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3573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文档格式.docx

《关于实施广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开展自治区级普通本科教育精品课程检查及国家精品课程推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学校层面: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桂林理工大学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立项评选的通知》、《桂林工学院本科重点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桂林工学院2006—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

实施专业教育教学评估,对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进行年度检查,对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学校年度评价。

在建设期内,学校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

旅游学院层面:

对于申报成功的与专业建设相关的各类项目,项目负责人待遇等同获得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给予建设团队奖励,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晋职、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年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根据教育厅与学校要求,学院还进一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学院定期自查,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并达到既定目标。

总体上,我校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学校与系院四个层面上下联合,统一行动的政策支持措施。

(三)实施程序与措施

1、第一步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做全面调查研究。

第二步分析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订全面的、详细的建设计划。

第三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体系、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人材培养与储备等方面的建设。

2、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的措施:

(1)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如定期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采用“平台+模块”的套餐式课程结构组织教学,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习题和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借助信息资源、突出多媒体教学优势,强化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的措施:

(1)增设实习合作单位:

如,广泛开展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企业的合作;

(2)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如,围绕本专业建设重点发展的三个专业方向全面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措施:

(1)多渠道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推进“双师型”人才建设:

通过“内引外联”、“联合培养”、“借用外脑”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

(2)建立学科带头人责任制,推进教师梯队建设:

如发挥教学带头人作用,老中青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获取高等级资格从业证书等。

(3)开展丰富的学术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

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四)建设情况

1、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现有专业教师40人。

职称结构:

教授6名,占教师总数的15%;

副教授教13名,占32.5%;

讲师21名,占52.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25~30%;

学位结构:

博士学位11名,占教师总数的27.5%;

硕士学位26名,占65%。

国内外进修及交流:

已派出8人次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及国内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进行访问学习,参加国内、国际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30多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16人次,外聘教师与客座教授28人。

专业教师中有8人具有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3人获得星级饭店评定员资格,3人为广西区景区评定委员会委员。

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报考博士学位,每年都有1-2名教师按照规划攻读学位。

每年有计划地派出l-2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

目前已初步形成旅游规划、民族旅游和生态旅游3个科研团队方向。

2、课程建设情况

(1)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专业建设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系列化。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见表1),全面推动核心课程群的精品化。

表1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获得时间

负责人

1

旅游市场

2006年

程道品

2

旅游规划

2008年

吴忠军

3

生态旅游

2009年

王金叶

4

饭店管理

2010年

(2)教材立项情况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材立项共8项,见表2。

表2 

旅游学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材立项一览表(校级)

时间

名称

“十一·

五”规划立项教材

旅游市场学

森林生态旅游经营管理

王力峰

旅游景区规划开发

中外民俗

观赏动物概论

王玉翠

“十二·

旅游概论

旅游经济学

黄月玲

(3)出版教材与教材获奖情况

建设期间,积极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与教材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出版相关专著、教材逾20部(见表3、表4),其中《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2003年出版,2006年获奖)、《中外民俗》荣获第二届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同时,程道品教授担任了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十一·

五”规划教材的编委会主任。

逐步实现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自编化工作。

表3 

五”期间旅游学院教师出版的教材一览表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生态旅游经营管理

中国林业出版社

旅游学概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吴忠军杨艺

5

旅游资源经济学

吴郭泉王艳

6

旅游市场营销

张婷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7

现代礼仪教程

邓自新

8

旅游市场营销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9

生态旅游学

10

休闲学

11

民俗旅游学概论

梁福兴

12

旅游信息系统

夏琛珍

13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王华、黄燕玲

14

表4“十一·

五”期间旅游学院教师出版的专著及系列图书一览表

专著名称

作者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

广西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林业出版社

广西百色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吴郭泉

民族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童话世界---中国国家森林公园

李海防

绿色家园—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

滕汉书

地球的烙印---中国的地质公园

张珺

岁月的痕迹---中国世界遗产

杨艺

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程道品、王金叶、郑文俊

科学出版社

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4)多媒体课件获奖数,清单、奖励等级

《旅游市场学》多媒体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5)课程建设相关教研项目立项及论文发表数

建设至今,承担自治区级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6项,自治区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项,专业教师多次获得自治区教育技术大赛二、三等奖,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四十余篇。

3、教学示范中心与实验室建设情况

2007年建设前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实验室面积1197M2,仪器设备348台,总价值135万元;

2007年成功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目前已陆续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模拟操作实验室、导游虚拟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与景观模拟设计实验室,民族旅游实验室、旅游管理案例实验室、森林游憩与生态实验室等6个功能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2408M2,仪器总价值305万元,现已成为为学校第二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依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09-2010》,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2010年的排名情况为36位,4★(全国408所本科院校开办此专业),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全国排名第9位,等级为A。

(一)建设成效

旅游管理专业在打造特色专业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所有专业教师均参与到专业建设过程当中,建设成果已经在国内同类院校、旅游企事业单位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1、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连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6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高级别项目,这些课题密切结合核心课程的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本专业拥有省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1人。

2、精品课程起到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本专业先后建设4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立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实习大纲与指导书、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库、网络共享资源等,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共享。

尤其是《旅游市场学》先后已有5000多人次访问了该课程网站。

3、专业教材在全国影响较大

结合教师近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与实践,编写特色教材,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旅游规划》、《旅游学概论》等教材,已经被多次重印。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选用我院教师主编教材(包括规划教材和系列教材)的国内院校有二十多所。

4、通过中央与地方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推广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经验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种制度及开放制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实验课教学机制。

国内外多所大学,如西安文理学院、长春师范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昆兰士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等对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5、民族旅游办学特色在业界受到肯定

2010年12月,我院承办了首届民族旅游论坛暨中国人类学民族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上宣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章程,我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为该委员会常驻地,主任委员由我院吴忠军教授担任。

6、社会效益影响大

通过走“校、政、企、研”的特色专业办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紧密与地方经济实践结合,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和解决行业实践问题的理论水平。

为地方完成了多个旅游规划项目和培养了大量的旅游行业人才。

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肯定。

7、学生受益面广泛

逐步完善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广“校、政、企、研”的特色专业办学模式。

受益的学生覆盖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等专业方向,参与的学生2005级160人、2006级165人、2007级185人,2008级208人、2009级65人、2010级110人,随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深入,近四年来学生就业率、考研率、学生科技成果立项数、本科生发表论文数、英语竞赛获奖等均有普遍提升。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科学研究,累计获得自治区级、院级大学生各类科技立项共110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得院级科技活动奖励65项,显著促进了大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2007年以来,先后有42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顺利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这一数字超过过去13年(1994—2006)的总和。

(二)基本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制度

学院成立专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实行学校、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管理的制度安排,明确各级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保证经费投入,完善教学条件

学校安排专项资助资金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配套经费及时到位,二级学院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各类相关项目给予资助或奖励。

通过购置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或者建立实验室,提高教学条件和质量。

3、强化师资队伍,以科研促进教学

创造条件鼓励年轻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会议,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联系。

大力整合教学科研团队,形成团队合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旅游规划、民族旅游和生态旅游3个科研团队方向。

2006年以来,本专业教师连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等高级别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4、编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专业培养特色是否鲜明,更决定着该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针对旅游行业发展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不仅保持专业目标还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

注重四方面: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

二是高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教与学;

三是教学方法具备时代特征和国际化特点;

四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

5、重视实践教学,加强专业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新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块化;

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深入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训练、不断提高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建设了30多家实习基地。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总体上,对照国内外同类学院的发展情况,我们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高端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总体稀缺,引领发展能力需要拓展;

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偏低,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创新团队没有形成;

教师职业化、国际化水准也亟待提升;

“双师型”师资数量偏低,教师实践能力偏弱。

2、本科人才培养方面:

人才培养质量尚有待提升;

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亟待提高;

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不够到位;

学生视野前瞻性、先进性、国际性不够,不能适应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

学生学术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3.在专业建设方面:

专业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协调性需要增强,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水平亟待提高;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尚未取得“零”的突破;

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师及其团队缺乏大科研意识,缺乏大项目竞争力;

高层次科研平台尚未取得“零”的突破;

高水平论文、学术专著仍然偏少;

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但是实施范围不广;

实验教学仍然以验证性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不多;

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需要提高。

四、推进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施,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和优化:

1、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持续培养教学科研队伍

到2015年末,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团队1-2个。

形成在西部地区有较大优势和鲜明特色声誉的旅游教学团队。

2、促进专业教学建设发挥新成效

加强课程建设,强化专业特色,重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以建设精品课程为中心,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全面打造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示范性精品课程。

3、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有突破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整体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支持专业教师出国/境进修、参加国际会议;

邀请更多境外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

面向东盟,着力推进国际留学生招生和培养工作。

总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的实施,已在师资队伍、课程教材、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一步突出了民族旅游特色和“校、政、企、研”的专业办学特色,计划在“十二·

五”期内,使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社会影响诸方面都有全面提升,从而真正实现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立足广西,西南一流,全国有影响力,面向东盟”的全国品牌特色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