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0645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Word格式.docx

(没有就自己讲),好非常好!

我们知道Δ是等于b2-4ac的,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同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无实根。

那我们在求方程根之前先利用Δ判断一下根的情况,如果小于0,那么就直接判断无解,如果大于等于0,则需要进一步求方程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0min那说到求方程的根我们究竟学了几种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呢?

我知道同学们肯定心里有答案,就让老师为你们一一梳理~

(1)直接开方法

遇到形如x²

=n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直接使用开方法来求解。

若n<0,方程无解;

若n=0,则x=0,若n>0,则x=±

n。

同学们能明白吗?

(2)配方法大家觉得直接开平方好不好用?

简不简单?

那大家肯定都想用直接开方法来做题,是吧?

当然,中考题简单也不至于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将方程往完全平方形式变化。

配方法我们通过2道例题来巩固一下:

简单的一眼看出来的:

-2x+1=0(x-1)²

=0(让同学回答)需要变换的:

2x²

+4x-8=0步骤: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左右同除2得:

+2x-4=0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得:

+2x=4左右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

+2x+1=4+1所以有方程为:

(x+1)²

=5形似x²

=n然后用直接开平方解得x+1=±

5x=±

5-1

大家能听懂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练习题,2min时间,大家一起报个答案给我!

题目:

1/2x²

-5x-1=0答案:

x=±

7+5大家都会做吗?

还需要讲解详细步骤吗?

(3)讲完了直接开方法、配方法之后我们来讲一个万能的公式法。

只要知道abc,没有公式法求不出来的解,当然啦,除非是无解~首先,公式法里面的公式大家还记得吗?

x=(-b±

b2-4ac)/2a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

有同学知道的吗?

就是将一般式配方法得到的x的表达式,大家记住,会用就可以了,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试着用配方法进行推导,也欢迎课后找我探讨~这个公式法用起来非常简单,一找数、二代入、三化简。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例题:

3x²

-2x-4=0其中a=3,b=-2,c=-4带入公式得:

x=((-(-2))±

(-2)2-4*(-4)*3/(2*3)化简得:

x1=(1-13)/3x2=(1+13)/3同学们你们解对了吗?

使用公式法时要注意的点:

系数的符号要看准、代入和化简要细心,不要马失前蹄哈~(4)今天的第四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大家会吗?

好那今天由我来带大家一起见识一下因式分解的魅力!

简单来说,因式分解就是将多项式化为式子的乘积形式。

比如说ab+a²

b可以化成ab(1+a)的乘积形式。

那么对于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其化成(mx+a)*(nx+b)=0这样就可以解出x=-a/mx=-b/n我们一起做一个例题巩固一下:

4x²

+5x+1=0则可以化成4x²

+x+4x+1=0x(4x+1)+(4x+1)=0(x+1)(4x+1)=0所以有x=-1x=-1/4同学们都能明白吗?

就是找出公因式,将多项式化为因式的乘积形式从而求解。

练习题:

-5x+6=0x=2x=3x²

-9=0x=3x=-3

4、:

1min好,复习完了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熟知它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项最高次数为2的等式,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我们还要会找abc系数,会用Δ=b²

-4ac来判别方程实根的情况。

还需要熟悉四种方程的解法,这是中考的重点考察内容。

当然,具体用哪一种解题方法就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选择了。

如果形式简单可以直接用开平方则直接用开平方,否则首选因式分解法,再者选择配方法,最后的底线是公式法~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熟悉的方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万无一失的方法,像老师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用公式法,哈哈哈哈~好啦,上完这一个复习课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同时非常感谢同学们能够来上我的第一堂课,以后一定会有第二堂、第三堂...欢迎课后骚扰~

联系方式:

*****联系邮箱:

*****Wechat:

smiletantan

第2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我的问题回答完毕,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

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这里有个梨子和苹果,你想吃那个?

梨,梨,它的个头大,个头大?

这位同学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

生:

体积

谁能说下体积指的是什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在这里,有一种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现在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组成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它们的体积是多少?

把4个排在一起呢?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长方体,体积分别是2和4立方厘米,数个数就可以知道。

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是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判断它们的体积的,真聪明,你们来看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能直接判断出来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不能直接看出来,怎样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刚才有同学提出能不能通过测量计算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老师就想问大家了,测量什么呢?

你们觉得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什么有关呢?

猜猜看~生:

长,越长的物体越大生:

宽也有关系

很好,我们有了不一样的猜想,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具,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

下面开始吧,组内注意分工,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第一组先来。

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师2厘米,宽师3厘米,高师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很好,我们得出了不同的长方体,现在看看数据跟我们的猜想一致吗?

很一致,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都有关系

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汇总成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体中的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很好,再仔细观察一下,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长宽高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继续探讨。

谁发现了,就你吧!

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如果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将长方体的体积表示出来吗?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师:

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需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才能计算它的体积呢?

长宽高的数据

很好,举个例子: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全班动笔做一做,你来说说怎么做的?

7*4*3=84师:

正确吗?

说的很有条理,如果有一个长方体:

它的长师6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体积,你会吗?

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正方体

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长宽高都是6厘米,

这样的图形怎么计算体积?

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生: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生:

用字母表示V=a*a*a=a3师:

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

正方体师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我们都知道了,下面就来用用这些公式。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想玩游戏吗?

都想啊,好,那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老师刚才买了一本笔记本,猜一猜。

我花了多少钱?

你说,2元5角,多少元呢?

2.5元,再来,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多少米?

1米6,对1.6米。

猜一猜自制数位表的长和宽是多少?

你来说,宽15厘米,长25厘米,这是我们猜出来的,怎么验证咱们的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

量一量,很好,老师提前量好了,来看看与我们猜的一样吗?

还有什么发现吗?

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小数,老师带来了这个,谁认识?

对啦,米尺非常准确,我们把一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分,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一份应该是多长,对1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

写成小数是多少?

思考一下,你来说,分数1|10,小数0.1,很好,如果是3分米、7分米呢?

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么表示呢?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内容。

完成了吗?

谁说说看?

3分米就是3|10米,也是0.3米;

7分米就是7|10米,也是0.7米,好,0.3米里面有几个0.1?

0.7米里面有几个0.1?

仔细观察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来说说你的发现:

分数分母都是10,都是零点几的小数。

你们已经发现了,像0.1、0.

3、0.7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右边有一位小数,我们称它为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很正确,我们把分母时候10的分数写成了一位小数,那两位小数呢?

我们刚才把1米的尺子分成了10份,每一份师1分米,如果把每一份再平均分成10份,想想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来说,100份。

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现在来看放大图,请想一想,把1米的尺子分成100份,用米做单位,每一份是多长?

每一份写成分数是多少?

如果继续平分,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用米做单位,一份可以怎么表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前后小组内讨论并完成课本中的内容,讨论完了吗?

你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一下,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4厘米用分数和小数怎么表示?

那8厘米呢?

你来补充。

哪个小组探究了平均分成1000份的,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用小数怎么表示?

1|1000米,0.001米

除了这些,你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

你来说说看,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也就是百分之几,真会归纳,还有呢?

你补充,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了三位小数。

结合上面的探究,谁能帮老师总结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分母是

10、100、1000.。

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可以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也可以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读完了吗?

你来说说你的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可以再进一步说说吗?

你来补充,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

对啦,计数单位分别是0.0

1、0.001,好,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是10,非常的好我们今天再一次深入研究了小数,谁能说说今天都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想一想,你来说,很好,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怎么来的,还有呢?

相邻两位小数的进率,很好。

我们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好,下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

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抽象归纳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4、总结反思,深化重点

5、布置作业

亿以内数的认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亿以内数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好,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同学们请坐,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

都想看是吗?

你来说说看是什么呢?

对,是大熊猫,非常的棒!

看到大熊猫,你能想到我们国家的哪个省呢?

诶,谁来说?

谁的知识比较渊博,好你来说,呀,四川省,很好,咱们大熊猫的故乡就在咱们的四川省,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四川省除了大熊猫意外还有什么呢?

奥,你得到了一个数学的数字,这个数字你会读吗?

这是我们四川省的人口数量,你说说看,非常的大,这样的数里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你知道吗?

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

好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我们学习数,认识数的时候,需要用一个什么工具啊,需要一个工具?

你说说看,对,计数器,计数器到底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么大的数吗?

老师今天把这个宝贝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我们以前通过计数器认识了谁,你说说看,奥,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还有咱们的千位,很好,在千的后面还有谁呢?

你来说说看,还有万,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拨算珠,拨到万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神奇的事情呢,好,跟着老师一起来拨,一万,两万,三万,四万,五万,六万,七万,八万,九万,十万,唉,老师拨的过去吗?

没有珠子可以拨了,怎么办,奥,这位同学说的可真是准确,要进位了,他说,我们九万拨完了,不可以往下拨了,那这表示9个一万,下面就应该是10个一万了,十个一万是几万呢?

对了,眼睛尖的同学在咱们的计数器上已经看到了是十万位,非常的好,怎么把9个珠子给他拨过去,好,我们在十万位上拨一个珠子,那表示的就是一个十万,一个十万是几万啊?

大家一起说,是10个一万,好那么我们继续拨,老师有一个新的想法,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起来给怎么拨拨看,好不好?

好,就请你吧,你上来带领同学们拨,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很好,我们拨完了,发现了没有拨到九十万的时候又不可以拨了,怎么办?

进到咱们的百万位当中去,在百万位拨一个珠子下来,这表示的是什么呢?

动脑筋想一想,好,你来说,表示的是100万,是多少个十万呢?

啊,对了。

是十个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那比一百万还要大的数是多少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拿出自己的计数器然后跟同学拨一拨,看你们还能发现谁,好,下面开始,同学们拨完了没有,老师发现你们数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好,你代表你的同桌,来给咱们汇报一下吧。

奥,你发现拨到900万的时候也一样要进位了,所以在千万位上拨了一个珠子表示的是1000万,很好同学们你们告诉他,1000万是多少个100万,对了,是10个100万,非常好,那比千万位还要打的数是多少?

你来说,是咱们的亿位,一亿表示的是多少?

10个1000万,好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下,10个一万是10万,10个百万是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边说边拍手)很好,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我们认识了哪些新的计数单位呢?

谁来总结?

你来说说看,他说: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还有亿,很好,那咱们以前又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这些计数单位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特别是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你能给这些计数单位排一排顺序吗?

好,老师请你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来讨论下,老师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说忘记了没关系看咱们的大屏幕,大屏幕上有提示,好下面开始,同学们讨论完毕了吗?

老师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你们讨论的一些结论,下面呢我们请一些同学代表你们的小组来给老师汇报下,给全班同学汇报下好不好,就请你吧,你来说说看,他说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他们的进率是10,为什么?

说的真有条理,十个十万是百万,所以百万是十万的十倍,我们知道了进率,还有呢?

哪个小组把我们的顺序给排出来了,啊。

你上台来给咱们展示,同学们,他写的对不对,非常的准确,咱们的计数单位就是以这样的顺序呈现的,现在老师想让你们观察下咱们的计数单位,它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呢?

如果让你们来给这些计数单位分类的话,你们会怎么分?

啊,你来说说看,分类你不会,但是你发现,有一些计数单位都是跟万有关的,诶,你举举例子,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很好,都是跟万有关的,这就是我们的万级,那比万级还小的同样也有四个数位,我们称它们位个级,比万大的就是亿级,这个以四个计数单位为一级,我们称他为数级,我们现在认识了计数单位,这个四川省的人口当中的每一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

你们知道吗?

这个留作咱们的家庭作业回去之后探究一下,咱们这一节课就到这里。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3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1: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

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

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

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

(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

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

可以将图1?

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

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反之,?

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

?

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图验证】

(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

(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

“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

【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

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

∵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

【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

从例1可以看出,?

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

(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

【问题思考】

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

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

“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

【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8练习.

【探研时空】

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

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

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

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

(答:

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

(八)疑难解析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

【篇2:

初中教师试讲必备: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下

册经典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经典教案)

1.1勾股定理

(一)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