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长5.3公里的整个青岛海湾大桥中,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受近地面湿度较大以及降温的影响,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再度出现大雾天气,这给当地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不便。
B.春雨过后,千万朵槐花化作飞舞的精灵,如白雪般纷纷扬扬,四处飘洒,香满了白昼的天,也甜透了夜晚的梦。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潍坊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D.对在食品广告中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给消费者造成伤害,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明确规定代言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
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
起,但亦有人祸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
像这种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长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只一例。
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里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实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
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是体制型缺水。
体制型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冰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不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
由此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种:
“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猴,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对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来解决,但是解决体制型缺水的问题,还得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
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在谁的分配上没有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
要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政府管制,即计划方式,二是将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即市场方式。
但就中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来看,比较可行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
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
关键在于确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
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关概率,或者选择需水量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青年报》2009.2.11,有改动)
6.下列对文中水资源的“公地悲剧”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因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带来的水资源供需
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B.因水资源稀缺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
乃至产生纠纷。
C.因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
造成开春我国北方大旱。
D.由于水资源稀缺和开发管理体制不合理,人们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水资源,导
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后果。
7.以下不属于体制型缺水表现的一项是
A.耗费巨资修建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
B.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情,便很难解决。
C.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被大气蒸发,浪费严重。
D.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没有使农民建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灌溉效率低下。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可以解决资源型
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B.如果在水的分配上能够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能
收到预期效果。
C.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是解决水资源
“公地悲剧”最易推广的办法。
D.甘肃张掖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确立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消除了缺
水带来的危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屈突通仕隋为虎贲郎将。
(隋)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
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
“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
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帝叱之,通进顿首曰:
“臣愿身就戮,以
挺众死。
”帝寤,曰:
“朕不明,乃至是。
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遂皆以减论。
擢
左武卫将军。
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
时
为语曰: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
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
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
通发关中兵击
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贼未之觉,引而南,
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元
斗志,诸将多覆。
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
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通势蹙,或说之降,曰:
“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
独有死报尔!
”每自摩其颈曰:
“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既行,而显和来降。
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置于稠桑,
通结阵拒之。
琮纵寞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
“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命左右射
之。
显和呼其众曰:
“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
”众皆舍兵。
通知不免,遂
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
“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
”遂被禽,送长安。
帝劳曰:
。
“
相见晚邪?
”泣曰: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帝曰:
“忠臣也!
”释
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
“清以奉国:
名定不虚。
”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
时通二子在洛,帝曰:
“今以东略属
公,如二子何?
”通曰:
“臣老矣,不足当重任。
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
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
”帝太息曰:
“烈士徇节,吾今见之。
赞曰:
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
(《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旌:
表彰
B.通阳言旋师旋:
凯旋,胜利
C.率兵将如洛如:
到
D.众皆舍兵舍:
放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陛下以至仁育四海②越国以鄙远
B.①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旬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C.①次安定,初不与战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①通独无所取②较秦之所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屈突通“尽节于隋”的一组是
①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②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
③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
④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⑤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
⑥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他的弟弟屈突盖也以刚正严厉而知名。
从民间歌谣中就能看出他们为官的威严。
B.隋末政治日益腐败,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朝廷,隋军全无斗志,将领皆降,只有
屈突通凭自己超人的谋略与胆识苦苦支撑。
C.战事失利,屈突通的处境十分窘迫,但他决心以死殉国,面对别人甚至自己儿
子的劝降.他意志坚定,不为所动。
D.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而降唐,并没有损伤屈突通一代名将的形象;
为官清廉,
报国无私更增添了这位忠臣的光彩。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3分)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4分)
(3)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岁晚
王安石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静①,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②,扶衰坐野航。
延缘③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
①绿静:
指水。
②新的(d1):
菊花始开。
③延缘:
徘徊流连。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
请分析本诗颔联第一句“窥”字的精妙之处。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人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
坚持本土传统是推进本土化的根基所在。
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化”作
为一种变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是一种发展。
①由此可见,简单地保持本土传统并不是本土化。
②“非类”就是与原来的传统有比较明显的不同。
③清代学者段玉裁指出,“能生非类日化”。
④而且这种变化是“非类”的。
⑤但是,在强调“本土”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注意“化”的内涵。
⑥有价值的“本土化”是要促进本土传统的变化。
17.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请你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要
求: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
妈妈,您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18.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不超过60字):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
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0字):
(2分)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
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左建明
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
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
但
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
书信出现,惟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
于是,生
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
我说,电话这么方便,还写什么信。
就
没有写。
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再贴邮票,再往邮局跑吗?
妻子
的深意被我忽略了。
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家里竞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
自然是因有电话。
后来
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
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
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几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
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
也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
遥想青春初恋时,
正值朔风吹雪,戎马辽东。
“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
”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
谁能比过当兵的人。
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
生的菁华。
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一咔
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
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
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
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
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
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
渍,浓湿的泪痕。
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
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
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
对于书信,定要收藏。
这比那
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
旧信重读,
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
成了幸福。
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
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
书信的基本品
质是真实。
(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
)
书信最能切近情感、事件的本原,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
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
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
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们的书信,那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家谱。
如果我们妄发谵想,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一部伟大壮丽的画卷!
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
书信还是艺术的。
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
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地书写。
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
《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而二王、欧、褚、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池的范本。
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
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
零落一隅
的邮政所却日渐寒伧——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光已有些酸楚;
那
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浆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了月色蹒跚前行。
他老伴的生命正处弥留之际,他
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
现在,他
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
19.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
(2)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
20.文中划线句“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
”中,“这一切”包含
哪些内容?
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21.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有何妙处?
22.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实则不然。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
怎么摆脱这种状况?
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延早点召回。
特别不
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
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
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
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
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
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
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
改初衷,为国尽力。
,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
20万亩荒地。
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私银,
承修了一段河渠。
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
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
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里、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
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
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去南疆勘察荒地。
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
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在金一点力气。
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米,堪遍东、南疆。
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厢颠簸箕中巢”的隔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珠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
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
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
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位戍边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这种精神?
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堪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
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
这是何等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
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的丰富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真实干了一桩“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份”的事,就是大胆的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
当堪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
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己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
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
“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自私。
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
”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
这是他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19.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1.文章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
22.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
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七、(60分)
23.请以“冬天里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体特征鲜明。
2009年高考模拟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
1.B(B三对读音分别为“piao/biao,ji/qi,di/ti”,A两个“挑”同读“tiao”,
C“锃”与“赠”同读“zeng”,D“诿”与“萎”同读“wei”)
2.D(A像-相,B拌-绊,C遨-翱)
3.C(A顿号都改为逗号,“发掘”后逗号改为分号;
B分号应改为句号;
D括号应在“知县”前)。
4.A(B“缓和”意为局势、气氛等和缓。
C“当仁不让”意为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应用“当之无愧”。
D“匠心独运”意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造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与语境不合。
5.B(啊“山东、江苏部分地区”有歧义;
C句式杂糅;
D成分残缺,应在“损害”后加“的行为”等一类的中心语。
二、(9分)
6.D(A“水资源供需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不是水资源“悲剧”,B、C理解片面)
7.B(“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是资源型缺水)
8.A(B逻辑推理错误;
C原文为“比较可行”,与“最易推广”意思不同;
D“消除了缺水带来的危害”错误,原文为“把缺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的程度”)
三、(12分)
9.B(“旋”,应为回转,撤退)
10.D(“所”相同,都用于所字结构;
A前一个“以”是介词“凭,用”,后一个连词“来”B前一个“虽”是“虽然”,后一个“即使”;
C前一个“与”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连词“和”)
11.C(①体现的是他的刚直,③是桑显和的劝降之言,⑤是屈突通对唐高祖所说的话)
12.B(“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