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5398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压阀毕业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三)手柄的设计表达分析10

图4-210

一、零件视图的选择11

二、手柄的尺寸分析11

三.表面粗糙度的选定:

12

表4-2表面粗糙度12

四、公差与配合的选择13

(一)配合制的确定13

(二)基准制的选择13

(三)公差等级选择14

(四)配合选择14

五、装配图的绘制16

图5-1手压阀装配示意图16

一、用PROE对手压阀装配图的制作16

二、装配图的内容16

三、画装配图的一般步骤17

四、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7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手压阀的设计测绘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Pro/E软件对手压阀行造型设计并且用CAD软件绘制出了手压阀的部分零件图并绘制出了手压阀的装配图,并根据设计的手压阀的相应零件图进行分析说明以及完成对手压阀的测绘,对手压阀的材料选择加以详尽分析,以达到能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

造型设计零件设计说明分析零件测绘

前言

液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虽然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却非常惊人。

液压设备能传递很大的力或力矩,单位功率重量轻,结构尺寸小,在同等功率下,其重量的尺寸仅为直流电机的10%~20%左右;

反应速度快、准、稳;

又能在大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

易实现功率放大;

易进行过载保护;

能自动润滑,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

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广泛地应用在锻压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农业机械、船舶交通、铁道车辆和飞机、坦克、导弹、火箭、雷达等国防工业中。

液压传动设备一般由四大元件组成,即动力元件——液压泵;

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控制元件——各种液压阀;

辅助元件——油箱、蓄能器等。

液压阀的功用是控制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流方向,压力和流量;

实现执行元件的设计动作以控制、实施整个液压系统及设备的全部工作功能

一、产品总装造型

图1-1

手压阀是吸进或排出液体的一种手动阀门,当握住手柄向下压紧阀杆时,弹簧因受力压缩而使阀杆向下移动,此时液体入口与出口相连,手柄向下抬起时,由于弹簧弹力作用,阀杆向上压紧阀体,使液体入口与出口不通

二、部分零件设计

调节螺母设计

调节螺母CAD图

图2-1

下面是用ProENGINEER对调节螺母的设计过程

(一)、首先打开ProENGINEER6程序并点击草图,然后选择X-Y平面,在建模窗口中绘制正六边形,图形如下

图2-2

(二)、点击完成草图。

然后选择拉伸命令,输入拉伸长度12,结果图形如下:

图2-3

(三)、点击草图,选择平行平面,绘制如图所示的草图,结果图形如下:

图2-4

(四)、点击旋转命令再点除料命令,点击完成,结果图形如下:

图2-5

(五)、点击草图命令,选取重合平面建立草图,画完后拉伸长度为3,结果图形如下:

图2-6

(六)、同样点击草图命令,选取重合平面之拉伸体3的上表面画直径为36的圆,画完后拉伸长度为11,结果图形如下:

图2-7

(七)、在拉伸体6的中间面画,旋转除料后得到图形如下:

图2-8

(八)、最后在塞座的底面攻螺纹,螺旋扫描,点击切口选项设置及结果如下两图所示:

图2-9

三、阀体设计

阀体CAD图

图3-1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图3-2阀体Pro/E图

图3-3弹簧Pro/E图

图3-4阀杆Pro/E图

图3-5销钉Pro/E图

四、手压阀手柄设计

图4-1手柄Pro/E

1、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性能应满足零件的工作需求,尽量使零件经久耐用,安全可靠。

为此,必须根据零件的功用、受力状况、工作环境等,分析零件失效的形式与原因来确定材料抵抗失效应力具备的重要性能,根据主要性能来选择材料。

2、材料的工艺性

材料工艺性指的的是零件在制作过程中,材料适应冷、热加工工的性能包括:

1.铸造性。

2.锻造性。

3.焊接性。

4.切削加工性。

5.热处理工艺性。

3、材料的经济性

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便宜的材料,把零件的总成本降低到最低,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1.以综合力学性能为主时的选材。

在机器制造业中,相当的机械零件,如轴类,杆类。

工作时受到不同程度的载荷和工作环境的制约,要求零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因此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的大小,选用中碳钢或者合金钢材料(如45号钢、40Cr钢等),并进行正火或者调质处理满足使用需求。

零件受力越大,零件选用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也应越高。

2.以疲劳强度为主时的选材。

交变载荷作用下的零件容易出现疲劳破坏,同时应力集中也是导致零件疲劳破坏的重要零件,如发动机的曲轴、轴承、齿轮等零件,应选用疲劳强度高的材料制作,并合理设计结构形状,制定正确的加工工艺来减少应力集中。

3.以磨损为主时的选材。

(1)在工作条件下,磨损较大,受力小的零件,如各种量具,钻套等,选用高碳钢或者高碳合金钢,进行淬火,低温回火来获得高硬度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满足耐磨需求。

(2)同时承受磨损和交变应力的零件,应选合适表面淬火、渗碳或者氮化后的钢材进行热处理。

手柄要求有较高的力学性能,通过观察发现,手柄是一个硬度高的材料。

查表4-1,可选择45号钢作为手柄材料。

分类名称

牌号

应用举例

说明

碳素

结构钢

Q215A级

B级

金属结构件、拉杆、套圈、铆钉、短轴、心轴、凸轮、垫圈,渗碳零件及焊接件等。

“Q”为碳素结构钢屈服点“屈”字的首位拼音字数,后面的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如Q235A表示碳素结构钢屈服点为235Mpa。

屈服点是表征材料受力后改变与未改变原有力学性能的临界点。

Q235A级

B级

C级

D级

金属结构件,心部强度要求不高的渗碳零件,吊钩、拉杆、套圈、汽缸、齿轮、螺栓、螺母、连杆、轮轴、偰、盖及焊接件。

Q275

轴、刹车杆、螺栓、螺母、连杆、齿轮以及其他强度较高的零件。

优质

08F

10

20

30

35

40

45

50

60

可塑性好的零件,如管子、垫片、渗碳件、、拉杆、卡头、紧固件、冲模锻件、轴套、钩、螺钉、连接器、连杆、横梁、摇杆、键、销、螺栓齿轮、齿条、凸轮、曲柄轴齿轮、联轴器、衬套、轮轴、偏心轮、轮圈、弹簧等。

牌号中的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45号钢即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45%,平均含碳量≤0.25%的为低碳钢;

平均含碳量在0.25%~0.6%之间的为中碳钢;

含碳量质量分数大于0.6%的为高碳钢;

在牌号后面加符号“F”表示沸腾钢。

30Mn

40Mn

50Mn

螺栓、杠杆、制动板、用于承受疲劳载荷零件:

轴、曲轴、万向联轴器、用于高负荷下耐磨的热处理零件,如齿轮、发条等。

锰的质量分数较高的钢,须加注化学元素符号“Mn”。

15Cr

20Cr

30Cr

40Cr

渗碳齿轮、凸轮、活塞销、离合器、较重要的渗碳零件的重要的调质零件(如轮轴、齿轮、螺栓)较重要的调质零件(如齿轮、进气阀、轴、)强度及耐磨性高的轴、齿轮、螺栓等。

钢中加入了一定的合金元素,提高了钢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也提高了钢在热处理时的淬透性,保证金属能在较大截面上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18CrMnT

30CrMnTi

40CrMnTii

汽车上的重要渗碳件,如齿轮汽车、拖拉机上强度特高的渗碳齿轮强度高、耐磨性高的大齿轮、主轴。

铸造

碳钢

ZG230-450

ZG310-570

铸造平坦的零件,如机座、机盖、机体、工作温度在450℃下的管路附件等,各种形状的机件,如齿轮、齿圈、重负荷机架等。

ZG230-450表示工程用铸钢,屈服点为230MPa抗拉强度450Mpa。

表4-1钢

(三)手柄的设计表达分析

手柄CAD零件图(如图3-1)所示。

图4-2

手柄是属于轴类零件,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手柄的结构设计是确定螺杆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为螺杆设计的重要步骤。

它由螺杆上安装零件类型、尺寸及其位置、零件的固定方式,载荷的性质、方向、大小及分布情况,轴承的类型与尺寸,螺杆的毛坯、制造和装配工艺、安装及运输,对螺杆的变形等因素有关。

可根据螺杆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以下是一般轴类零件结构设计原则:

1、节约材料,减轻重量,尽量采用等强度外形尺寸或大的截面系数的截面形状。

2、易于轴上零件精确定位、稳固、装配、拆卸和调整。

3、采用各种减少应力集中和提高强度的结构措施。

4、便于加工制造和保证精度。

(四)、零件视图的选择

1、主视图选择

零件的主视图要尽可能把零件各部分的主要结构反映出来,轴基本上是圆柱体,因此轴的主视图应选用垂直于圆柱轴线的方向作为投影方向,这样既可把各段圆柱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形状大小表示清楚,并且也反映出轴的轴肩、倒角、圆角等工艺结构。

2、其他视图选择

由于轴的各段圆柱可以用尺寸Φ来表示,因此不必画出其左视图或右视图。

根据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其表达方法可归纳如下:

(1)轴线水平,以轴类零件的非圆视图为主视图,平键槽朝前。

(2)用移出断面、局部剖面、局部视图表示各类工艺结构。

(3)对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形状和细小结构可使用局部视图或者局部放大图。

(4)能采用省略、简化画法表达的要尽量采用。

(五)、手柄的尺寸分析

零件在设计、制造和检验时,计量尺寸的起点为尺寸基准。

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等。

1、设计基准:

设计时确定零件表面在机器中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2、工艺基准:

加工制造时,确定零件在机床或夹具中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3、测量基准:

测量某些尺寸时,确定零件在量具中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1)主要的径向尺寸和标准

如图3-1所示,手柄孔Φ10的面和阀体孔Φ10配合

(2)轴向主要尺寸和标准

手柄的轴上主要装配螺套、顶垫和绞杆,为了保证螺纹在啮合时的正确性,其轴向定位就十分重要。

如图3-1,设计时选用螺纹定位螺杆底端为轴向尺寸的设计基准。

表面粗糙度是表征零件表面在加工后形成的由较小间距的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的。

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都有直接影响。

查表4-2,知手柄面粗糙度选用Ra1.6,与顶垫、螺母配合表面的粗糙度选Ra3.2,螺杆上螺纹面级倒角部分表面粗糙度可选用Ra3.2,其他螺孔、圆角等加工面可选用Ra6.3。

表面粗糙度

Ra∕

m

表面形状特征

加工方法

12.5

可加加工痕迹

车、刨、镗、钻、平铣、磨

半精加工表面。

不重要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如支柱、轴、支架、外壳、紧固件的自由表面,如螺栓、螺钉。

不要求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如钻头钻的螺栓孔等表面固定支承表面。

6.3

微见加工痕迹

车、刨、镗、钻、平铣、磨、拉

和其他零件连接而不是配合表面,如外壳、底座盖、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表面,如定心的轴肩。

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

3.2

看不见的加工痕迹

车、刨、镗、钻、平铣、磨、拉、滚压、

接近于精加工、要求定心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表面,如衬套、轴套。

不要求定心及配合特性的活动支承表面,如活动关节、花键结合等。

1.6

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车、镗、拉、磨、立、铣、铰、刮

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如锥形销和圆柱销的表面、普通与6级精度的球轴承的配合面、中速转动的轴承、静连接IT7公差等级的孔,不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表面,如支承热圈、齿套叉形件。

表4-2表面粗糙度

四、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一)配合制的确定

配合是表述两个零件间接触紧密程度的相关术语,通常用来表征孔和轴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

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三种情况: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通过对千斤顶的结构研究可知,螺套和底座之间存在着配合关系,其他零件间不存在配合关系。

螺套与底座之间的配合可依据一下因素来选择:

1、两零件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

2、两零件是维修时必须拆卸的零件;

3、两零件用螺钉固定。

若采用间隙配合,千斤顶在工作时会使螺套与底座间的相对运动,容易使零件因磨损和受力不均而产生机械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若采用过盈配合,拆卸和装备都比较困难。

因此,采用过渡配合。

(二)基准制的选择

选择基准制时,应从结构、工艺、经济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

1、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成为基孔制。

这种制度在同一基本尺寸的配合中,是将孔的公差带的位置固定,通过变动轴的公差带位置,得到各种不同的配合。

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

国家标准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为0,“H”为基准孔的基本偏差。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

这种制度在同一基本尺寸的配合中,是将轴的公差带位置固定,通过变动孔的公差带位置,得到各种不同的配合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

国家标准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为0,“h”为基轴制的基本偏差。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基孔制。

这样可以限制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数量。

基轴制通常仅用于具有明显经济效果的场合和结构设计要求不适合采用基孔制的场合。

根据零件图分析两零件均为非标准件,都需要特别加工。

同时,螺套的外径不存在和其他零件的配合关系,故选用基孔制配合。

(三)公差等级选择

零件加工时的允许偏差由国家标准GB/T180规定,称为尺寸公差或差。

公差等级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公差等级,以利于加工和降低成本。

公差等级可采用类比法选择或者计算法确定。

手压阀不属于精密零件,属于一般性的机械设备,两零件的配合属于一般精密配合,公差等级可考虑IT6~IT7,鉴于IT6的加工要求较高,通常不能用车床加工完成,加工成本较高,故应选用IT7。

当零件尺寸为50~80mm时,公差等级为IT7时,标准公差为30

m。

(四)配合选择

我们已经选定为过渡配合,基孔制。

故初步选定配合为H7/k6。

手柄零件的工艺结构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所具有的的结构是否便于制造,装配和拆卸。

它是评价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

1、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棱角、零件的尖角、棱角处容易产生过热、应力集中,导致裂纹产生。

在设计零件时应将其设计为圆角或倒角。

2、零件截面厚度应力求均匀

零件截面尺寸差别较大时,容易造成冷却速度和组织转变不一致,产生很大的应力,导致较大的变形或开裂。

设计零件结构时,尽量使其各部分厚度均匀一致,如变盲孔为通孔,厚大部位应尽量减薄,在大截面处开工艺孔,合理安排零件上孔洞位置。

3、零件的形状应尽量对称和封闭。

零件的几何形状不对称易造成淬火时冷却速度不同,应力分布不均匀而产生变形,因此应将零件形状对称设计。

4.零件的热处理

金属零件的热处理主要指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再将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过程。

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钢经过热处理后,可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等。

退火:

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

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

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回火: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摄氏度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调质:

调质就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硬度在HBS210~250左右,改善力学性能,可以承受较大载荷。

主轴与轴类材料与热处理选择必须考虑受力大小、轴承类型和主轴形状及可能引起的热处理缺陷.在滚动轴承或轴颈上有轴套在滑动轴承中回转,轴颈不需特别高的硬度,可用45、45Cr,调质,HB220-250,50Mn,正火或调质HRC28-35。

手柄的热处理选用调质HB220~240C,可以使螺杆获得高的韧性和足够的强

五、装配图的绘制

图5-1手压阀装配示意图

(一)、用PROE对手压阀装配图的制作

装配图是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

装配图是了解机器结构、分析机器工作原理和功能的技术文件,也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机器装配、检验、安装和维修的技术依据。

手压阀在结构上我们可以选择布局剖表达。

这样既能清楚的表达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装配关系,也能清楚的表达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如上图5-1所示。

(二)、装配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

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等本图是采取了主视图和左视图来表达的。

2、必要的尺寸:

标注出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装配和安装有关的尺寸。

3、技术要求:

用符号,代号或文字说明装配体在装配,安装,调试等方面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4、标题栏、零件序号及明细栏:

明细栏紧靠标题栏上方画出,是装配图中全部零件的详细目录,其内容包括:

零件序号、代号、名称、数量、材料。

明细栏中的零件序号由下往上填写,若上方位置不够,可移一部分紧接标题栏左方继续填写。

(三)、画装配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确定的表达方案,部件的大小,视图的数量,选取适当的绘图比例和图幅。

画出各视图的主要基准线,如底平面、轴线、中心线等。

2、围绕主要装配干线由里向外,逐个画出零件的图形。

一般从主视图入手,兼顾各视图的投影关系,几个基本视图结合起来进行绘制。

先画主要零件,后画次要零件;

先画大体轮廓,后画局部细节;

先画可见轮廓,被遮部分可不画出。

3、校核、描深、画剖面线。

4、标注尺寸、编排序号。

5、填写技术要求、明细栏、标题栏,完成作图。

(四)、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装配图上标注尺寸与零件图标注尺寸的目的不同,因为装配图不是零件的直接依据,所以在装配图中不需标注零件的全部尺寸,而只需注出下列几种必要的尺寸

1、规格尺寸:

表示机器,部件规格或性能的尺寸,是设计和选用部件的主要依据。

2、装配尺寸:

表示零件之间装配关系的尺寸,如配合尺寸和重要相对位置尺寸

3、安装尺寸:

表示将部件安装到机器上或将整机安装到基座上所需的尺寸。

4、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的外形轮廓的大小,即总长,总宽和总高的尺寸。

为包装、运输安装所需的空间大小提供依。

除上述尺寸外,有时还要标注其他重要尺寸,如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尺寸,主要零件的重要结构尺寸等。

致谢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参考资料的选取、手工图的绘制、AutoCAD的绘制、PROE三维造型及装配仿真、理论分析到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的指导、提供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次报告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师帮我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让我能把设计做得更加完善。

在此期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其次,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他们也为我解决了不少我不太明白的设计上的难题。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课程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

参考文献

[1]廖希亮,陈清奎.计算机绘图与三维造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旭,王积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邢琳,张秀芳主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刘永田,谢宗法主编.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廖念钊,古莹菴编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