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886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精品资料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

捕捉标志数(只)

第二次重捕数(只)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

16

8

10

13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答案C

6.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面积cm2

×

20

4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物种

数量

3

5

6

9

11

某同学根据该表,调查草原中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

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答案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

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地方,最小面积为100cm×

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7.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5)题。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

(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答案

(1)d

(2)b(3)2(4)S(5)db

8.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

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A.m·

2TB.m·

220C.2T/20D.m·

23T

答案D

9.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

这四种条件是:

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

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

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

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

A.a、b、c、dB.b、c、d、a

C.c、d、a、bD.c、b、d、a

答案C

种群密度的调查

例1“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14

18

重捕

36

4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答案

(1)N=Mn/m

(2)144高

(3)8/9(或32/36)(4)2.5∶1

关于种群生长曲线的问题

例2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变式训练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B

1.(2007年全国理综Ⅰ,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答案D

2.(2008年海南生物,1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3.(2008年上海生物,2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4.(2008年江苏生物,1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生态系统

采收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000m3

2

1000m3

淡水湖泊

鲫鱼

10000kg

35

3600kg

山地

甘草

1000kg

300kg

滩涂

沙蚕

30

500kg

A.①B.②C.③D.④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样题细研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

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2)动物——标志重捕法。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

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3)细菌——显微记数法。

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

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小时。

(4)昆虫——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

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次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

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7

每次捕获数(Y)

72

63

44

23

17

15

捕获积累数(X)

135

179

211

234

251

267

282

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只/平方米。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答案

(1)8株

(2)3200尾(3)1

(4)①3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一块农田长100m,宽30m,在对该地块中的荠菜种群密度调查时,设10个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第三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m,地宽的m处。

若图为一样方ABCD,统计该样方植株数为。

答案251510或9

1.(2009年哈尔滨模拟)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将增加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

2.(2009年珠海模拟)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小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

3.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

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答案B

4.(2009年烟台模拟)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

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答案B

5.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答案B

6.(2009年威海模拟)、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在中营养化水体中,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答案C

8.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答案A

10.(2009年宣武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C

11.(2008年石家庄模拟)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鹂2只,没有标志的黄鹂6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A.20只B.15只C.75只D.45只

12.如右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答案AC

13.调查某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志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志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计算公式是N∶[a]=[b]∶[c]注:

[a]为第一次捕获数,[b]为第二次捕获数,[c]为第二次捕获数中被标志个数)。

A.30B.32C.64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出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

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

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只。

()

A.a×

8n-1B.a×

8n+1

C.a×

8nD.a×

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曲线。

答案

(1)D

(2)BC

(3)乙稳定甲增长

(4)C(5)C

14.(2009年潍坊模拟)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

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

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两点)。

(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答案

(1)样方随机取样

(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

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如图(要求:

画成“S”型曲线;

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

15.

(1)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

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

在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

(1)①竞争②如图:

(2)①BD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等角度回答问题亦可)

第34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对应训练

1.(2008年广东生物,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

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答案B

3.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B.大小两种草履虫;

C.狐与兔;

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

B.;

C.;

D.。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答案

(1)③②①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4.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答案D

6.(2009年成都质检)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7.(2007年广东,45)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8.(2008年杭州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9.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67

38

19

339

化肥田

79

41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10.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生物的种间关系

例1(2007年全国Ⅱ理综,5)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变式训练

(2008年全国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

丙三个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