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486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x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

电子商务1251吴楸波2220210951

第一章导论

1、通常意义上网络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物理网络,二是关系网络

2、网络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是不同的结和链之间具有互补性

3、与传统经济不同,网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是知识

4、计算机网络是网络经济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底,经济网络是网络经济赖以生存的社会根底

5、就计算机网络本身来看,它是一种新的技术,而就其实质开看,它又是一种新的生产力

6、网络的概念:

P12

从词意学的角度,网络是指由一样的或者不同的事物所组成的纵横交织并相互连接的组织或系统。

在本质上,网络是一种构造,由节和链组成。

在节和链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7、经济网络的概念:

经济网络是由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其他主体具有正的外部性,从而将不同行为主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8、网络经济的概念:

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网上的活动。

广义网络经济:

是指以信息网络为根底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

9、网络经济的特征:

...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

第二章网络经济中的消费者行为

1、梅特卡夫法〔V=n^2–n〕那么说明了网络经济的外部性特性

2.按照卡兹和夏皮罗的观点,"通过消费一样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结果〞,为直接外部性

3.按照卡兹和夏皮罗的观点,"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称为间接外部性

4.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最终会选择其中一种产品而放弃另一种产品

5.网络外部性的原因是因为网络的系统性和共享性

6.信息产品的特性:

〔P17〕

1〕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产品的劳动消耗是一种智力劳动,消耗的多少因人而异,本钱不确定,价值也不确定。

信息产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判断,是一种主观价值,无法用统一的尺度衡量。

2〕使用价值的间接性,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表达在使用过程中而是表达在使用的结果上,并且在不同人手中使用价值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为个人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同,所得到的使用价值也不同。

3〕使用价值的时效性,当别人都不掌握这一信息时,利用这一信息获得的可能性最大。

随着掌握这一信息的人数的增加,其获得利益的时机也随之而减少,如果人人都掌握了,那么它的价值也就根本消失了。

4〕价值让渡的可重复性,生产者将信息产品出售后,并不是去对产品的所有权,同一产品还可以继续卖给其他人。

可以重复让渡是因为信息和知识具有共享性。

7.外部性的概念:

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萨姆尔森:

外部性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本钱或收益,即本钱或收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本钱或收益并未由引起本钱或承受收益的人加以偿付。

8.网络外部性的概念和类型:

P34

网络外部性是指由网络需求方规模扩大引发的一种规模经济,即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使用者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效用增量。

类型:

直接外部性〔通过消费一样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所产生的外部性〕间接外部性〔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加,同时产品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正网络外部性〔指一个人对某一产品的使用给其他人带来的效用即收益增加,梅特卡夫定律说明的网络外部性就是正的网络外部性。

通常所说的网络外部性一般都属于正的外部性。

负网络外部性〔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种产品的使用给他人带来的效用减少即损失,显然这种负网络外部性也是存在的。

如当一个网络容量到达饱和时,新增加的使用者使网络拥塞,导致他人使用的速度下降甚至无法使用。

9.需求方规模经济的概念:

P22

需求方规模经济是指一项产品或效劳的价值是由对这项产品或效劳的需求者的人数决定的,采用某项产品或效劳的人数越多,这项产品或效劳的价值就越大。

需求方规模经济意味着需求的规模越大,边际效用就越高。

第三章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

1、从本钱构成看,信息产品具有高固定本钱、低可变本钱的特性

2、信息产品的本钱构造表现为平均本钱递减,边际本钱递减

3、对于信息产品,其价格形成于边际收益与平均本钱相交的一点

4、信息产品具有类似于公共物品的属性

5、信息产品不能用边际分析方法求出其生产者的均衡解

6、信息产品不存在一个最大化的利润

7、竞争性垄断市场的特点:

P52

1〕置换率高竞争性垄断市场中,不仅存在在位者,还存在许多潜在进入者,在他们中间,谁能占据垄断位置的不确定性大,在位者的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潜在进入者所取代

2〕需求主导虽然在位者具有了暂时的垄断地位,但在位者对价格并不具有完全控制权,即并不能够随意的决定价格,对价格的控制主要取决于消费者价值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3〕技术决定在众多的竞争者之间,谁能够在竞争取胜并占据垄断位置,技术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谁能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谁就可能获得垄断地位,而当其他潜在进入者技术实现超越,就有可能取代在位者的垄断地位。

4〕增产降价垄断者不仅不能限产提价,反而要增产降价。

因为如果在位者像一般的垄断者一样限制产量并提高价格,潜在进入者就会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并有可能取代在位者的地位。

8、网络经济中的垄断不同于传统经济,政府对网络经济的垄断应区别对待。

9、正反响的概念:

P43

正反响是指一种力量的增加会使另一种力量的增强,两种力量的运动方向一致,系统呈现出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

10、标准的类型:

P61

1〕根底标准属于公共标准,由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

2〕要素标准属于非公共标准,它常常是由于一个或数个厂商垄断了市场,从而迫使其他厂商承受其专有技术所形成的事实上的标准

11、影响标准确立的因素:

P63

1〕用户基数即由以往的用户所形成的产品使用规模。

到达一定的规模,是网络效应的前提。

因此,标准竞争必须以一定的用户基数为前提。

当用户基数到达一定的量,拥有该技术的企业就会通过自我增强机制而成为产业的主导者。

2〕兼容性是指不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或效劳在技术上相互融合的程度。

兼容分单向兼容和双向兼容。

单向兼容只增加一方的用户基数,双向兼容使双方的用户基数都增加。

一种基数的兼容性如何,会直接影响用户基数的大小,从而影响标准竞争的结果。

第四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1、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在图上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P67

2、信息产品的需求曲线在图上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信息产品的供给受价格的影响很小

4、信息产品的需求受价格的影响很小

5、在网络经济中,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一点为临界点

6、由于正反响机制的作用,网络经济中的法那么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7、一般而言,网络市场上的价格弹性要高于传统市场

8、一般而言,网络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要低于传统市场

9、网络市场上的价格离散高于传统市场是因为采取企业定制化生产

10、过高的物流配送本钱,是造成目前网络市场价格水平偏高的原因之一

11、市场均衡的概念:

在某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供给的数量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正好相等。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没有动力去改变这种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市场到达均衡。

12、锁定的概念:

13、网络经济中市场均衡的特性:

P42

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

1)路径依赖的涵义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

是指一个具有正反响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开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简而言之,路径依赖就是过去的开展对现在和将来开展的影响。

布赖恩·阿瑟:

报酬递增导致正反响,它使经济中出现许多均衡点,并且没有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市场从诸多可能的结果中挑选出来的结果,一定是"最优的〞结果。

而且,一旦某种随机事件选择了某一条路径,这种选择就可能被"锁定〞在该路径上,而不会选择更先进或更适宜的其他路径。

3〕正反响条件下市场均衡的特性

正反响条件下,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呈现以下特点:

〔1〕不可预测性

报酬递增导致多重均衡,终究哪种结果能被选中,事先不可预测。

〔2〕非遍历性

即过去的事件对现在和将来有重要影响,系统具有强烈的滞后效应。

〔3〕潜在非效率

动态演进中的某种路径就福利意义而言,可能是"劣等的〞,而不是"最优的〞。

14、网络经济下市场均衡的实现:

P49

正反响有一个临界点。

在临界点之下,是一种负循环。

只有突破临界点,才能进入正循环。

正循环不能自动实现,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安排。

1〕产权制度保障

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可复制,可共享,因而产权的界定一定存在困难。

如果产权得不到有效的界定,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无须任何代价就能得到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没人愿意出钱购置产品,不能形成有效需求。

解决方法:

明晰信息产品的产权,并给予切实的法律保护。

2〕市场制度保障

与一般产品不同,正反响意味着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成功,因此最有必然形成独家垄断。

而垄断又是正反响的条件。

因为只有在垄断的情况下,在到达临界点之后,企业仍能够按照需求定价。

而此时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一旦超过临界点后有超额利润,就会有新企业参加,竞争使价格下降,企业只能按照价格定价,最后大家都没有利润,重新回到临界点以下。

解决方法:

允许垄断的存在,维持竞争性垄断

15、网络经济中福利水平提高的原因P61

〔1〕网络经济的正外部性和锁定效应

〔2〕网络经济息或技术要素的作用

〔3〕网络经济中产品的多重差异性定价

〔4〕网络经济中更高的市场效率

16、作图并说明在正反响机制作用下网络经济中的"反市场均衡〞P37

在正反响作用下,当供给与需求偏离均衡点时:

供>求→价格下降→供上升求下降→供>>求

供<求→价格上升→供下降求上升→供<<求

以上即所谓的"反市场均衡〞。

17、作图并说明在正反响机制作用下,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原理P12....

18、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分析方法,说明网络经济下的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P58

〔1〕网络经济中的消费者剩余

网络经济边际效用递增,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不断增加,支付意愿增加,消费者剩余也不断增加。

〔2〕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剩余

网络经济边际本钱递减,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规模,规模扩大,生产者剩余也不断增加。

结论:

在网络经济中,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了。

第五章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及其治理

1、虚拟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优势资源整合和市场快速响应

2、交易费用理论依然可以解释网络化组织

3、与合作博弈相比较,非合作博弈是一种零和博弈

4、与非合作博弈相比较,合作博弈是一种正和博弈

5、按照威廉姆森的契约理论,当交易经常进展和投入高度专用型时,宜采用双边治理

6、与企业治理和市场治理所不同,网络治理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依靠契约

7、新三分法的企业治理框架,是在老三分法企业治理框架的根底上,增加了网络治理

8、所谓网络治理,是指通过企业关系网络进展治理

9、由于正反响机制的作用,网络经济中的法那么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10、勒巴夫、布兰登勃格在波特的纵向价值链根底上,增加了竞争者和互补者,从而构成立体价值链

11、业务外包的概念P16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相对优秀的资源,将一些非核心的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机构,利用它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12、战略联盟的概念P16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相互之间进展的合作安排,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改进其竞争地位和绩效,进而实现其战略目标。

13、超市场交易的概念P25

超市场交易:

是指除了市场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