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0978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类重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Word格式.docx

10.妄想中最常见的有被害、关系妄想,也可出现夸大、嫉妒、钟情等多种妄想。

尤其是虽不常见,但有特征性的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

11.还可表现各种被人控制、被人洞悉,思维受外力干扰的异已体验,以及情感、行为意志等精神活动由外力强加的被动性体验。

12.上述妄想性信念及体验的特点为,十分荒谬、不可理喻,内容常不系统、脱离现实,容易泛化,且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下出现。

13.情感反应也有多方面的紊乱、淡漠、迟钝、不适切、不协调、倒错以及矛盾情感。

缺乏深刻细腻情感的交流。

其中尤以不适切、不协调的情感最为常见。

14.少数病例呈现紧张症行为,如兴奋躁动,刻板语言、刻板动作,或木僵、违拗、缄默及蜡样屈曲,或表现冲动毁物、伤人自伤等。

15.部分病例上述表现不突出,表现为“阴性”症状。

如注意缺陷、思维贫乏、言语空泛、情感平淡、意志减退、行为退缩,以及模棱两可的矛盾意向等。

16.发病期间患者对疾病无认识或批判能力,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不愿配合诊治。

17.患者生活、工作或学习等各种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部分病例对家庭、他人或社会可构成威胁。

18.病程多迁延,很少有缓解完全的间歇期,与其他功能性精神病比较,预后不理想。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

这是一组情感(心境)显著改变——以情感高涨或低落(可伴或不伴焦虑)为特征的疾病。

(一)躁狂症

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征。

1.发病年龄 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早。

15岁以下,5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

2.发病率 春末夏初时发病率较高,少数患者有固定的好发季节,如冬季或夏季。

3.各种因素 多数患者初次起病前有躯体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4.起病方式 起病多为急性。

可有头痛、无力、行动减少等先兆症状。

5.情绪高涨 表现为持续的喜悦、愉快和乐观,感到周围一切都充满生机,自我感觉良好。

患者兴高采烈、洋溢着欢乐的戏谑和风趣的神态具有感染性,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这是躁狂症的特征性症状。

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易激惹,常为琐事激怒,甚至伤人毁物。

但片刻之后化怒为笑,仍然欢欣鼓舞,悠然自得。

6.仪态 患者显得潇洒放逸,两眼炯炯有神,衣履装饰任意打扮,炫耀过市。

7.夸大 患者自觉聪明能干,是最强者之一,工作是最伟大的,主见是独到的,财富是最富有的。

严重者可达妄想程度,形成夸大妄想。

8.睡眠需要减少 患者睡眠时间比平时明显减少,但整天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9.言语增多 患者语声高亢、速度加快、滔滔不绝不易打断。

严重者喋喋不休数小时,而不顾旁听者是否愿意听。

有时为戏谑或讽刺语言,或为音义双关的妙语联句。

当患者处于易激惹时,言语带有敌意、抱怨、或指责性的激烈演说。

10.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非常迅速,涉及范围广,往往从一个概念迅速转到另一个概念,形成意念飘忽、音连意连。

严重者说话无序,酷似思维散漫。

11.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原来的话题上,常常随境转移,更换话题,有头无尾。

12.活动增多 患者的活动比平素明显增多,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性欲亢进、性生活明显增加、串亲访友、社会活动频繁。

爱管闲事,忙忙碌碌,片刻不停。

13.鲁莽、轻率行为  患者狂购乱买、乱开汽车、盲目投资、随便与人发生性行为、大吃大喝等等。

个别甚至触犯刑律,造成司法纠纷。

14、妄想、幻觉 部分患者因夸大妄想或易激惹派生出被害妄想,部分患者出现片断的幻觉,常见听幻觉。

15.10%-20%患者出现Schneider“一级症状”,但持续时间短暂。

16.个别患者急性严重发作时,可呈现意识模糊、定向不全。

17.患者因睡眠减少、饮食不规则、持续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致使体重下降、声音嘶哑。

18、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平均为3个月。

19.多数患者1次发作后缓解完全,但有复发倾向,15%-20%多次发作的患者转为慢性,残留部分症状,社会功能未完全恢复。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生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

1.女性抑郁症患病比例是男性的2倍。

好发年龄在25-44岁。

65岁首次抑郁发病者较为少见。

2.约15%重性抑郁症自杀死亡。

55岁以上的重性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增加4倍,达60%。

发病后第一年的自杀死亡率明显提高。

3.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因疼痛、躯体疾病、生理和社会角色功能下降而就诊于综合性医院。

4.10%-25%患者早期表现为心境恶劣,每年约10%的心境恶劣者出现重性抑郁发作。

5.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

6.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为抑郁症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状。

且至少持续2星期。

7.情绪低落的特点是患者感到抑郁、悲伤、绝望、失去信心或神情沮丧。

可以从患者的脸部表情、动作行为观察得到。

多数患者伴有焦虑。

8.部分患者诉说没有感觉,或整天担忧,或易激性增高。

还有部分患者以躯体不适为突出主诉,如躯体疼痛等(旧称隐匿性抑郁症)。

9.兴趣和愉快感缺失主要表现为对习惯的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缺乏动力。

给人一种脱离社会、封闭自己的印象。

部分患者性欲望、性活动明显减少。

10.食欲减退是常见的症状,患者为生存而强迫自己进食,但没有饥饿感。

体重下降明显。

个别患者为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11.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醒是抑郁症的特点。

其他睡眠障碍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于入睡、彻底不眠。

个别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度。

12.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如言语、思维、动作缓慢,严重者达木僵程度。

或者表现为激越,如坐立不安等。

13.患者经常感到能力下降、精力不足、躯体易疲劳。

14.自责或无用感、“废人感”也是常见的症状。

患者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严重者可达妄想程度,如自罪妄想。

15.多数患者体验到思维能力、注意力、决策能力明显受损,并常常归咎于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16.厌世感、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

自杀观念、自然企图或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自杀常难以预料。

17.少数患者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与抑郁情绪一致,但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星期。

18.其他伴随的精神障碍有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惊恐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

19.临床上按抑郁症状的频数和严重程度分成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试抑郁。

20.首次抑郁发作后,60%-70%的患者会再次抑郁发作。

其中约70%再次发作患者会有第三次抑郁发作。

约90%3次发作者会有第四次抑郁发作。

21.5%-10%单次抑郁发作的患者以后会有躁狂发作,发展成双相。

22.约2/3的抑郁症患者会完全缓解,1/3的患者为部分缓解或持续发病。

通常发作次数越多、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越长,缓解期相应缩短。

23.抑郁发作前就有心境恶劣,则提示预后不佳。

24.抑郁症自然病只随访1年后,约40%患者仍有抑郁症状,且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约20%患者有抑郁症状,但不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余40%无抑郁症状。

25.首次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预测抑郁是否持续发作。

26.首次抑郁发作通常在严重的精神应激下发性,如恋人或配偶的死亡、离婚等。

心理社会事件对最初的抑郁发作起到“扳机”的作用。

27.慢性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可以加重抑郁病情,延长抑郁病程。

28.急性起病的重试抑郁症,尤其是伴精神病性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滞者,多数发展为双相情感性障碍。

29.青年人首次抑郁发作后,不一定都发展为双相情感性障碍。

30.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阳性,睡眠脑电图检查异常有助于诊断。

31.抑郁发作病程一般约6个月,少数长达1-2年。

病程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发作次数有关。

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英文简称SAP),是指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同时并存,两组症状又同样突出的一类精神病性障碍。

其分类归属尚未确定,我国分类暂置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大条目下。

据WHO统计,其患病比例占精神分裂症13%;

国内则为5.3%.

[临床特点]

1.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大多数病例起病前有诱因。

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大多为青中年。

2.遗传倾向较明显,约半数病例有精神病或情感性疾病阳性家族史。

3.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同时并存,而且同样明显为主要临床相。

4.分裂症状可表现为特征性的思维障碍,妄想、幻觉及言语行为的明显紊乱或紧张症行为。

5.情感症状可符合典型的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或躁狂抑郁的混合发作。

6.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多数时间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与消失。

7.分裂症状曾在没有明显情感症状时持续至少2星期。

8.在急性期或残留期曾经有过典型的情感性发作,可呈现也可不呈现缓解完全的间歇期。

9.躁狂状态时可存在关系、夸大或被害妄想以及行为自控力丧失等,但必须还存在至少1-2项更典型的分裂症状,如思维被广播、被控制的异已体验等。

10.抑郁状态时可存在自罪,虚无或贫穷妄想以及命令性幻听或自杀行为等,但也必须出现更典型的分裂症状至少1项,最好2项,如议论性或评论性幻听等。

11.同一病例在不同次的发作中,分裂性症状可分别与躁狂相,抑郁相或混合相同时并存。

12.发病期社会功能明显受累,现实检验能力缺损或不全。

13.预后一般较单一精神分裂症者良好,但较情感性疾病差。

四、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系一组病因未明,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

据国外统计,时点患病率为0.03%,终生患病机率为0.05%-0.1%,包括以往疾病分类中的偏执狂(妄想狂)。

1.男女患病比例相仿,好发于中年期。

平均初发年龄为40-45岁。

2.移民、迁居、耳聋及有严重心理社会应激者易患本病。

3.病前常有性格缺陷,如偏执型人格或焦虑回避型人格。

4.血缘亲属中,偏执型人格比例较高。

5.妄想为偏执性精神病最突出的精神症状。

6.妄想并不荒谬离奇,即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或事出有因而查无实据。

有些病人,可能需详细调查,方能确定为妄想。

7.妄想特点为呈一种或一整套完整的妄想,即系统性妄想。

8.妄想持久,至少持续数月,长者达数年,甚至终生。

9.最常见的妄想内容为迫害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和疑病妄想。

10.多数患者在述及与妄想有关内容时,记忆过强,细枝末节均能详述。

11.部分患者伴有偶尔发生的短暂听幻觉或其他幻觉。

12.少数患者在病程中可伴间断的抑郁发作。

13.可能妄想或妄想支配,导致诉讼、政治纠纷或伤害他人。

14.除了与妄想或妄想系统相接相关的行为和态度外,情感、言语和行为均正常。

15.呈慢性病程。

有些患者在缓解后复发。

16.即使病程较长,其社会适应功能无明显衰退。

五、癫痫性精神障碍

一组原发性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障碍。

1.精神运动性发作 发作时可出现复杂的意识障碍,实质上是持续性痫性放电所致的复杂行为和主观异常体验。

2.癫痫自动症 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混浊状态。

3.癫痫性朦胧状态 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和意识范围狭窄。

4.癫痫性神游症 表现为无目的地外出漫游。

5.癫痫引起的急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 又称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以紧张不安、不合作、精神运动兴奋和幻觉妄想多见,意识清晰,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6.癫痫引起的慢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 又称慢性癫痫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偏执状态,并有幻觉与强制性思维等思维形式障碍,情绪不稳、易激惹、抑郁、恐惧等,病情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无缓解倾向。

7.病理性心境恶劣 表现为周期性的情绪改变,如急躁、苦闷、紧张不安、敌意、易激惹或攻击行为。

有时患者为了摆脱其精神上的痛苦而发作性持续性饮酒(间发性酒狂)或无目的地流浪(漫游癖)。

8.癫痫性遗忘综合征 指慢性癫痫患者由于脑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的以严重记忆障碍为主题的一组症状,重者可达科萨科夫综合征的程度。

9.癫痫性痴呆 出现进行性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智能活动减退。

10.癫痫性人格改变 表现为固执、易激惹、自我中心、病理性赘述等,其思维和情绪改变以粘滞和不稳定最为突出。

11.癫痫性神经症综合征 最常见为抑郁和焦虑状态,以及癔症样反应。

12.其他癫痫性精神障碍 如癫痫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性变态及颞叶切除后行为综合征(klü

ver-bucy综合征)。

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是指精神发育迟滞者,伴发其他形式的精神障碍。

实际上的双重诊断。

据国外报道,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障碍的频度为4%-6%.

1.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其他精神障碍患病率至少是一般人群的3-4倍。

2.所有精神障碍均可出现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身上,但由于智能较低,症状常有相当大的变化。

3.最常见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精神障碍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多动症、广泛发育障碍和躯体疾忠伴发的精神障碍。

4.智商大多数在50-70之间,低于45时不能作可靠诊断。

5.发病年龄较早。

6.大多在躯体和环境、精神诱发下起病。

7.临床症状偏重于行为紊乱。

8.由于交流困难,诊断更多依赖于客观观察到的症状。

9.伴精神分裂症者,突出表现为思维贫乏、作态和刻板姿态,如有幻觉、妄想,则内容较简单、重复。

10.伴抑郁症者,突出表现为悲哀表情和激越行为,仅少数有计划不周的自杀。

11.伴躁狂症者,突出表现为多动和兴奋行为。

12.伴神经症者,其表现常呈现混和型。

13.如伴癫痫,则智力水平越低者,其癫痫程度越重,控制癫痫发作越难,合并的行为及个性障碍也更突出。

14.伴性问题者,当众手淫是最突出的表现。

15.源于唐氏综合征的精神发育迟滞,成年(尤其40岁)以后发生痴呆的可能性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