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0741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二、《提纲》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提纲》共11条,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条),揭示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结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说明实

践是新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提纲的“总纲”,以下诸条是第一条的具体化

第二部分(第2条),说明实践是认识和理论的基础,是新哲学的基本点

第三部分(第3—9条),说明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陷入唯心史观

第四部分(10,11条),指出了新旧哲学不同的立足点和阶级基础,新哲学的根本使命在于

改造世界

三、对《提纲》几个概念的解释

1、“感性”与“人的感性的活动”

2、“世俗家庭”与“社会化人类”

3、“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类”

4、市民社会

5、“直观的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

(三)《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3课时

一、学习提纲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以实践的基本出发点,认清旧哲学的主要缺陷

2、以实践为基本立场,阐发新唯物主义关于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从实践出发,阐发新世界观的目标、性质和功能

二、《提纲》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四)《共产党宣言》序言与引言3课时

2

一、《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宣言》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宣言》全书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序言

序言包含的重要观点

引言

《宣言》简短的引言共6个自然段,阐明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和发表目的

三、《宣言》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宣言》巨大的理论贡献在于:

1、《宣言》所贯穿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被至今的世界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2、“两个不可避免原理”和“两个决不会原理”构成了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哲学基

(五)《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二章3课时

第一章:

资产者与无产者

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阶级斗争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两

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1、揭示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形式

3、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内部各种冲突中进一步成熟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在这一章里,马克思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批判了资产

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

3

想。

1、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

2、《宣言》批判了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和私有制观点的种种谬论

3、《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批驳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攻击之后,《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

“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全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

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只能再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第一、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将自行消亡,代替它的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

(六)《共产党宣言》学习小结3课时

学习《共产党宣言》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恩格斯所概括的《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2月德文版序言明确指出,《共产党序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宣言》的基本点:

(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

(3)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这些基本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根线索,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宣言》所阐

述的原理,掌握全书的内容。

《宣言》的基本思想,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在当代视野下,阅读《宣言》,需着重把握的理论观点

(1)关于资产阶级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的观点

4

(2)关于“两个不可避免”的原理

(3)《宣言》对共产党性质、特点、奋斗目标的论述

(4)《宣言》对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规定的论述

3、《宣言》有关“生产”、“交往”等实践范畴的“世界性”特征的阐述,为我们把握全球化

时代“世界历史”发展提供了钥匙

4、《宣言》对共产主义实现前提及本质特征的阐释,为共产党人的理想社会作了科学说明

(七)学术讨论课3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确定讨论主题

(八)《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第二章3课时

一、写作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情况

2、德国党内发生思想混乱

3、写作与出版经过

二、本课的内容结构

第一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现代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3、重点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第二章恩格斯着重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阐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

2、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

(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章3课时

5

第三章的中心内容是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4、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

5、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

(十)《反杜林论》总论3课时

一、《反杜林论》全书在马克思主义史中的地位

二、《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

三、《哲学篇》的结构

《反杜林论》哲学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时期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在马克思主

义哲学发展史上,它第一次明确了马克思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和辩证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系统

地、连贯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十一)《反杜林论》

第一编哲学三、分类,先验主义3课时

这一章的中心,是揭露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实质,阐发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的原理。

一、本章内容结构

全章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问题:

(一)批判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1、揭露杜林“原则在前”的先验论观点

6

2、阐述原则来自外界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

3、“原则在前”是黑格尔哲学的翻版

4、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揭露杜林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根源

(二)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1、杜林建立“终极真理”体系的奢望

2、论述人类建设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三)数学上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

1、杜林先生的数学馆

2、数学是现实的反映

3、数学发展的客观源泉

二、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根本原则

2、原则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外部世界抽象与概括的结果

3、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1)认识过程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2)认识过程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在人类无限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

(十二)《反杜林论》

第一编哲学九、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3课时

本章着重批判以“永恒真理”为理论依据,并于抽象的永恒的道德原则的唯心史观谬误,

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一、本章的内容结构

(一)揭露杜林在思维、真理、道德问题上的谬论

杜林在道德观和真理观上的谬论可以归纳为两点:

7

第一、道德原则是永恒的;

第二、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

(二)恩格斯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真理观,阐明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1、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2、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4、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1)道德具有历史性

(2)道德具有阶级性

(3)道德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4)“对同样的或差不多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相互一致的。

(5)关于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进一步领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三)《反杜林论》

第一编哲学十、道德和法。

平等3课时

第十章的中心,是批判杜林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观,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物产阶级平等观。

(一)批判杜林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先验论方法

(二)批判杜林抽象的平等观

杜林的平等观:

凡平等是绝对的好、不平等是绝对的坏,不平等的产生是两个人中间有一个

人用暴力实现他的要求。

8

恩格斯从四方面对杜林的平等观展开揭露与批判:

(三)恩格斯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1、确立平等观是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实践要求

2、古代的平等观

3、资产阶级的平等观

4、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十四)《费尔巴哈论》总论3课时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呢?

他在1888年写的单行本序言中对此作

了说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远因、近因、导因。

二、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

三、本章内容结构

本书一共有四章,此外还有一个序言和一个结束语。

序言中,恩格斯说明了写本书的目的,指出这本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

它的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恩格斯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分析了

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

第二章,恩格斯主要考察了费尔巴哈哲学,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前马克思主义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三章,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观点,尤其是宗教伦理观

方面的唯心主义杂质。

第四章,恩格斯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

9

展中的伟大革命。

结束语。

(十五)《费尔巴哈论》第一章3课时

本章主要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恩格斯在本章中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指出

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同时还介绍了黑

格尔逝世后其哲学解体的情况。

(一)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实质

(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内在矛盾

(三)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

1、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第一、认识的辩证法

第二、历史的辩证法

2、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3、科技与哲学

(十六)《费尔巴哈论》第二章3课时

在此章中,恩格斯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同时还指出了

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一、本章的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0

3、哲学发展的动力

(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2、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3、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

(三)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

1、施达克找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找错了地方

2、对施达克错误的批判

3、施达克的错误来自德国庸人的偏见

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面理解

(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效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的完整理解及其实践意义

(3)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2、旧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产生根源

最后,费尔巴哈哲学没有克服旧唯物主义三大局限的原因所在。

(十七)《费尔巴哈论》第三章3课时

本章是针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唯心史观,尤其是唯心主义宗教观和伦理观的批判。

(一)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伦理学

1、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核心

2、费尔巴哈道德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11

(三)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

1、抽象人性论是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史观的核心,他是理解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伦理学和全

部历史观的中心线索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十八)《费尔巴哈论》第四章3课时

本章主要说明了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内实行的革命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并说明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诞生

(二)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三)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的概述

1、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任务

2、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精神动机有物质动因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因

6、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结束语:

德国个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参考书目:

(一)原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0月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版

5、《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6、《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7、《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19辑商务印书馆

(二)原著辅导读物

1、《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余培源主编复旦大学出社1992年8月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中、下),黄楠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庄福龄

5、《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孙伯鍨,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6、《跨越世纪的征途》,刘林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碑》,刘林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侯惠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走进马克思》,陈学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

10、《意识形态论》,俞吾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保卫马克思》,徐崇温,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五、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须做到课前阅读原著,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准备

课堂提问。

六、考核方式

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10分。

其中到课情况5分,作业或回答问题5分;

2.期中考试交一篇与原著内容有关的论文(

2500-3000字)20分;

3.期末开卷、闭卷相结合考试7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重要的基本原理。

七、其他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老师

沟通、交流,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寻找答案进行理解,这将有助于对原著的深入体悟。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