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792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docx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热点难点突破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1.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

《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

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

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了建筑行业之神。

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

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

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

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

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

(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

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

影响:

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

2.材料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

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自邹、齐、沧,渐至京邑。

城市多开启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次。

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影响历代的茶人纷纷效仿创作茶书。

1191年,《茶经》传到日本,使茶学在日本广泛传播,目前,《茶经》已经译成日、英、韩、德等多种文字。

——摘编自《中国唐代茶文化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陆羽著《茶经》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陆羽《茶经》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唐代大一统与民族融合有利于饮茶风气的传播;制茶业的兴盛;文人对饮茶的推崇;儒家思想的影响;江南经济的繁荣;安史之乱之后,江南较为安定。

(2)影响: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茶学的发展,为后世茶文化提供了典范;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向外传播。

3.材料包拯(999-1062),北宋著名政治家。

他对宋代官场之弊有深刻认识,疾呼当政者必须以法令严惩贪赃枉法、蠹政害民的种种行为;包拯所处的仁宗时代,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他提出了旨在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的对策与改革方案。

在对待农工商关系的问题上,包拯突破了前人强本抑末的儒家传统观念,在重农的同时,主张发展工商业;包拯主张对科举的改革实行弥封誉录考校举人之法。

包拯在朝廷为官刚正不阿,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包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提出的改革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建议:

以法治吏;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农商并重;改革科举。

(2)原因:

忠君爱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

【解析】

(1)结合材料中的“以法令严惩贪赃枉法”“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减轻民众负担”“在重农的同时,主张发展工商业”“对科举的改革”“为官刚正不阿”等进行概括即可。

(2)可以从包拯的改革措施及本身的个人品质进行分析。

4.材料(明太祖)谕群臣曰:

“朕起兵至今四十余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

后嗣止颁(律)与《大诰》,不许用黥刺、剕、劓、阉割之刑。

臣下敢以请者,呈重典。

”又曰:

“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应政,事专归于朝廷。

嗣君不许复立丞相。

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

皇亲帷谋逆不赦。

余罪,宗亲会议听取上裁。

法司只许举奏,毋得擅逮。

勒诸典章,永为遵守。

——《明史·太祖本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的治国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太祖这些措施的影响。

【答案】

(1)措施:

废除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大力整顿吏治,乱世用重刑,和平年代颁布法律废除黥刺、剕、劓、阉割之刑,不能擅自逮捕皇族。

(2)影响:

有利于保护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5.材料顾炎武一生治学的方向可以用“经世致用”来概括。

基于这种思想,他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顾炎武批判宋明理学“用心于内”的方法是“近世祥学之说耳”。

他反其道而行之,提倡外向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

顾炎武所提倡的治学绝不仅仅是训诂考证,而是与“当世之务”紧密联系的。

潘来在《日知录》序中就曾指出:

“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辩,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顾炎武治学有两大特点,一是注重实地的考察,一是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治学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顾炎武治学思想的作用。

【答案】

(1)内涵:

注重实用,反对空谈;强调实证和实事求是;注重学习和积累知识。

(2)作用:

有利于纠正宋明以来理学空谈的不良学风,开创了清初实学的新风,他所倡导的学以致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突破了中国自古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传统,有利于塑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6.材料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

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

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

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017年,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

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答案】

(1)原因:

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越南战争期间,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南共产党向中国求援;中国政府重视疟疾的防治;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

(任答三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任答三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通过“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得知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通过“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得知越南战争期间,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南共产党向中国求援;通过“20世纪60年代,……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

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

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得知中国政府重视疟疾的防治;通过“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

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得知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通过“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得知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昞(约370~440年),字延明,敦煌人氏。

父亲刘宝,以儒学见长。

“独河西一隅自前凉张氏以后尚称治安,故其本土世家之学术既可以保存,外来避乱之儒英亦得就之传授。

”刘昞十四岁时,投拜到博士郭瑀的门下学习,因品行端雅、学业优异,深受郭赏识。

公元400年李暠割据敦煌,建立西凉,让刘昞主持经籍校勘注释工作,他读书著述更加勤勉。

刘昞著有记载前凉张氏政权事迹的《凉书》十卷,撰写了记载敦煌地区史地人物等西凉历史的《敦煌实录》共二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实录体史书,又注释了《周易》《韩非子》等书。

公元420年,匈奴后裔北凉沮渠蒙逊打败西凉,拜刘昞为秘书郎并请他在学馆中教授弟子。

其子沮渠牧犍更尊刘昞为国师,令文武百官跟随刘昞学习经史。

刘昞门生弟子遍及河西,“多所成立,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

魏世祖平定凉州,士民东迁,拜授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

不久刘昞病逝。

朝廷诏令:

“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

”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根据《魏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说明刘昞能够“蔚为儒宗”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昞的历史贡献。

(8分)

【答案】

(1)原因:

家庭环境的熏陶,并得到名师授业;敦煌地区相对安定,学术文化氛围深厚;当地执政者的重视;个人勤奋治学的态度和优秀的品德才华。

(2)贡献:

促进了河西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撰写史书、注释已知,为后世留存了大量宝贵的史料;弘扬了儒家文化,为河西地区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十分赏识贾谊的识见,曾准备任为公卿,但因周勃、灌婴等老臣反对,未能实现,让贾谊任长沙王太傅。

后来汉文帝又特召贾谊,问鬼神之事于宣室殿,君臣畅谈至深夜。

贾谊后又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

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不久悲郁去世。

汉初以来,因为中央政府政策宽容,一些诸侯王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倾向。

面对这一形势,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也就是多立诸侯而分别削弱其实力。

……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写道,对于行政,“民无不为本也。

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

他指出,民为邦本,民众虽然至贱至愚,却不可以简慢,不可以欺压。

“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逮,而民必胜之”,“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据《洛阳才子贾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的政治主张及其意义。

(9分)

【答案】

(1)原因:

遭到老臣的阻挠;汉文帝关注鬼神思想使其政治主张遭到忽视;怀有担当之心,但怀才不遇。

(2)主张:

多设诸侯并对其加以削弱;以民为本;使民富乐。

意义: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政治安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解析】

(1)据材料“但因周勃、灌婴等老臣反对,未能实现,让贾谊任长沙王太傅”“汉文帝又特召贾谊,问鬼神之事于宣室殿”加以归纳概括。

(2)第一问主张,据材料“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民为邦本”“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加以归纳概括。

第二问意义,据主张的相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