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881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 故事殿堂.docx

七升八暑假班第12课故事殿堂

第12课故事殿堂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累赘(zhui)  菌子(jùn)  驿路(yì)简陋(lòu) 

B.竹篾(miè)喷香(pèn)监督(jiān)冗长(rǒng)

C.修葺(qì)撵走(niǎn)草率(shuài)慎重(shèn)

D.妥帖(tiě)德馨(xīn)亵玩(xiè)陡峭(qiào)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寨陡俏案椟颠沛流离

B.简陋循环撵走悔人不倦

C.迷茫监督竹蔑如释重负

D.排解恳切累赘任重道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因具备高强度、高柔性、高透光性、高导电导热性等特性,石墨烯一经发现,便高度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

B.2019北京世园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展活动。

C.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等一系列行动,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D.全国安全生产局面虽然总体稳定向好,而且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④③②⑤⑥B.⑥①④⑤②③C.①④⑤②③⑥D.⑥①④③②⑤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圣陶,本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驿路梨花》主要通过对哈尼小姑娘学雷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路人的事迹的记叙,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C.《最苦与最乐》作者在文中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7.默写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2)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的那样,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

非常爱好。

②营:

谋求。

③斗储:

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

讥笑。

⑥通儒:

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斯是陋室(____)   

(2)何陋之有(____)

(3)其妻患之(____)    (4)常丐食诵《诗》(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0.【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3分)

11.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二)陋室幽香

王忠民

①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

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

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②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子,可是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当下居然还存在如此简陋的居室:

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几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文老全部的家具了。

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

③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

再踏进她的家门,感觉书更多了,屋子更挤更乱了。

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

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让它落脚的地方。

④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

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去里屋拿书。

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

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

一时间,我们都缄默了,只是静静地盯着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

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

⑤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有条不紊地抽一本写一本。

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钤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

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

她凝视专注,一丝不苟,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

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

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的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工工整整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

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

“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

”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

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闫晶”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

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

这样的一个细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

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

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

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动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溅起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嘀嗒一般寻常!

⑥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如有幽香氤氲在我们心中。

⑦走出这间简陋的居室,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诚如是!

(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2期)

12.结合第②段,简要概括文老的居所“陋”在何处。

(3分)

1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14.联系全文,谈谈题目“陋室幽香”的妙处。

(4分)

1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眼中的文老有哪些美好品德。

(4分)

(三)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14分)

祝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

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

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

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

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

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

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

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

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

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

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

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

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

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

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

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

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

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

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

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3分)

17.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分)

18.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

(3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