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7636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8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复习完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1)布设前,应先摸清监测河段内水流出入情况;

(2)应有代表性,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3)选择优化方案,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样品。

●(4)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设置

●a.主要出入口、中心区、滞流区、饮用水源地、鱼类产卵区和游览区。

●b.主要排污口汇入处,在下游100~1000m设1~5个断面。

●c.湖泊(水库)网格法均匀布设断面,与附近水流方向垂直。

河流监测断面种类:

•对照断面:

反映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具有参比和对照作用,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

反映本地区排放的废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削减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河流采样点的设置

(1)采样垂线的设置

水面宽垂线数

●<50m一条(中泓垂线)

●50-100m二条(左、右近岸明显水流处)

●100-1000m三条(左、中、右)

●>1500m至少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

(2)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

水深采样点数

<5m一点(水面下0.5m)

5-10m二点(水面下0.5m,河底上0.5m)

●10-50m三点(水面下0.5m,1/2水深、河底以上0.5m处)

●>50m酌情增加

地面水质监测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应根据采样目的来选择适宜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一般,在枯、丰、平水期各采样1-2次。

为便于掌握水质的季节变化,一个月采样一次最好。

1、河流

①饮用水源地:

全年不少于12次

②长江、黄河干流和全国重点基本站:

全年不少于12次,每月中旬采样

③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不少于12次,每月一次

④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按丰、枯、平三期,每期采样2次。

2、潮汐河流

全年按丰、枯、平三期,每期采样2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

每次应当在当天涨潮、退潮时采样。

3、湖泊、水库

 ①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

每月采样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

 ②其他湖、库:

每年采样2次,枯、丰水期各一次。

 ③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

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4、排污渠:

全年采样不少于3次。

5、背景断面:

每年一次。

6、底泥:

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地下水质监测背景值监测点的设置

 污染区外围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

在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的上方设置。

地下水质监测监测井的布设:

(1)点状污染区:

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

(2)块状污染区:

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

(3)条(带)状污染区:

网格布点法。

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0.3~0.5m处采样。

地下水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1、每年在丰水期、枯水期分别采样测定;

四季采样;

月采样。

•2、每一采样期至少监测1次,饮用水每一采样期监测2次,其间隔至少10天。

•3、对有异常情况的井点,应适当增加采样监测次数。

工业废水采样点设置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测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含有此类有害污染物质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

(2)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测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

(3)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4)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应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无污水汇入的地方。

综合排污口和排污渠道采样点的确定

1)在城市的主要排污口或总排污口

2)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出口处

3)在污水泵站的进水和安全溢流口处

4)在市政排污管线的入水处

工业废水、综合排污口和排污渠道采样时间和频率

1、一个生产周期内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采样一次,将其混合后取平均值;

2、有规律的废水排放按规律采样;

3、城市排污管道废水,可每隔1小时采样1次,连续8小时或24小时,混合测定平均浓度。

采样器具要求:

①化学性质稳定   

②不吸附欲测组分

③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④大小和形状适宜

瞬时水样:

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

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得到的样品,有时用“时间混合样”的名称与其它混合样区别。

综合水样:

是指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

地表水现场测定项目有:

pH值、色度、水温、浊度、透明度、电导率和溶解氧。

保存时间:

即最长贮放时间

污水:

越短越好   清洁水样:

72h

轻污染水样:

48h  严重污染水样:

12h

保存措施

1、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

2、控制溶液的pH值。

3、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

4、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

保存容器材质的选择原则

1、容器不能是新的污染源。

2、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

3、容器不能与某些待测组分发生反应。

4、测定对光敏感的组分,则水样应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容器清洗原则

 根据待测项目的要求来清洗容器。

1、测定硫酸盐及铬时,不能用铬酸钾-硫酸洗液。

2、测定磷酸盐时,不能用含磷的洗涤剂来清洗玻璃容器。

3、测定油和脂类的容器不能用肥皂洗涤。

4、细菌检验时,容器清洗后还要做灭菌处理。

水样预处理的

目的:

使欲测组分达到测定方法和仪器要求的形态、浓度,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主要方法:

水样消解、富集和分离。

水样消解目的:

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富集与分离常用的方法:

过滤、挥发、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低温浓缩等。

真色:

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表色:

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

水的色度(colority)一般是针对真色而言。

铂钴标准比色法(或铬钴标准比色法)适用于:

较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

稀释倍数法

  适用于:

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

  用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总残渣、总可滤残渣、总不可滤残渣

总残渣(包括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

测定方法:

取适量(50ml)振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度烘箱中烘至恒重,蒸发皿增加的重量即为总残渣。

总可滤残渣:

过滤后的水样

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SuspendedSubstance,SS):

水样经过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1、分光光度法(最低3度)

天然水、饮用水及高浊度水

2、目视比浊法(最低1度)

饮用水、水

3、浊度计测定法

透明度:

铅字法、塞氏盘法、十字法

汞:

常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在酸性介质中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变为二价汞。

用盐酸羟胺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加入双硫腙溶液,与汞离子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用碱溶液洗去过量的双硫腙,于48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测定镉的方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2.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3.示波极谱法

●4.阳极溶出伏安法

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分光光度法和新亚铜灵萃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阳极溶出伏安法。

砷测定方法: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原理:

在碘化钾、酸性氯化亚锡作用下,五价砷被还原为三价砷,并与新生态氢(由锌与酸作用产生)反应,生成气态砷化氢(胂),被吸收于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AgDDC)-三乙醇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生成红色的胶体银,在510nm波长处,以三氯甲烷为参比测其经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磷的测定

步骤:

(一)预处理

1、总磷:

取混合水样强氧化分解(过硫酸钾消解法、硝酸-硫酸消解法)。

2、可溶性正磷酸盐:

0.45um滤膜过滤,取滤液。

3、可溶性总磷:

上述滤液强氧化分解。

(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溶解氧(DO)、COD、BOD测定原理与方法PPT208-260

第三章

土壤背景值定义:

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

土壤净化:

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土壤环境容量:

指土壤既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土壤污染物,又不致使土壤生态系统遭受危害,在一定时间、一定土地面积内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限度。

污染土壤样品采集

1、土壤采样特点

采样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要格外注意样品的合理代表性。

2、采样点布设

多点采样并均匀混合,有代表性。

布设原则:

1)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2)在一定区域面积内,要有一个采样点。

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原因考虑布点多少,污染重,布点密。

3)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中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采样点。

布点(布点图形见幻灯):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采样深度

视监测目的而定:

1)一般污染状况:

0—15cm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

2)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响:

耕层地表以下15-30cm处;

根深的作物,50cm处。

3)污染物垂直分布:

沿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每个剖面采集A、B、C三层土样。

过渡层(AB、BC)一般不采样。

用新鲜土样测定:

游离挥发酚、铵态氮、低价铁等不稳定项目。

风干作用:

易混合均匀,重复性、准确性较好。

土样预处理目的:

使样品进入可分析状态,并保证样品中的待测成分全部转为可测状态。

土样消化的作用:

 ①破坏、除去土壤中的有机物

 ②溶解固体物质

 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态

污染物的分离与浓缩

作用:

1、消除干扰。

   2、使被测成分浓度达到测定方法的灵敏度范围。

负作用:

使操作步骤增加,时间延长,加入试剂增多,增大了污染与误差来源。

常用方法:

沉淀、萃取、离子交换、电解、蒸馏等;

层析分离。

土壤的绝对干重:

土样在105℃下干燥至恒重时的质量。

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连续测定PPT100-106

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土壤物理化学性状(pH、Eh等)差异,造成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形态的复杂和多样性。

金属不同形态,其生理活性和毒性均有差异,其中以有效态和交换态的活性、毒性最大,残留态的活性、毒性最小,而其他结合态的活性、毒性居中

 

第四章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1)覆盖全部监测区:

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

(2)污染源较集中,主导风向较明显时,应以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采样点;

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集中地区多取点,农村可少些

(4)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多取点,少的地区可少些

(5)超标地区多取点,未超标地区少些

现场设点要求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

  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30°

  采样口周围自由空间夹角>270度。

⏹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影响;

避开树木和吸附力强的建筑物。

⏹采样高度:

距地面0.50-1.80米(通常1.5米),人的呼吸带

布点方法(布点图形见幻灯)

(1)扇形布点法

  适于:

孤立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上风向应设对照点。

(2)同心圆布点法

   即射式布点法。

 适于:

多个污染源集中

(3)网格布点法

适用:

污染源分散且较均匀。

(4)按功能区布点

   将监测区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后,在各功能区布点。

   适用:

区域性常规监测。

采样时间分为:

 ①短期采样

 ②长期采样(连续自动采样)

 ③间歇性采样:

监测时间范围内分次采样,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数据有效性规定

SO2、NOx、NO2

年平均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TSP、PM10、Pb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SO2、NOx、NO2、CO

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

TSP、PM10、B(a)P、Pb

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

SO2、NOx、NO2、CO、O3

1小时平均

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Pb

季平均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F

月平均

每月至少采样15d以上

植物生长季平均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个月平均值

采样方法

(一)直接采样法

⏹适用于:

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监测方法灵敏度高。

⏹测得的结果:

瞬时浓度或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富集(浓缩)采样法:

  使大量的样气通过吸收液或固体吸收剂得到吸收或阻留,使原来浓度较小的污染物质得到浓缩,以利于分析测定。

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

⏹测得结果:

代表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大气污染的真实情况。

⏹采样方法:

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液体冷凝法、自然积集法等。

溶液吸收法

适用于:

采集气态、蒸汽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质。

吸收液的选择原则:

⏹1)与被采集的物质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并尽可能回收利用。

填充柱阻留法(固体阻留法)

固体阻留法优点:

  ①可长时间采样;

  ②对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物质都有较高的富集效率;

  ③待测物质稳定时间长

SO2和NOX测定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TSP):

粒径<100um的固体和液体气溶胶。

(0.1~100um)

可吸入颗粒(IP):

一般指0.1~10um粒径的微粒。

降尘(dp>10um)和飘尘(dp<10um)。

第五章 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危险废物:

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和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特性:

易燃性

腐蚀性

反应性

放射性

浸出毒性

急性毒性

其他毒性

采样:

a.根据固体废物批量大小确定应采份样;

b.根据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度确定份样量;

c.根据采样方法,随即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第六章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定义:

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以便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

浓缩系数定义:

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

(一)生物浓缩(生物富集)

⏹定义:

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用浓缩系数表示。

(二)生物放大

⏹定义

污染物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叫生物放大。

(三)生物积累

随生物生长发育,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大的现象。

三、生物半衰期

(一)定义

由于新陈代谢作用,污染物在机体或器官内的量减少到原有量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生物半衰期:

T1/2。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与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作物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

根>

茎>

叶>

穗>

壳>

种子

植物样品的采集

(1)样品的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

①代表性:

采集代表一定范围污染情况的植株为样品。

②典型性:

所采集的植株部位要能充分反映通过监测所要了解的情况。

③适时性:

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药、施肥前后,适时采样监测。

(2)采样小区内布点方法

①梅花形布点法(对角线五点采样)

②交叉间隔布点法(平行间隔采样)

平均样的获得

①果实、块根、块茎、瓜类:

切成4或8块,取每块的1/8或1/16混合成平均样。

②粮食、种子:

混匀,平摊,用多点取样或4分法缩分得平均样。

鲜样用于测定:

a、植物体内容易转化或降解的污染物。

b、动植物的营养成分或品质。

生物污染监测的意义

1、较早发现污染,并初步判断类型及程度

2、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3、能够综合反映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4、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环境

5、发现生物污染,防止对人类的食物污染。

6、研究和预测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七章噪声污染监测

噪声的叠加:

①若LP1=LP2,则总声压级:

LP=LP1+10lg2≈LP1+3(dB)

②若LP1≠LP2,查表法或查图法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第八章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保证

执行质量保证计划的最终目的

1、提供满足监测目的且合乎质量要求的数据。

2、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五性”。

⏹痕量和超痕量分析及某些高灵敏度的仪器,应在超净实验室中进行或使用。

⏹超净实验室中空气清洁度常采用100号。

⏹清洁度是根据悬浮固体颗粒的大小和数量多少分类的。

试验室用水

准确度:

•定义:

特定条件下所获得的分析结果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的符合程度。

•反映:

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

•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评价方法:

①用某一方法分析标准物质,据其结果确定准确度;

②“加标回收”法: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

100%

精密度:

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

•常用术语:

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

灵敏度

分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描述方法:

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

实际工作中,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空白试验

又叫空白测定。

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

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样测定完全相同,并同时进行。

•目的:

了解分析中的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以便在分析中加以扣除。

校准曲线

Ø

定义:

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分类:

•工作曲线:

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

•标准曲线:

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相比有所省略,如省略样品的前处理。

检测限定义: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出的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测定上/下限:

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小浓度或量;

•方法运用范围:

某一特定方法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最佳测定范围:

即有效测定范围,系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到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最佳测定范围<方法适用范围。

质量控制图的编制:

以一个控制样品,用一种方法,由一个分析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分析,累积一定数据(达到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以其结果分析编制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的使用:

取每份(或多次)平行的控制样品随机地编入环境样品中一起分析,根据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推断环境样品的分析质量。

均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