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4922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所学校要想得到发展,教育质量非常重要,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网络变革了教师们的学习方式,从行动反思开始,借助教育网站探讨、沟通、交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们开始踏上自我更新和学习的专业发展之路。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3.学校硬件环境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摆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重大任务。

此课题的有效实施以及研究成果将会大幅度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文献综述

  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早已把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途径,特别是美国因特尔未来教育已推广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试行了该项目培训,她不仅是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而且带来了国外新的教学理念和文化观念,引发了我国教师心灵的震撼。

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培训班式”和“专家讲座式”都存在缺陷。

“培训班式”只能使教师学一点技术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后续实践的支持,特别是教师面临着新的教育观念和不同的教学理念的冲击,不能在这种专业发展中得到所需要的发展支持。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有效可行的手段和措施为教师提供多种途径的实践机会,使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借助此课题研究的实施,对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理论及其实践意义等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检验、丰富、完善有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对学校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采用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网络应用、网络教研、学科资源库建设等多种方法手段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内容

1.探索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2.在语、数、外三个学科首先进行网络化校本教研的试验,摸索网络化教研的方式方法,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3.在多学科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深入课堂,探索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能力。

4.总结提炼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究典型案例,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研究提高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5.建立学科网站资源库,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优质课大赛,使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教科研水平。

主要观点

1.教育视野的宽广程度,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实践判断的准确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和保证。

2.教师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快速成长起来,在网络信息的支持下,以他人的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为我所用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这比教师在长年累月的个人经验积累中提取要快很多。

3.“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个人知识”和“同伴互助、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翼,需要共生共长,不能顾此失彼。

4.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信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创新实践过程。

2.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课题组成员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水平。

因此“研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总思路是:

采用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的研究策略。

本课题坚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通过培训、讲座、自己学习,达到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通过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网络教研等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使用能力。

通过研讨、交流、比赛、外出学访等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建立学科网站,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优质课大赛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有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个案分析法:

对本校教师中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教师专业化程度较好的老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出一般规律;

  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为基础,探索如何使用信息手段促进教学,创建优效课堂;

在部分学科进行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等实践活动,创建学校教学资源库。

  经验总结研究法:

对于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摸索方法和途径,并加以推广,推动全校的优效课堂教学。

技术路线:

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博客网站、建立学科网站、教师电子档案等平台、建设教师个人主页→开展与网络教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研究→课堂实录、典型课例分析→教研跟踪、激励、总结与评价。

实施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

2011年5月-2011年7月。

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研究方案,统一认识,进入角色;

上报课题方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修改方案;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实施阶段一:

2011年9月-2012年7月。

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一:

制定阶段达成目标;

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阶段总结;

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实施阶段二:

2012年9月-2013年5月。

深化课题研究,总结前一段时间研究的经验和不足,进行重点研究和深入研究,使研究过乘更加规范合理,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后期总结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7月。

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吴世民,完成了两个市级课题,两篇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主编了《走进课例教学》等多篇专著,2010年又发行了《没有终点的教育》、《飘在寒冬的风里》两本专著。

  课题主要成员葛秀彬曾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几篇。

(1)2003年《加快学校网站建设,促进学校教学和管理现的代化》论文在天津电教发表。

(2)2003年《关于学校网站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被收入教育部《2003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优秀文集》。

(3)200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报告》在天津电教发表。

(4)2006年《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报告》被收入中国现代教育报社《中国名优校长创新全书》并获一等奖。

(5)2007年《从学校实际看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在天津电教发表。

(6)2009年《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于《中国名优校长创新全书》

(7)2009年《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探索》发表于《科学教育家》杂志

(8)2010年《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研究》由现代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发表

  葛秀彬在各种级别的信息技术软件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奖50多项,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1项,负责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在2006年获得全国最高奖——优秀示范奖。

2006年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主要参考文献:

[1]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张际平.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7.1。

[3]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6.2。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题负责人:

吴世民,校长、中学特级教师,2003年被人民日报评为“当代中国改革新闻人物”;

同时被评为邯郸市优秀科研型校长;

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009年,被评为中国教育十大人物。

现为天津市“未来教育家”成员。

完成了两个市级课题,两篇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出版多本专著。

  主要研究人员:

  葛秀彬,中学高级教师,区教育学会电教研究会理事,市、区级兼职教研员。

负责过多项天津市及国家级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2006年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优秀教师。

  郭永强:

教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经验。

参与过许多天津市及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李德生:

研发中心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赵金山:

教务处主任、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杨剑萍:

德育处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其他研究人员:

  韩宝祥:

组宣中心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甄守平:

教务处副主任、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涂德龙、刘新荣、李春华、石晓红、崔志刚、赵春秀、多志静、李树松,李春艳、邢纪庆、李雪云等人是各学科教研组长。

  在年龄结构上,各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可谓老中青三结合。

知识结构涵盖了所有学科,是一个结构合理、组织精良、力量强大的研究队伍。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校长作为课题负责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

校长直接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使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并能保证研究资金的使用。

 

(2)学校具备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如教师人手一台电脑、10兆光纤接入、每个教室都有大屏幕电视并连接校园网及广播电视网。

内外网站、校园电视台网站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视频、图片、文字、声音资料、多种网络应用平台以及教学课件等资源。

 (3)具备一定的研究经验。

我校自2001年建立学校网站以来,学校的网络建设、课件开发、信息技术教科研工作每年都有一定的进步和提高,学校承担过“十五”国家级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此课题获得全国优秀示范奖;

“十五”天津市教育基金项目课题《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研究》,已结题;

“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体系研究》已经结题;

“十一五”天津市课题《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已经结题。

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已有的研究成果,使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4)我校是东丽区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学校具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良传统,教师们的网络应用意识逐步增强,对于网络的依赖逐渐增加,网络应用氛围很浓厚。

网络化办公已不再是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卓有成效地发展起来。

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具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基础。

因此,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于较好地完成此课题的研究工作都充满信心。

同时,也希望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上级部门领导和专家们的帮助与指导。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