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2185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nɡtiǎo

送挑

(1)老师指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

“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

“关+辶=送”。

(3)送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

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

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

(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

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

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

(料想)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

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导交流:

你捉过蟋蟀吗?

指名生说。

预设一:

学生捉过蟋蟀。

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

学生没有体验过。

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

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

有。

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

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

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

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1)萧萧:

风声。

(2)梧:

梧桐树。

(3)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

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

是诗人就是叶绍翁。

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

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

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

.读诗。

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

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

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

(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

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指导背古诗: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

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五、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

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整

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朗读古诗,配乐唱诗,都是为了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了更好地把握古诗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

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通过这节课,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不足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

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

小杜"

,以别于杜甫,"

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

葛天民互相酬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家》唐·

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杂诗》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他资料】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

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

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漫话山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本单元我们要一起领略祖国的山山水水,你准备好了吗?

先来看几幅图片。

播放音乐:

高山流水

出示图片:

天门山、长江、西湖、洞庭湖。

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诗人有三个,你都认识他们吗?

知道他们的诗歌吗?

出示:

李白、苏轼、刘禹锡

预设:

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刘禹锡的《浪淘沙》、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整体感知

1.听诗歌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

作者看到了哪些风景?

3.依次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亦、抹、宜、庭、未、磨、盘。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重点讲解“抹、未”的上横的长短。

3.掌握多音字:

抹、磨。

四、朗读诗歌

1.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这是三首写景诗。

诗中有长江天门山、晴雨美西湖、月夜洞庭湖。

学生根据图片想象情景。

2.根据课后的注释,想一想诗歌的意思,画出每首诗歌描写的景物,读一读。

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读出《望天门山》的雄奇秀丽;

读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妩媚动人;

读出

《望洞庭》的恬淡寂静。

3.出示图片,配图朗读。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断、楚……”等13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每个汉字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注意讲解“至”的最后一笔是长横。

“孤”的右边是“瓜”。

“帆”的右边不要少写一点,变成“几”。

“初”的左边部首是“衤”,不要写成“礻”。

“银”的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巩固提高

1.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2.小组合作,试着背诵诗歌。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挑战。

第二课时

1.有句对联说得很好:

“万里江山如画,一人潇洒如我!

同学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最悠闲、最潇洒的事情就是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2.检查背诵。

小组检查背诵诗歌,全都可以背诵的小组展示背诵成果。

学生对照图片朗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参考课后注释。

(2)借助工具书。

(3)加入自己的想象。

2.抓住关键词,感受山河美。

(1)《望天门山》中最能够表现山河雄奇秀丽的词语是哪个?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抓住“断、开、回、出、来”等动词,体会作者坐着船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的景象。

感受作者以动写静的美感。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了哪两种天气下的西湖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抓住“潋滟、空蒙”两个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

云雾迷茫的样子。

“水光潋滟”指的是晴天;

“山色空蒙”指的是雨天。

这两句诗分别是写不

同天气的西湖美景。

(3)《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比作了什么?

有什么好处?

西子: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把西湖比作西施,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景致的妩媚动人。

同时用“淡妆”和“浓抹”来形容两种不同的天气,更是贴切。

(4)《望洞庭》中的两个比喻句你读出来了吗?

跟大家说一说吧!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句诗中把无风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写出了秋月的照耀下湖面的平静、光亮的特点。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和君山的关系,感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形象比喻。

三、赏析诗歌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意境,注意感受景物的特点。

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提示:

你能不能说得跟诗一样美呢?

注意表述的语言美。

2.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三首诗的景物特点吗?

出示图片,学生按照图片表述。

(1)《望天门山》:

青山对立,景色壮丽雄奇。

日出行舟,舟行大江,两岸青山迎面而来的波澜壮阔。

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雄奇秀丽的景象。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雨两重天,描绘了西湖美景的妩媚动人。

(3)《望洞庭》:

湖水和秋月两相融和,塑造出一幅和谐宁静的情景。

也表现出诗人孤单寂寞的心。

3.这三位大诗人,分别描写了长江天门山、晴雨西湖、洞庭湖的美景,朗读这三首诗,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这三首诗歌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主?

?

江山如画,大好河山任我游。

风景在途,四海美景向前走。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赞美祖国山河的名诗?

说一说,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2.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祖国山河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

品。

出示诗文《望庐山瀑布》、《咏华山》《望岳》。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和诗中的情。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