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0577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斯”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模”;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纳闷、装束、模仿、布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朋友的含义:

如果互相关心和帮助,即使年龄、地位、学识的差异很大,也可能成为朋友。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品格,感受爱因斯坦的谦虚可爱、小女孩的热心与善良,理解他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明白朋友的含义:

如果互相关心和帮助,即使年龄、地位、学识的差异很大,也可能成为朋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朋友的含义:

如果互相关心和帮助,即使年龄、地位、学识的差异很大,也可能成为朋友。

难点:

理解朋友的内涵----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斯”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模”。

2.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纳闷、装束、模仿、布置”等词语。

3.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

设问:

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

生于德国。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

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籍。

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

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

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

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

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

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著有《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相对论的数学理论》等。

【此处为课件1】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

(板书课题: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

齐读课题后提问: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此处为课件2】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

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此处为课件3】

  2.检查自读情况: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此处为课件4】

评议:

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

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

(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

第一次相遇(1—5)第二次相遇(6—17)第三次相遇(18—26)

(教师相机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

【此处为课件5】

①一个下午,一个8岁的女孩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回家。

她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候放学回家的女孩。

  ④从此,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去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

撞遇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

【此处为课件6】⑤从此,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去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此处为课件7】

  句1: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

只见他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上穿着一双拖鞋。

  

句4: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读到这些,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

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踱(duò√  dú)步 装束(sùshù√)发愣(lèng√lèn)

  娇嫩(lèn nèn√)模(mò√mú)仿 抚摸(mūmō√)

二、当小姑娘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后,他整个变了一个人,请用两个词语形容:

( 穿戴整齐)、( 判若两人)。

三、照样子写词语:

短而硬   (细而长)、(粗而短)、(细而密)、(白而胖)

又肥又长 (又大又红)、(又香又甜)、(又好又快)、(又唱又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朋友的含义:

如果互相关心和帮助,即使年龄、地位、学识的差异很大,也可能成为朋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8岁的女孩,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讲课文。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

【此处为课件8】

一个下午,一个8岁的女孩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回家。

她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候放学回家的女孩。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

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学习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此处为课件9】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

【此处为课件10】

  老人留着短而硬的小胡子,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

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

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

【此处为课件11】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床大被单里,脚下穿着一双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

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

教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

(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

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

  (三)学习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

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

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此处为课件12】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

(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此处为课件13】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

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说说理由。

【此处为课件14】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学习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

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此处为课件15】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

(乱或糟到不可收拾)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说说理由。

 三、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此处为课件16】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

?

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

(抓住“什么都帮不了她”“只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能”造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此处为课件17】

  五、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关联词语填空。

1、(因为)今天下暴雨,(所以)他不能来。

2、(只有)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3、他(不仅)认真学习,(而且)重视体育锻炼,(无论)刮风下雨,早锻炼(都)不间断。

4、(只要)你决心做一个好学生,(就)应从现在做起。

二、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想一想: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

答案:

我认为是。

因为他发现了很多未知领域里的东西,他说的很多现在不能证实的,他很有创造性思维,让我们在他的思想里看到了另一个宇宙比如他说的相对论在人速达到光速时就能时间倒退,但现在都还没证实,可见他当时的魄力好大。

 

  三、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尊敬呢?

  答案:

刚开始,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悉,不知道他的伟大。

当爱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开始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有趣,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随便,所以用“你”。

平时我们朋友之间,就不用“您”。

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许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天真可爱平易近人

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第一次撞(相撞)

第二次遇(相遇)

第三次等待(相邀)

相处

【课后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样一个问题来教学:

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怎样的印象?

这个问题贯穿教室教学始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去发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人格。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上课之前我一直在思索:

通过这篇课文,要向学生传达一种怎样的信息?

伟大?

平凡?

还是伟大中透着平凡?

或者是其他?

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和他的伟大有着必然的联系吗?

  爱因斯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有着巨大的科学成就,但细细读过文本我发现,这篇文章并没有花大量的笔墨来写爱因斯坦的成就与贡献,而是着重写了他与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段,通过这些生活片段,我们倒不难看出他的这样一些品格:

友好、谦逊、宽容、坦荡、和蔼、童心、诚恳……当然还有不拘小节。

而这些品质,平平常常的人,也会具有啊。

褪去了“伟大”光环的爱因斯坦,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礼有趣,似乎更能走进孩子们的心呢!

“像是从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那个人,孩子们怎么不喜欢呢?

  但是,再想想,课本的编写者精心编写这篇课文,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去认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吗?

仅仅是这样的话,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精神、情感”层面得到了怎样的提升呢?

学生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感知人物”的层面,而是还应该感知一种处世的态度。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抓住了典范的生活细节,着力刻画出了一个形象鲜明的爱因斯坦,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课文透过一个8岁的女孩的眼睛,让我们走近了爱因斯坦。

课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他们去品读爱因斯坦的“伟大”与“平凡”,而这些就体现在课文的那些细节描写中。

因此,教学中,我还有目的地不断促进学生抓住这些细节进行品读,引导他们发现并思考。

首先,引导学生从爱因斯坦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写中抓住关键词语认识人物。

再通过三次相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让学生去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流于文字表面的肤浅阅读,而是通过学生的体会,反复朗读、表演,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考等,让他们有针对性,最后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去领悟其精神内涵。

在这样的横向解读后,学生的体悟就有了载体,也就更容易体会到爱因斯坦“伟大”与“平凡”的真谛了。

上完这堂课我感受颇多,一堂课的呈现,课后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只有认真准备,才会有所收获,也才会让我们不断成长。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教师板书:

17.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

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

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模——摸)

2、形:

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

哀、衷)

3、义:

读第3题,说说词义。

(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等待)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六、实践作业:

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

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

(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

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

(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

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

(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

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

认为不是——读第5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5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

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

(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

)——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

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

(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

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

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

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   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精彩片段

师:

读了全文,你能说说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师:

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

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在当时来讲,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应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

可是课文中讲了他与小女孩第一次相撞又相遇后就主动等待小女孩。

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他有着小女孩一样的童心。

  生:

尤其是他说的“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这句话,更说明了他还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

他的谦虚让我感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生:

我也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因为课前我搜集了他的一些资料,知道,了他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一生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理论,尤其是他的“相对论”比牛顿物理学还要先进呢!

1921年他还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难道这不能说明他是最伟大的人吗?

  师:

搜集资料我们积累知识的途径之一。

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这一问题,使人更加信服。

你真了不起!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师:

还有其他想说的同学吗?

  生:

老师,我同意他们说的。

因为课文中一开始讲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但后来他听从小女孩的建议,去重新打扮了,以至于后来连小女孩都认不出他了。

凭这一点,我认为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勇于认错的人。

生:

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课文中讲到,爱因斯坦一打扮后,一下子竟年轻了20岁。

我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爱因斯坦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打扮,而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生:

我也赞成他们的意见。

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能向一个8岁的小女孩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平凡之中见伟大。

  师:

平凡之中见伟大!

你说得真是太棒了!

同学们,真正的伟人也是一个凡人。

作为一个普通人,爱因斯坦可能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就本文来讲,他不注重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

难能可贵的是他向一个8岁的小女孩请教。

他的平易近人、谦虚和一颗未泯的童心,相信已深深地印入大家的脑海里。

然而,应该确定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是因为他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并且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8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

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