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915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盆地分析沉降史作业文档格式.docx

2060

24.6

4

2821

28.4

3

4433

33.1

底界沉积时水深230米

2

5421

37.6

1

6643

40.3

已知:

地幔密度:

3.3,沉积物密度2.5。

地表孔隙度48%,3000米深度孔隙度14%,不考虑砂泥变化。

(1)编制基底沉降史和构造沉降史图;

(2)编制埋藏史图;

(3)分析说明盆地的沉降特征。

作业方法与步骤

一、利用回剥法绘制埋藏史图

回剥法绘制埋藏史图,是根据沉积压实原理,从已知的单井分层参数出发,按照地质年代由新到老的顺序逐层剥去,剥蚀恢复过程中考虑了沉积压实、沉积间断、地层剥蚀等地质要素,直至全部地层剥完为止。

如下图(图1)模型所示:

图1剥蚀厚度恢复模型

回剥技术采用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压实模型:

即在地层的沉积压缩过程中,压实只是导致孔隙度减小,而骨架体积不变。

使用该模型恢复地层的沉降史,实质上是恢复地层中的孔隙度演化过程,因此可以借助孔-深关系来恢复古厚度。

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层的上覆盖层也增加,导致孔隙度变小,体积减小。

可以假定地层的横向位置在沉降过程中不变,而仅是纵向位置变化。

因此,地层体积变小就归结为地层厚度变小。

在正常压实情况下,孔隙度和深度关系服从指数分布:

(1.1)

其中,Φ是深度为z时的孔隙度,Φ0为地表孔隙度,c为压实系数。

根据已知条件:

地表孔隙度48%;

3000米深度孔隙度14%。

将其带入到式(1.1),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可计算出压实常数:

c=4.107×

10-4

沉积层孔隙度在受压实过程中,沉积物骨架部分的体积不变,只有孔隙部分发生变化。

如果某层深度Z1至Z2时(Z2>Z1),层内孔隙所占体积Vm为:

图2沉积埋藏史图

图3PetroMod沉埋藏史模拟图

二、编制基底沉降史和构造沉降史图

要编制基底沉降史和构造沉降史图,必须通过建立各地层的埋藏史,也就是各地层的总沉降史,如第一问所作。

总沉降量由负荷沉降量和构造沉降量两部分组成。

如果求出负荷沉降量,然后在总沉降量中减去负荷沉降量就得到构造沉降量。

总沉降量St等于负荷沉降Sl与构造沉降Ss之和,即:

所以:

(2.1)

 

总沉降量St是通过地层回剥求出的,含有埋藏深度z和水深zw两个部分:

(2.2)

根据艾里(Airy)模型:

(艾里—海斯堪宁均衡模型(Airy-Hayskanenisostaticmodel):

在作均衡重力校正时,芬兰人海斯堪宁对艾里地壳均衡假说中的补偿质量作了适当的量化,作了如下简单假设:

完全均匀补偿,地壳密度处处相等,壳下层的密度大于地壳的密度,山脉有深入壳下层的轻山根,海洋下面壳下层向上突起,形成反山根,地壳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一样漂浮在壳下层上。

山脉的轻山根和海洋下的反山根形成补偿质量,山脉的轻山根产生的质量亏损等于山脉的地形质量,海洋的重反山根造成的质量多余等于海洋部分地壳的质量亏损。

局部补偿,不管地形横截面积的大小,任何横截面积的地形或海洋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山根或反山根,山根或反山根的厚度与山脉的高度或海洋的深度成正比。

(2.3)

将式(2.2)和式(2.3)带入式(2.1),得:

(2.4)

式中:

Ss—井底的构造沉降,m;

—地幔密度,g/cm3;

—地下水密度,g/cm3;

—沉积物密度,g/cm3;

z—井底埋藏点的深度,m,由以前的埋藏史得到;

zw—井口的水深,m。

(参考前人方法。

3.3g/cm3,沉积物密度2.5g/cm3,地下水密度1.0g/cm3;

并且层2底界沉积时水深230米,由公式(2.4)计算得如下所需数据(表2):

表2基底沉降量和构造沉降量数据统计表

基底总沉降量

构造沉降量

地质年龄/Ma

底界埋深/m

2008

928

2912

1013

4518

1571

5187

1804

17.5

6164

2144

5949

2069

6381

2219

2311

由以上数据可画出构造沉降和基底沉降图(图4):

图4构造沉降和基底沉降图

三、盆地沉降史分析:

由构造和基底沉降曲线可看出沉降曲线呈下凸状,大致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沉降。

即早期:

从40.3Ma到37.6Ma间,沉降曲线比较陡、斜率大,说明沉积1,2层地层时期,盆地整体沉降速率较快,且构造沉降占主导地位。

而晚期:

从37.6Ma开始,构造沉降曲线比较平缓、斜率小,而压实沉降速率仍然很大,说明从沉积3层地层开始,盆地整体构造沉降速率明显变慢,而压实沉降对于盆地基底沉降作用大。

在17.5-15.4Ma内,虽然构造沉降抬升不大,但是基底抬升较大,可能是由于海平面变化等非构造作用抬升引起的剥蚀。

这一构造沉降曲线的总体特征表明:

该盆地可能是一个由伸展作用形成的裂陷盆地,早期(40.3Ma~37.6Ma)为快速下沉形成裂陷沉降阶段,后期(37.6Ma~今)为缓慢下沉形成凹陷沉降阶段。

附迭代计算C语言编程代码: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io.h>

main()

{

floaths,z2,z1,z0;

doublec,eps;

c=4.107e-4;

eps=1e-5;

scanf("

%f%f"

&

hs,&

z1);

printf("

%f%f\n"

hs,z1);

z0=6000;

z2=hs+z1+(0.48*(exp(-c*z1)-exp(-c*z0))/c);

while(fabs(z2-z0)>

=eps)

{z0=z2;

z2=hs+z1+(0.48*(exp(-c*z1)-exp(-c*z0))/c);

}

%f\n"

z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