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941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1.2承办单位

本项目的承办单位是:

娄底市残疾人联合会

1.3拟建地点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娄底市城区王家街与民政路交叉路口临街面

1.4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4920平方米。

1.5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2年,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

1.6项目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468万元,其中地方自筹300万元,单位自筹28万元,争取上级补助50万元,其他投资90万元。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7.1承办单位委托娄底市工程咨询中心编制可研报告《工程咨询合同》;

1.7.2国家计委推荐使用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7.3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7.4《娄底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1.7.5《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

1.7.6《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1.7.7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1.7.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8研究结论

1.8.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娄底城区建设,可以为一部分残疾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同时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效果是明显的。

1.8.2项目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1.8.3项目所需各项市政条件均可得到解决。

1.8.4本项目所处位置在娄底市城区,道路、水、电、气、通迅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匀已完备,施工方便。

1.8.5项目建设规模适中,符合有关建设标准。

1.8.6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1.8.7平面布置及建筑结构、设备选型等都比较合理。

1.8.8环境保护及卫生安全措施考虑周详、防护周密。

1.8.9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因此,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时间紧迫,应抓紧建设。

 

第二章 区域概况

2.1项目所在地概况

娄底市是湘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湖南省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东经110度46分到112度37分,北纬27度46分到28度14分之间,东与湘潭市接壤,西南与邵阳市相连,西与怀化市毗邻,北与益阳、长沙交界。

南北最宽102公里,东西最长1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点八。

娄底市属丘陵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倾斜,平均海拔170米。

南北山地高耸,中部河谷低洼,为“S”型盆地,雪峰山宛延西北,龙山雄居东南,资江纵贯南北,涟水流经东部。

娄底市始建于1960年元月,1962年10月撤销市建制,1977年新建涟源地区(后改为娄底地区),行署驻地为娄底镇。

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建制(县级市)。

1999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改为地级娄底市,现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等五县、市、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农业突飞猛进,重点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布局逐步优化,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已成为湖南省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今日娄底,农业有一定基础,工业有一定优势,商业有一定特色,科技有一定实力,正朝着经济实力雄厚、市场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备、社会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发展。

根据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2020年),娄底市城区将由现在的“一区三片三组团”发展到“一区三片六组团”,远景形成“一城五片八组团”,构成“山水相间、组团有致、城乡交融、共为一体”的生态形山水城市。

一区三片即城市中心区和城西北的青山涟钢片,城南的百亩万宝片,城东的西阳碧溪片。

中心区基本范围北以涟水为界,西南以娄邵铁路及其南接线和仙女寨生态公园为界,用地约16平方公里,现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继续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

本项目所处位置为城市中心区。

2.2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

娄底市地处湘中腹地,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娄底既接受湘东地区的经济辐射,又在加快西部开发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娄底市(原为娄底地区)近20多年来,在81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0余万娄底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经过自强不息的奋斗,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经济总量位列全省14个市州中的第十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99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83亿元,增长1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238元。

国民经济实力整体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全市粮食继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160.64万吨,增长3.4%。

其中稻谷产量129.34万吨,增长2.7%;蔬菜71.33万吨,肉类31.75万吨。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0%,人居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二。

2005年,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全市工业增加值135.88亿元,增长15.4%。

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52亿元,增长20.5%。

建筑业平稳发展。

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07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水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84亿元,增长1.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5.71万平方米,增长288.7%;房屋建筑面积158.72万平方米,增长48.0%。

科技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日趋繁荣,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2005年,加大了娄底森林城、娄底园林城市建设力度。

城区与各县市区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98.2元,实际增长10.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68.81元,增长1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49元,实际增长7.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2元,实际增长13.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娄底残联在艰难中苦战,在曲折中前进。

通过认真实施残疾人事业五年纲要和“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纲要,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及省《实施办法》,加强残联组织建设为全市17.4万残疾人谋取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市残联机关通过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树三观”教育等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改造主观世界和防腐拒变能力;倡导学习型机关,做到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每周五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了干部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政策观念,提高了服务能力。

机关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支部工作、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机制基本形成,2004年,经市直机关工委年度考核,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1该项目的建设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1990年10月,娄底地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处在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基础上成立,由娄底地区民政局代管,确定事业编制6名,经费实行计划单列。

在大科乡和平村租用一间民房办公,未配备主要负责干部,由正科级副主任主持工作,党组织关系在民政局,机关设一个党小组。

县、市残联同一时期成立。

1996年4月明确高配副处级主任;1996年6月明确为副处级群团机构,事业单位;1997年12月升格为正处级群团组织,并明确待地改市后落实到位,配备副处级主任。

1999年10月,更名为娄底市残疾人联合会,2000年1月,明确按正处级机构对待,并着手配备领导班子;2001年11月建立机关党支部,有党员5名,由市直工委直接管理;2002年1月与民政分设,为政府办综合协调单位。

内设3个职能部、室和1个就业服务部;办公室、康复部(加挂娄底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牌子)、宣传教育就业部和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部。

2002年8月,配备行政领导班子;2003年4月召开娄底市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标志着娄底残疾人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03年11月建立党组,下设机关党支部,现有党员7名。

“八五”其间,国家就明确提出应有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全省其他市州都先后建了起来,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市也应加快该项目的建设。

3.2该项目的建设是保障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的要求

残联组建以来,共为5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各项有效康复服务,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4363例,低视力配助视器康复771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819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1938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77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1216名,普及型假脚装配973名,矫形器装配378名,三种特需人群补用碘油丸152864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15336件。

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4个。

同时有效地开展了“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极大地预防和减少残疾的发生。

1995年被评为“八五”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被评为全省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分别在冷水江市和新化县开展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共完成手术418例,为患者免除手术费用达120余万元。

2004年11月29日“彭立珊光明行动”湖南启动仪式在娄底举行,并在娄底眼科医院开展了为期17天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市县两级残联、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和卫生部门紧密配合,对全市3800余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术前检查,完成复明手术592例,出院患者脱盲率达到99%。

为患者节省各种医疗费用140万元。

2004年由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合救助,共安装大腿假肢37人,每人补助50%,安装小脚假肢小腿56条,每人补助65%。

在上级残联的支持下,全市2004年积极开展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

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用品用具96件,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发助视器50人、110件,免费为贫困麻风畸残者配发辅助用具560件,免费为贫困聋人提供助听器18个等等。

保障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的前提是该项目的建成。

3.3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要求

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1998年7月,娄底行署正式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第106号令,依法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4年5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和部署全市依法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市县两级残联按照上级要求,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引导残疾人个体就业或组织起来就业。

近年来,全市各级机关、部门和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近5000人,共扶持3180名残疾人个体就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1400人。

通过对残疾人实施教育就业培训有利于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3.4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我市有各类残疾人262750人,占总人口的6.44%,其中:

视力残疾人41935人,听力残疾人61378人,言语残疾人3468人,智力残疾人18287人,肢体残疾人82610人,精神病残疾人17394人,多重和其他残疾人37678人。

这些残疾人中,半数没有固定收入,3万多残疾人尚未解决温饱,约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0%,这种状况不从根本改变就会影响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事业。

总之,新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娄底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有利于推进娄底城区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娄底。

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为一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