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8735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高中语文

Word解析版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第一课时 课文精读

1.阅读相关知识,将下面空缺内容填写完整。

李清照,济南人,号__易安居士__。

__宋代__(朝代)女词人,__婉约__派代表。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代表作有__《声声慢》__、《一剪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诗集有__《漱玉词》__。

后人评清照词: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2.朗诵《醉花阴》,将下面空缺内容填写完整。

(1)使用的意象有:

薄雾、浓云、东篱、酒、暗香、西风、黄花。

(2)表时间的词语有:

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3)写诗人感受的字有:

凉、透、瘦。

(4)总体的感情基调是:

愁。

识记字音

1.单音字

纱厨(chú)东篱(lí)

乍暖(zhà)堆积(duī)

2.多音字

辨识字形

一词多义

(1)道

(2)销

(3)薄

(4)也

古今异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__光景,状况__

今义:

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济南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多悲叹身世,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的亡国之思。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有《漱玉词》。

后人评清照词: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了解背景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值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链接资料

1.易安居士的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词人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她的词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所以,有人批评说:

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

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2.易安词的情感变化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的词,多发自于本人肺腑之诚,把感性的生命发扬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早期作品——欢快格调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

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

我们可见的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

又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2)婚后风格——相思真情

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

夫妇同志,伉俪情深。

“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夫赓和。

”这段时间也是她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已达到很高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

婚后的李清照是一个深于情感,大胆表露情感的少妇。

如《减字木兰花》一词: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者以活泼、清新、浅俗的话语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再如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月光皎洁侵入,洒满两边独倚的亭楼。

花儿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出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夫亡家破——凄凉写照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改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第二课时 能力提高(《醉花阴》)

《醉花阴》这首词写词人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

上阕通过写“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表达了词人离愁与孤独凄凉的心情。

下阕描写把酒赏菊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一句“人比黄花瘦”活画出词人多愁善感、销魂憔悴的形象。

1.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中,词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其作用及表达的词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详细解答】

(1)薄雾浓云。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空,更罩满词人心头。

(2)瑞脑、金兽。

“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2.简要分析“佳节又重阳”一句中“又”字的表意效果。

【详细解答】一个“又”字,将过去与丈夫团聚的欢乐与现在一人独处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佳节相同,而过节的气氛不同,突出了词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详细解答】 此处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丈夫不在身边的伤感,“佳节又重阳”中一个“又”字,有着很浓的感情色彩,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3.“半夜凉初透”,词人的凉意从何而来?

【详细解答】表面上:

重阳秋夜,天气转冷。

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

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详细解答】这句话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把人之憔悴和西风中的黄花相比,表现了词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详细解答】 这是词的结尾句,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

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寂寞惆怅、孤独感伤。

探究1 《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探究之旅: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所以,有人批评说:

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

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探究2 分析《醉花阴》的艺术特色。

探究之旅:

①双关手法的运用。

“凉初透”的“凉”,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②比喻的巧妙。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等。

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写得这样成功。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③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词中所写景物如薄雾、浓云、大雁、西风、黄花等寓情于景,寄寓了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醉花阴》这首词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思念。

上片通过写“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表达离愁与孤独凄凉。

下片写把酒赏菊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反而人比黄花憔悴的多愁善感的形象。

请同学们为《醉花阴》内容脉络设计一个思维导图。

【详细解答】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薄雾  瑞恼  销瘦  重阳

B.凄惨  沙厨  东篱  冷清

C.次第  憔悴  堆积  相识

D.梧桐  黄昏  将栖  难堪

【详细解答】 A.恼-脑,销-消;B.沙-纱;D.栖-息。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①瑞脑销金兽 ②莫道不销魂

B.①有暗香盈袖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①乍暖还寒时候 ②秦王还柱而走

D.①憔悴损 ②满招损,谦受益

【详细解答】 A项“销”,①熔化;②去掉,失去;B项“盈”,都是“满”;C项“还”,①回到;②通“环”,围绕;D项“损”,①相当于“煞”;②损失。

3.下列词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详细解答】 A项“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项“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北伐队伍兵强马壮。

D项“绿肥红瘦”指代树阴浓密,花儿凋谢。

所以,A、C、D三项均为借代,只有B项以雪作比喻。

4.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详细解答】 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没有进行描述。

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对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B.“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富有很浓的感情色彩和极强的表现力,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句中的“凉”字,一字传神,把重阳节时期夜晚天气的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

D.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详细解答】 C项“凉”字,不只是时令转凉,更是因思念而产生的别一番凄凉滋味。

6.《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详细解答】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美丽多情的女主人形象。

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等手法,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第三课时 能力提高(《声声慢》)

《声声慢》这首词写的是无与言比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1.《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具有怎样的作用?

【详细解答】起首三句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2.如何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详细解答】此句以大雁的候鸟特征和“信使”身份,引发联翩情思。

雁从北方来,勾起她对故国、故乡、亲人及往昔乐事的追怀,而追怀又与眼下的孤凄处境构成强烈反差,于是国破家亡之痛涌上心头。

“旧时相识”是在伤心中生发的错觉,这错觉又引发了她对夫妻两地传书、诗词赠答美好生活的回想,并勾起她对国破、家亡、夫死的无限痛楚。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几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详细解答】这三句借花写人,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详细解答】 这三句表面写景,表达对憔悴黄花的同情,实际上是词人借花的“凋败”写自己身心的“憔悴”。

有双关意味。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作者的感情的?

【详细解答】这句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

“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这里词人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词人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词人的心扉,简直让词人不能自抑!

5.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字的妙处。

【详细解答】这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

“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

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

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

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主题,大有“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探究1 《声声慢》一词,通过哪些意象和手法,表现了词人晚年凄苦漂泊之情?

探究之旅:

在《声声慢》一词中,词人选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并将这些易于引人伤感的意象连同秋风、秋雨、黄昏、窗口交织在一起,与词的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相衬托,一层层剥落词人失落、孤单、凄苦的心境,在这首词中,由于这些意象引发的联想与词人心中原有的伤感情愫暗相吻合,再加上词人选用的低沉悲凉的词调,不难让人体会到词人在丈夫病逝后孑然一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时的孤苦与凄凉,达到了以形传神、以有限传无限的艺术效果。

探究2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词中都写到“黄花”这一意象,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探究之旅:

《醉花阴》中,作者以“有暗香盈袖”的黄花,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

在这首词中,词人把花和人联系起来,借“花”之“瘦”象征“人”的“憔悴”,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写到了“黄花”。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没人摘花送给自己。

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又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

探究3 《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涵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试加以分析,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探究之旅:

节令

意象

感情

写法

风格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

孤单寂寞

百无聊赖

极度相思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比拟映衬

委婉、含蓄

《声声慢》

(1)暮秋

(2)雁、黄花、梧桐、细雨

(3)颠沛之苦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4)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对比烘托

(5)不加雕饰

朴素自然

探究4 分析《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探究之旅:

①叠音叠字的使用,使全词极富表现力。

开头连用14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词人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

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之感。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字,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词的声调也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黄花”“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是叠韵。

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

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之高明。

②以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

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

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

《声声慢》这首词写的是无与言比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请同学们为《声声慢》内容脉络设计一个思维导图。

【详细解答】 

7.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薄(báo)雾 重(chónɡ)阳 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

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详细解答】 A.薄:

bó;C.将:

jiānɡ;D.枕:

zhěn。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B.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昼:

漫长的白天。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光景,状况。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

破损

【详细解答】 损:

煞。

9.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

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

指词人面容愁苦黄瘦。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

怎么、怎样。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光景,状况。

【详细解答】 憔悴,指菊花枯萎凋谢。

10.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

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详细解答】 应为秋天。

11.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

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

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

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

“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详细解答】 “这群飞雁是栖宿在她老家的”错。

1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开头连用七个叠词:

“寻寻觅觅”,写她__内心空虚_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__处境的孤独_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_心情之悲怆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乍暖还寒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_晚来风急__”。

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雁行_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_黄花__,也无心去摘取。

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_细雨_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

最后用一个“__愁_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_愁__”的深重了。

第四课时 课后拓展

乱世黄花

佚 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吟咏间,一个清丽绝俗的女子,双眉微蹙,面露愁容,款款而来。

她,就是李清照,一个旷古的奇女子。

也许是天要成就此一代才女,李清照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反差巨大。

出身名门、容貌美丽、饱读诗书、爱情甜蜜,在封建时代,这些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切,她却在还是青春年少时便全部揽入怀中。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浅吟着闺怨情愁的词曲,静静地享受着生活的甜蜜与美好。

然而物换星移,时事变迁,造化弄人。

北方迅速崛起的金人的铁骑踏破了宋王朝“歌舞升平”的美梦。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

从此,李清照开始她艰苦曲折的后半生。

为保护她和夫婿赵明诚的心血之作《金石录》,李清照追随国君南逃,一路经越州、明州、奉化、台州,过海到了温州。

在温州避难时,李清照写下一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流亡之人。

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

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

国恨家愁,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

而此时的她,早已自绝于宋朝的权贵,只是一个“闾阎嫠妇”,无人顾念,直到后来连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