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289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践行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Word下载.docx

(一)业务基本情况

通过近几年辽河、吉林等油田的大力发展,带压作业队伍在不断壮大,截至2009年底,中石油共有带压作业队伍58支,其中辽河、吉林两个油区队伍数量占总量的55.2%;

带压作业装备65套,其中进口5套,21MPa及以上压力等级的带压装备58套,占总量的89.2%。

从事不压井带压作业的企业已经由“十五末”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9个,可以说“十一五”以来队伍得到较快发展。

从完成工作量上看,工作量逐年增加,2006~2009年分别完成726、826、867、1051井次,合计3470井次,其中水井2646井次,占总量的76.25%。

从带压作业油田分布上看,辽河、吉林两油田共完成带压作业2775井次,占总量的80%。

(二)技术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科研项目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辽河、吉林等单位的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以及装备引进,带压作业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小修到大修的系列带压作业装备,基本具备了从水井到油井,再到气井的带压修井能力。

辽河油区的带压作业装备经历了三次升级,装备压力等级从14MPa已经提升到70MPa;

吉林油区的带压装备经历了四次升级,由拖车式已经向一体化带压修井装备发展,机动性更为灵活,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现在国内生产的带压作业装置最大举升能力达到90吨,最大下压能力达到65吨,最大起升速度1m/s,最大下压速度0.3m/s,液缸行程3.3m;

最大通径达到186mm;

防喷系统也已经实现了从油管与环形防喷器的动密封,变为闸板防喷器与油管间的静密封,大大提高了密封等级和减少了密封件的损耗。

自主研发的油管堵塞器、空心配水器堵塞器、偏心配水器堵塞器和底部凡尔堵塞器等,实现了水力投送、钢丝投送、电缆投送、连续油管投送等多种堵塞器的投送方式,化学堵塞技术也正在研究,使油管内堵塞技术逐渐系列化。

目前,实施的带压作业注水井最高施工压力达到20MPa,采油井最高施工压力达到15MPa,气井最高施工压力达到13.6MPa。

已经形成了带压起下管柱、通井、打捞、套磨铣、打印、冲砂、射孔等系列特色技术,基本满足了油气水井带压作业的需要。

在带压作业效果方面:

吉林油田自2001年以来至2009年底实施水井带压作业共计1961口,累计减少放水量302万方,少影响产油量41万多吨,累计投入1.84亿元,累计产出8.29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

4.5,效果十分显著。

大庆油田2004年以来注水井带压作业累计完成431口,累计减少排放4.5万方,节省罐车拉运3750多台次,平均单井缩短躺井时间17天,累计提前恢复注水量近73.2万方。

新疆、长庆、华北、大港等油田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明显的效果。

长庆油田注水井实施带压作业,与常规作业相比,单井占井周期缩短17天以上,单井可减少排放水量2900方,单井节约综合费用9万多元。

通过这些油田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带压作业技术,在节能减排、保护油气层、保持地层压力、提速提效、降低作业综合成本等方面成效非常明显。

但与国外带压作业相比,在装备、应用范围、工作量、工艺技术等方面,我们的带压作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力推动带压作业技术势在必行

大家都知道,目前集团公司原油开发面临着“双高”和多井低产的困扰和难题。

主力油田开发整体进入“双高”期,新开发动用储量多以低渗透、特低渗透为主,目前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仅为2.3吨左右,同1999年相比下降了2.2吨;

天然气井平均日产量也只有3万方,苏里格气田单井日产量仅为1万方左右。

为了保持原油产量的稳中有升,产能建设规模持续上升、开发钻井数持续增加,2009年钻开发井已超过1.5万口,较上市初期增加了近1倍;

2009年底,中石油的油、气、水井井口数已达到21万口,多井低产的现状不但给生产组织带来难度,而且也给投资规模和成本控制带来巨大压力,稳定和提高单井产量已迫在眉睫。

蒋总在2009年年中会议上提出要实施稳定和提高单井日产量“牛鼻子”工程,为此,转变多井低产局面,转变发展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为了转变多井低产的局面和提高单井日产量,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了水平井和欠平衡钻井工程,取得明显效果。

2009年底中石油水平井开井数已达到2350口,平均单井日产量9吨左右,是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2.3吨的3.6倍,但这些井的完井投产及修井作业大多采用压井后进行作业,对水平井段储层造成伤害,影响了水平井开发效果。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广了欠平衡钻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护油气层,有的单位在完井投产或修井过程中往往要采用压井作业,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欠平衡钻井的意义。

对注水井而言,注水开发是老油田增产稳产的主要手段。

注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常采用高密度压井液压井或泄压来达到作业施工条件,压井不仅施工成本高、时间长,而且污染油层、堵塞油水通道,影响产量和注水效果;

而采用放喷泄压,又破坏地层能量平衡、压力恢复时间长、地下注采单元内油井产量会受到影响,而且放喷排放含油污水还给环境污染带来重大隐患,也增加了罐车等的拉运费用和再次注水费用。

对于气井而言,开采的后期压力系数远低于1,压井将造成大量的漏失,对储层的伤害非常严重,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井漏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压力窗口”窄,一压就漏,不压就溢,平衡难以建立;

一些地区的低渗透气井很容易压死。

对辽河、新疆等稠油热采井,下泵修井时通常采用热污水压井,不仅污染油层,而且还会降低注蒸汽效果,进而影响油井产量。

带压作业技术,因其不需压井、无需泄压排放、不需向井内注入外来液体,能够克服或避免以上诸种困难和问题,所以它能够有效保持储层压力、不污染油气层、减少“躺井”时间,有效增加油气井生产时间,节约水电费用,降低作业综合成本,同时,带压作业首先引起了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施工作业前必须安装好井控装置否则无法施工,施工作业过程实际也就是对井控操作的现场训练,这也是目前井下作业井控安全上急需加强的工作之一。

廖总把带压作业形象地称之为“无痛分娩”、“无伤作业”。

因此,可以说实施带压作业技术是“稳定和提高单井日产量‘牛鼻子’工程”的需要,是节能减排、保持地层压力的需要,是降低油田开发综合成本的需要,是井下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指示精神和建设国际综合能源公司的需要,推广应用带压作业实际也是井控安全的需要,大力推广带压作业技术意义重大。

目前,规模推广带压作业技术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较好的优势。

首先是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开展带压作业技术规模应用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廖总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广带压作业技术,要把带压作业与欠平衡钻井、水平井技术视同同等重要的工程技术手段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做到三剑齐发,剑指“牛鼻子”。

第二,市场需求量大为我们开展带压作业技术规模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团公司现有采油井14.9万口,气井0.8万口,注水井5.4万口,共计21万余口,年井下作业工作量达16.7万井次以上,其中采油井14.3万井次,气井1359井次,注水井2.2万井次。

我们如果将其中的5%进行带压作业,将达9000口左右,都会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绩。

第三,技术、装备水平已经基本满足规模推广带压作业的需要。

最近统计,现有带压作业装备65套,其中进口5套,上半年大庆等单位还有10套左右可以投入现场应用,目前已有带压作业装置额定压力为35MPa和21MPa,在队伍、装备和承压级别方面均可以满足需求;

在技术上已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工况下的堵塞工具,基本形成了油气水井小修、大修技术,同时已形成的“带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等配套标准为技术、安全提供了保障。

第四,联合推动,为规模推广带压作业提供助推力。

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工程技术分公司为推广带压作业技术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分别组织技术交流会,总结带压作业技术成果,同时还投入推广资金,调动各单位推广该技术积极性,最近又共同对带压作业队伍、装备的保障能力以及工作量进行调研,下达2010年带压作业工作量指标。

第五,各油田在带压作业技术应用上已达成共识,为我们开展带压作业技术规模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为了落实廖总“83155”工作目标中1500口带压作业的工作指标,各油气田积极性很高,除塔里木、玉门两个油田外,吉林、大庆及其他油田上报的工作量达到1200多口,上报购置带压装备24套,由此为带压作业推广提供了工作量的保证。

第六,初步形成了配套标准为我们开展带压作业技术规模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先后完成了《油气水井带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油水井带压更换井口安全操作规程》等四项行业标准,带压作业队伍资质标准也已经完成,近期下发以解决带压作业队伍资质问题,目前《带压修井作业技术规程》初稿也已经完成,讨论征求完意见后准备下发。

带压作业技术是目前稳定并努力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技术基本成熟,安全可靠,市场预测工作量很大,适应性强,大力推动带压作业技术规模应用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们一定要站在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高度考虑问题,各单位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全面落实蒋总在2009年年中会议上提出“紧紧抓住稳定和提高单井日产量‘牛鼻子’工程”和廖总“83155”工作目标中1500口带压作业的工作指标的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将带压作业技术推向新台阶。

三、2010年工作安排

带压作业技术,是近年来井下作业技术发展中的新亮点,是修井作业技术和工艺的一场革命,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必将给油田开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廖总提出水平井、欠平衡井和带压作业要做到“三剑齐发”,剑指“牛鼻子”,就是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这个中心,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推动带压作业技术的现场应用,把带压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像对待水平井和欠平衡井一样重视起来,2010年部署1500口带压作业工作量,比09年增加近50%,任务比较繁重。

各单位要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要在转变观念、明确任务指标、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强化生产组织领导、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等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深入理解带压作业技术的实质内涵,克服恐喷心理

带压作业技术在国内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最近4年现场应用累计3470井次,但大家可能对带压作业认识还不深入,特别是对井控安全心存疑虑,认为带压作业危险系数高,普遍存在恐喷心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

其主要是因为未深入了解带压作业技术的本质,带压作业就像欠平衡钻井一样,是利用井控设备有目的的控制井内压力,整个技术核心就是在起下、旋转管柱过程中避免井内流体无序外泄,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常规作业技术,北美和中东地区在气井推广应用率90%以上,年施工5000余井次,目前还未了解到因带压作业而发生井喷事故,在国内经过不断完善,技术也日趋成熟,也未发生井控问题,因为我们认识到了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而事实证明这些控制手段是有效的,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

近几年出现的井下作业井喷、井喷失控事故几乎全是井口没安装井控装置或井控装置安装不规范及未按规程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发展带压作业技术,就是用更安全的方式、更可靠的装备来作业,安全上将得到更大的保障。

我们要推广带压作业技术,就必须克服恐喷心理,加强对技术的了解,只要按章作业,规范操作,就能保证作业安全,和常规作业相比,出现井喷或井喷失控的概率就会更小。

(二)要开展综合效益分析,正确处理一次作业成本和长期效益的关系

在当前采油厂作业费用紧张、成本控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次性投资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矛盾凸显出来,处理不好这一关系,若只单纯强调应用该技术的一次成本较高,不对常规作业带来的水资源损失、对伤害储层带来的产量影响、对污水拉运排放的费用、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综合核算,就难以看到长远的更大的经济效益,从吉林、大庆、辽河等油田的长期综合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效果十分显著,产生的效益反映在油田开发的全过程,认识方面的不足不应该影响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所以各建设单位要综合计算带压作业带来的效益,加大对带压作业的投入;

各施工单位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作业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努力降低作业成本。

(三)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有步骤的发展队伍,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油气田和施工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可以单独成立带压作业领导小组,也可以在水平井、欠平衡井及钻井提速工作领导小组中增加带压作业工作内容,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团结协作机制,统一协调指挥带压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各油气田企业回去后要尽快落实井位,制定出每月月度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均衡提供井位,使目前有限的带压作业设备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确保今年带压作业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施工企业要根据各油田带压作业的实际需求,有步骤的发展带压作业队伍,预计到“十二五”末带压作业队伍将达到400支,年修井能力达到2万口以上。

(预计2015年井下作业总工作量22万井次,其中采油井18.8万井次/年;

注水井2.9万井次/年;

气井0.3万井次/年,2万口占总工作量的9.1%)(施工周期由12天缩短为7天,单队作业能力50口/队.年,需400支队伍)近期我们将按照带压作业队伍资质审核标准,组织带压作业队伍的审查工作,确保带压作业队伍人员素质和装备满足要求,实现带压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要加强科研攻关,解决技术瓶颈,扩展业务范围

为了在更复杂的工况下实施带压作业,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和集团公司科研单位要加强科研攻关,着力解决当前影响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技术,使带压作业向更高的技术领域发展。

一是针对油管内结垢严重、管内有落物、管体有漏点以及管内存在变径等的堵塞问题,要进一步研制小直径、通过性强、密封性好、可捞式的堵塞器;

研究更高效的化学堵塞方法。

二是要开展气井、热采井的带压作业技术研究,重点解决防喷器气密封等级及耐高温能力,对于“三高”井的带压作业我们要用耐压级别高、可靠性强的装备,包括选择进口装备。

今年,我们重点推广注水井、低压油井的带压作业,在已具备条件和施工经验的油区中,对气井、注蒸汽井也要开展一些工作。

三是为便于带压作业更大规模的应用,各油田在注水井和气井完井时应考虑提前预置油管内开关工具,使带压作业的油管内堵塞工艺更简捷、安全、高效。

四是要加大装备研制投入,改进和完善带压作业装置结构,向模块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机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五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虽然近年来科技管理部对带压作业技术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也投入了一部分新技术推广资金,但与带压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的要求和解决带压作业关键技术的需求相比还差得很多,今后集团公司和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都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把带压作业技术水平推向新台阶,同时也要互通信息、合理分工,避免重复研究。

(五)要加强风险评估,确保施工安全

与常规压井后修井相比,带压作业施工工序复杂、操作技能要求高,为此,虽然带压作业井控风险可控,但也不能放松对井控安全工作的管理,还是要强调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每口井的套管完好情况、井口压力大小、油套密封控制难度、管柱受力和强度指标、管柱内通径完好情况、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等方面做好安全环保的风险评估,对带压作业各个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要进一步梳理和加强认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带压作业安全评估体系,做好带压作业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今年春节前夕西南油气田带压换井口阀门时发生的亡人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在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同时井控、安全这根弦绝不能松,特别是要制定高难度复杂井、高压井、高含硫井的带压作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要牢固树立积极井控的理念,提前采取井控措施,消除井控风险,保障井控安全。

(六)加强交流,强化培训,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带压作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序较为复杂,所以作业者的操作经验和素质是带压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带压作业大面积推广的过程中,交流、培训工作任务艰巨,怎样尽快的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技术和操作人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培训工作,对于注水井、采油井的带压作业要通过集团内部进行培训,目前国内辽河、吉林油田技术较为成熟,大家多去学习取经,希望辽河、吉林油田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给予大力支持,下月集团公司将在辽河油田举办一期带压作业技术培训班,希望大家派人踊跃参加;

对于气井、注蒸汽井,我们要安排长期从事带压作业的技术人员出去学习,或将国外的技术专家请过来指导;

对于“三高”井及高难度特殊气井,可以安排国外有成熟经验的队伍来施工,我们从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技术交流和技术总结工作,及时归纳精炼好的工艺及做法加以推广,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研讨制定相应对策,做到逐步加快带压作业现场推广应用的步伐。

各位代表,带压作业技术的进步和大面积推广必将带来油气勘探开发效益的提高,我们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坚决完成1500口带压作业工作任务,转变发展方式,尽快使不压井带压作业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常规技术,为提高油气产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