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4743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党史重点内容Word格式.docx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第一次国共合作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战胜日益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160多名代表中有20多名共产党员。

这次大会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1)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大会审议并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民权主义中强调了国家的民主权利应为"

一般平民所共有"

;

民生主义则以"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为两大原则。

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

耕者有其田"

的口号。

这一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也被称为"

新三民主义"

,它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纲领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2)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会议通过了允许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章程条文;

决定大力吸收工农分子加入国民党,积极开展农工运动,扶助工农革命团体的发展。

  (3)按照国共合作的精神选举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

在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分别担任了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占全体委员人数的1/4。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随后兴起的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4.八七会议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

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7年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发动了广州起义。

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

所有这些起义,它们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使土地革命斗争的口号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组织和保留了一部分革命武装,为后来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由于受到坚持"

城市中心论"

的"

左"

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结果遭到强大敌人的围攻,受到重大损失和失败。

其中只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攻打浏阳等县城受挫后,改变了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动转移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受到党内外有"

右倾思想的人的反对和怀疑。

为了回答种种疑问,从1928年10月开始,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通过进一步总结经验,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完善了这一道路理论。

  毛泽东在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首先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其可能性是:

中国是一个被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有一些受大革命影响、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

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

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有党的正确领导。

其必要性是: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只有进行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反动统治力量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其次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朱德、周恩来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条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分析了"

倾领导者的军事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

围剿"

胜利的战略战术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1931年9月以来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1)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

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在极端紧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召开的,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能自己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从此,共产党和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7.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北平学生在1935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由此开始的一二·

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这一策略总路线作了精辟阐述。

决议和报告指出:

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就迫使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民起来参加抗日民族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有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其另一部分可能保持中立态度。

地主买办阶级由于其依靠不同的帝国主义"

主子"

,也有一部分会参加抗日。

因此,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会议还对党的政策作了若干调整,并明确提出了中共要在抗战中加强组织建设,争取实现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路线,保证了党在新形势下运用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团结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8.延安整风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为整风运动的开展作了思想动员。

1942年春开始了全党普遍整风后,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报告,明确提出了整风运动的任务、方针和方法。

整风运动的内容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只有反对主观主义,才能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

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整风运动的方法是通过学习,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使全党掌握了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战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整风运动还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的好形式、好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9.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随着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的发表、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及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立即向日伪军发动猛烈反攻,解放县以上城市150余座。

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

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

终战诏书"

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向盟国代表签署投降书。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0.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会议作了重要报告。

毛泽东的报告主要内容是:

①指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最后夺取这个胜利的方针。

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③阐述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各方面的政策。

④估计了革命胜利后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关于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会议要求全党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制定了党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中共成立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最高纲领、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中共三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

5.中共五大

1

6.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中共六大

8.三湾改编:

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9.古田会议

10.遵义会议:

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

抗日统一战线、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革命战争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

党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4.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

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6月1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

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

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两个务必

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

(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7.中共八大:

国内主要矛盾

(第一次会议)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归结为: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18.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0.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

1978年12月18--22日北京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

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29日北京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

和"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理论。

(注意:

《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

毛泽东思想"

的科学含义即是根据《决议》及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界定的。

23.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11日北京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

"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24.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25.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2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