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596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完全信息假设即假设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和厂商都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3)市场自发作用、无需政府干预假设。

市场自发作用、无需政府干预是指无需政府干预,市场完全有能力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用,使整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供求平衡状态。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使经济学家意识到,如果只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将无法解决失业问题,无法自行渡过危机,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产生资源的浪费。

所以说,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要克服危机与失业,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政府可观察与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①实证分析

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②规范分析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①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的规定性与规律性。

②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数量的关系。

(3)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①均衡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变动着的各种力量正好平衡,经济系统变动趋势为零的状态。

常用的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②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和因变量变动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①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

②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

1.B2.C3.C4.D5.B6.A7.B8.D9.D10.D11.A12.B13.B14.D15.D16.C17.B18.A19.A20.B21.C22.B23.C24.B25.B26.B27.A28.B29.B30.B31.A32.D33.A34.C35.A36.A37.C38.C39.A40.B41.A42.B43.B44.C45.A46.A47.B48.D

1.ABC2.AC3.BC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6.答: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与它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7.答:

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对产品X的需求将增加。

产品X变得更为时尚将增强人们对它的偏好,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X的需求都较前增加。

(2)对产品X的需求将增加。

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将使人们转而多购买X以替代涨价了的产品Y,从而与任一Y价格相应的产品X的需求都将较前增加。

(3)对产品X的需求将增加。

居民收入的上升将增强居民的购买力,增加对产品X的需求。

(4)对产品X的需求将增加。

人口的较快增长将产生由新增人口对产品X的额外需求,增加对产品X的需求。

(1)对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

产品X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产品数量都有所增加。

(2)对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减少该产品的供给数量。

(3)对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生产产品X的工人工资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

(4)对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如果生产者预期X产品的价格会下降,那么生产者往往会缩减生产,减少X产品的供给。

对于农产品,应该提价;

对于高档手机,应该降价。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收入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因为需求量的变化量小于价格的变化量,而农产品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收入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为需求量的变化量大于价格的变化量,而高档手机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对大量运输应该降低价格。

大量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经估算为,其需求富有弹性。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销售收入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为需求量的变化量大于价格的变化量。

所以,对于大量运输,要提高销售收入,应该降低其价格。

(1)消费者收入水平。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两者呈正方向变动。

(2)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往往会减少对花卷的购买,增加对馒头的购买。

(3)消费者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4)消费者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消费者往往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以减少以后在价格高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1)生产成本。

一般来说,商品的供给量与生产成本呈反方向变动。

(2)生产技术水平。

一般来说,商品的供给量与生产技术水平呈正方向变动。

(3)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4)生产者预期。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那么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给。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那生产者往往会缩减生产,减少商品供给。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需求量的变动只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整个需求状态并未发生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8.答: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量的变动只表示供给数量的变化,整个供给曲线并未发生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9.答:

(1)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的可替代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呈正方向变动。

例如,红豆面包有较多替代品,当红豆面包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就会减少红豆面包的需求量,转而购买椰蓉面包、肉松面包等,所以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而食盐的可替代性较小,其需求价格弹性也较小。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呈正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

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用途。

(3)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和需求价格弹性呈反方向变动,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4)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需求价格弹性呈正方向变动。

例如,火柴、铅笔、肥皂等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比较小。

因为,消费者每月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很小,消费者往往不太重视这类商品价格的变化。

10.答:

(1)生产周期的长短。

一般来说,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品较难提供,企业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才能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因此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小;

投资小、生产周期短的产品较容易提供,厂商可以在短期内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因此它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2)生产的难易程度。

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容易生产的产品,其生产厂商较多,因此其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对于生产技术水平高、较难生产的产品,其生产厂商较少,因此其供给价格弹性较小。

(3)生产要素的替代性。

对于生产要素替代性较强的产品,其生产厂商有多种生产要素可供选择,可以保证一定的产量,因此其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反之,其供给价格弹性较小。

11.答:

均衡价格是在供求双方的交易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或者说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如图所示,价格为P1时,市场供给量为P1G,需求量为P1H,需求大于供给,存在商品短缺,于是价格会上升,导致供给增多,趋于均衡点E;

价格为P2时,需求量为P2A,供给量为P2B,供给大于需求,存在商品过剩,于是价格会下降,导致供给减少,趋于均衡点E。

均衡价格的决定

12.答:

(1)低档品,即eI<0的商品。

该类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2)正常品,即eI>0的商品。

该类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呈正方向变动。

正常品又可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两类。

①必需品,即0<eI<1的商品。

该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率小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动率。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不会对商品的需求造成很大影响。

②奢侈品,即eI>1的商品。

该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率大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动率,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会对商品的需求造成很大影响。

13.答:

(1)两者互为替代品,即exy>0,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呈正方向变动。

(2)两者互为互补品,即exy<0,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五、计算题

(1)由均衡等式

,即50-5P=-10+5P,可解得均衡价格

=6,均衡数量

=20。

(2)由均衡等式

,即60-5P=-10+5P,可解得均衡价格

=7,均衡数量

=25。

由均衡等式

,即60-2P=30+3P,可解得均衡价格

=48。

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为:

则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供给价格弹性为:

=。

需求函数为

,即

需求价格弹性

则价格P=6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价格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六、案例分析题

今年夏天比往年热,对冰淇淋的需求就会比往年大,需求的增加会使均衡价格升高、均衡数量增加,如图1所示。

图1需求增加

供电不足造成几家冰淇淋工厂停工,则冰淇淋市场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升高,均衡数量减少,如图2所示。

P2

O

S1

Q

Q1

Q2

S2

P1

E2

E1

D

P

图2供给减少

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发生,结果是均衡价格大幅升高,均衡数量则不确定,最终要看需求增加幅度和供给减少幅度的对比,这种情形如图3所示。

P1

图3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大学管理者的说法不正确。

石油和天然气互为替代品,虽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没有影响到天然气的供给,但石油价格的上涨使许多消费者改用天然气,美国东部的这些大学就是一个例子,结果,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造成天然气价格上涨。

七、论述题

答:

“薄利多销”是指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

一方面,降低价格使销售量增加,有利于销售收入的增加;

另一方面,降低价格又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降低价格使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最终使销售收入增加,实现“薄利多销”。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C2.D3.C4.C5.B6.B7.C8.A9.C10.D11.A12.A13.C14.A15.C16.C

1.ACE2.CDE3.AD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需求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是指效用如同长度、重量一样可以量化和计算,其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是指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存在,类似于香、臭、美、丑,其大小无法量化,而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这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由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曲线和价格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

基数效用论提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1)偏好的完全性。

偏好的完全性是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例如,对于任何两种水果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很快地作出以下三种判断:

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

(2)偏好的可传递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是指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消费者必定对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

(3)偏好的非饱和性。

偏好的非饱和性是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所有商品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或者部分商品的数量不变,其他商品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例如,A组合中包含3个苹果和1个梨,B组合中包含3个苹果和7个梨,那消费者会选择B组合。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1)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预算线的位置发生平移。

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不变,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

保持不变;

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使得预算线的横截距

和纵截距

发生同比例变化,如图1(a)所示。

(2)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的位置发生平移。

商品1的价格P1和商品2的价格P2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

当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使得预算线的横截距

发生同比例同方向变化,如图1(a)所示。

(3)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时,预算线的斜率和截距都发生变化。

一种商品的价格P1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P2变化,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

发生变化;

不变,纵截距

发生变化,如图1(b)所示。

也存在商品价格P2不变,商品价格P1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时结果如图1(c)所示。

(4)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

保持不变,预算线的横截距

也保持不变,这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

它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未发生变化。

X2

O

X1

B′

B

B″

A′

A

A″

A

(a)(b)(c)

图1预算线的变动

(1)由效用函数

可得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限制条件为:

2X+5Y=500。

可得:

X=125,Y=50。

即张某消费125单位X和50单位Y时,达到消费者均衡。

(2)消费者可以原价的50%购买X,意味着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动。

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X+5Y=500。

X=250,Y=50。

即张某将消费250单位X和50单位Y。

(3)如果加入工会,意味着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动,张某的收入也发生变动。

X+5Y=400。

X=200,Y=40。

比较一下张某参加工会前后的效用。

参加工会前:

39062500

参加工会后:

64000000

可见,参加工会后所获得的总效用较大,所以,张某应该参加工会。

上述现象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当其价格上升时,其收入效应是正的,并且非常大,虽然替代效应是负的,但其绝对值小于收入效应,所以其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

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根据消费者均衡

,式中MU表示商品的边际效用,P表示商品的价格,λ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

当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时,随着物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在减少,而消费者为了使每单位货币的支出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同,所愿付出的价格就下降了。

因此,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商品的价格下降,即可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了。

第四章厂商行为理论

1.C2.C3.D4.C5.B6.A7.A8.B9.B10.A11.A12.B13.A14.C15.A16.D17.A18.D19.D20.A21.B

1.CDE2.ADE3.AB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短期是指在一段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即生产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

长期是指在一段时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固定要素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在技术水平固定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固定的生产要素上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固定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固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固定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

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会相交。

设该出版社出版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