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765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即使在1998~2007年,远东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状况下(增长了近9倍),相对于全俄高达12.5倍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说,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引发人口危机

  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这其中又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为突出。

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在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人口相对稠密;

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东部地区,人口则极度稀少。

2007年,仅占国土总面积3.8%的中央联邦区集中了俄国内35.2%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口也占到俄总人口的26.2%;

而最大的远东联邦区占俄国土总面积的36%,地区生产总值只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4.4%,人口也不足全俄人口总数的4.6%[1]。

另一方面,随着苏联解体,自由迁移的限制被取消,很多生活在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永久性地离开自己的家园,开始大规模西移,回归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东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将长期运行在下降通道中。

2002年俄罗斯进行的苏联解体以来首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生活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俄罗斯居民正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缩减,到2015年,这片广大的地区可能仅剩450万人[2]。

仅1995~2005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口数量就减少230万,占全俄人口减少总量的40%[3]。

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和人口大量迁移导致东部地区多数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持续减少,而人口的不断减少则严重制约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东部地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

  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发展进程显示,劳动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人口密度低是造成人力资源匮乏的基本因素。

资料显示,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12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人口只有不到3000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8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也不过为5.3人。

艰苦的自然条件加之配套基础设施的短缺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不仅远低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低于俄罗斯其他地区。

另一方面是本地人口数量绝对意义上的减少。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东部地区进入到一个人口危机时期。

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自然下降(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同时也与人口的大量外流有关,离开这一地区的主要是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

1996~2006年,远东地区约有72万人流出,占地区居民总数的10%。

  劳动力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东部地区工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计划在2007~2012年间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移民几十万人。

2007年政府拨款约40亿~50亿卢布实施这一计划。

然而,由于气候恶劣、生活费用高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俄东部地区大量的科技人才及技术人员西移。

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另寻出路,从2007年开始推行《侨胞自愿移居俄罗斯计划》。

但海外俄侨移民俄罗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与移民相关的立法工作,而且安置移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推动因素

  

(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对资源的巨大需求

  目前,俄欧经济联系已相对饱和,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为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无论是出于经济、政治原因,还是地缘利益原因,都要求俄罗斯同欧洲建立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

对欧经贸合作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2008年,俄欧之间的贸易额增加两倍,2008年达2782亿欧元,其中俄罗斯有700亿欧元的顺差。

同时,俄欧贸易总额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35.1%升至2008年的52%。

  然而,从长远来看,俄欧经贸合作不仅提升空间有限,而且阻力重重。

即使在双方合作最为紧密的能源方面,为了阻止俄罗斯凭借其对欧能源供应的垄断地位获取政治利益,巩固自身在欧洲及原苏联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欧盟在不断地选择其他能源供应商(中东、北非等),并挖掘自身能源潜力。

尤其是近年来“俄乌斗气”波及欧洲,更加坚定了欧盟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积极探索能源多元化进口途径的决心。

此外,俄欧在政治、安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分歧也阻碍着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

随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亚太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变得丝毫不逊于欧洲,这促使俄罗斯重新调整其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的基本方向。

随着俄罗斯欧洲部分地缘空间的一再压缩,俄开始利用其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事务,而能源出口就成为俄罗斯进入这一地区的有力武器。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在2030年之前,亚太地区经济体将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复苏,与此相伴的是对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

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预测也表明,2004~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平均增幅约为2%,而亚太地区增幅高达3.3%。

其中,中、日、韩所在的东北亚将是石油等能源资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

表1和表2显示了未来亚太地区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对油气能源的巨大需求。

表1 亚太地区国家石油消费和进口量预测(单位:

亿吨)

 

消费量

进口量

2010

2020

中国

3.90~4.10

5.60~5.80

2.20~2.30

4.00~4.30

日本

2.90~3.10

3.20~3.30

2.95~3.05

韩国

1.40~1.50

1.80~2.00

1.85~1.95

来太地区其他国家

6.60~6.70

8.80~8.90

3.45~4.15

5.95~6.45

  资料来源:

孙晓谦:

《俄罗斯东部油气基地新采区的开发》,《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2期。

表2 中、日、韩三国天然气消费和进口量预测(单位:

亿立方米)

年 份

2030

2015

中 国

650~700

1000~1550

1100~2600

100

200

300~500

日 本

800~910

910~1180

940~1400

130

150

韩 国

400~460

550~840

900~1110

120

210

300

同表1。

  相对于中东产油区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拉美、非洲产油区高昂的运输费用,俄东部地区不仅油气资源丰富,并且与亚太国家毗邻,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资源储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且区内拥有大型的燃料动力基地,这对东北亚国家来说极具吸引力。

从俄方角度来看,相对于巨大的能源生产量,其国内能源市场的需求是有限的,这也为对东北亚国家的出口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物质保证。

  21世纪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战略指出,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合作的目的是使俄罗斯经济与亚太经济形成巨大的互补性,并通过这种互补性保障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有利地位。

俄罗斯要凭借资源优势加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首要的任务就是以中、日、韩为主要伙伴合作开发和利用其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

这也是现阶段俄对东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客观需要。

俄东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产地开采难度大、国内投资不足。

因此,现阶段俄罗斯对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宜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吸引中、日、韩等亚太国家的资金,降低本国的投资风险。

  

(二)俄罗斯西部地区资源已相对枯竭,需要开发东部地区资源

  俄罗斯欧洲部分油气资源的开发历史要从1864年在巴库开始机械采油算起,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加索产油区首先经历了产油巅峰期;

之后接替它的是伏尔加—乌拉尔产油区,其产油巅峰期在20世纪50~70年代,只有20多年的时间;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西西伯利亚成为俄罗斯的主要产油区,承担起向欧洲出口油气的重任。

目前,高加索产油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已经所剩无几,并且远景资源储量也十分稀少;

伏尔加—乌拉尔产油区剩余探明储量相对于原始探明储量更是微不足道,远景资源储量也相对较少,开采潜力有限;

而当前作为俄罗斯石油主产区的西西伯利亚,不仅油气原始探明储量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十分巨大,还有东西伯利亚及远东萨哈林陆上产油区,虽然目前受到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很少,但资源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从整体来看,俄罗斯未来石油开采重心将逐步东移到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增幅在2003年达到顶峰(11.1%)。

然而,从2003年至今,虽然俄石油产量整体还处于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却在逐年下滑,在200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4]。

尽管其中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也应看到,俄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6.4%,但其年开采量却占世界的12%以上,已经属于严重透支开采。

这里面的透支开采主要是对俄罗斯西部地区的透支开采。

俄罗斯现有的大型油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不少油田面临产量枯竭。

全世界油田可开采期平均为30年(欧佩克国家为85年),而俄罗斯某些石油公司的油田仅可继续开采6年[5]。

据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有50%的石油已经开采完。

今后,如果不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等途径加快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速度,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到2040年就会消耗殆尽[6]。

  西部地区能源相对枯竭的直接后果就是投入产出比下降。

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与俄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制定的《2010~2030年国家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方案》中对俄罗斯石油产量及投资金额的预测数据,我们经过计算得出表3。

表3 2010~2030年俄罗斯各地区石油投入产出比(单位:

美元/吨)

年份

2025

西西伯利亚

19.94

21.28

22.64

24.02

25.48

俄欧洲部分

25.31

28.19

31.06

33.94

36.82

东西伯利亚、萨哈

(雅库特)共和国

30.08

34.52

38.93

43.37

47.79

远东(萨哈林)

27.87

31.76

35.63

39.48

崔小西:

《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4期。

  从表3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西西伯利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区,在2010年每投入19.94美元即可产出1吨石油,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保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

因此,西西伯利亚地区无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产区。

俄欧洲部分看似投入产出比很高,并且这种优势好像在未来还有扩大的趋势。

但实际上,由于欧洲部分产油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已过了产油的巅峰期,因此,这里新勘探的大型油田已经基本不存在,未来大量的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只是用于勉强维持现有产量供给。

与其相比,虽然东西伯利亚、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及远东萨哈林地区石油投入产出比较低,但这些地区却代表着俄罗斯未来能源的出路。

当前投入产出比之所以较低,一方面是因为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状况复杂,开采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是该地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固定资产投入较高所致。

但是综合来讲,未来俄罗斯石油开采的重心必然逐步东移,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将成为俄重点开发的地区,这必将极大地促进俄罗斯东部大开发。

  与石油工业现状不同的是,当前俄罗斯天然气的开采勘探重心已经移至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俄罗斯东部地区。

这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先天的资源禀赋决定的。

俄罗斯78%的天然气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储量达到31.8万亿立方米,远东的萨哈林岛也拥有大约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堪称“北太平洋的气库”。

未来,俄罗斯天然气主产区将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该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俄总储量的72%[7]。

此外,东西伯利亚、远东、俄欧洲部分北部(包括北冰洋大陆架)和亚马尔半岛等新的油气产区也将得到发展。

与东北亚国家合作开发东部天然气资源,符合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是俄实现能源出口安全的重要举措。

  可见,俄罗斯越来越需要开发东部地区的资源。

东部地区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森林资源和其他矿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煤炭储量占全俄的70%。

在目前西部地区资源相对枯竭的情况下,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资源和技术潜力,进而扭转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

  (三)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为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国家,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达到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起,俄政府开始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对能源产业实行倾斜性政策,对资源型企业的投资一度占到俄投资总额的3/4。

燃料能源综合体占俄工业生产总值的近30%、联邦预算收入的32%、出口总额的54%、外汇收入的45%[8]。

2007年,俄罗斯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实物量比1995年增长1倍以上[9],包括能源在内的矿产品出口也从1995年的333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2280亿美元,增长近6倍。

俄罗斯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已经接近欧佩克国家的水平,能源出口在俄罗斯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资源依赖型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

长此以往不仅会加大国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还会使俄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速度放缓,阻碍国内弱势产业的发展。

况且,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具有可持续开采性。

因此,从苏联后期至今的历届政府都强调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国家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力发展制造业,用多元化取代单一化。

然而,没有哪一届政府真正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俄罗斯一直是扛着发展创新经济的大旗走资源经济的道路[10]。

普京在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曾雄心勃勃地提出改变经济严重依赖能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庞大计划。

然而,自1999年以来,尽管俄罗斯经济取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但是除了能源工业之外,俄其他经济部门始终没有形成竞争实力,经济增长倚仗能源出口的状况非但没有得到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11]。

  究其原因,一方面,俄罗斯刻意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又缺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唯一的优势还是以油气为主的资源行业,因此使得一直提倡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只能作为发展经济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发展战略来逐步实施。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路径依赖性,具体到俄罗斯就是能源经济的路径依赖,这也使得俄发展创新经济的行动一再推迟。

在当前不具备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客观条件下,继续保持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部门的投资,努力改善能源产业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效率,促进能源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可以推进产业部门的多样化发展,从长远来看,石油美元也可为发展创新经济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俄政府可以将来自能源产业的巨额收入投入到其他产业部门中,在实现产业结构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过渡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轨道。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因此损失惨重。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能源产业依然是俄罗斯维系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俄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并且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从中期看,俄内政外交主要依赖能源开发和出口的政策尚不具有太大风险。

此外,考虑到当前欧洲国家对俄油气资源严重依赖的事实,“能源武器”已经成为俄罗斯在国际上谋求政治利益甚至重返世界大国行列的重要杠杆。

因此,努力推动东部大开发,充分开发利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无疑成为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俄罗斯地区发展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发展重心始终在欧洲部分,在远东地区则奉行“以邻为壑”的政策,结果加重了该地区的安全危机:

经济开发不足、社会发展落后、人口大量流失。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制约了俄罗斯整体国力的增强。

俄罗斯在实施“强国富民”战略的进程中,切实感受到“俄罗斯的强大有赖于开发西伯利亚”,并且,西伯利亚的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强盛的速度和规模。

以往的教训促使俄罗斯改变其远东政策,也促使东部地区发展战略逐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早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就已经形成了远东大开发的战略思想。

其重要标志是1996年4月制定的、由叶利钦总统亲自签署的《1996~2005年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

叶利钦希望通过这一纲要分阶段地改变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落后的发展状况。

但这一纲要在2000年前没有完成,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局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地区发展纲要成为东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经济政策。

2000年11月,普京总统发表了《俄罗斯东方:

新的前景》一文,其中指出:

“俄罗斯今后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向亚太地区倾斜,利用其东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缘政治、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等优势,积极参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2001年,俄罗斯制定《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并得到俄政府的批准(2002年3月),2005年又对这一纲要进行了修改。

2007年,俄罗斯政府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纳入国家议程,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委员会着手东部大开发。

2007年1~2月,根据普京签署的总统令,俄罗斯政府成立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统筹规划东部大开发进程。

在该委员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构想,时间初步定为50年。

  2007年8月,俄政府批准《2013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

该纲要将东部地区第一阶段(2008~2013年)的发展任务概括为:

提升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改善与亚太国家的国际合作环境;

在国家的支持下重点开发油、气、水电等资源,以带动东部地区发展。

《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和《2013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的制定,标志着俄罗斯决策者们在地区经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通过上述纲要的实施完成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任务,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在东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2008年5月,俄罗斯地区发展部组织力量开始编制《2025年前远东地区及布里亚特共和国、外贝加尔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对《2013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进行修编。

俄罗斯东部发展战略的编制现已完成,并通过了俄罗斯地区发展部的验收。

编制的战略规划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新的特点。

  从普京政府到现在的梅德韦杰夫政府都充分认识到,不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就不可能解决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东部地区经济社会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俄罗斯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复兴。

因此,利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迅速发展的机遇,实施“奔向东方”的新战略,改变以往的远东政策,成为推动俄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五)增强凝聚力,缩小地区差距,防止俄东部地区“去俄罗斯化”

  首先,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是缩小地区差距、确保国家加速发展的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的需要。

俄罗斯各地区在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根据相关资料,2006~2010年俄罗斯东部地区GDP增速没有超过5%,2011~2015年甚至可能降至2.5%~3%,大大低于全俄平均增速。

不断加大的地区经济社会差距无疑是俄罗斯患上的严重疾病。

要阻止地区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减少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数量,就要创造条件加快东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俄罗斯东部地区许多新的工业开发项目都需要生产性基础设施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同时上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样大的投资规模不仅需要借助外国投资,更需要依靠中央或地方财政的支持。

2007年,俄罗斯将东部开发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正是为了真正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切实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多年形成的工业潜力、科学和教育潜力采取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确保俄罗斯加速发展的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其次,如果不能将东部地区纳入21世纪俄新的政治、法律、社会和经济空间,俄将面临东部地区“去俄罗斯化”的现实危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综合国力大不如前,而周边亚洲邻国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此消彼长之下,俄中两国差距日益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出台,中国东北地区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大批中国企业到资源丰富的俄东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