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837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docx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

2020年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及答案(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

()

  A.确定力B.单方性

  C.拘束力D.执行力

  2.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吊销营业执照B.征税

  C.制定规章D.发布天气预报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A.确定力B.拘束力

  C.公定力D.执行力

  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方索贿情形下颁发的许可证行为,应属于:

()

  A.无效B.废止

  C.撤销D.有效

  5.行政复议这一行政行为属于()

  A.行政立法行为B.行政司法行为

  C.行政执法行为D.依职权行政行为

  6、行政主体依职权对行政相对方科以一定义务,应属()

  A.单方行政行为B.双方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

()

  A.从属法律性B.裁量性

  C.效力先定性D.双方意志性

  E.强制性

  2、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地应具有()

  A.确定力B.拘束力

  C.强制力D.公定力

  E.执行力

  3、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哪些机关可以撤销()

  A.人民法院B.国务院

  C.人民检察院D.上级行政机关

  E.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

  4、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

  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适当

  C.程序合法D.在职权范围内

  E.行为对象合法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的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D.应请求行政行为

  6、吊销驾驶执照的行政行为属于()

  A.具体行政行为B.依职权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D.可诉性行政行为

  三、判断题:

  1、行政主体的行为就是行政行为。

()

  2、行政行为必定是合法行为。

()

  3、单方意志性的特点不同程度地表现在所有行政行为中。

()

  4、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必定是行政行为。

()

  5、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

()

  6、行政行为的废止不具有溯及力。

()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简述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3、简述行政行为被废止的情形及法律后果?

  五、论述题

  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六、案例分析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是两类不同的行政行为

  原告:

王某被告:

某海关某市外经贸局

  某市外经贸局干部王某随市经贸代表团到国外进行考察,并在考察途中先后购买了价值3.2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化妆品等,欲带回国内,被中国海关没收,并被处以3000元的罚款。

后来,王某所在的市外经贸局又给予王某行政记大过处分。

王某认为自己用自有的资金购买自用商品,并无走私意图,海关和本单位对自己的处罚过重,因此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海关的处罚和市外经贸局的处分。

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对海关的诉讼请求,但驳回了王某提出的撤销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

  [案例思考]

  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

  4、(C)5、(B)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BDE)3、(ABDE)

  4、(ABCD)5、(BD)6、(ABCD)

  三、判断题:

  1、(×)2、(×)3、(√)

  4、(×)5、(√)6、(√)

  四、简答题:

  1、答: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人民法院宣布行为无效。

  ②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

  ③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处获取的一切均应返还相对方;所给予相对方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方所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均应赔偿。

行政主体通过相应无效的行政行为所给予相对方的一切权益,均应收回。

总之,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的状态。

  2、答: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情形)有:

  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某种行政行为如果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

  ②行政行为不适当。

不适当是指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乎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

并非所有不适当的行为都可撤销,只有不适当到严重程度构成违法才可撤销。

  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

  ②如果行政行为被撤销,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实际损失一般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③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则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利益均应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为撤销而遭受的损失由其本身负责,国家或其他组织和个人因已撤销的行政行为所受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方依其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行为的撤销,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

  3、答:

行政行为废止的情形有:

  ①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

  ②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③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行政行为废止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自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

行政行为在废止前的时间仍然有效,即废止的效力不溯及既往。

  ②行政主体在行为废止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行政相对方的利益不再收回;行政相对方依原行政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也不能要求行政主体予以补偿。

  ③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方造成的损失,行政主体不负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

  答:

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

  

(一)主体合法。

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主体合法具体包括以下几项要求:

①行政机关合法,即实施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成立,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②人员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人员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务、法定的资格,并能代表行政机关对外行使职权的工作人员,即必须具备合法的公职身份。

③委托合法。

它要求委托的行政机关必须具有合法的委托权限;接受委托必须具备从事委托事项的能力,被委托者必须在委托权限内实施行政行为。

  

(二)权限合法,是指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或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主体委托权限范围实施行政行为。

权限合法要求行政行为符合各方面的权限限制,主要有:

①符合行政事项管辖权的限制;②符合行政地域管辖权的限制,即行政机关只能就其管辖地域范围的有关事项作出行政行为。

③符合时间管辖权限制。

行政主体只能在其自身合法存在的时间内才能实施行政行为。

④符合手段上的限制。

⑤符合程序上的限制。

⑥符合条件上的限制,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才能运用行政职权,在法定条件不成立时运用行政职权构成越权。

⑦符合委托权限。

被委托组织或个人必须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

  (三)内容合法适当,是指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项:

①对于受法律、法规羁束的行政行为来说,其内容必须完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②对于自由裁量行为而言,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和幅度之内,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幅度。

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④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适当、符合实际。

⑤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合理。

  (四)程序合法,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定程序。

  六、案例分析

  [分析要点]

  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所谓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所谓外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对社会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

划分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的意义在于:

(1)内部行政行为适用内部行政规范,因而也只能用法定的内部手段和方式去进行;而外部行政行为适用于社会行政等外部行政规范,因而能够采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种手段和方式去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两者的意义各不相同。

(2)在内部行政争议和外部行政争议的救济途径上也是各不相同的,对内部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不得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而外部行政争议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

  我国《行政诉讼法》未将内部行政行为列为司法审查的范围。

因此,在本案中,人民法院只受理当事人对海关的行政处罚提起的诉讼,而不受理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分所提起的诉讼的做法是正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属于行政主体。

  A.国务院办公厅B.政法委

  C.北京市人民政府D.被委托的组织

  2.我国实行的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

  A.合议制B.委员会制

  C.首长制D.总统制

  3.下列()项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A.秘书长B.审计长

  C.民航总局局长D.国务委员

  4.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

  A.降级B.降职

  C.辞退D.撤职

  5.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这属于公务员的()权利。

  A.身份保障B.依法执行公务

  C.享受报酬、福利D.申诉控告

  6.在我国,录用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一般采用()方式。

  A.选任B.调任

  C.委任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7.以下选择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A.行政公署B.居民委员会

  C.区公所D.街道办事处

  8.当公务员不能或不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但一般不包括()。

  A.身份处分B.行政处分

  C.民事责任D.刑事责任

  E.行政赔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晋升()。

  A.降职B.辞职C.交流

  D.撤职E.挂职锻炼

  2.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有()。

  A.辞职B.辞退C.撤职

  D.退休E.轮换

  3.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其内容一般包括()

  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D.行政受益权

  4.下列选择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北京市人民政府B.海淀税务分局

  C.国家烟草局D.国务院港澳办

  E.某行政公署

  5.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