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6525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7课新版文档格式.docx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工具吗?

——石斧。

远古时代,为了砍伐木材,人们利用石头打磨成斧头,方便砍伐。

这样的工具现在还用吗?

为什么?

预设:

材料不合适、太笨重、不够锋利等等。

2.随着技术的发展,斧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青铜斧、铁斧)。

3.为了方便我们的使用材料在改变,工具也在革新。

3.举例:

生活中你用过什么工具和技术?

用他们来做了什么?

列举工具和使用方法

列举某项技术(比如通信技术等等)

二、探索:

勇闯核桃关(28分钟)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用工具和技术,有信心吗?

任务:

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第一关:

核桃徒手开

1.出示主角(核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不同任何工具,借助身体力量能取出核桃仁吗。

哪些方法可以呢?

2.是的,可以用手捏、压,用脚踩等等。

......

温馨提示:

为了安全卫生,科学课堂不建议用牙齿咬的方法。

大家快试试吧!

请把效果和感受记录在表格中。

3.通过尝试你发现了什么?

核桃太硬了,看来不用工具,不仅费时费力,手脚疼痛,还打不开核桃呢。

第二关:

勇士工具开

1.请任选一些工具,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取出较为完整的核桃仁,将看到效果和感受记录下来,说说你的发现!

2.温馨提示:

在使用工具中,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

3.学生汇报。

(突出评价的语言简洁:

是否省力、是否费时、是否操作方便、是否安全等,可边演示边讲解)

选择工具

使用方法

效果和感受(用力情况、操作、用时、完整度)

木棍

敲击、碾压

用大力,碾压不容易,碎,费时

砖头

稀碎,危险,不干净,费力

羊角锤(小)

砸、敲击

用力要均匀,有部分碎块,省力省时

玩具轮胎

敲击

没有用处

螺丝刀

危险,用大力,碎块明显,费力

扳手

老虎钳

夹碎

用力较小,但碎块明显,省力

播放视频2

3.预设发现:

①不同工具使用的效果不同,砖头、羊角锤等,通过敲、砸的方法可以取出核桃仁,力气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②如果同时采用不同工具,可以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总结:

使用工具,确实容易许多,但是这些工具不一定完全适用,有时不太省力或不太安全。

由此可见,工具的选择很重要。

4.你知道生活中有没有更好的取出核桃仁的工具呢?

预设并出示:

核桃夹

第三关:

勇士完整开

1.使用核桃夹并取出核桃仁

想一想,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操作技巧和新的发现!

播放视频3

夹的方法、取的技巧、用力的方法

看来啊,要省时省力地要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不仅需要专业的工具,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工具的使用也需要技术的支持。

探索活动二:

生活中的工具

除了核桃夹,生活中还有很多工具,你知道这些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

怎么用?

有什么便利吗?

出示图片:

手机、温度计、螺丝刀、自行车

三、研讨(预设:

4分钟)

1.通过今天的体验和讨论,你觉得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预设角度:

是否省力、是否省事、是否安全

2.用过体验,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预设:

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也适用在不同的场合。

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作业设计】

1.下列最佳取出完整核桃仁的工具是()

A.羊角锤B.核桃夹C.木棍D.螺丝刀

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一件工具只有一种使用方法

B.不同的工具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同一个任务中只能使用一个技术

D.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技术的支持

【教学后记】

 

2.斜面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

这一课例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

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

聚焦板块,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斜面的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首先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

再通过用工具测量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斜面省力的认知。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可以发现,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搬运,利用斜面比直接搬运都要省力。

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对斜面的应用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教科书拓展部分列举了许多斜面应用的例子,既是巩固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又进一步凸显了“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这一单元大概念。

学生对斜面并不陌生,公路上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都是学生熟悉的。

虽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工具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

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1.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2.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3.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与评价。

1.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1.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重点]利用塑料槽、塑料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

[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

[教师]多媒体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

[小组]塑料槽、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带钩的木块、抹布、学生活动手册等。

揭示课题,认识斜面(预设4分钟)

1.出示竹筒引水的图片和诗句。

提问:

这是什么?

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

揭示概念:

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追问: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斜面?

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模拟测试(预设25分钟)

活动一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教师出示任务,学生读一读。

任务1:

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任务2:

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谈话:

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

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

集体交流后,确定把“是否完成任务”和“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作为实验的评价指标。

教师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

活动二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

教师介绍任务。

任务3:

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

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提示:

①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

②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力均匀。

③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

三、研讨:

斜面的作用(预设8分钟)

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

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设问:

如果没有斜面,我们把物品从A点搬到B点来会怎样?

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

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

汇总各小组情况,达成共识。

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小结:

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四、拓展(预设3分钟)

教师出示刀的图片,提问:

同刀的哪个地方是斜面的应用,作用是什么?

刀、斧、剪刀、指甲剪这些工具的刃都是斜面,使用起来省力。

出示更多的图片(螺丝钉、车库出入口等)学生说说斜面在这些地方的具体应用。

1.生活中有许多斜面,下面没有利用斜面的是()

A.盘山公路B.水渠C.汽车方向盘D.桥的引桥

2.对于斜面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斜面无论是向下搬运物体还是向上搬运物体都需要用力

B.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还能节省搬运的距离

C.螺丝能轻松的转进木板中,是因为它的螺纹也是斜面

D.斜面不一定会省力,也有可能费力

3.城市中很多地方都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通道,这种通道利用的是()

A.杠杆原理B.斜面原理C.滑轮原理D.轮轴原理

3.不简单的杠杆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3课。

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

已经学习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聚焦部分通过工人用铁棒撬物体引出杠杆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杠杆类的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用斜面一样的模拟测试的方法进行探究。

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

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材料将大石块撬动起来,在撬动过程中要调整木块的位置才能完成;

二是在撬动的基础上,要将大石块撬一段距离,从A点撬到B点,观察移动的距离和杠杆装置图并记录;

三是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课中主要是看到木块的放置位置和高度会影响撬动的距离,也就是会影响到杠杆的作用效果。

拓展部分主要是了解杠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前一课内容是《斜面》,学生已经做过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本课是在学过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运用了模拟测试的方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安排难度并不是很大。

本课需要学生边实验操作边观察记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记录的能力,所以这些技能储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示记录撬动大石块的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的装置。

[教师]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课件

[小组]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预设5分钟)

1.出示书本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个工人在干什么。

2.揭示:

像工人手里这样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

3.提问:

(1)你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

(2)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预设:

它可以让我们撬起东西更方便,更加省力;

它也可以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等)

二、探索和研讨:

(预设30分钟)

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一)利用小石块和木棒撬动大石块

1.谈话:

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像斜面一样模拟测试的方法来知道杠杆的作用。

我们有以下材料:

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

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成一个杠杆装置,利用小石块把大石块撬动起来呢?

2.小组内思考、讨论设计方法。

按照跷跷板的方式设计,木块靠近小石块或者在中间,不能撬动大石块,慢慢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移动木块位置可以改变撬动情况)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法。

设计装置:

木块放在木棒的下面,大石块放在木棒的一端,小石块放在木棒的另一端。

木块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4.小组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

石块较重,注意安全,不要砸到手。

小组内都将木块靠近大石块,都能撬动大石块)

(二)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我们已经能够撬动大石块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2.小组合作一起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小组都能按照撬动方法尝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3.谈话:

我们已经尝试过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有了经验,接下来再做一次测试,在撬动过程中着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同时把杠杆装置图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可以多测试几次,以获得更多的实验发现。

4.小组一起操作测试,并记录。

(三)研讨,思考更多关于杠杆的作用

1.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交流: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大石块撬动到B点?

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2)测试过程中,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2.小结:

(1)木块离小石块近,不能撬动大石块。

(2)木块靠近大石块,能撬动大石块。

(3)木块越靠近大石块,越容易撬动大石块。

(4)木块立起来,大石块撬得更远。

像木块这样,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而不移动的点叫支点;

像大石块这样,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像小石块这样,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三、拓展(预设:

3分钟)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那里有运用了杠杆,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撬棍,增大了力的作用;

打捞网,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

塔吊,省力)

2.交流: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杠杆这样的装置,它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有些杠杆用小石块能撬动大石块,省力,有些杠杆用小石块不能撬动大石块,不省力。

如果杠杆两端是相同的石块,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

课后,我们再去找找这样的杠杆,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1.如图所示在这个模拟测试中,木块放置()大石块被撬动最远。

123

A.1号位置B.2号位置C.3号位置D.1号位置立着放

2.大石块从不能被撬动到能被撬动,改变了()的位置。

A.木块B.木棒C.大石块D.小石块

3.在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以下杠杆省力的是()。

A.B.

B.D.

4.改变运输的车轮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4课。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并探究了几种具体而且广泛使用的工具,这节课继续介绍新的工具与它背后蕴含的原理。

这一课的主题是车轮(轮轴),聚焦部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工具上是装有车轮的,并思考这些车轮的用途。

探索部分分为两个实验:

一是用手推车和平板在相同直线距离运输相同重量的物体,比较二者情况;

二是用这两种工具在同一曲线路线上搬运一样多的水,比较二者情况。

完成观察和记录。

完成体验任务后学生对这两种工具进行评判,总结二者的优劣,理解车轮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合理性。

最后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轮轴,让学生明白车轮是轮轴中的一种,轮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提供了巨大便利。

在第一课中,学生对轮子虽有了解,但没有研究,所以关于它的作用,学生的分析都比较简单。

探究活动置于室外,学生能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探索,能注意实验中必须遵守公平性原则,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经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做出评价。

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

能利用平板或者推车完成运送物品的任务。

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判断运输过程的效果。

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轮子的发明和改进,改变了人类的运输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重点]通过比较,了解工具安装轮子的优点。

[难点]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判断运输过程的效果。

[教师]课件

[小组]金属平板(无轮)、手推车(四轮)、秒表、重物、水、实验记录单

身边的轮子(预设5分钟)

1.出示一大堆石头的图片,讨论如何将这一对石块运走。

(1)要将这些石块运走,你能想到哪些运输方法?

(2)你们提到的运输工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3)在轮子出现以前,人们如何运输重物?

用绳子绑住拖走,用牛拉走,用车运走)

2.谈话:

生活中有很多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装有轮子,为什么要安装轮子呢,这对运输而言有什么帮助呢?

3.板书课题:

改变运输的车轮。

省力、省时)

金属平板(无轮)、手推车(四轮)、秒表、重物、水、实验记录单]

1.探索:

(一)直线运送重物

利用平板和小推车在直线路线上运输重物,比较两种运输方式

(1)学生四人一组,两人负责推车,一人计时,一人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

(2)室外(操场)进行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好场地,标好合适长度的直线距离。

(3)小组独立实验,在起点线后方分别准备平板和小推车,在平板和小推车上各安放重量适宜且相同重量的重物。

(4)计时开始,由两名力气差不多的同学负责推动这两种运输工具,按照路线进行运输,中途不停歇。

(5)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测试记录表。

任务目标

工具

是否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时间

用力情况

其他指标

搬运物体

推手推车的同学更快到达终点,且更加省力)

(二)曲线运送水

1.利用平板和小推车在直线路线上运输液体(一盆水),比较两种运输方式

(2)室外(操场)进行实验,教师提前布置好场地,在操场弯道处选取合适长度,做好标记。

(3)小组独立实验,在起点线后方分别准备平板和小推车,在平板和小推车上各安放一样多的一盆水。

推手推车的同学更快到达终点,除了省力之外,运输过程拐弯也方便,用平板运水的过程中水不断洒出)

2.交流研讨:

两种工具运输重物的效果相同吗?

不同)

在运送过程中,使用这两种工具存在哪些差异?

手推车更省时省力、转弯更容易,平板不够平稳)

运输工具安装车轮,运输过程更加省时、省力、灵活、平稳、便利...

1.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

年代、材料、大小、外观...)

2.车轮是一种轮轴,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如:

水龙头、扳手、门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运输方式出现了很大的进步,轮子的应有使运输变得更加便利,车轮在运输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推车走直线,平板走曲线B.推车运输的重物比平板上的重

C.两位推车的同学一位强壮,一位瘦弱D.两种工具同时从起点出发

2.以下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A.天平B.剪刀

C.扳手D.螺丝刀

3.下列做法不能让运输过程更加省力的做法是()。

A.用带轮子的推车运输B.运输轻一点的物体

C.用平板进行运输D.在光滑的场地上推车

5.灵活巧妙的剪刀

【教材分析】

《灵活巧妙的剪刀》来自教科版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五课。

本课以剪刀为案例,创造使用场景,以特定任务的方式探讨不同用途下工具的选择。

在教材聚焦部分,提出剪刀是学生熟悉的工具,学生具备生活经验,进而激发从材质、结构、使用感受等角度展开联想。

此部分激发学生探究、进一步了解剪刀的兴趣。

在探索部分,分为两个活动:

在活动1中,学生通过对剪刀的观察,应用此前的学习知识,容易得到剪刀运用了杠杆和斜面原理。

活动2的任务1中,以剪刀裁剪布料和纸张的简单应用深入理解剪刀在裁剪过程中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从而理解结构与作用之间的联系。

任务2是模拟医生进行外科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