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966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县的思顺乡、关田镇及铅厂镇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根据《####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在规划期间,各项建设用地将增加691.80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525.70公顷;《####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中也提到:

规划期间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为4104.92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728.07公顷。

此次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达到978.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09.73公顷,是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落实。

项目区内光、热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生长,但是由于土地不平整且地块面积较小,也不规整,水利设施系统不配套、不完整,田间农业生产道路不够通畅,总体的抵抗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导致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因此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整治:

按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对项目区内田、路、渠、林进行统一规划,提高机械耕作条件;对区内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对区内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该项目的实施将较大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保障社会稳定。

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为:

“####省####县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

1.2.2项目性质

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1.2.3项目范围

本项目区分别属于####省####县的思顺乡、关田镇和铅厂镇,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

片区1(思顺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

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思顺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

各片区的具体范围见所附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2.4项目规模

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1193.49公顷(17902.35亩)中,林地98.38公顷,河流水面19.01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农村居民点79.27公顷,公路3.11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果园10.97公顷,茶园2.19公顷,桑园0.29公顷,这些地类在本项目中属于“工程不涉及区域”,予以扣除,所以,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978.31公顷(14674.65亩)。

在项目区围成的1193.49公顷(17902.35亩)土地中,片区1土地总面积416.12公顷,建设规模为342.25公顷;片区2土地总面积485.86公顷,建设规模为388.84公顷;片区3土地总面积291.51公顷,建设规模为247.22公顷。

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2194.96万元,全部所需资金都申请由国家投资;按照项目建设规模978.31公顷(14674.65亩)计算,单位面积投资2.24万元/公顷(1495.75元/亩)。

1.2.5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从2006年4月开工至2006年12月竣工。

1.2.6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的任务是: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灌溉体系、排水体系、路网体系和防护林网体系等的全面规划,进行田、坎、沟、渠、路、林等的综合治理,在整理后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

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增加耕地面积。

项目区内耕地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

一是通过土地平整及沟-路-渠的合理设计增加耕地;二是开发散布于项目区内的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和部分田坎、废弃坑塘。

通过这些方式,使项目区能够在整理后新增耕地总面积为109.7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1.22%。

确保了该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全面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田、沟、渠、路、林、涵、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配套成网,整齐划一。

(3)完善田间道路和排灌系统,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4)提高土地质量。

土地整理中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涝排水能力,全面改善土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扩大耕作田块的面积,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规模经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质量;通过土壤改良,提高中低产田质量。

(5)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项目区内目前早稻、晚稻单产平均只有每亩280公斤(每公顷4200公斤)左右,土地整理后在确保灌溉的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单产平均播面单产可以达到每亩360公斤(每公顷5400公斤)左右。

(6)进一步理顺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土地权属的调整又要有利于集约利用、规模经营、集约劳动力等。

(7)土地通过全面综合治理,建设防护林后,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8)通过此次整理,为####县的荒草地、滩涂、田坎、废弃坑塘等土地整理工作以及全国其它类似的整理工作提供示范和技术经验。

2.报告编写依据

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2.2国土资源部文件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

(4)《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情况的通报》(国土资通[2002]3号)

(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7)《关于组织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64号)

(8)《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4号)

(9)《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10)《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等

2.3土地整理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4)《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

2.4地方文件

(1)《####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4)《####农业区划资料汇编》以及####县统计、水利、农业、环保、交通等部门的有关文件

2.5实地调查资料

收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地调查资料。

由于计算项目区净增耕地面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为此,在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对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专门进行了实际调查。

同时也收集了有关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本项目区位于####县思顺乡、关田镇和铅厂镇的三个乡镇。

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

片区1(思顺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

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思顺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见所附土地利用现状图)。

3.1.2地形地貌

县域属罗霄山脉诸广山余脉的一部分,四周群山环抱,岭壑交叠,起伏连绵,形成众多的小盆地、谷地及隘口,境内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依次向东及东北方向倾斜。

全县地貌以地槽型地貌和构造地貌为主,大体可划分为:

山地(以低山为主)105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58%,丘陵115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42%。

项目区内三个片区的地形相似,相对高度较小,基本沿河分布,呈狭长而不规则的形状。

地貌类型为丘陵。

3.1.3水文地质

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83.5m3/s,多年平均来水总量26.34亿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埋深1.5米左右,矿化度0.8-1.0g/L,PH值6-8,年均总量2.71亿立方米。

项目区地表水径流丰富,主要河流为小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思顺河、长江河、义安河等流经项目区,其中思顺河多年平均流量7.44m3/s,长江河多年平均流量1.35m3/s,义安河多年平均流量2.10m3/s。

3.1.4气候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凉、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垂直气候差异大,光照时数少,雨量充沛,雾多湿度大,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7.9℃,夏季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零下8℃;年平均降雨量161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46.6毫米,年平均风速0.8m/s,全年无霜期307天,全年太阳辐射99248卡/平方厘米。

3.1.5植被

项目区内主要为人工植被,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大豆、红薯、玉米、蔬菜、瓜类及绿肥等;平缓荒山、荒坡主要种植柑桔类、梨、李、梅、桃、柚等。

此外,自然植被中,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等;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树,常绿阔叶乔木有樟树、楠木等,落叶阔叶乔木包括枫杨、麻栎、油桐等。

3.1.6土壤

全县土壤种类多种,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42个土属,107个土种,主要为红壤。

项目区内的土壤则以水稻土为主,分为三个亚类:

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包括五个土属,按占比由高到低顺序为:

潴育型黄沙泥田、潴育型潮沙泥田、潴育型麻沙泥田、潜育型黄沙泥田和淹育型潮沙泥田。

其中,潴育型水稻土耕性良好,宜种性广,肥力水平较高但不平衡,缺磷钾面积大,属高产田;潜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耕性较差,肥力不高,属中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