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8154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新明干部作风十戒谈Word格式.docx

各级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形成上级带下级、“一把手”带班子、领导带群众的良好局面,从行动上做到真“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只有大力整治“慢”,全面提倡“快”,用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用雷厉风行、扎扎实实的行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为机关工作效率“提速”,才能使“慢”的各种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二:

戒“混”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故事:

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

阎王笑了笑说:

“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

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

”官员答道:

“我虽无功,但总无过!

”阎王又说:

“你拿着老百姓的俸禄,整天无所事事,处处保全自己,这样混日子,岂不是负国负民。

要知道,无功就是过啊。

”此官无言可答。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信奉“宁可不做事,千万别出事”的“混事官”为数不少。

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贪污受贿,不弄虚作假,这“官位”便可以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地坐下去。

他们或是“撞钟和尚”,或是“南郭先生”,谋人不谋事,混迹于官场。

其“混”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资历老、年龄大的,有了到站歇一歇的思想,上班短的、年纪轻的,有慢慢熬资历、排队等提拔的现象,无追求,无所谓,把个人看得比组织重要,把私事看得比公事重要;

有的干部没有政策原则和是非观念,对群众缺乏感情,对事业缺乏责任,对工作缺乏热情,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对上级文件不学习,对本职工作不研究,对上报下发的文件只签字,不把关,出了问题一推了之;

有的干部整天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工作不在状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的把落实挂在嘴上,把工作写在纸上,欺上瞒下,忽悠领导,装腔作势,支差应付,看似紧紧张张、热热闹闹,实则在跑龙套、走过场。

“混”,是不干实事、无所作为的集中表现,是无理想、无抱负的外在体现,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的真实反映。

为官一任,无所作为,混混噩噩,贻误的是机遇,受累的是民众,拖延的是发展。

对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所作为的“混事官”,人民群众必然要质问:

食国家人民俸禄,却尸位素餐,不谋一方发展,不为百姓干事,凭什么还占据着领导干部的位置?

因此,对这些“混事官”如不抓紧整治,听任这种现象存在下去,必然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生机与活力,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贻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要戒除干部“混”的思想,我们当然不能搞“不教而诛”,必须首先要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

要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要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奉献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打牢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使其在思想深处珍惜自己的岗位,不愿意混混噩噩的混日子,在工作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戒除干部“混”的思想,关键还在于敢于动真格。

俗话说:

“打蛇打七寸”。

治理“混事官”必须打到他们的“七寸”,治到他们的“痛处”,才能见到成效。

“混事官”的“痛处”就在于,他们在本质上并不是不想当官,只不过是想当“平安官”罢了。

他们虽然“混日子”,但内心深处最怕就是“丢帽子”。

因此,只要直指他们头顶的“乌纱帽”,打到他们的“痛处”,点中他们的“要穴”,就一定能真正起到震慑惩戒的作用。

具体地说,要从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入手。

只要谁再当“混事官”,该降级的降级、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绝不留情、绝不手软、绝不含糊,以最严厉的措施和手段,让那些“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混事官”再也无法混下去。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任其职,就要负其责。

党的干部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应当坚决戒除“混”的种种现象,时刻扎实工作、尽职尽责,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工作,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三:

戒“散”

  

“散”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和官僚作风的反映,主要表现为散漫、涣散,缺乏组织纪律性。

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散漫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政令不畅,执行力弱化,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定了的事顶着不办、拖着不干;

一些单位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上级部署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配合不积极、不主动;

有的班子涣散、软弱无力,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不良风气和现象不抓不管,放任自流;

一些党员干部“神龙见首不见尾”,纪律松懈,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上班来得迟,下班走得早;

有的不务正业,串岗脱岗、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

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在谋发展、求突破、抓落实上,对抓好工作心中无思路,手中无典型,胸中无全局。

  有的人认为,与“贪”和“懒”相比,“散”算不上大毛病,不必小题大做。

殊不知,“散”的危害也不小。

“散”字当头,带来的是机遇丧失。

一些地方和部门干事创业的基础条件本来较好,但由于有的干部养尊处优、涣散松弛、办事效率低,致使资源被浪费、机遇被错过,事业原地踏步。

“散”字当头,还可能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在惨祸背后往往隐含着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施工、调度、管理等方面的松散混乱。

刻骨铭心的教训警示我们,对“散”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散”是一种腐蚀剂,它会使组织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使党和政府的政策不能贯彻到底,使干群关系出现隔阂。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没有执行力,落实就是空话,务实就是口号。

那么,过硬的执行力从哪里来?

它是从高度的责任心中“干”出来的,是从开拓创新中“闯”出来的,是从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拼”出来的,同时,也是从干部的以身作则中“带”出来的,是从严格的制度和机制中“管”出来的,是从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中“促”出来的。

  笔者认为,提高执行力,戒除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方面的“散”字,至少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加强学习。

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培养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从政的品质。

  其次,要完善机制。

对部门、单位中出现的“散”的现象,在加强批评、教育、转化的基础上敢于动真碰硬,见人见事,狠刹歪风邪气。

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治“散”的意见和建议,开门搞整顿。

  最后,要领导带头。

如果领导班子是一盘散沙,领导干部“其身不正”,就不可能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来号令其他党员干部根治“散”的问题。

因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规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坚决反对那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的作风,那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散漫无序的态度,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戒“散”。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散”的问题,促进作风的转变。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四:

戒“满”

  满足与不满足,可以说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

对一个人、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时候满足,什么时候不满足,满足于什么,不满足于什么,体现着一个人追求的雅俗、境界的高低、人品的优劣与党性的强弱。

  “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

”这是华西村老党委书记吴仁宝既朴实又经典的一句话。

但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满足却值得警惕:

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把部门的工作放在更大的视角中把握衡量,满足现状,自我感觉良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工作情况盲目乐观;

有的部门同志优越感强,特权思想严重,爱摆官架子,严重脱离群众;

有的学习出于应付,不在真学实学、增长才干上下工夫,对上级精神不了解,对基层情况不掌握,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

  自古以来,对工作和事业的不满足心理,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原始人如果只满足于裹张兽皮御寒,那就不会有后来的麻布和丝绸了;

我们的前人如果只满足马车和蜡烛,也就不会有汽车和电灯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满足就意味着停滞,意味着暮气,意味着衰亡。

工作和事业从来都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小富即安”、一叶障目、夜郎自大。

  戒“满”,一要做到放眼望,从纵向对比中找到自信的同时,要从横向对比中看到差距。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过去比,我们曾经都有过骄傲与辉煌,可是,如果我们走出去看一看,东部与中西部、内陆与沿海开放城市之间的差距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则令人震撼。

人家一个乡镇的财力比我们一个盟的财力还要强,我们还有理由自“满”吗?

因此,各地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以开阔的胸襟、科学的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在落实中求突破,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作为。

  戒“满”,二要做到低头思。

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为什么一项工作有的人“三下五去二”就搞定了,而有的人却弄得一塌糊涂?

其原因就在于,后者总是抱着老弦谈,满足于经验主义,不能与时俱进,结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转变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艺术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风民主,多谋善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干事不揽权,办事不争权,处事不专权。

  戒“满”,三要做到去傲气。

傲气来自于自满,自满易产生傲气,这种不良风气作用到一个人身上,轻者固执己见,重者固步自封。

因此,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要提倡和弘扬谦虚低调的工作作风,不傲气、少自负,尤其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

同事之间要真诚相待、相互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领导干部只有虚怀若谷,问计于民,善于听取并尊重群众意见,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凝心聚力干好事业。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五:

戒“浮”

有位基层干部曾对干部作风提出了“三问”,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村民装上电话了,干部用上手机了,交通工具先进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

为什么群众生活富裕了、生产条件改善了,对干部的意见却越来越多了?

”。

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就在于一个“浮”字。

干部作风上的“浮”,主要有三种:

一是浮漂,二是浮夸,三是浮躁。

所谓浮漂,就好像井中的葫芦一样,从上面看,它沉在下面,其实它浮在水面。

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往往习惯于“坐着轿车转,隔着玻璃看”,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扑下身子、沉到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听群众的意见或建议耐不住性子,读书学习静不下心思。

结果是制定的一些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浮漂的典型特征是“唱功”多而“做功”少,“花拳”多而“实招”少;

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马马虎虎;

雷声大、雨点小;

决心大、办法少;

没有创造,不讲实效;

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靠讲话落实讲话”。

所谓浮夸,就是干一说二,甚至干一说十,好大喜功,粉饰太平。

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调整或提升的目的,自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华而不实,拍胸脯完成任务,用水分制造政绩。

有的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空头口号,搞一些虚假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有的干部办事随潮流、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豪言壮语挂嘴边,吹牛吹到连自己也不敢相信。

所谓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既是一种不良情绪,也是一种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表现为静不下心,安不下神,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图”;

在领导面前急于表现,在工作面前急功近利;

在人事变动时打电话、请喝酒、拉选票;

板凳没坐热就开始跑官要官,在一个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不可耐地谋划着如何“更上一层楼”,整天浮想联翩,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最终成为空想、幻想。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形成浮漂作风、浮夸风气、浮躁心理固然与一些地方的社会风气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这些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发生了错位。

可以说,“浮”风不止,作风难正,事业难成,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整治。

干部要戒“浮”,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官念”太强,眼睛只是盯着位置,总是围着个人的名利地位打转转,势必会冲淡自己的信念。

因此,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破除“官本位”意识。

要时刻牢记党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自觉地调整人生动机、思想观念、处事方法和精神状态。

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把权力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在想问题、做决策时,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真正把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任务统一起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党的事业发展。

工作靠实,事业靠干。

实践表明,事业心、责任感出动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只有把责任牢记心中,把工作抓在手上,心无旁骛抓发展,尽心尽力干事业,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才能有效地解决好浮漂、浮夸、浮躁等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把感情贴在民心民意上,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工作落在求真务实上,就一定能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就一定能形成工作热情高涨、精神状态振奋、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节奏加快的良好态势。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六:

戒“懒”

好的精神状态从来都是与“勤”相连,与“懒”相悖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宋人邵雍的“一日之计在于时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们都不陌生。

可以说,一个“勤”字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财富。

凿壁偷光、断虀画粥、车胤囊萤、悬梁刺股等历史故事,无不说明了勤奋对于事业成功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戒“懒”尚“勤”。

“懒”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是“懒学”。

有的领导干部在学习时坐不住、学不进、定不了神,一提到学习就头疼。

他们热衷于应酬,忙碌于事务,学习只停留在口头上;

有的领导干部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是把业余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泡在酒桌饭场里,玩在牌桌赌场上,耗在电脑游戏中;

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学了,但学风不正,学习不是为了运用正确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改造自己,而是为了装点门面。

二是“懒思”。

“懒思”就是思想懒惰。

只认“本本”,满足于说“现话、空话”,习惯于当“传达室”,只唯上,不唯实,照抄照搬,照本宣科;

只干不“思”,即使干了几十年,也是满脑子“半成品”,不能结合实际,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真知灼见;

只听不“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奉行“领导说啥我说啥”;

只学不“钻”,看似“认真”读书看报,实则是“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蜻蜓点水,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不愿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

一句话,就是无所用心,饱食终日。

 三是“懒政”。

“懒政”就是“行政不作为”,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种“懒政”,在日常生活中并非鲜见。

那种推诿拖延的作风,那种应付哄骗的作风,那种失职渎职的作风,那种遇到问题层层下放的作风,那种“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那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作风,那种图方便、图省事,简单粗糙的作风,那种“不挨鞭子不过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作风,统统都属于“懒政”。

干部的“懒”危害甚大。

懒惰习气一旦渗透进生活目标和行为,必将蚕食和毁灭干部的激情和美德,消磨干部锋芒的才智,能人亦会变庸人。

“懒学”,就不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不能跟上“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步伐,就不会有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

“懒思”,就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就不能在丰富的实践中概括、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就不能科学运用马克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样的人即使整天忙于工作,实质上却是目光短浅的事务主义者。

“懒政”,就不能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

不仅损害了群众的正当权益,还会损害“政府信用”,其结果既贻误事业,损害形象,又败坏党风,失去民心。

面对日益繁重的发展和建设任务,我们懒不得,懒不起,不能懒。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戒“懒”,必须“双管”齐下。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从思想上清除“懒”的根源。

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白,懒学无以成才,懒思难以成业,懒政愧对人民重托。

从而做到学而不厌,思而不罔,勤政为民,鞠躬尽瘁。

另一方面,要健全机制,从制度上抑制“懒”的欲念。

不仅要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还要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既要看其是否善政,也要看其是否勤政,不断激发其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戒“懒”,虽非一日之功,但要从现在做起;

虽非一人之力,但需从自身做起。

把懒的毛病改掉了,大家都能做到勤学、勤思、勤政,才能真正提升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七:

戒“庸”

“庸”是平凡没有作为的代名词,也是干部作风建设中的“暗伤”,平日被太平景象掩盖,一旦爆发,损失将无法估量。

“庸”作为干部身上的一种病,其症状主要有十种:

——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手抓一把泥,脚踩西瓜皮,能和稀泥和稀泥,滑到哪里算哪里。

”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能力和素质不强。

抓工作没有思路,没有章法,没有举措,面对同一条政策,同一份文件,别人解读出的是机遇和出路,自己看到的是困难和问题。

——工作标准不高。

信奉“事业无所谓,活得别太累”的混世哲学,甘当“太平官”、“平庸官”,不懂的问题不愿问,不会做的事情不愿学,讲话靠秘书,汇报照稿念,多少出了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沾沾自喜,看摊守业,胸无大志。

——工作推进不力。

不深入基层一线,不靠前指挥,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工作推进中,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

——创新能力不强。

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

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办事,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

遇到突发性事件,手足无措,应对失误,造成工作被动甚至重大损失。

不能有效解决本地区本单位在机关作风、行政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不强,局部利益和团体利益至上,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不执行,影响整体工作。

——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工作中急功近利,编报虚假数据、虚假成绩,欺骗上级和群众,骗取荣誉或者逃避责任,对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不作为问题失察失管,瞒案不报,压案不查。

——为民意识淡薄。

不知道自己的权力从哪里来,对工作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

对基层和群众态度生硬,故意刁难,甚至吃拿卡要,对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工作业绩平庸。

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

多年工作平平,没有特色亮点,在本地区、本单位绩效考核和年度考评中经常处于末位。

——重权轻责,怕担风险。

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回避矛盾,争功诿过,庸碌无为,畏首畏尾,“怕”字当头,患得患失,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影响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进度。

凡此种种,皆是一个“庸”字在作怪。

对此类庸官,群众说他们是“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

如果庸官大行其道,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导致都不想事、怕干事、干不成事,甚至会坏了大事。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庸官尽管不贪半文钱,也不过是一个“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仓鼠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庸与贪乃一丘之貉。

因此,要戒“庸”,就需要拿出治贪的勇气,用“察”、“评”、“治”等手段,同一切庸官做最坚决的战斗。

所谓“察”,就是要建立平时考察干部制度。

要根据每个干部所处的不同岗位,建立相应的干部政绩记实档案,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适时点评,记录在案,防止年终考核时的政绩“大锅饭”,杜绝庸官在述职述廉时绸子缎子尽往自己身上揽的现象。

所谓“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

按照中央关于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等科学机制的有关要求,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要把组织部门评测与群众评测相结合,上级领导点评与“两代表一委员”评价相结合,全方位了解掌握干部的德才素质,最终让庸官无处遁身。

所谓“治”,就是要痛下决心,治理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不良现象,敢于把“庸”者拉下马。

要建立庸官退出机制,切实有效地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动用组织手段,视其情节予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