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5284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绪论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细菌的生理

细菌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遗传与变异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消毒与灭菌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化脓性细菌

肠道感染细菌

厌氧性细菌

呼吸道感染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螺旋体

支原体和脲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真菌学

病毒学总论

呼吸道感染病毒

肠道感染病毒

肝炎病毒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反转录病毒

其它病毒

朊粒

1

2

0.5

4

3

6

7

合计

46

14

60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细菌分布及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细菌的革兰染色及形态观察

球菌鉴定

肠道杆菌鉴定

细菌的抗酸染色

真菌检验

必做

验证性

综合性

四、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2.掌握: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教学内容】

1.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计划学时】1学时

第一章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2.熟悉: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

3.掌握:

细胞壁的功能、结构、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及意义;

细菌L型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核糖体、质粒等)的组成与功能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定义、功能、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属、种、型及株的概念;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教学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类型:

自养菌、异养菌

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3.细菌的生长繁殖于培养: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及意义

4.细菌人工培养:

培养基概念、分类、培养方法及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现象

5.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菌种、菌属、菌株的概念

【计划学时】1学时

第三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测定毒力的方法;

细菌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传播途径;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

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细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

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

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概念

1.细菌的侵袭力:

侵袭力的概念、侵袭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及细菌的粘附现象

2.毒素: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概念、性质、作用特点;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3.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感染来源(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

4.细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的5种类型

5.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和机制:

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后果)NK细胞及体液因素

6.抗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的特点、常见的兼性胞内菌的种类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DNA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

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

突变的规律及分子基础;

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细菌遗传物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

质粒概念、种类及其特征;

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概念及噬菌体复制特点;

细菌变异机制,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概念及机理

1.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

2.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及耐药性变

3.细菌遗传物质基础:

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概念及其特征、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及溶原性细菌概念;

噬菌体复制特点;

4.细菌变异的机理:

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机理与实例;

F质粒、R质粒的功能

第五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

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和控制措施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

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作用;

微生态平衡及微生态失调的概念;

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机会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1.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2.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

3.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4.机会性感染的概念、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5.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危险因素及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第六章消毒与灭菌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

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紫外线杀菌法及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

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

干热灭菌法:

焚烧和热空气;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用途与机理;

日光、紫外线杀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

3.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七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

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疫苗(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及抗毒素概念

1.细菌学诊断:

标本采集的原则,检验程序和方法;

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2.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疫苗、类毒素的概念;

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

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抗毒素的概念、两种球蛋白

3.细菌感染的治疗

【计划学时】0.5学时

第八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

R质粒的功能

1.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2.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及机制

3.抗菌药物的种类: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

4.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产生钝化酶,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5.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政管理,研制性的抗菌药物,研制质粒消除剂,抗菌药物的“轮休”

第九章化脓性细菌

各类化脓性细菌的防治原则

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1.葡萄球菌: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

(3)微生物学检查:

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程序,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

2.链球菌属:

(1)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

(2)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

致病性:

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微生物学检查;

(3)肺炎球菌:

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微生物学检查

3.奈瑟菌属:

(1)脑膜炎球菌:

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淋球菌:

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计划学时】4学时

第十章肠道感染细菌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

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株及致病物质

埃希菌、志贺菌及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肥达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判读;

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

1.埃希菌属: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

2.志贺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沙门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

4.弧菌:

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

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5.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厌氧芽胞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

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防治原则

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

厌氧芽胞杆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

1.厌氧菌概述:

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培养

2.厌氧芽胞杆菌:

(1)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2)产气荚膜梭菌:

形态特征与染色;

培养特性(厌氧的类型,Nagler反应);

生化反应(分解乳糖的“汹涌发酵”现象);

分型;

致病性;

致病物质(强侵袭力——荚膜、主要的外毒素及其作用特点);

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型别);

微生物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预防的主要措施(早期、及时清创、严格隔离病人);

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毒素血清的应用;

抗菌治疗;

高压氧浸透疗法);

(3)肉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预防的主要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事物进食前煮沸消毒),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血清的应用;

(4)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无芽胞厌氧菌:

概述(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特点);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第十二章呼吸道感染细菌

麻风杆菌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

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Schicktest的原理及意义;

BCG的概念;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特异性预防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1.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

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致病因素-菌体成分(脂类、蛋白质、多糖),所致疾病-肺部感染(原发与继发)与肺外感染;

结核菌素试验原理试验方法、结果、意义与用途;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取、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试验、核酸检测;

特异性预防

2.麻风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3.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白喉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免疫性;

锡克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药物治疗

4.嗜肺军团菌属:

简介(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十三章动物源性细菌

布氏菌属、鼠疫耶氏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布氏菌属的致病性;

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鼠疫耶氏菌致病性

1.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2.布氏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波浪热),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炭疽芽胞杆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

荚膜和炭疽毒素;

所致疾病:

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4.鼠疫耶氏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螺旋体

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显微镜凝集试验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特点、微生物检查方法;

后天性梅毒病程

1.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2.钩端螺旋体:

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

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梅毒螺旋体: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伯氏疏螺旋体:

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物质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支原体和脲原体

支原体的种类

支原体的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

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

1.概述:

概念、形态特征、引起人类疾病的种类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2.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脲原体:

4.穿透支原体:

第十六章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的种类;

贝纳柯克斯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汉赛巴通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培养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

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

外裴氏试验

1.立克次体共同特点与分类

2.概述: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免疫性

3.普氏立克次体:

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

4.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5.恙虫热立克次体:

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

6.贝纳柯克斯体: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7.汉赛巴通体:

第十七章衣原体

衣原体的种类;

肺炎衣原体致病性;

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

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

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

衣原体原体与始体的概念与区别

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

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及抵抗力

2.沙眼衣原体:

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致病性

3.肺炎衣原体:

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4.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

第十八章真菌学

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角层癣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生物学性状;

曲霉、毛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

真菌的培养特性;

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特异性免疫机制;

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致病性、微生物检查、防治原则;

浅部真菌概念、感染特点

真菌的形态结构;

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

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

1.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芽生、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培养(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2.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

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及其致病作用、超敏反应

3.皮肤癣菌的概念、致病特点和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

角层癣菌的概念和所致疾病名;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

4.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

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

曲霉、毛霉和肺孢子菌所致的疾病

第十九章病毒学总论

病毒的分类;

亚病毒:

类病毒、拟病毒、朊粒的概念;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

病毒基因突变株的应用意义;

病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互补作用、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病毒感染的类型;

抗病毒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病毒、病毒体概念;

病毒的结构;

病毒化学组成与功能;

病毒复制周期;

缺陷病毒、缺陷干扰颗粒、辅助病毒的概念;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性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形成包涵体、细胞凋亡、细胞整和与细胞转化);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

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类型;

毒基因重组与重配的的概念;

病毒基因整合的概念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概念,与其它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病毒大小(测量单位);

病毒体的概念,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

2.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sDNA病毒,单正链、单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特点)、成熟与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

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顿挫感染与缺陷病毒)

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4.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分类原则;

亚病毒、卫星病毒、类病毒、朊粒的含义

5.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整合作用

6.免疫病理反应:

抗体介导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7.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传播途径

8.病毒感染的类型:

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9.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的定义、产生、种类与性质、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NK细胞杀病毒机制

10.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CTL、CD4+Th1细胞)

11.病毒的基因组特点;

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病毒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第二十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1.流行性感冒病毒:

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

2.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

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

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3.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

种类(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及风疹病毒)和致病特点简介

【计划学时】2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