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235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Word文件下载.docx

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有调查显示:

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

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

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

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

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

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

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

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

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

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

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

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

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

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

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

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

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

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

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

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

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

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

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

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

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

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

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外不少专家有过研究和论述。

麦灵格指出: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要三者都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我国著名医学家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下列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这全面说明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的内容与作用等问题。

按照以上专家们的原则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等特征。

当然,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按照前面谈到的一些原则,并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认为,要区别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特点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

人在一生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着与之相应的心理特点。

一个人的认识、情感、言谈举止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例如,中学生一般来说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喜欢探索。

如果某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还象个小孩那样,喜怒无常,经常耍小孩脾气,或者对任何问题都拿不定主见,处处依赖家庭,人们一定会认为他的心理有点失调。

2、个人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就要及时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协调一致,而不要逃避现实,更不能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健康,甚至成为违法犯罪者。

3、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生活?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表现。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总是乐于学习的,而且能将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从而取得良好或优异的成绩。

这样的学习对他们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但有的中学生就不是这样,他们或盲目地认为自己太笨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或抱怨自己某学科没学好是老师差劲,于是怨天忧人,苦闷失望。

由于思虑过度,产生失眠,以致神经衰弱,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是否有完整的人格?

心理学家勃痕说:

“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

即他所想的、说的、做的是统一的。

所以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上具有某些特点,一般就可以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怎样去行动。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私欲和良心冲突,行为和思想矛盾,主体的自觉意识统一不了等,就会导致人格分裂,甚至造成心理(精神)疾病。

应该指出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这里提到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征。

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致使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生理原因主要有传染病、中毒、外伤和躯体病症等,它们可以引起大脑机能活动失调乃至脑组织损伤,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精神障碍。

另外,精神创伤在致病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明显心理疾病的占5.4%—77.6%。

再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惊险的遭遇,父母的离异,亲人的死亡,生活中的某些急剧变化,导致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

还有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中学阶段,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可能引起一些同学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神经衰弱症状。

学习困难、考试不及格和升学无望;

引起他们焦虑、信心不足、自卑或失去信心,长期抑郁则可导致精神疾病,个别的甚至出现意外事故或死亡等。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兼谈教师的教育能力

2010-11-0915:

42

讲三个问题:

一、几个故事与教育和教育规律;

二、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三、教师的教育能力。

另:

附一、学生学习情绪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附二、生物钟的计算方法附三、教育学生时的正面用语(词)附四、教育学生时的负面用语(词)

一、几个故事与教育和教育规律1.几个故事:

(1)两个心理学家的智商测验……

(2)一个丑女孩的故事……(3)差班与好班的故事……(4)陶行知的四颗糖……(5)英国解剖学家麦克劳德的故事……(6)《南方周末》:

8岁女孩两次转学……(7)汉口文盲太婆之孙高考得冠军,而两个副教授之子学习差……(8)“7+8=13”的故事……(9)“童言无忌”……2.教育与教育规律

(1)教育:

培养人的实践过程(活动),三种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

(2)教育两条规律:

宏观规律:

教育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微观规律: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指两个方面,一是年龄阶段身心特点,二是受教育时身心需要)。

(3)人成才的4个条件:

遗传(基础)、环境(条件)、教育(主导)、个人努力(关键),无一个条件是惟一的,成才:

智商因素占20%,非智力及其他因素占80%。

(4)教育两大派:

①传统教育派(德国赫尔巴特)三个中心:

教师、教材、教室;

②现代教育派(美国杜威):

三个中心:

儿童、兴趣、活动;

对教育两大派别的评价:

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都有其针对性和局限性。

传统教育重视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但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人格的培养;

现代教育派重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人格的培养,但忽视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尚未形成的第三个教育派别:

主体教育论(或发展教育、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等)。

3.几点体会(从教育心理学角度):

(1)学生的优点是越表扬越多,缺点是越批评越多(有些好心的老师总是批评自己的学生不努力,不争气,结果学生学习成绩仍然不好)。

(2)差生是怎样产生的?

很大程度上是差的家长和差的老师共同制造出来的;

最可怜的学生是在学校受批评,在家又被辱骂的学生(给学生写喜报,最繁重的任务)。

(3)受学生欢迎的、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的优秀教师总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告诉学生要发扬这些优点,结果是学生现有的优点巩固了,新的优点又产生了;

不受学生欢迎的、缺少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教师总是双眼紧紧盯住学生的缺点,并反复告诉学生要克服这些缺点,但结果多半是学生原有的缺点巩固了,新的缺点也又产生了。

什么原因?

人在接受教育时都伴随着情感、情绪原因,也就是心理上的原因。

(4)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易犯的3毛病:

a.不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体验;

b.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c.一味地从自己的心思和愿望出发来教育甚至训斥学生:

“我觉得重要,你就要认识到重要,我用心讲了,你就应该认真听,你不听、学不好,莫怪我。

例1:

一学生对一物理老师个别辅导的评价:

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老师……例2:

背语文、英语还是背政治的故事……(5)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衡量的3标准:

a.学生身心的愉悦程度。

身心愉悦意味着身体放松、舒展,心灵舒坦,没有疲惫感;

b.学生内心的充实程度。

内心充实意味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和无聊感;

c.学生对自我成就的感知程度。

成就感就是意味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能不断强化自我积极评价(例:

“你是个天才”……)。

(6)教育就是服务。

这种服务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

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向他们提供最切当的教学,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潜能、不同气质、不同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7)什么是学校?

什么是课堂?

学校、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也是老师循循善诱,通过说服讲道理激励学生改正错误,发扬优点的地方。

(8)“育人的惟一诀窍在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苏姆霍林斯基)谁会激发学生上进心,谁就有了教育好学生的资格、资本、能力、方法。

“天才”学生获全年级第一名……,又培养一名“天才”例2:

“只迟到28分钟”的故事……例3:

80%的学生都是“部长级”的干部……

二、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1.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认识水平低,易冲动,自制力差,因而不自觉地产生某些盲目的、不必要的动作。

在他们出现错误时,对他们的教育要注意3点:

第一,要学会原谅他们冲动性的过失;

第二,对他们的批评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第三,当他们做了错事时,不要把他们想得太坏。

这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能认识到行动的意义和后果,并避免再犯错误(例:

“尹老师等于牛”的故事)。

(2)具有强烈的渴望独立自主的愿望,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心理深处希望得到关心和帮助。

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把他们当孩子看,过分地监护和管束常常使他们反感,他们常常以自觉和不自觉的反抗和不服从来作为改变与成人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手段。

他们又具有依附性,离不开老师和家长(汉口某中学一位学生中考前因与老师有矛盾离家出走,后家长老师改变教育方法,考取汉口某省重点中学)。

(3)情绪冲动,意志薄弱。

易出现违背常理和集体准则的行为。

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一方面要加强道德、纪律、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冷处理,进行心理疏导。

对两个打架学生的处理……例2:

上课前一个学生因被打而不进教室……(4)成人感产生,评价能力发展。

他们要求被尊重,不愿意处在从属地位。

评价别人容易,评价自己困难,存在主观片面性。

“天才培育班”;

例2:

“要家长只写优点”;

2.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智力发展显著,但认识有时出现偏激。

感知和观察较少年稳定;

记忆目的性增强,力求理解意义和内在联系上进行记忆;

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高中生要求教师有较高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当一个老师教不好时,学生公开提出换老师)

(2)情感发展但又冲动。

情感比少年时丰富和深刻,能把学习与社会意义结合起来,关心社会,关心人类、自然环境,憎恨危害社会的丑恶现象。

(3)意志力增强。

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

但感情有文饰的特点。

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可能不一致。

在教育中,不要横加指责,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教育,以理服人。

(4)自我意识增强。

更加主动关心自己,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估量自我,自我评价逐渐趋向全面、客观。

人生观开始形成。

常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对他们教育要多接近,多引导。

(5)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他们具有强烈求知欲,但识别力不高;

情绪与理智矛盾;

理想与现实矛盾(恋爱的学生增多,但要进行疏导)。

3.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本体,离开了这个物质本体,心理无从产生,更谈不上发展。

但遗传仅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向什么方面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水平,则要由客观条件和教育决定。

(2)客观环境。

一是自然界,二是社会环境。

(3)受教育情况。

教育是人心理发展(智力、社会性的非智力)的主要条件。

(4)主观能动性(内因)。

4.中学生的心理困惑与教育

(1)学习困惑(不会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读书、考试);

(2)智力开发困惑(不会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

(3)青春期心理困惑(春心萌动但又压抑自己……);

(4)交往困惑(同学、老师、家长),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学生表现有所不同;

(5)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困惑。

5.中学生的心理需要

(1)需要关心、关爱、关注;

(2)需要鼓励、激励、肯定(一句赞扬话语可能影响一生);

(3)需要友谊、友情、亲情、爱;

(4)需要指引、开导、沟通;

(5)需要知识来武装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来解除苦闷。

6.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识正常(智力或智力活动);

(2)情绪健康(稳定、积极);

(3)意志健全(行为自觉、果断和顽强);

(4)行为适度(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以信任、尊重、友谊、礼貌、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

(6)社会适应良好。

三、教师的教育能力

1.教师的领导方式

(1)放任型领导方式教师能力差,不鼓励也不批评学生,不控制学生行为,造成学生士气低落,道德水平低,学习成绩差。

(2)专断型领导方式对学生严加监视,控制学生学习活动,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尊重、训斥学生。

经常向家长告状,其结果是学生情绪不稳,学习松弛,无创造性,心理困惑和压抑增多。

(3)民主温和与严格要求型方式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与学生共同设立教学目标,学生喜欢学习,有自信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师生关系融洽,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成长。

2.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几种方法

(1)学习结果及时反馈;

(2)利用评价及适当批评、表扬;

(3)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3.把握心理特点,激励学生成人成才(6个方面)

(1)认识一个基础。

教育的基础是爱学生。

爱是教育出发点,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秘诀。

传统爱:

给予;

现代爱:

尊重。

(2)注重两个基本点:

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不要挫伤学生自尊心,注意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因为没有自尊心的人,很难有上进心;

没有自信心的人,就不可能有兴趣从事艰苦的学习。

例:

我校某教职工请了两个本校英语老师辅导儿子学习,后果两样……(3)实施三步曲。

一是沟通;

二是制订合理目标;

三是进行激励。

(4)坚持4个原则(真诚、理解、整体、差异)。

(5)做到5个避免。

a.避免唠叨,没完没了的教训(“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的说法有片面性);

b.避免情绪化(一母亲对一学生讲……);

c.避免片面化,只要学习好与不好一面,不要非智力因素等;

d.避免自卑(“你不行了”);

e.避免不信任。

(6)要求6个学会a.学会尊重(人格、处境);

b.学会宽容(原谅学生过失);

c.学会等待(不要过急);

d.学会欣赏(“你真行……”);

e.学会合作(家长、老师、学生);

f.学会创造(教无定法)。

4.批评的艺术

(1)教师情绪不稳,不批评;

(2)学生情绪激动时,不批评;

(3)不了解情况时,不批评;

(4)话不要过长(马克?

吐温与2美元的故事);

(5)批评不宜占上课时间。

5.教师的素养(3个层面)

(1)文化底蕴。

指对人类精神成就的理解、把握、运用的程度与水平,这决定教师对人类历史与现实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2)教师追求。

就是对教育根本问题的见解,它决定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以及教育行动(如许多教师一心扑在教育上,以当一名优秀教师为荣)。

(3)教育智慧。

是指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

(如一单元考试,我的方法是激励……)6.教师的人格品质

(1)能增强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

《成长》一书中年轻科学家对有一名年轻物理女教师的评价:

教书水平并不高,但常家访激励我……);

(2)能缓解他人的焦虑感;

(3)能树立他人的果断性;

(4)能助人形成并巩固为人处事的积极态度;

(5)能提高他人的学习能力;

(6)具有“潜在值”的进取心(这种人有“后劲”)。

a.知识丰富且好学,善于运用聪明的头脑;

b.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感染人的艺术;

c.友善的待人方法;

d.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7.理想教师的8形象

(1)充满理想和激情,富有诗意。

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他每天的教育都是“新的”,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当一个人教育激情停止时,良好的教育就会终结。

人会做梦,优秀的教师永远伴随着梦想。

这种梦想集中体现在教育出好学生。

(2)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在灵魂深处不自贬。

自信使人自强。

他懂得:

培养人,首先培养自信;

摧毁人,首先摧毁自信。

(3)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远,攀不高。

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不会有大出息。

学会在竞争和合作中“双赢”。

非常尊重同事,非常尊重领导,善于帮助和调动其他教师积极性。

(4)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爱学生,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