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9980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docx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

社会文化七年级下第一个主题子主题三清明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子主题的探究,初步了解清明节起源、发展、变化及清明节俗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从中发现和创造适应现代生活的人文美。

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查阅、走访等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整理后,进行品鉴交流,感悟清明节俗的文化魅力。

学生亲自参加清明节节俗活动,体验节俗乐趣和意义,最后进行活动评价和成果展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子主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喜爱清明节俗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了解清明节俗的社会价值。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探究清明节俗的文化魅力。

可从其丰富的节俗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着手探究其文化魅力,清明正值天气晴明、气候温和、大地回春、万物生长的时节,它标志春耕时节的到来,在融合了寒时节、上巳节的有关风俗后,便有了禁火寒食、祭扫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节俗活动。

《清明上河图》便描绘了当时东京市民们清明节出郭扫墓、踏青,热烈奔放的游乐气氛,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相融互感,作为一种深层的生命意识,积淀在清明节的风俗之中,代代流传。

直到今天,清明节依然是我国民间十分重视的节日。

难点:

探究清明节俗的社会价值。

清明节俗的社会价值体现在观念与习俗之中,清明节俗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最初是祈年、敬天、驱灾、避邪,继而渐从神秘中解脱出来,从自然崇拜到天人合一,至以人为本的宇宙观得以建立。

现在仍然是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有益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人们身心健康的民俗佳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具体探究:

祭扫亲贤墓地,启动一年农事,举办花会、庙会,全民植树造林,出游踏青及各种娱乐活动。

活动建议方案          

一、活动任务

1.收集、整理清明节节俗;

2.交流、品鉴清明节节俗(内容、形式、文化内涵等);

3.认识清明节的社会价值(人文、艺术、经济等);

4.节俗模拟(扎风筝、放风筝或扫烈士墓)。

二、活动内容

1.到文化馆(站)、群艺馆、社区、图书馆、互联网收集清明节俗相关信息;

2.对本组收集的清明节俗信息进行整理,注明流行时代、地域、群体等;

3.思考这些节俗的文化内涵,把品鉴所得形成小组活动的书面报告(含活动方案,过程和结果);

4.组织交流探究成果,师生共同品鉴清明节俗;

5.师生协同完成本次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和成果展示。

三、活动组织形式——合作学习

学生分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四、活动设计

1.铺垫基础,制定方案

(1)知识铺垫

通过课堂教学,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简要介绍清明节俗成因、活动形式,和清节俗有关的轶闻趣事,为学生即将进行探究活动做感情调动和知识铺垫。

教师启发性指导讲话:

(可参见本子主题的多媒体资源如文本、动画《清明节的传说》、图片《清明河上图》)

(2)制定方案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组(每组八、九人),将本组探究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案,为本组各成员分配具体的探究任务,做好探究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2.组织学生参与清明的节俗活动:

(1)糊制风筝和放风筝;

(2)祭扫烈士陵园,植树;

(3)春游野炊;

(4)朗诵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

3.社会调查,收集节俗(课外进行)

小组利用节假日协作完成调查活动。

深入探访文化馆(站)、群艺馆、社区,到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或走访专家,收录清明节俗信息,征询相关人员,记录所

集节俗流行的时代、地域、群体等。

4.整理信息,准备交流

各小组对收集的清明节俗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组活动的书面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活动的目的;

(2)本次活动的策划和准备;

(3)本次活动的过程;

(4)本次活动的成果;

(5)本次活动的自我评价;

(6)本次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5.品鉴信息,探知功用

(1)教师将事前收集到的节俗(信息)制成网页(有图片、解说和点评),提供给学生品鉴。

如:

①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祭祖日,人们祭祖扫墓,追忆先人,家族往往自发组织起来,举行大型祭扫活动,此俗流传至今。

现在,每到清明节,机关学校、群众团体都要到烈士墓前扫墓,正是发扬了这个传统。

②春游踏青:

清明正值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人们往往到野外作春日之游,然后围坐宴饮,傍晚方归。

久而久之,便形成遍及全国的踏青习俗,故又称踏青节,唐代最盛行。

踏青时,还进行射柳、拔河、蹴鞠、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斗鸡、荡秋千等娱乐活动。

农村儿童还用柳条挽成圈戴在头上,也喜欢做柳笛吹着玩。

③插柳植树:

每逢清明,春暖花开,万物萌生。

最初,人们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名臣介子推,有插杨柳的风俗。

后来又演变成在清明植树,所以,古时把清明节称作植树节。

④放风筝:

风筝是中国古代发明的。

大约在公元前400年,思想家墨子和木匠祖鲁班制作的“木鸢”,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

大约在西汉时,木鸢改用竹子和丝绸来制作,有纸后又改用纸张,于是改叫“纸鸢”。

纸鸢在不同时代和地区,有风鸢、纸鹞、风鹞、风禽、鹞子等名称。

纸鸢早为军事工具。

到唐代,国泰民安,各种民间游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纸鸢也就更多地用于娱乐。

唐代高骄曾做《风筝》诗: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这首诗表明当时风筝上已装有琴弦。

宋代民间游戏风筝逐渐风行,明清之际达于盛,不少老翁和儿童以竞放风筝为乐。

(2)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清明节俗信息展示出来,逐条标明该节俗的流行时代、地域、群体等。

学生投票选出5条最感兴趣的节俗信息。

要求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对这些节俗感兴趣。

教师对选择出的5条节俗作出点评。

(3)引导学生探索清明节俗的类型及成因,认识清明节俗源远流长的特点和民族特色。

①以网页形式出现下列节俗信息,小组讨论后完成下表(网页上现出表格)。

类型

成因

流行时代

流行地域

祭扫坟墓

放风筝

寒食禁火

春游踏青

荡秋千

上述节俗共同点

②小结:

清明节俗源自农事节气,始于上古、定型于汉代。

清明节俗融汇了的崇祖畏天的原始信仰和慕贤尊士的历史情感,一些节俗活动吸收了各少数民族创造的项目。

(4)引导学生探究清明节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喜爱清明传统节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①请大家分析下列清明节俗,填写分析表(以网页形式出现表格)。

清明节俗分析表

源起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蹴鞠

拔河

斗鸡

食艾馍

植树插柳

②结论:

清明节俗记载了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把握,显示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反映了民众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律。

6.联席交流,活动评价(1课时)

(1)课堂联席交流

①由各小组学生介绍本组探究活动成果;

②各组学生参照典型案例,结合探究成果,介绍风筝扎制技术或植树的程序。

(2)师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①活动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

完成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完成量表一;

教师观察:

教师根据观察结果对各小组的评价完成量表二;

师生共评:

对本次活动的总体评价完成量表三;

对本次活动成果(作品)的评价完成量表四;

对本次活动学生感悟的评价完成量表五。

②交流评价结果

各小组代表交流本组各类评价的结果;

学生个人就评价结果自由发言。

6.展示作品,总结提升(1课时)

①用网页、PPT、展板、墙报等形式向全班、全校师生展示探究活动成果;

②教师对学生本次活动的过程、成果、作品和感悟进行点评和总结。

清明祭扫烈士墓

 

五、探究活动流程图

(注:

表示教师活动表示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量表一:

学生活动自我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收集清明节俗信息的数量

10条以上

8—9条

5—7条

4条以下

对被探访者的有效提问数

5个以上

4个

3个

2个以下

对小组清明节令活动活动的评价

满意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抄录信息出现错误数

1—3处

4—5处

5处以上

小组成员全程参与率

100%

80—99%

60—79%

60%以下

对收集信息有简要说明(流行时代、地域、群体等)

齐备

比较齐备

不齐备

能说出喜欢理由的信息数

3条

2条

1条

总评价

备注:

1.本量表用于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

2.有效提问为能形成答案的问题;

3.总评价各项分值:

优秀10分,良好8分,合格6分,不合格4分。

量表二:

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该小组活动书面报告

符合要求

比较符合要求

基本符合要求

未形成,或形成但不合要求

对该小组清明节令活动的评价

满意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指导教师对该小组活动的评价

成功

比较成功

基本成功

不成功

对收集交流相关信息的建议

较好

一般

总评价

备注:

1.以小组为单位作评价对象;

2.总评价各项分值:

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2分。

二、终结性评价

量表三:

活动总体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小组自评

60分

50分

40分

30分

组间互评

10分

8分

6分

4分

教师评价

10分

8分

6分

4分

小组成果展示作品

20分

16分

12分

10分

总评价

备注:

终结性评价总评共四项,各项的权重是:

小组自评占0.6,组间互评占0.1,教师评价占0.1,小组参与成果展示的作品占0.2。

量表四:

小组和个人参与成果展示的作品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内容

紧扣主题

切合主题

基本切合主题

不切合主题

表现形式

好或有创意

较好

一般

展示或制作

推介精彩或制作精美

推介得体或制作较美

推介一般或制作一般

推介或制作差

总评价

量表五:

学生活动收获与感悟(总结)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认识

有新意

正确

基本正确

不正确

感悟

真切

较真切

有感悟

无感悟

表达

流畅

通顺

较通顺

不通顺

总评价

三、评价方案设计意图

1.重在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2.鼓励各组成员全员投入活动;

3.鼓励各组成员提供建议

探究工具与方法           

工具:

扎制风筝的工具、祭扫用品、野炊用品、相机等。

方法:

查阅法:

网上或到图书馆查找清明节相关资料。

访谈法:

访问专家、社区、文化馆、群艺馆,做好清明节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体验法:

参加一些清明节俗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