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420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文档格式.docx

这个图案也多少反映了北宋这种五凤楼门的形制。

宣德门之内是大庆门,相当于现在的太和门。

门内是一个广场,跟太和殿广场一样。

两边是由六十间的长廊环绕的一个非常大的庭院,两侧有东、西太和门。

院子里的正殿叫大庆殿,是举行登基大典、告朔大典的地方(告朔就是向上天报告一年的皇帝的这个功过)。

大庆殿有一座左右的挟殿,殿挟屋。

这种形式是宋代特有的。

这个跟我们太和殿不一样,太和殿是一座十一开殿的大殿。

它是九开殿的大殿,两面叫挟屋,然后后面有一个穿堂,穿堂后面有一个后殿,组成了一个工字殿的形式。

这是宋代兴起的,唐代没有。

但是一直沿用到元代,到明清以后宫殿不用了。

但是王府还用,清华的工字厅就是这种格局。

这种工字殿形式后来被元大都所参考。

它主殿的平面是个工字殿,说明它的平面开始变得复杂了。

周围是环廊,相当于庑房,很像太和殿广场。

下图是大殿复原的情况,可以看出,有了挟屋以后大殿更为雄伟,好像两面两个卫士在扶着这个主殿。

大庆殿的西边是文德殿,有文德门和东西两廊以及钟鼓楼、左右嘉福门组成。

文德殿主殿也是一组工字殿。

文德殿的后面就是后宫的正殿,叫垂拱殿,在文德殿和垂拱殿之间有个横街,横街两侧对的东华门、西华门,垂拱殿本身是后宫的正殿,同时也是一组工字殿。

在这之后还有福宁殿、坤宁殿都是工字形格局。

所以工字形的殿堂在宋代很常见。

文德殿的文德门外有一个庭院叫做端礼门,这个地方带有办公室的一个庭院,有政事堂、包括中书省、枢密院。

枢密院是宋代的特殊机构,就像我们清代的军机处是一样的,是一个核心的办公机构,处理军政事务的。

还有国史院,端礼门以内是相当于中央官署办公区。

这张《太清楼观书图》是一座宋代的宫殿里的楼阁,可以了解宋代宫殿的建筑物的华美,现存已经见不到这样的建筑物,两层,每层都是重檐,这种建筑很少见,说明宋代建筑之繁复。

这座建筑是宋代曾经建过的宫园里的熙春阁。

这座楼很有意思,有详细的描述。

根据描述把它复原出来,金人很喜欢它,没有毁它;

然后蒙古人也很喜欢它,把它迁到了蒙古的上都,作为它的正殿大安阁。

所以它曾经是宋代的熙春阁,后来的元代的大安阁。

这是一个五开间加两面挟殿,形成九开间,有四层,顶层是重檐,相当于把我们现在的太和殿叠了四层。

木结构,很宏伟。

南宋的临安宫殿。

南宋最初本来不想在这里常待,叫行宫,后来无奈回不去了,就开始扩建。

主要是以凤凰山东麓的杭州州治作为基础加以扩展。

整座宫城位于临安城的东南,临安城的南门就是它宫城的正门。

这样就整个颠倒过来了,它的衙署在宫城的北面,官署、太庙都在北面,宫殿在南面。

这是临安城的大致的情况,是一个不规则的城市,这是它的皇城的大致范围,它一面完全依着凤凰山,有一半是在山里,外面用墙来环绕起来,在平坦的地方布置了几座宫殿的格局。

下图是历史上的《咸淳临安志》里的皇城图。

宫城的规模略比汴梁大一点。

因为它临山,所以没有居民,可以扩展,周回有九里,称为大内。

大内是宋代以来对于宫殿的称呼。

大内以内分为外朝、内朝、东宫、学士院、后苑这么几个部分。

跟一般的宫殿格局差不多,前朝后寝。

外朝是皇帝办公、举行大典的地方。

内朝是日常起居以及皇后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东宫是太子的生活区。

学士院带有办公区的色彩,中央办公署。

后苑是皇帝、后妃们游玩的地方。

宫城有四座城门。

南是丽正门、北是和宁门、东是东华门、西是西华门。

东面还有一个东便门,西华门其实也是一座偏门,叫府后门,这是大致的情况。

现在正在发掘,资料还不是很全。

大内之内有外朝,就在丽正门之内。

外朝大概分为大庆殿这是沿用了北宋

的名称)垂拱殿、后殿、端诚殿这样几座殿堂。

此外还有内朝,内朝分别有福宁殿、勤政殿、嘉明殿、崇政殿、坤宁殿,内朝是皇帝的生活区域及后妃们活动的区域。

因为临安是行都,所以宫殿的建造并不那么规范,并不那么正式。

比如说有些殿是随着它的应用而更名,如大庆殿在举行大典的时候叫大庆殿。

群臣朝贺、登基大典、皇帝的诞辰或者告朔大礼都要举行大的行动,叫大庆殿。

百官议事的时候改成文德殿。

北宋的文德殿是办公的地方,百官议事。

赐宴群臣的时候改为紫宸殿。

因为它是行都,它宫殿的等级并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等级去建造,带有临时住所的作用,按照古人的记载是这样说的:

其实垂拱、崇政二殿,权更其号而已。

二殿虽曰大殿,其脩广仅如大郡之设厅,殿后拥舍七间,即为延和。

其制尤卑,陛阶一级,小如常人所居而已。

意思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垂拱殿和崇政殿,它其实只是挂了一个名号,都不是大殿。

就像一个州府的设厅。

皇帝的宫殿像州府的设厅,因为它只有五间。

一般的起码是九开间,它用五间。

殿后住的拥舍有房舍七间,叫延和。

只有一级台阶就上去了,像普通人的住所。

说明临安宫殿的制度不是很高的。

垂拱殿只有五开间,还是很华美的。

慈福宫密集程度要大了,廊、配殿都很紧凑,没有唐代宫殿那么舒朗、那么空阔。

宋画中这些宫殿的情况,像赵伯驹的这个《汉宫图》,画的是汉宫,蓝本应该是南宋宫殿。

李嵩的《汉宫乞巧图》里宫殿的形象

 

南宋李嵩的《焚香祝圣图》里宫殿的形象

南宋院画《水殿招凉》图的水殿,水殿恐怕只有南方才可以有,所以它代表了南宋的一个宫殿的形象

李嵩的《朝回环佩图》,造型非常繁丽的一个宫殿

这是北宋和南宋的宫殿的大致情况。

金中都宫殿

辽南京的宫殿基本上没有痕迹了,被北边金中都覆盖了。

了解一些金中都的宫殿。

金代有一个过程,1124年,也就是在辽被灭之前,它在它的发祥地上京(黑龙江阿城)建立了最早的宫殿。

总体上看《大金国志》是怎么说:

无异于中原州县廨宇,制度极草创。

就是大金国上京宫殿相当于中原的一个州或者县的办公场所。

图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来它在东北黑龙江。

宫殿的平面看出来,是前面有门,后面有若干个殿,有五六进,后面还有一个工字殿,有五六进的一个平面。

金代主要经营的都城是金中都,当然它也占了汴梁,它也沿用了汴梁,汴梁的有些宫殿它接着用。

后来被蒙古人给扫灭了,汴梁也毁了。

中都的平面是方形,它在原来辽南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它的皇城位于都城中部偏西。

皇城四面都有门,南面是宣阳门、北边拱辰门、东是宣华门、西是玉华门。

宫城就在皇城以内稍偏东的地方,而且宫城是按照汴梁的制度来做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象征性地把宫城定为九里三十步,这大概是最初在金中都开始用这么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这个后来一直沿用到明清的北京天坛。

还有明清很多地方的县城也是九里三十步。

这有一个象征,九是一个阳数之尊。

三十是个阴数最完满的,一个月三十天,它是一个带有很完满的意思。

它把宫城的尺寸用九里三十步来划定,宫城内按照记载,有凡殿九重,殿三十有六,楼阁倍之。

宫殿里往往是殿堂为主,它里面楼阁比殿堂还要多,殿三十有六,楼阁倍之,也就是说楼阁应该有七十多座。

它的宫城南面有三座门,中间是应天门,这是模仿了隋唐的洛阳城,两侧是左、右掖门,宫城两侧还有东华门和西华门,宫城北面还有一个门,这是中都城的大致情况。

宫的正中是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

中轴线上布置殿堂,所谓殿有九重。

中轴线向南直抵外城的正门丰宜门,靠近现在的丰台附近。

皇城的正门宣阳门与宫城正门应天门之间,有个千步廊。

我们知道明清北京城在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有千步廊,这个格局是从宋代开始的,金代沿用了,明清沿用了,元代也沿用了,一直沿用。

所以中国宫殿的制度是逐渐完善的,千步廊的前端有文楼、武楼,千步廊的西有六部、尚书省、还有社稷坛,“左祖右舍”,社稷坛一般在宫殿的西边。

还有会同馆,带有外交礼仪接待色彩。

东侧是太庙,“左祖右舍”。

还有拜天台,应天门前面有横街,应天门相当于我们天安门的位置。

前面横街和千步廊形成一个T字形的广场,这个格局也是从金代就已经很完善了,当然它也是模仿自北宋汴梁。

宫城以内分成左、中、右三区,比汴梁宫殿显得更为规整。

左是东宫,东宫的后面有内省,内省相当于管理宫城内部事务的。

右边是鱼藻池和西宫,西宫大概是太后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中间是朝寝区,以东西华门内的横街为界,这也是模仿了汴梁宫殿。

分为前朝后寝,前为外朝,外朝的主殿叫大安阁,元代也沿用这个词,元代上都的宫殿主殿叫大安阁,是从汴梁搬去的一座楼阁。

大安阁未必是一个阁,它可能是个殿,它叫了大安阁,它是一座开间为十一间的殿堂,坐落在三层台基上。

开间为十一间,这是最高等级了,隋代的时候主殿是十三间。

殿前有左右对峙的两楼,一边是弘福楼,一边是广祐楼。

很像现在太和殿前面的弘义阁、体仁阁一样。

六十间东西廊庑组成了大庭院,大安殿前面一个门叫大安门,相当于我们现在太和门的位置。

它跟明清紫禁城在格局上有一点相似,后寝正宫是一个九开间的仁政殿,也是一个工字殿。

它沿用了宋代的一些做法,院子里有三十间廊子,然后廊间还设有钟鼓楼,钟鼓楼设在宫殿里,这个做法隋唐时代很普遍,宋代和金代都有,到明清宫殿里就不设钟鼓楼了,因为钟鼓楼变成城市的主要设施了,你在宫殿再设就有点乱,声音会干扰,这是个过程。

在它后面是帝后的寝宫,叫昭明宫。

昭明宫里有两个殿堂,一个是皇帝的正殿是昭明殿,一个是皇后的正殿,叫隆徽殿,这是前朝后寝的关系。

除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以外,还可以有一点东西来了解金代宫殿,就是有一座寺院的金代壁画中所描绘的宫殿。

这个寺院在山西生繁峙县的岩山寺,在岩山寺南边的西壁上,有一幅金代的壁画,这个壁画画的是一座完全宏伟的宫殿形象,壁画中有前殿,有主殿,有后殿,有香阁,宫殿前还有凹字形的宫门,很像是五凤楼格局的做法。

主殿还有台基、勾栏,完全按照宫殿等级来描绘的。

我们看这幅画,非常像是仙山琼阁的感觉,它在寺庙里也是为了表达仙山琼阁,宫殿错落、街栋连延的感觉。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形象,大致地把它的主要部分的平立剖给描绘出来,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非常精美的,非常华丽的,也非常繁冗的造型。

造型、廓线很丰富的一个宫殿,根据这个可以了解到宋金时期的建筑已经跟唐代不一样了,唐代的宫殿大回廊、大殿堂非常简单质朴。

但是宋金时代轮廓线丰富、造型多样。

两宋辽金时的园林

苑囿是皇家园林的别称。

先说北宋汴梁的苑囿,中国历代的帝王都非常重视苑囿的建设,从唐代的上林苑由汉代沿用,到隋唐时期的禁苑—长安禁苑、洛阳神都苑都是极大的园林。

但到了北宋,到了汴梁,这个条件没有了,中原地区寸土寸金,土地本身资源就很匮乏,宫殿和城市占了大面积的土地。

如果再大面积地去围成苑囿,作为皇帝去享乐、围猎是不大可能了,而且那时人口也多了,所以它不可能建成大规模的苑囿。

但是它仍然重视造园,北宋东京皇家园林包括了大内的御苑、行宫的御苑。

大内御苑里有后苑、有延福宫、有艮岳三处。

行宫御苑有撷芳园、景华园,这在城里。

城外还有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从图中可以看出园林的大致分布,分布得很多,因为受土地限制,规模不是很大。

《宋史》记载,宋代皇家园苑有四处,园苑四:

玉津、瑞圣、宜春、琼林苑,掌种植蔬莳以待供进,修饬亭宇以备游幸宴射。

这里给出两个功能,种植蔬菜作为皇帝特供的蔬莳,就是皇家的后菜园。

同时里头有亭榭、楼阁,相当于皇帝的后花园。

城西的金明池后来就扩展了一个新的园子,也纳入到琼林苑管,算琼林苑的一部分。

这个园林非常开放,我们想象不到皇家园林通常是可以给百姓开放的。

《东京梦华录》这么描写:

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

又用了这个数,说明这个数可能比金中都宫城还要早。

池西直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面北临水殿。

还有很多描述了五殿正在池之中心,不禁游人。

殿上下回廊,皆关扑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

各种杂耍、小卖在

这里作场、摆摊、练滩。

勾肆罗列左右,勾肆就是娱乐场所。

勾栏瓦肆,门相对街南有砖石驼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丈许,曰宝津楼。

车驾临幸,观骑射百戏于此池之东岸。

在东岸有一个楼阁,皇帝来了坐在上面,下面老百姓游玩、杂耍、娱乐,他看热闹,相对比较开放的一个环境。

唐代的禁苑是绝对进不去的。

上阳宫也是个花园,神都苑、禁苑、西苑都是这样的。

后来的明清三山五园也完全禁止了。

圆明园、颐和园在那个时候谁都进不去。

在宋代十二世纪这么开放,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开放程度。

宋代社会大概是历史上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放,文化程度最为高的时代。

这是宋画《金明夺标图》大致地再现了宋代金明池的这个空间感觉,中间有五殿,外面有宝津阁,里头还有龙舟,有赛舟的形象,沿湖满是熙熙攘攘的人。

汴梁城还有一座重要的园林叫艮岳。

艮岳是因为风水的原因建造的。

宋代的皇帝大概在子嗣的绵延上好像有点问题,宋徽宗时风水师在东北方向,按照五音姓例的关系,按赵姓的发音在风水位置上,在东北位置上要盖一座高山,后来干脆盖个园子,就盖了艮岳。

艮就是在东北方向,岳就是山的意思,实际上是以山石为主的园林。

艮岳很多记载,明代说山周十余里,其最高峰一峰九十步。

上有亭曰介,介亭。

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

山之东有萼花堂、有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栖真嶝、览秀轩、龙吟堂。

山之南则寿山两峰并峙,有雁池、噰噰亭。

北直绛霄楼。

山之西有药寮、有西庄、有巢云亭。

可以看出艮岳是以山景为主,金明池是以水景为主。

南宋的临安御苑。

关于临安苑囿记载有两本书,一本叫《梦梁录》,一本叫《武林旧事》,是对临安城的详细的描述。

这两本书对于我们了解这两座中古时代的城市非常有帮助。

《梦梁录》记载:

临安城里还有聚景园、有东园,主要是太上皇和太后们光顾之所。

聚景园在临城郭的北桥清波门外,旁边有聚景园、旧名西园。

宋孝宗奉上皇游幸,斥浮屠之庐九,以附益之。

旁边盖了一些寺院,规模不是很大。

后来这个聚景园变成了商业交易场所了,奇珍异果和各种美味特别集中的地方,说明它是开放的,可以在这儿摆摊。

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qí

n)、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儿、水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

——《武林旧事》。

很多东西都可以买到。

文献记载,太后游幸的时候,还有很多游人在旁边。

院中有山有湖、有亭有堂、有幽奥(非常曲奥的地方),也有非常平朗的地方。

虽然蜿蜒曲折但不雄大,不乏精雕细刻委婉迂纡的感觉。

它已经开始为后来的那种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迂纡曲折奠定了很多艺术上的基础。

所以说园林也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从《钱塘观湖图》可以看出当时园林的情况和当时南宋临安城的一些大山水情况。

《焚香祝圣图》也可以看出来园林景观

西湖是南宋临安最大的园林,而且是个公共园林,西湖经过很多代,唐代就有了。

白堤、苏堤,白堤跟白居易有关系,苏堤跟苏东坡有关系。

西湖是历代经营,在宋代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土地紧张,把它变成稻田。

皇帝让大家议论,文人们很多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西湖有蓄水、调节水的功能,不是从景观上反对,但确实给我们保存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

《武林旧事》描写西湖: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

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

杭州人喜欢游西湖,“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经典景观。

左图南宋的《西湖春晓图》

西湖是中古时代中国人创造的一座大型城市山水园,而且带有公共园色彩。

中国公共园最早是从唐代长安城就有了,长安的曲江芙蓉苑其实就是公共园,那是七世纪的事情。

中国园林不同于日本园林不同于欧洲园林的特点是建筑大量的介入,而这也是在宋代造园摸索的艺术的路径。

右图《敕赐天竺名山胜境御览铜版杭城西湖四十八景全图》

《苏堤春晓图》,苏堤是西湖的重要一堤

《六桥烟柳图》,主要说断桥,堤上有很多桥,六桥烟柳都是很有意思的。

北方辽金园林,辽代园林营造不多,因为辽代相对把精力放在了奉佛上,对佛教花的精力很大。

佛教比较禁欲,在造园娱乐上花的精力不大,只有一个皇家御苑而已。

金人灭北宋后,一方面学习北宋。

看着北宋汴梁城那么多的园林,很艳羡,把北宋园林的好多石头运到了北方。

北海的很多奇石很多太湖石可能是从汴梁运来的。

然后把这些拿来装点中都城,营造了一个新的离宫,叫大宁宫,就是现在的北京北海公园的前身。

大宁宫有人工开凿的太液池,池中有岛叫琼华岛,后来成了燕京八景之一。

整个大宁宫里当时有殿宇九十多座,比现在的要多,然后燕京八景里有两景在大宁宫,一座叫琼岛春荫,现在北海也有琼岛春荫,在琼华岛的东边有一个碑上刻琼岛春荫。

还有太液秋波,这两个是金代的燕京八景。

上图是辽南京城的平面和它的宫苑的情况。

金中都城里宫苑

除了大宁宫,金人还在燕京西北的玉泉山修建了玉泉山行宫,这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垂虹,现在是军事禁地,但从远处可以看到它的轮廓。

它曾经是一个宫,一个园林。

金代有西山八院,位于西山有八座小的离宫别馆,是金代皇帝夏天来避暑、游憩之所。

玉泉行宫是八院之一,宫苑水系比较发达,适合造园。

为什么叫海淀,因为水多。

淀就是水泡子、小湖泊,适合于造园。

洛阳有很多名园。

宋代李格非,李格非是李清照的父亲,写了一本叫《洛阳名园记》,记述了洛阳的十九座园。

园子都很大,像富郑公园、环溪。

很多小园,洛阳当时园林很多。

汴梁也有私家园林,这个风气已经互相影响。

宋人笔记里头可以看到汴梁的园林:

汴中园圃亦以名胜当时,聊记于此。

州南则玉津园(这是皇家园林),西去一丈佛园子、王太尉园、景初园。

这三个肯定都是私家园林,王太尉是个官,那么这个官当然有钱,有地位才有可能造园子。

城内有芳林园、同乐园、马季艮园,其它不以名著约百十,不能悉记也。

在汴京城里有上百个小园。

南方很多城市也兴园林。

北宋周密的《吴兴园林记》记载了吴兴地区的一些私家园林:

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这两个园子,章参政嘉林园、牟端明园、赵府北园、丁氏园、赵氏菊坡园、程氏园、叶氏园、赵氏清华园。

跟我们名字一样,清华园、赵氏小隐园、倪氏玉湖园、叶氏石林、玲珑山、黄龙洞等很多。

有专门园林记,说明这里园林很多。

从宋画上可以看出当时园林的盛景。

南宋的《秉烛夜游图》,肯定是描写了园林景观。

这些园池的规模大小不一,各有特色。

如南沈尚书园这样写的:

近百余亩,果树甚多,林檎尤盛。

内有聚芝堂、藏书堂。

前凿大池几十亩,中有小山,谓之蓬莱池。

南竖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涧奇峭,有名于时,有蓬莱池。

蓬莱池有三大胜,一池三山。

中国造园的一些基本手法差不多,但一个私家园林有百亩,说明还是规模很大的。

越往明清人口越多,它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私家园林。

还有在水中的手法,如石舫,私家园林特别爱用石舫,皇家园林也学。

颐和园有石舫是学的,石舫的做法在宋代就有了,牟端明园就有。

这个中国园林的造形手法,在宋代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萌芽的东西。

南宋的《水阁纳凉图》可以看出当时南宋的园林景观。

南宋的《草堂客画图》

南宋的《深堂琴趣图》,园林中是高雅的地方,琴棋书画。

吴兴的私家园林除了山水花木奇石景观,也开始重视建筑。

像孟氏园内,有极高明楼亭宇,凡十余所。

一座私家园林有十余所建筑物,特别是私家园林,基本上是建筑环绕景观。

苏州园林廊榭亭把整个把园子围得严严的,中间是水是山。

造园技术上也有很多新的探索,如宋徽宗十分痴迷于收集奇石,谁家有个奇石,把人家院墙拆了也给弄走。

有些石头运输很麻烦,一个石头很漂亮、带棱带角,带很多洞,万一运输摔坏了怎么办,有办法:

其大而穿透者,致远必有损折之虑。

近闻汴京父老云:

其法乃先以胶泥实填众窍,其外复以麻筋、杂泥固济之,令圆混,日晒,极坚实。

始用大木为车,致放舟中,直俟抵京,然后浸之水中,旋去泥土,则省人力而无他虑。

此法奇甚,前所未闻也。

这是运输的技巧。

园林里有很多蛇,很多有害的东西,也容易伤人。

好,他用雄黄和卢甘石。

雄黄辟蛇虫,有了雄黄蛇虫不敢来了。

卢甘石则天阴能致云雾,翁郁如深山穷谷。

这个城市山林地方不大,想造成深山穷谷的雾气造不起来,卢甘石一有潮气它就雾雾腾腾,感觉非常像深山,这也是一种造园手法。

说明宋代人们在造园上花了很多的功夫。

南宋的《折槛图》也是一个园林景观。

南宋人还喜欢叠造假山。

假山是因为园林面积小,真山不可能,所以私家园林特别爱叠造假山,叠山匠人多出自吴兴,谓之山匠,山匠一直延续到明清。

盖吴兴北连洞庭,多产花石。

而卞山所出,类亦奇秀,故四方之为山者,皆于此中取之。

浙右假山最大者,莫如卫清叔吴中之园,一山连亘二十亩,位置四十余亭,其大可知矣。

所以就拿叠山做很多很多的山,假山的叠造,是江南园林的一个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