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99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docx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计算题答案

作业一(第1-3章)

四、简答题

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

统计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的属性和特征,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2、如何认识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答: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大量性,同质变异性。

总体单位是指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3、什么是普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和统计报表同属于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统计报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样充满热情如此详尽的全面资料,与定期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

解决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

4、调查对象、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

调查对象是应搜集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

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

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租用单项式分组。

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型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

6、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

②确定全距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③确定组距和组数

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

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

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全距/组距

④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

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

⑤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

六、计算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

555506220735338420332369416548422547567288447484417731483560343312623798631621587294489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解:

1)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

企业数(频数)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200——300

3

10

300——400

5

1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

600——700

3

10

700——800

3

10

合计

30

100

不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

企业数(频数)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200——400

8

2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

600——800

6

20

合计

30

100

2)

向下累计

向上累计

工人数

频繁数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工人数

频繁数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300

3

3

10

200

3

30

100

400

5

8

26.7

300

5

27

90

500

9

17

56.7

400

9

22

73.3

600

7

24

80

500

7

13

43.3

700

3

27

90

600

3

6

20

800

3

30

100

700

3

3

10

合计

30

合计

30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5789498486877573726875829781

6781547987957671609065767270

868589896457838178877261

学校规定:

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

1、

成绩(分)

学生人数(个)

频率(比重)%

60分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以上

3

7.5

合计

40

100

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

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

作业二(第4章)

四、简答题:

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

答:

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什么是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

变异系数:

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有平均指标相同的讲师单位,也就是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讲师单位相同。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V6=6/¯x

3、请分别写出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答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产品的合格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的,总体中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

2).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计算范围应当一致。

强度相对指标多用有名数表示,例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也可以用无名数表示,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动态相对指标(发展速度)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

①简单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③调和平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

五、计算题:

(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2642413644403743353725452943

313649344733433842322530462934

38464339354048332728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

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

(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工人数(频数)(人)f

比重(频率)(%)

25——30

7

17.5

30——35

8

20.0

35——40

9

22.5

40——45

10

25.0

45——50

6

15.0

合计

40

100

(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方法1、(x取组中值)X1=27.5;X2=32.5’X3=37.5’X4=42.5’X5=47.5

=37.5(件)

方法2(件)

答:

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

总销售量的比重(%)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已知:

(元)

答:

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

生产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3

5

8

2

2

150

100

70

30

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根据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人)

答:

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

4、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公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完公斤)

1.2

1.4

1.5

2

2.8

1.5

2

1

1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

解:

甲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

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0-2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