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837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6月

一、我国物流行业概况

1、物流行业定义

根据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6),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行业发展情况

(1)总体运行态势趋稳提质,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4年至201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13.5万亿元增长至298.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90%,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014-2019年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情况

2019年我国物流行业运行总体向好,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增长,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略有下降。

201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社会物流效率有所改善。

(2)我国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行榜(LogisticsPerformanceIndex),中国大陆排名第26名,与2017年名次持平。

从分指标排名来看,中国物流业在海关处理效率、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航运竞争力、物流服务竞争力、全程追踪能力及时效性六个方面均不同程度的落后于欧美日等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行业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流业竞争力各项指标在全球的排名:

二、我国汽车物流行业概况

汽车物流以汽车或相关产品为服务对象,实现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1、汽车物流行业保持增长态势

汽车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近些年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作为汽车物流的上游产业,我国汽车产销市场在过去数年的持续性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物流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4年至2019年间,汽车年产量由2,372万辆上升至2,572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1.63%。

2014年至2019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如图所示:

2018年我国的汽车年产销量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1万辆和2,808万辆,同比下降4.2%和2.8%。

2019年,我国的汽车年产销量进一步下滑,分别为2,572万辆和2,577万辆,同比下降7.5%和8.2%。

但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汽车保有量的角度考量,我国的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2亿辆,人均汽车保有量仅为0.19辆/人,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鉴于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的区间,预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汽车行业仍有上升空间。

2、整车物流行业逐渐规范运行

2016年8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质检总局联合印发了《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交办运〔2016〕107号),方案中明确了车辆运输车的治理思路、目标及路径,指出将通过“双排车”变“单排车”,“单排车”变“合规车”的路径,逐步淘汰不合规车辆。

2016年9月2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止“双排车”通行;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间,已基本完成所有不合规车辆运输车的更新改造;2018年7月1日起,启动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

“公路治超”整治行动推动了汽车物流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公路治超”行动开展前,汽车物流行业违规运输情况屡见不鲜。

车辆违规运输导致了安全性差、污染环境、扰乱市场运输价格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汽车整车物流行业的规范发展。

2018年1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发布《关于合理调整汽车整车公路运输价格的意见》,指出汽车物流全行业需要汽车制造企业与整车物流企业共同充分考虑市场经营实际情况,共同研判运输成本变化,合理制定运输价格,保障汽车运销市场的稳定。

治理超限超载行动开展以来,整车物流行业的运行逐渐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公路运输成本和运价升高后间接提升了铁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力,铁路和水运运能进一步释放;二是运输装备更加规范、先进;三是运输效率不断提升,由于运输车的单车运输效率有所下降,客观上促进了物流企业通过调整运输组织来增加运输效率;四是运输价格回归合理,原先不合规车辆采取超限运输方式以压低运输成本,导致整车物流市场运价混乱,治超行动开展后整体运价逐渐回归合理区间。

3、多式联运得到长足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将“多式联运工程”列为重点工程,提出加快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探索铁路驮背运输、水路滚装运输等多式联运体系。

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等1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已将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

一直以来,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存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

“公路治超”工作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物流企业寻求通过采用多式联运、循环运输等组织模式来降低物流成本。

此前,公路运输由于速度快、便于实现门到门运输、价格低等优势而具有竞争力。

但随着因“公路治超”导致价格逐渐回归合理区间,铁路和水路运输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铁路与水路运输具有大批量、长距离、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全天候等公路运输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同时公路运输在中短途灵活性与时效性方面又很好地弥补了滚装水运与铁路运输的先天劣势。

2018年我国商品汽车物流业务各项运输方式占比情况

因此,整车多式联运是汽车物流市场经过“十二五”期间成熟发展后市场所选择的汽车物流方式之一。

预计未来,随着整车铁路运输物流基地的建设、滚装码头数量的增加、装卸效率的提升,整车“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的结合将进一步加深,多式联运将成为汽车物流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三、行业主管部门与政策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汽车物流属物流行业下属板块,物流行业的宏观管理工作由国家发改委承担,其职能包括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各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

由于物流行业涉及港口、仓储、运输等业务,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跨部门特性,因此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一齐参与行业的共同管理,协调推动行业发展。

在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业务领域,主要由国铁集团承担监督管理的职能。

在公路、水路商品汽车物流领域,主要由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进行监管。

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取消了针对物流行业的行政性审批,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成员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有关协会组成,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属的汽车物流分会与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是与汽车物流行业紧密相关的两大协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由我国境内从事物流、采购分销与生产资料流通以及相关业务的法人、非法人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其目标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汽车物流分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打造顺畅高效、和谐统一的汽车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降低汽车产业的物流成本,提高汽车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维护汽车物流行业的良性竞争,实现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是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旨在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我国国际货代物流行业的管理,以民间形式代表中国货代物流业参与国际经贸运输事务并开展国际商务往来。

2、主要产业政策及影响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行业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务院及多个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促进物流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

具体主要产业政策及其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主要行业标准

物流领域的行业标准主要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物流标委会”)负责制定。

物流标委会成立于2003年,是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直属管理,在物流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主要负责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等标准化技术工作,其秘书处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物流标委会下设六个分技术委员会和三个标准化工作组,包括:

物流作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1)、托盘分技术委员(SAC/TC269/SC2)、第三方物流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3)、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4)、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5)、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6)、化工物流标准化工作组(SAC/TC269/WG1)、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组(SAC/TC269/WG2)、钢铁物流标准化工作组(SAC/TC269/WG3)。

中国铁路运输领域由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进行监管,在政策层面受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的指导和规范。

国家铁路局主要承担国家铁路在政策层面的监督管理职能,包括起草铁路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参与研究铁路发展规划、政策和体制改革工作,组织拟订铁路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

国铁集团经国务院授权主要承担国家铁路的经营管理职能,包括统一调度指挥、铁路投资建设计划的拟订、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铁路项目的管理建设、国家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等。

汽车物流行业主要标准

四、行业进入壁垒

1、客户资源壁垒

汽车物流业务的复杂性高、技术性强,汽车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要求也较高,因而往往倾向于与能提供合格服务的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

同时,近年来汽车制造企业开始以控股、参股和战略合作的形式建立了整车物流公司,如上汽集团的安吉物流、一汽股份的一汽物流、长安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长安民生物流等,这些汽车物流企业背后拥有较丰富的汽车制造企业资源,进一步促使汽车物流行业客户资源壁垒的形成。

2、资本壁垒

商品汽车运输属于特种货物运输,需要购置专业运输装备。

为满足下游主流客户的运输需求,市场参与者需要形成规模化运力,对初始资本投入要求较高。

此外,为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效益,企业需在各地进行网络布局、仓储设施建设以及物流管理人员培养等,上述经营活动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综合而言,较大的资本投入形成了较高的商品汽车物流行业资金壁垒。

3、规模网络壁垒

搭建成熟且具有规模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是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根本保障所在。

物流企业搭建的网络越大、能够调度运力越多、统筹协调运力的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由于上游汽车制造企业较为集中而下游消费市场分布全国,此客观情况也需要汽车物流企业拥有大规模运力和遍布全国的仓储设施提供支持。

因此汽车物流行业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具有较高的规模壁垒。

4、专业服务能力壁垒

我国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在近年来快速提升,部分物流企业由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逐步发展到提供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