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434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游戏与玩具》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老师不失时机地跑来,启发他们:

“今天是周六,该大扫除吧?

”……

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忙的不亦乐乎,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启发诱导。

通过她的穿针引线,各游戏组之间发生了横向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游戏场面显得热闹而壮观。

当老师宣布“今天的游戏玩到这里,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时,两个小男孩走到一起,“现在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到外面区玩我们自己的游戏吧。

步骤3:

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老师的游戏”是否符合幼儿游戏的特征,并说明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

答:

通过例子,教师违背了幼儿游戏“主动性”的特征(1分)。

可以看出老师通过所谓的“启发”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活动,并控制了游戏的过程。

这并非是把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1分)。

通过以下这几个特征说明这些才是幼儿的游戏。

1、主动自由选择或自愿参加。

2、自主决定。

3、无功利目的。

4、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3分)

二、用视频讲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5分)

认真学习本章中关于“幼儿游戏的价值”的内容。

用自己的手机或者摄像机拍摄一段幼儿游戏的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3分钟。

用150字左右的篇幅介绍该视频,并分析自己所拍摄的视频中,幼儿的游戏促进了幼儿的那个方面的发展。

(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任意即可,请各位教师自行斟酌打分)

评阅时请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幼儿游戏的价值体现在:

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步骤4:

把自己的视频和作业上传到自己的学习空间。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2

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请于第5周之前完成。

第二章游戏理论

一、游戏理论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5分)

认真学习本章的各种游戏理论,选择出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理论。

观察幼儿园游戏活动,并思考你最感兴趣的这种游戏理论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如何体现?

结合这种游戏理论,将自己的观察写成一篇300字的观察记录并作简单分析。

二、各种游戏理论的比较(5分)

认真学习本章的各种游戏理论,选择三种游戏理论。

请使用以下表格,用简短的语言对三种游戏理论进行总结和比较,并提交该表格。

理论名称

主要观点

不同点

三者共同点

经典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松弛说、前练习说、复演说。

(1分)

思考并解释儿童游戏的原因和意义,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时消耗剩余的精力;

而松弛说认为游戏是为了精力的恢复;

前练习说认为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做好的准备;

复演说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

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

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

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

(0.5分)

儿童在游戏中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和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需要,解决内在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儿童游戏锻炼他们未来生存的能力,实现儿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得到身心的愉快和发展。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该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方面,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手段。

结合实践,对三种游戏理论强调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思考。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3

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请于第7周之前完成。

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学习活动:

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5分)

在认真学习本章关于“按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分类”部分的基础上,阅读下面的材料:

美国教育家M.帕顿发展了幼儿社会性游戏的思想,把幼儿的社会性游戏分为六种:

(1)非游戏行为。

幼儿0-2岁时,没有同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进行游戏,在房间里闲荡或跟随成人。

(2)旁观游戏。

幼儿2岁以后开始观看其他幼儿的游戏,他的兴趣集中在别人的游戏上,而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去。

(前两种不必写,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只有后四种)(3)独立游戏。

2岁半以后幼儿能自己玩玩具,进行游戏,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幼儿的存在。

(4)平行游戏。

2岁半至3岁半以后的幼儿,在其他幼儿的旁边游戏,也许选择一个和旁边幼儿一样的玩具、材料和活动,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游戏上,但其游戏的方式却类似于其他幼儿。

(3和4表现出较少的社会性特点,称为非社会性游戏)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情感。

(1分)(5)联合游戏。

3岁半到4岁半以上的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换材料,一起游戏,但事先没有确定游戏的目的。

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克服自我中心,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分享。

学会理解他人。

学会建立人际关系(1分)。

(6)合作游戏。

4岁半以上的幼儿,在小组中大家共同游戏,有预期的目的和目标,如要搭建一个城堡或比赛谁跑得更快。

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谦让、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更理解社会角色的特征。

步骤2(3分):

根据上面的材料,按照年龄段画出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图,并标注出每种游戏类型的社会性表现。

步骤二的答案见上面题中的红色字体,只要画的图中有这些要点即可。

根据材料和自己画的社会性游戏发展图,总结3-6岁的幼儿主要是玩儿哪些游戏类型。

3岁开始象征性游戏增多,喜欢搭积木、玩沙、玩水和颜料。

逐渐出现社会性的主题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游戏的情节日益复杂,游戏的坚持性和与伙伴合作游戏的能力明显增强。

5岁多6岁能进行简单的规则游戏。

(2分)

将以上任务的word文档提交。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4

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请于第9周之前完成。

第四章幼儿游戏的指导、观察与评价

一、下面这种情况应该用哪种方式进行指导(5分)

在认真学习本章关于“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部分的基础上,阅读下面的材料:

活动开始后,三个幼儿在油泥区坐定。

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浩浩把手中的油泥慢慢团成锥形的,借着拿了一根习惯准备插上去,自言自语道:

“还需要两个这个(小棋子)。

”他在盒子里找了两个小棋子,贴在长圆锥形的尖的那边的两侧,看起来有点像某个动物的眼睛。

他又在上面插了根吸管:

“这是鳄鱼嘴棒棒糖。

晨晨拿着一块红色的油泥,摆弄了一阵后,把油泥压扁,然后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小心地捏着,一个心形的物体慢慢出现了。

他把心形拿在手上,插上一根吸管,再细致地修整,想把它变得更完美。

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个方形的棒棒糖,还在上面戳了几个洞,看起来就像骰子一样。

殷殷拿着油泥做了两个圆形的棒棒糖,她看着旁边的小伙伴做的“鳄鱼嘴棒棒糖”,说:

“我也像做那样的,可我不会。

”她试着做了一下,似乎不满意,使劲把油泥还原,懊恼地说:

“讨厌!

讨厌!

又做坏了。

”她问浩浩:

“你这个怎么做的?

”浩浩很快说了一下,殷殷听完后自己也做了一个。

她似乎不喜欢自己做的,很快就拆掉了,重新再做。

等她做好第二个,把这个鳄鱼嘴递给顾客时,顾客说:

“我才不要这个呢!

”殷殷不说话了。

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教师说:

“油泥区的作品展示!

”油泥区的幼儿都开心地把自己的作品教给教师。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在材料中教师用了哪种游戏观察的方法?

这种观察方法的优点有哪些?

(3分)

观察方法是定点观察(1分)。

优点:

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一个主题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使指导有的放矢。

2.根据所提供的观察材料,您觉得如何对殷殷小朋友进行指导?

首先,肯定殷殷已经做好的作品。

其次,可以问下她曾经见过或吃过什么样棒棒糖,打开其思维,调动其已有经验,使殷殷的创作有一定依据。

最后,与她一起讨论,鼓励或建议她做前有一定的目标,或者有一定的创造,而不是随意或受别人影响。

另外,他们已懂得为自己的作品起名,如果她还继续做“鳄鱼嘴棒棒糖,”,可以让她把“鳄鱼嘴棒棒糖”的特征描述一下,让她继续做,这样做起来会更精确。

将以上任务的答案通过word文档提交。

二、游戏的观察(5分)

阅读下面的游戏定点观察记录

大一班的娃娃家区域里有锅、碗、杯子和勺子。

一段时间以来,在这个游戏区域的活动一直比较平淡。

这天,在大一班幼儿进行分组游戏时,欣欣和云云又跑到了娃娃家区域。

欣欣拿起杯子和勺子,用勺子在杯里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喊道:

“卖豆浆了!

卖豆浆了!

谁喝热豆浆?

云云走近他,问道:

“你在干什么?

欣欣回答:

“我在熬豆浆呢。

云云说:

“豆浆也不好喝啊?

欣欣说:

“豆浆可有营养了,小朋友都得喝。

“你做火锅吧。

火锅里有肉还有菜也有营养。

“好吧,我给你做火锅。

欣欣于是拿起锅放在炊具台上,一边做一边说:

“可是没有菜啊!

我去买菜去。

”说完就离开了娃娃家区域。

这时宁宁走过来,看见炊具台上有锅,就问:

“这是谁做的菜啊?

云云回答说:

“我们在做火锅呢。

“哦,那我来拌调料吧。

”宁宁高兴地拿起一个小碗拌起了调料。

好一会儿,欣欣都还没回来。

云云于是去找他,原来欣欣被理发店的游戏吸引住了。

在排队等着理发呢。

云云叫上欣欣去找了些蔬菜(绿色的玩具),回来将这些蔬菜倒进了锅里,云云又找来了肉片(红色的纸片)放到锅里,还对两个同伴说:

“这是羊肉片,可好吃了。

”说着就要捞起来吃。

欣欣这时拦住了她,说:

“还不行,水还没开呢。

又过了大约两分钟,宁宁说:

“可以吃了,我都闻到香味了。

于是,三个小朋友就“吃”了起来。

小玉和鹏鹏也来到了娃娃家区域,欣欣、云云和宁宁热情地邀请他俩参加,五个小朋友一起像模像样地涮起了火锅。

分析活动情况,写出观察结论。

(1)幼儿们对角色游戏很有兴趣,通过平日里对事物的观察能模仿生活中涮火锅的情

形。

尤其是欣欣,她说的“水还没开呢”反映出她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2)三名幼儿在游戏中合作默契,分工明确。

(3)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游戏态度积极,坚持性好,主动性强,能自主推动进程的发展。

(4)该区域的游戏材料不够丰富,“菜”还得现买,“肉”也得现找,这可能就是该区域游戏一直较为平淡的原因之一。

教师应该在该区域放置一个材料比较丰富的“百宝箱”,让幼儿有较多选择的可能。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5

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请于第11周之前完成。

第五章幼儿游戏的分类指导

请对下面的游戏进行指导(5分)

在认真学习本章关于“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部分的基础上,阅读下面的材料:

扮演“菜贩子”的几个幼儿对“农贸市场”的游戏已经不感兴趣了,他们便收拾“摊位”,准备关门下班。

但是“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听到后很生气,他们不让“菜贩子”下班,因为今天是“宝宝”的生日,娃娃家要请客,如果“菜贩子”下班了,就没有地方买菜了,怎么请客呢?

所以孩子们就吵了起来。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您是教师,您会怎样对上面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

此时,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教师要巧妙地融入配合扮演成“调解员”,给他们一些建议,可以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也可以去“饭店”吃饭。

这样孩子就不会为了游戏发生争执而不快乐。

教师还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教师可以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引导。

(1分)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的建议。

当幼儿的游戏没有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的给予提示、建议,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游戏内容和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6

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请于第13周之前完成。

第六章幼儿玩教具的制作

让我来做一个玩教具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幼儿园的玩教具。

要求:

制作简单、符合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一定的娱乐性和教育意义。

用word文档将制作过程和玩教具的玩法写下来。

需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制作材料和工具

(2)制作方法

(3)玩法

(4)玩具适合的幼儿年龄段

将自己的文档提交至指定位置。

《幼儿游戏与玩具》

期末大作业

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总形考成绩的20%。

1.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论述如何理解和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0分)

答: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

游戏是除满足儿童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吃、喝、睡)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

游戏是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1.5分)

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活动,给幼儿提供各种游戏的机会;

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幼儿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变幼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需要;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各种活动都带有游戏的要素。

(2分)

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之中,要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

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来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

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教师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应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

与教学的界限,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幼儿主动积极

地参与活动,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自主的探索。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必须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幼儿园

必须给予幼儿充分开展游戏的机会,提供开展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

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自由游戏时间段里,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

者,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举例论述(2分)。

2.从认知发展的维度,具体论述幼儿象征性游戏发展的特点。

(10分)

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当时对实

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象征性游戏

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让幼儿

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诊断和治疗的意

义。

(2.5分)

(1)情景转变

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一般地讲,情景转

变可作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它也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得以进行的前提。

情景转变在

1-1.5岁的婴儿期最早出现。

到幼儿阶段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反映出此

时幼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2)以物代物

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

当前的物体。

在2-3岁之间幼儿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但此时幼儿的以物代物对具体情境的

依赖性太强。

到幼儿阶段,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活动处于稳定的频发状态,幼儿开始使用不定型

的游戏材料来代替他物,并且能够用一种材料来创造性地代替多种物品。

幼儿年龄越大,使用

替代物的范围也越大。

幼儿晚期(6-7岁)思维逐渐向抽象性、概括性过渡,对事物的关系、意义有了更深的理

解,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也进一步发展,在游戏中表现出可脱离实物,完全凭借想象。

(3)以人代人

以人代人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

一非属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物征,即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

要包括角色行为、扮演意识、角色认识等。

从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循着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识的途径发展的。

到幼儿中期,角色意识成为游戏的中心,幼儿首先是确定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来组织动作、语言等,角色扮演的目的性和同伴间的协作性增强,标志着角色扮演的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