略

长线意味着一个企业用大笔的固定资产投资改变竞争的格局,以利于这个企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利用一种长远策略已创造一个高利润的环境,并且占取这些利润。

香港的一些采取长远策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援架构,让短线活动家在其中活动;

而这些短线企业也提供了活力和顾客基础,有利于长线投资者。

这些组合互动关系,反映了香港能为城市竞争的主体——各种企业提供支援环境,这种组合给城市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香港有这样一种平衡的经济,各种组织、企业和策略可以共处交往,使香港和它的企业能够在世界经济中担当角色,这些角色远远重要过它们本身的规模所可承担与否。

资料来源:

根据恩莱特(1999)归纳整理。

城市职能表现与其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包括要素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可用图5-1来描述。

Bramezza(1996)用下式表示了要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Bramezza,1996):

SJ=F[LFi],i=1,......,j=1,….J。

公式中,要素j,(Sj),是影响因子(LF)的向量[l*i]的一个函数f。

然后要素与城市职能之间的关系则表示如下公式:

Fl=g[Sj]=g[f[LFi]],l=l,…….L,公式中,城市职能Fl是要素j的向量[l*I]的一个函数g。

图5-1城市职能表现及其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组合

 

Bramezza,1996;

汪明峰,2002

一、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组合与城市职能专门化

城市职能的多样化特征和专门化特征都是建立在城市分工、专业化的经济过程上的(Hesham,M.Abdel-Rahman,1996)。

职能类型越多,越表现出城市职能的多样化特征;

反之,越少,城市职能的专门化特征就愈显著。

因此,通过分析城市职能所表现出来的专门化和多样化程度,可以间接判断由不同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静态组合的状态。

(一)城市职能的专门化

从城市竞争力的内部资源和能力组合来看,既然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分为基本和非基本两类,因此并非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城市竞争优势的源泉,并不是每种能力都同样重要。

不同城市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有所不同,而不同城市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有所不同。

由城市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决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该城市的专门化性质和城市职能。

专门化是指一个人或者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的不同职能的操作种类而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

分工、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研究的主线。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而分工和专业化发展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特征。

按照斯密的观点,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分工与专业化和生产率之间为一种定理的关系,即“斯密”定理。

总之“在探讨进现代的经济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的原因,从而用以解释经济历史或用以推进一国的经济成长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增进应该是一条主线索。

抛开这条线索,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就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盛洪,1995;

郝寿义,安虎森,1999)。

城市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波特,2000)。

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城市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如亚当·

斯密的比较利益原则、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俄林的价格差异说、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一般来讲,城市之间的分工通常取决于比较成本优势,这较为容易理解。

然而资源禀赋相同或技术水平类似的两个城市之间也能形成分工,这时直接取决于城市产业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等(深层次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郝寿义,安虎森,1999),如70年代在部门的贸易条件下,国际或区际分工来自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形成的新竞争优势。

因此,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组合的研究也有必要遵循分工和专门化这条线索。

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随着地域分工过程的加深,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分化,专业化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个城市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市职能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

如德国的展览名城汉诺威,印刷机械和大学城海德堡,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服装名城意大利米兰,钟表之都瑞士洛桑等城市,均以其独到的城市竞争优势而屹立于世。

而在日本,日本政府反思前几轮“国土整治计划”的得失之后提出:

各城市应在加强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强化地域职能分工与合作。

像“大阪圈”的三个商业城市则以“商业的大阪、港口的神户、文化的京都”有机结合起来,使这三个城市充分认识自身的区位、资源、人文、历史等因素,并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仇保兴,2002)。

纵观国际上的优秀城市,无一不是产业特色显耀,城市个性鲜明的城市(《人民文摘》,2002年第五期)。

(二)城市专门化测度

评价一个城市专门化程度一般可以利用以下两个指标:

(1)产品输出率:

计算公式为:

rpi=api/∑api,其中,rpi表示P城市区域产品i的输出率;

api表示P城市产品i的输出产值;

∑api表示P城市区域产品i的全部产值。

由于一个城市越是专业化的生产某种产品,则这种产品在满足本城市需求后供应域外市场剩余部分就越多,因此产品输出率基本上反应了城市专业化的本来含义。

然而在我国对城市输出产值历来不作统计,这个指标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可能并不太适应。

评价一个城市专门化程度最简便的方法是:

分析某一产业部门在当地就业或者产值中的份额(share)。

既然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专门化程度,因此通过城市就业份额最大的部门的测量是最有用的方法,如用Sij表示j部门在城市i中的就业份额,那么该城市的专门化程度(Specializationindex)就是:

Zij=Max(Sij)

当然,有一些产业部门在全部的(如国家)的就业份额比较大。

为了纠正这一点,最好对城市的相对专门化程度作一下分析,通过类似区位商法来进行划分,因此相对专门化程度(relativespecializationindex)的计算方法如下:

RZIi=Max(j)(sij/sj),其中sj是产业j部门在全国就业中的份额

(2)区位商

区位商(也称宏观法,专门化率,LocationQuotient)(周一星,1997;

崔功豪,1999)在衡量某一城市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城市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其数学表达式为:

Q=[ei/et]/[Ei/Et](i=1,2,3,4……),其中:

ei—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

et——城市中职工总数;

Ei——高层次区域i部门职工人数;

Et—全国总职工数;

Q—区位商。

通过计算某一区域的的区位商,就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专业化部门,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

Q值越到大,则专门化率越高。

由于区位商反映的只是城市专业化的相对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城市的实际专业化程度,该方法在统计上比较便利,因而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

此外可以通过分析某一产业部门在当地就业或者产值中的份额(share)。

二、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组合与城市职能多样化

(一)城市职能的多样化

斯密提出分工理论以后,分工的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专业化;

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迂回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多样化。

专业化和多样化都是分工发展的结果,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相关,这也就是斯密定理的核心所在。

因此一个地区或者城市除了专业化分工特征以外,还应该发展一些非专业化产业部门。

这些专业化部门包括为专业化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部件的部门,对专业化部门的废物和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的部门,及其它为专业化部门进行生产配套的辅助生产部门;

为城市生活消费提供服务的科研、银行、商业、饮食、文教、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

所有那些其产品和服务不适合长途运输的产业部门都必须在城市区域内发展。

因此城市也呈现一定的多样化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化和多样化相辅相成,专业化部门为主、多样化的非专业化部门为其服务,两者共同发展。

另外一种情况,城市产品生命周期的创新、发展、成熟和衰退过程使得产品相应的城市产业结构不断的演替升级,城市产业结构演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变迁和竞争优势阶段变迁的过程。

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呈现新的组合特征,而城市中新兴产业可能崛起,衰退产业可能退出城市发展的舞台。

因此,原先的城市主导产业可能不再是城市专业化的唯一特征,城市新兴产业可能和原来的主导产业一道构成城市的多样化特征(李悦,李平,2002)。

Guadrado-Roura和Rubalcaba-Bermejo认为,专门化特征使得城市之间互有区别。

但他们同时认为,多样化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很强,因而竞争力很大。

纯粹的“专门化”可能极易因为城市内部或者外部要素变化引起不利后果,引起竞争地位下降。

而功能复杂的城市,则可能缓冲其它专门化活动衰落对城市造成的影响(Guadrado-Roura&

Rubalcaba-Bermejo,1998;

IainBegg,1999)。

可见城市竞争一方面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它遵循生物学的法则。

多样性使得各种物种具有差异性,以便获得在特定领地里的优势,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与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有关。

(二)城市多样化测度

对于城市多样化程度(或者综合化)的测量,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是Hirshman-Herfindahl指标的倒数:

对于一个城市I来说,所有的部门的就业份额的平方和的倒数。

因此城市多样化指标(Diversityindex)的计算公式如下:

Dii=1/∑(j)Sij*2,如果城市中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某一产业部门,那么Dii=1。

同时指标越大,城市的多样化程度越高。

同样,如果以全国城市的就业部门为参照物,那么城市的多样化计算方法纠正,采用相对多样化(RelativeDiversityIndex)的指标,其公式如下:

RDIi=1/∑(j)∣Sij-Sj∣

第二节城市竞争力因素动态组合与竞争优势驱动阶段

本章节关于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组合变迁与竞争优势驱动阶段分析的逻辑线路如图5-2所示:

竞争演进

一、竞争的动态演进特征

市场演进的动力在于分工和市场规模之间的矛盾运动,即市场规模导致分工的深化,而分工的深化又引致市场规模的扩大,这是一个市场演进的过程。

竞争是市场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处于不断演进过程的市场运动的内在逻辑。

市场的演进又是经济发展的过程(杨格也称之为“经济进步”),因此从亚当·

斯密以来,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宗就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分工及其深化的演变研究。

对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从罗斯托到钱纳里都作了不同角度的演变研究;

波特针对国家竞争优势也提出经济发展四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导向的竞争力阶段)的总结和概括性理论(汪涛,1999;

波特,2000)。

据此,竞争也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杨格,1928;

汪涛,1999),竞争优势是不断移动的靶子。

城市竞争具有一般竞争的性质和特点,相应的,城市竞争也遵循动态演进的规律。

另一方面,从竞争的行为主体角度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区域、城市竞争,企业、产业都是创造财富的基本单元,是竞争力的微观基础(华伟,1999)。

因此企业、产业本身具有生命周期特点(图5-3)导致城市竞争的动态特征。

时间

速度

形成期

衰退期

成长期

成熟期

k=1-2%形成期

为市场认可,潜在需要变成现实需要

k=8-10%成长期

大大超过整个产业系统平均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最快,斜率最大,时间最短

k=4-6%成熟期

产出的市场内容相对稳定,曲线变化缓慢,上产了可替代产品,以新产业出现标志老产业的萎缩极力时间最长

(k为各阶段的曲线斜率)

k<

2%衰退期

斜率一般为负

图5-3产业生命周期图

二、城市竞争力影响要素组合变迁

城市竞争优势的变迁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组合、互动等发生变化的过程。

更进一步说,是影响因素组合方式具有重大进步意义和全局性影响的变化过程。

在每一过程,驱动城市竞争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各不相同。

关于城市竞争优势驱动阶段的分析,可以从城市静态竞争优势的直接影响因素——城市的资源条件角度展开。

城市竞争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所进行配置、流动的生产要素;

而现代市场竞争的内涵是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的争夺,只有在配置、利用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由此,城市竞争力的资源组合又可以通过城市生产要素来反映。

(一)从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演替

生产要素通常广义的细分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很难看出它与城市竞争优势的关系。

事实上,生产要素可另被归纳为如下几个类别:

天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波特,2001年)。

从这个角度,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Basicfactors)和高级生产要素(Advancedfactors)。

初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劳动力和半技术劳动力等;

而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以及融资等。

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继承的,或只需要简单的私人及其社会投资就能拥有。

从该生产要素分类角度以及地域要素流动组合的演替规律(图5-4)来看,城市发展的历史可归纳为如下几个阶段:

资源密集型阶段,劳动密集型阶段,资本密集型阶段、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和技术、知识密集型阶段(图5-5)。

城市竞争力从初级生产要素到高级生产要素的驱动阶段,也就是城市关键资源组合从初级生产要素到高级生产要素演进的阶段。

初级生产要素在传统经济依赖比较优势带来效益的条件下,曾经对城市乃至国家的竞争力作用和重要性都很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级生产要素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主要因为城市发展对它们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初级生产要素供给量却相对增大,而且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交通方式的改变,城市及其城市竞争的主体——企业已经能够通过全球市场网络进行大部分生产要素的获得。

城市的高级生产要素对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则高多了。

城市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非得凭借城市所拥有的关键资源,特别是高级生产要素不可。

高级生产要素不如初级生产要素普遍,虽仍须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但更需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而持续的投资。

此外,不利的生产要素引发的竞争劣势也可能促进城市通过创新流程等方式升级、追求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

III资本密集型阶段

(二)从一般性生产要素主导向专业性生产要素主导演替

生产要素除了具有初级和高级的分类以外,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专业程度来进行分类(波特,2002):

一般性生产要素(Generalizedfactor)和专业性生产要素。

其中一般性生产要素可以被用于任何一种产业上;

而专业性生产要素则限制在技术性人力、先进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领域及其它定义更加明确而且针对单一产业的因素。

如专门研究光学的研究机构、汽车模型设计群或者凭借风险资本而创业的软件公司等都属于专业性生产要素。

一般而言,高级生产要素多半有专业化的倾向。

伴随生产要素的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快,资源的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一般性生产要素对于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地位不断下降,而基于“不可贸易性”的专业生产要素则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导要素,成为“城市个性”的重要标志。

(三)从关键资源为主导到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共同主导

城市所有的关键资源,如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也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今天的高级生产要素或专业生产要素到了明天可能就变成了非高级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了。

由此生产要素如果不能持续的专业化、高级化,那么它对城市的竞争优势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少。

知识和技术性的人力资源随时提升竞争力的两大因素,然而也是贬值最快的两个条件(波特,2002),这也反映了任何一个时间点上拥有的生产要素优势,并不足以维持城市的持续成功。

此外,生产资源是否能够形成城市的竞争优势,与它们被应用时所发挥的效率和效能有关。

因此单单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并不足以解释竞争的结果。

事实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些资源是完全未被开发或者应用不当、甚至错置的情形,这些都与城市吸引、控制、转化资源的“能力”密切相关。

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城市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更加依赖于城市内部能力的支撑。

城市的核心能力,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持续的创新能力则成为维持城市竞争力愈来愈重要的条件。

它们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促进生产要素的不断高级化和专业化。

因此,Begg认为,竞争力必须同时考虑能力建立(capacity-building)和能力运用(capacity-utilization)两方面(Amin&

Tomancy,1995;

三、城市竞争优势的持续

既然“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维持竞争的“优势”永远是相对、稍纵即逝的(汪丁丁,2002)。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城市、区域,某种竞争优势本身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形成、维持和消散。

竞争优势的拥有者最多只能在竞争对手展开反击前的短暂时间内利用这种竞争优势而获得超额收益。

随着竞争对手的反击和环境的变动,原有竞争优势就将瓦解或崩溃(蒋学伟,2002)。

一个城市在竞争中出现危机,原有的竞争优势不复持续之时,它也必须寻找新的城市个性(汪明峰,2002)和追求新的驱动力量,致使城市竞争力有不同的竞争优势驱动阶段。

与自然环境相类似,经济环境,尤其是技术和产业结构也可能发生意料外的突然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熊彼特冲击”或“产业突变”,可能会在非常短的时期内使一个城市的某种竞争优势被严重削弱甚至完全丧失。

因此,不能够只是从稳态的环境条件来评价一个城市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只有在动荡的竞争环境或“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才能完整和真实地进行评估。

而且,任何一个竞争性城市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时点或某一个方面胜过先进城市。

所以,只有在长期的各种环境之中始终都拥有的竞争优势才算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因此,在急剧变动的环境中,竞争优势只能维持到竞争对手成功模仿或超越的时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维持其竞争优势非常困难。

其中的原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