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773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docx

最新原创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循环的起始(小学整数教学一般安排成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10000以内的数、多位数等四个循环)。

在100以内数这个循环里,先认识这些数,接着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与笔算,然后教学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除法。

大约需要近两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些知识都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与人生发展起奠基作用。

教学100以内的数,教科书改变了以往“数数和认数—读数与写数”的编排习惯,重组了知识结构,突出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原理与方法。

尽管重组了内容结构,仍然很重视数的意义的教学,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练习。

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有了明显的加强。

二、新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

1、利用实物图形、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位,理解数的意义,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2、把认数教学和相应的口算结合起来,促进对数的理解。

3、整理百数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

4、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5、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数的意义、读写和大小比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多次接触到100以内的,并且有大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能数出1——100,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数数的过程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的重新“解读”,寻找数学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在已经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继续教学100以内的数,要教学21、22、23……100等八十多个数。

这么多个数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地教学。

整数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构造的数,把0~9这些数字分别放到各个数位上,就能形成不同的数。

这就涉及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以及位值思想的教学,都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

学生理解了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地认识许许多多的数。

1.摆小棒,直观表现两位数的含义,初步教学一百。

儿童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一般需要经历“形象→抽象”的过程。

教材遵循儿童的认数规律,例1用实物(主要是小棒)表示数,它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值。

用实物有结构地表示数,也能形象表达数的组成,有利于学生感受数的含义。

例题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

第一段,用小棒表示二十几,这些数与20以内数紧密衔接。

学生具有用小棒表示十几和二十的经验,知道1捆小棒表示1个十,2捆小棒表示2个十;1根小棒表示1个一,几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利用这些经验,他们完全有能力用小棒表示二十几和三十。

所以,例1直接要求学生“数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上”,并提醒他们“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二十三根小棒应该摆成2捆和3根。

这种摆法的解释是:

1捆有10根,2捆有20根,再添3根是二十三根。

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2个10根与3根合起来”这种摆法,最清楚地表示了二十三根小棒。

接着再摆其他二十几,就都摆成2捆和几根了。

第二段,用小棒体会几十九添1是多少,这是教学难点。

“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他们往往会顺利地从几十一数到几十九,接着就数错了。

“几十九添1”体现了计数法的“十进制”,是以后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思想。

为此,例题把“几十九添1”作为一段内容安排教学。

首先是“二十九根添上1根”,教材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体会2捆和10根就是3捆,应该把2捆和10根摆成3捆。

这就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

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教材要求学生联系“二十九添1是三十”推理出其他几十九添1各是多少。

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完成这些推理,少数学生可能还有困难,教师要允许他们仍然摆小棒,借助直观与操作,领会这里的变换。

然后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像这样的数数可以进行两次,一次看着小棒数,安排学生用小棒摆出八十五,每次添1根小棒,一边操作一边数数。

体会什么是“一个一个地数”、怎样“一个一个地数”,体会八十九后面的那个数是几十。

另一次离开小棒数,着重注意八十九后面的数是几。

第三段,初步教学一百。

对学生来说,“百”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认识一百是以后继续学习更大数的重要平台。

教材从两个角度让学生体会一百。

一个角度是“逐一数数”,即一个一个地数,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教材指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让学生在九十九的基础上接受一百。

也解决了一个一个地数,“九十九后面是几”的问题。

教材里的小棒图按这样的线索变化:

9捆和9根小棒表示九十九→添1根小棒是9捆和10根→9捆和10根变成10捆。

另一个角度是“按群数数”,即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看着10捆小棒,1捆1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依次是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可见,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反之,几十就是几个十,一百里有10个十)。

教材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有10个十。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认识了三个计数单位:

一(用1根小棒表示)、十(用1捆小棒表示)、百(用1扎小棒表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个角度的数数往往会很“顺”且很快,几乎一带而过。

其实十个十个地数不能太快,要讲究扎实。

可以在两个点上掌握教学节奏:

一是让学生清楚看到“几捆是几十根”,理解“几个十是几十”;二要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

配合例1编排的“想想做做”有三块内容。

一块内容是数物体的个数,第1题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一般是一个一个地数。

第2、4、5题数香蕉有多少根、羽毛球有多少个、彩珠有多少颗,应该五个五个或者十个十个地数。

另一块内容是不依托任何实物的数数,第3题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数几,是教学的关注点。

还有一块内容是了解家庭里长辈的年龄,体会这也是数在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

2.拨数珠,体验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两位数以及一百的读法和写法。

例2把计数器上表示数和用数字写出数结合起来,教学数位及其顺序,两位数和一百的读法与写法。

这种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数的概念,能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在计数器上确定百位。

在认识11~20各数时,已经在计数器上规定了个位和十位,现在确定百位,很自然地在十位的左边。

教材讲述了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应该让学生借助计算器理解并记住这样的顺序。

然后教学两位数和一百的计数知识,选择四十、四十五和一百为例,分别是整十数、非整十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都具有代表性。

四十的计数知识可以迁移到其他整十数上,四十五的认、读、写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两位数上。

由于学生已经有计数器十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十、2颗珠表示2个十的经验,所以例题直接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颗珠,让学生感受这是4个十,是四十。

对照着计数器上的数位,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个位上写“0”,表示一个单位也没有。

写出的“40”就是四十,读作“四十”。

学生早已知道个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一、几颗珠表示几个一,他们能够理解计数器十位上4颗珠和个位上5颗珠合起来表示四十五,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四十五,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这个数应该十位写“4”、个位写“5”。

一百是学生新认识的数,教材在计数器的百位上画出1颗珠,指出它是1个百。

写这个数,应该在百位上写“1”,表示1个百,十位和个位上写“0”,表示这两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教学要注意到,教材在计数器上分别画数珠表示四十、四十五和一百,指出计数器上的数分别是4个十、4个十和5个一、1个百,突出了数的组成,这是例题的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也就体验了数的意义,读数和写数都要依据数的组成而进行。

读数是连贯地、有序地、简约地说出数的组成,如45是4个十和5个一,读成四十五。

写数是利用数字表示数的组成,如四十五是4个十和5个一,“4”写在十位上,“5”写在个位上。

教材把写数与读数都留给学生进行,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配合例2的“想想做做”把练习重点放在两位数和一百的意义上,结合数概念安排读数与写数。

第1、2、4题,从方块图表示两位数到数珠表示两位数,再用数表达出两位数的组成,其抽象程度在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概念随之逐渐深刻。

第5题给出71颗五角星,它们没有整齐排列。

要求学生每数10颗圈一圈,估计大约有几十颗。

这里的“每数10颗圈一圈”是数出全部五角星里有几个10颗,“估计大约有几十颗”不要求说出五角星的精确颗数。

要引导学生经历“10颗圈一圈,圈了7圈以后,还剩1颗”的过程,体会大约有七十颗五角星。

3.做口算,加强对几十几的理解。

例3在初步教学100以内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数的意义,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结合计算,还教学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例题在情境图里呈现出3筐桃,每筐10个(即3个十),还呈现4个桃(即4个一)。

联系学生已有的“一图四式”经验,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30和3相加)和两道减法算式(34减4或34减30)。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看懂图意“筐里有30个桃,外面有4个桃”,才能列出并理解四个算式。

列出的四道算式,两道在例3里计算,另外两道在“试一试”里计算。

得数可以在图画里看出来,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算出来。

教学要重视计算:

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即4;3个十和4个一去掉4个一,还剩3个十,即30。

教学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采用意义接受的学习方式,指着具体算式告诉学生有关的数学术语。

学生认识两个“加数”很容易,区分“被减数”和“减数”稍难些,记住加法的得数叫“和”,减法的得数叫“差”会比较难。

为此,教学应该多些反复、多些练习,促进记忆。

配合例3的“想想做做”主要安排口算练习,不仅让学生算,而且要结合计算体会两位数的意义。

第1题结合小棒图口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学生可以借助图形直观体会两位数与相应的整十数、一位数之间的联系。

第2题口算由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组成的题组,学生依据数的组成说出各题的得数,也在体验两位数与相应的整十数、一位数之间的联系。

第5题写出与68相邻的两个数、与81相邻的两个数、与99相邻的两个数,都要在一个一个地数数的基础上进行。

既是写数练习,也是数序的练习,还有为例4作准备的意思。

4.把100以内的数整理在“百数表”里,进一步体验两位数的意义,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以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1~100各个数。

例4根据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把百数表设计成10行、10列,表中留出许多空格。

让学生先按数的排列顺序把空格填满,然后在表里横着选择几行数、竖着选择几列数,读一读、比一比,从中发现一些与十进制计数法有关的规律。

在百数表的空格里填数,整理了10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了数的读与写。

例题要求学生“按顺序在方格里填数”,他们需要明白“按顺序”在这里的意思。

从数的角度,应该是从小到大1、2、3……的顺序;在百数表里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

教学时,应要求学生一边写数,一边轻声读数,达到练习读、写数的目的。

探索百数表里的规律,要比较同一行或同一列里的数的相同与不同。

看出数与数之间的异同,能加强对数的意义的体验。

例题安排学生横着选几行数读一读,如11、12、13、……19、20,61、62、63、……69、70,发现同一行有十个数,前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

即前九个数都是十几的数(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前九个数都是六十几的数(都是6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

例题还要求学生竖着选几列数读一读,如2、12、22……92,5、15、25……95,发现同一列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