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0307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诗词地理选择题必看Word格式.docx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

(a)

A、江西庐山B、安徽黄山C、青藏高原D、桂林猫儿山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

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

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

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c)

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b)

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

徐霞客把广西桂林的江上奇峰比做“青莲出水”,称阳朔周围是“碧莲玉笋世界”,对石灰岩形成的圆锥形山峰则描写为“石峰离立、分行竟奋……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

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

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

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南直隶(今江苏省)江阴人。

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

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

“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

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c)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d)

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

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语双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戍守玉门的士兵发出的感叹,由此还可说明军事对玉门城市区位的影响;

“春风”也指皇帝的恩惠,戍守玉门的士兵得不到皇上的关爱,玉门因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而难以发展,可见政治也是影响玉门城市的区位因素之一。

如今,玉门因石油的开采而再度兴起,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玉门有很大的影响。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d)

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这句话说的是西南地区西部的地形对气候等影响情况,准确的说是说的横断山区的气候情况:

横断山区属于低纬度地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较大(从山顶到山脚的海拔差),具体些说:

山脚的海拔很低,山顶海拔较高,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的情况,从山脚到山顶气温逐渐变化,而相应的植被和自然带也逐渐变化,就形成了"

一山有四季"

的情况,所以山脚是热带气候,而山顶可能是寒带气候,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形复杂,气流不稳定,天气变化快,"

东边日出西边雨"

就形成了"

十里不同天"

的情况!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这种江南丘陵水乡景象众多人描摹过,例如柳宗元《袁家渴记》"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

卢伦《送吉中孚归楚州》"

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

耿湋《仙山行》"

花落寻无径,鸡鸣知有村"

周晖《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

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

题无胜义"

(钱钟书《宋诗选注》)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

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

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

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

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

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b)

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

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还描述了降水过程。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

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

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里从生态地理角度讲,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d)

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

歌谣“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能反映过去云贵高原交通的困难.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它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

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

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

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

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

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

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

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

贵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为三级地形面:

山原、盆地和峡谷。

高原上最高的一级是山原,以贵州西部最明显。

高原面因长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态。

在这个高原面下,分布着一些盆地(坝子),最大的是贵阳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农耕地带。

峡谷是河流长期下切形成的,如乌江河谷深达300—500米,在这里“对山唤得应,走路要一天”。

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的黄果树瀑布,宽约20米,从5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泻犀牛潭,水花飞溅,气势磅礴,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云贵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个被溶蚀的高原,喀斯特地形显著。

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圆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

云贵高原面上有一层固结的红色土层(又叫风化壳),表示地面是个久经风化的地面。

当它被剥蚀去后,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

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发育得最好的一片。

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笋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

人们在望峰亭或狮子亭眺览,就可欣赏40多万亩石林的奇景。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

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吊水楼瀑布

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全诗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是:

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

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d)

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

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寒山寺位于浙江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

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这首诗写了霜天、残月、栖鸦、枫树、渔火、旅客。

意境优美,形象生动。

千百年来人们吟唱不绝。

日本还将此诗选为小学语文教材。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

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

民谣“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国云南春城昆明的气候特征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d)

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本组诗反映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

根据现代水循环理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

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又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的补给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如果“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的话,那么黄河早就干涸了。

这里“奔流到海”的“海”指渤海。

从“奔流”二字可看出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因为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目前,已在黄河干支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毛泽东笔下的“高峡”是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高峡出平湖”的构思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高峡出平湖”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体运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b)

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

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

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

40000千米÷

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

弧线的长度:

360°

≈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

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李白和崔颢所写到的黄鹤楼就在此。

登上黄鹤楼,在这里观望长江大桥,原来又是另一种味道。

喜欢站在黄鹤楼的高处来欣赏武汉这个城市。

在这里武汉三区尽显眼帘中,长江之水淌淌穿过整个城市,长江大桥,长江二桥,月湖桥,晴川桥连通三区。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

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

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

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

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

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

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

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

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

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

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

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

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8、“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9、“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

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加之多风,蒸发较强,而南方夏季风前缘雨带尚未移到本区,降水少,因而这里春旱相当严重,“春雨贵如油”。

春旱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正如诗中所说的“麦苗不秀多黄死”、“麦死春不雨”。

七、八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到华北时(此时为快行冷锋),华北地区降水较多,即“夏雨满地流”。

有的年份,北方寒潮来得早,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损秋早霜”。

由此可说明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两季。

10、“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11、“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柳公权《应制联句》)

该句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即“熏风自南来”,由于海洋上空气温低,因而海风凉爽,即“殿阁生微凉”。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

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

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

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