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640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0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七)

考试时间:

90分钟考试范围: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细胞内物质运输方式相似的一组是①解旋酶进入细胞核②氧气进入线粒体③神经递质运输到突触前膜④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5新课标2高考真题)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内,光面内质网合成的磷脂转移至细胞膜

B.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转移至高尔基体

C.巨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转移至溶酶体

D.细菌细胞内,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转移至线粒体

(2015•南充三模)研究发现,不论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葡萄糖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进行转运.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降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代谢途径降解.利用GLUT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据上述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

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B.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

C.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

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

(2015•绵阳模拟)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

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

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D.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丙图表示一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物质运输方式不能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B.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D.若图丙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蛋白搬运进入细胞内

从m点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葡萄糖溶液和清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在n点时换用清水处理,测得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代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B.bC.cD.d

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10cm长的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1、60g·L-1、

80g·L-1的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如图1。

若将第4组放在40g·L-1的KNO3溶液中,其测量结果可能是图2中的()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对人红细胞和人造磷脂双层小胞(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比人造小胞更容易吸收葡萄糖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相同

C.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不同

D.人造小胞比红细胞更容易吸收乙醇

如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

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2010•虹口区一模)某活细胞分别浸浴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是其原生质体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B.

AB段曲线表示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段表示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

下图甲表示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图乙表示水稻根细胞对某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氧分压的关系图。

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水稻对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时,对吸收量减少,图甲中所示数值会(填“增大”或“减小”)。

(2)图乙中氧分压相对值为0时的离子吸收速率不为零,原因是根细胞可通过获得离子运输所需能量,据乙图分析,AB段离子吸收速率随细胞内(生理过程)的增强而加快,在乙图中的C点以后向培养液中通入充足氧气,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会表现为M1曲线,限制因素是_______。

(3)盐碱地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其根毛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对某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中的成分很不相同。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

该海藻的离子浓度。

(1)K+和Cl-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_。

(2)Na+和Mg2+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_。

(3)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Mg2+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

(4)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漏斗内溶液溶(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

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

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答案】B

【答案】B

【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答案】D

【答案】D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正常细胞一般进行有氧呼吸,而进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

A、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需要载体(GLUT)的协助,所以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也很大,A错误;

B、癌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癌细胞是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的,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C正确;

D、癌细胞需要的葡萄糖多,所以其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以癌细胞中的葡萄糖代谢过程为载体,考查癌细胞和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等知识.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从题文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本题还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题图和所学细胞代谢的知识,解释抑癌药物的作用位点.

【答案】D

分析:

分析甲图:

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时,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

分析乙图:

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

解:

A、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