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425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银行消费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我国消费信贷空间广阔,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4

1、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升级4

2、消费观念转变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机遇5

3、消费杠杆过低释放发展潜力6

4、消费信贷轻资本高回报,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8

二、防患未然,韩台卡债危机引以为戒8

1、酣战消费贷市场,居民贷款杠杆率激增9

2、经济发展受阻,GDP增速放缓12

3、市场准入放宽,发卡机构过度竞争13

(1)台湾:

引入外资银行13

(2)韩国:

政策引导支持消费金融发展14

4、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风险监管机构管制滞后16

三、我国现状:

产品体系日渐丰富,资产质量整体可控18

1、产品:

规模快速增长,体系丰富化18

(1)信用卡贷款依然是银行消费信贷增长的主要来源19

(2)新兴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涌现,审批时效不断提升19

2、渠道:

线上渠道成为逐鹿焦点20

(1)商品交易平台21

(2)金融投资平台21

(3)融资服务平台21

3、风控:

资产质量可控,征信保驾护航22

(1)消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可控22

(2)中国征信的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23

消费信贷空间广阔,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在外部政策面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内部居民消费观念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且从国内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来看,仍有巨大空间可以挖掘。

截至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占23%,如若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贷款不到5%(vs国外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占贷款比重一般在25%左右)。

根据我们的测算,保守假设未来5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居民消费信贷与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提升至22%左右,到2021年,国内非住房消费信贷的存量规模将超过10.3万亿(vs2015年末4.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对银行而言,消费信贷兼具轻资本高回报的特点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未来银行将战略重心更多向零售迁徙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的突破口。

防患未然,韩台卡债危机引以为戒。

我们通过对近年来海外由消费信贷所引发的危机案例进行分析,为当下快速成长的消费信贷市场提供参考。

回溯韩台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的过度开展和监管机构的缺位。

在监管宽松环境下,发卡机构以逐利为先,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发卡机构仅仅关注发卡量、信贷规模等指标,忽略了对于客户质量的关注和风险把控。

居民的信用卡贷款杠杆率不断攀升,隐含的风险逐渐累积,在危机爆发期间,韩国、台湾的居民贷款杠杆率高达25%。

当经济景气度逆转,持卡消费者的账款拖欠率不断攀升,最终导致信用泡沫破裂,发卡机构蒙受了损失。

就我国情况而言,在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我们认为参与机构不应一味关注客户流量,而是要明确服务的目标群体,提供与目标客户特点相匹配的服务,以质取胜。

产品体系日渐丰富,从传统走向多元。

过去几年国内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呈上升趋势,16年上市银行口径(剔除次新股)消费信贷(含信用卡分期)增速接近20%,银行之间竞争也趋于激烈,类似浦发、中信、兴业等原先以对公业务见长的银行也开始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倾斜。

未来消费信贷市场将从原来单一化的信用卡分期模式走向多元,产品体系的丰富性、获客渠道的广泛性以及审批放款的时效性都会成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在消费贷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贷的质量也不容忽视。

近几年,我国消费贷整体的不良率虽有小幅提升但仍在低位,并且明显优于对公业务的表现,尽管危机二字言之尚早,但应防患于未然,谨防韩台卡债危机的再一次上演。

一、我国消费信贷空间广阔,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1、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升级

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其中重要支柱。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来看,消费对于GDP的贡献长期占比在50%以上,美国更是达到接近70%,居民消费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比之下,我国的个人居民消费贡献度偏低,个人部门消费对GDP的贡献度仅4成不到,较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过去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需要有所改变,以寻求更为可持续和均衡的发展方式。

因此我们看到了2014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成为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给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消费观念转变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机遇

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国内消费的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年轻人消费的占比不断提升,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引致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将给消费金融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比于以往国内居民保守消费、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族群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也从生活必需品逐步升级到更加高端的品类,比如美容护肤,显示出年轻族群更舍得花钱用于物质享受,消费模式也开始由保守消费向提前消费转变。

可以预见,随着年龄结构变化的持续,消费主体向80、90甚至95后迁徙,未来的消费金融需求也将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

3、消费杠杆过低释放发展潜力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空间可以挖掘。

截至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占23%,如若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贷款不到5%(vs国外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占贷款比重一般在25%左右)。

而从消费信贷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我国虽然近年来攀升较快,从2004年的2%提升至2016年的17%,但仍明显小于欧美地区国家20%以上的占比水平,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14年至16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稳定在每年同比增10%的水平,我们假设未来5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依然维持在10%,并保守假设居民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比重每年提升1%(到2021年占比22%),那么到2021年,我们非住房消费信贷的存量规模将超过10.3万亿(vs2016年末4.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20%左右。

(纵轴是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速,横轴是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4、消费信贷轻资本高回报,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总量的增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从而带动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的放缓。

今年以来随着MPA的落地以及本轮业务监管检查的推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家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张将被大致约束在一个窄幅区间,过去几年通过规模跨越式扩张驱动业绩快速增长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

这就需要各家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平衡规模与效益,最大化单位资产投放所带来的产出。

可以看到,消费信贷兼具轻资本高回报的特点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未来银行将战略重心更多向零售迁徙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的突破口。

二、防患未然,韩台卡债危机引以为戒

自2015年开始,消费金融试点全面放开,中国的消费市场开始逐渐进入爆发期,而个人消费信贷为这片蓝海的突破口急速升温,市场各方的竞争态势不言而喻。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与韩国消费贷市场也曾高速发展,并且分别在2005年和2001年成就巅峰,但却在2005年底和2002年爆发了卡债危机。

我们试图将这两次的卡债危机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以及政策背景,分析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点,为当下快速发展的消费贷市场提供参考,防患于未然。

因为缺少台湾现金卡的相关数据,我们的分析将侧重于个人信用卡贷款业务。

总结韩台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可以归因为经济波动、信用卡(以及台湾的现金卡)的滥发现象和监管不当。

在监管环境宽松背景下,发卡行仅考虑市场占有率,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发卡行仅仅关注发卡量(巅峰时期人均发卡量高于4张)、循环信用余额量等指标时,忽略了对于客户的“质”、信用贷款的风险把控。

居民的信用卡贷款杠杆率不断攀升,隐含的风险逐渐累积,在危机爆发期间,韩国、台湾的居民贷款杠杆率高达25%。

而危机爆发之前,相关的监管部门并没有出台风险管控政策,国家的征信系统也并不完善,叠加经济景气逆转,持卡消费者的账款拖欠率的不断攀升,信用泡沫破裂,发卡行不可避免遭受了损失。

1、酣战消费贷市场,居民贷款杠杆率激增

台湾和韩国消费贷市场兴起的背景并不全然相似。

台湾地区信用卡与现金卡(双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消费金融市场之所以获得银行的青睐,主要的原因包括:

(1)企业信贷需求不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企业大量向大陆转移,叠加亚洲金融危机,银行的传统对公业务需求低迷;

(2)个人消费需求提高:

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中产阶级逐渐壮大,成为社会主体。

不断提高的收入促进了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

(3)传统业务利差收窄: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传统业务的利差不断收窄,银行将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韩国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则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国政府进行了国内经济的调整与转型,决定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政府鼓励个人消费,更是倡导消费者和商家选择信用卡的结算方式,因此在短短两三年间,韩国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

从人均持卡量的角度,我们就可窥见台湾和韩国的卡贷市场的发展速度。

由于信用卡业务同质化的特点,台湾的金融机构竞争激烈,许多银行以各种优惠方式推销,鼓励透支消费。

据统计,台湾的人均持卡数(信用卡流通卡数/劳动人口)在2005年达到了4.4张。

同样的,韩国政府一系列信用卡宽松政策的推出,鼓励居民大幅消费,信用卡的数量从1999年不到3900万张快速扩张至2002年超过一亿张,人均持卡量从1.5张增至4.6张。

然而,在消费贷市场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的是两个区域居民贷款杠杆率的不断攀升。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居民信用卡杠杆率=个人信用卡贷款余额/私人消费”来表示,解释为个人消费中选用信用卡方式消费的占比,能够表示个人对于信用卡使用的偏好。

当韩国和台湾的信用卡杠杆率水平达到25%以上时,实际上已经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此时再叠加宏观经济的放缓,政局不稳定等因素,消费者还不上款的概率大增。

在信用卡盛行阶段,台湾的现金卡市场也在如火如荼开展,现金卡主要为客户的应急需求服务。

根据资料显示,现金卡的申请只需要完成现场基础资料填写,无需担保,五分钟就能拿卡,并且为客户提供1至30万元新台币(以2000年汇率折算,约为人民币0.3万~7.9万元)不等的现金卡贷款。

如果考虑到现金卡的贷款余额,台湾的杠杆率或许进不止此。

2、经济发展受阻,GDP增速放缓

杠杆率的不断攀升,说明了存在的风险隐患增长,然而引爆台湾消费贷款市场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危机之前当地经济发展受阻。

居民对借贷消费偏好上升的同时,收入无法得到保证,还款能力衰退,因此信用卡拖欠率不断上升,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台政局轮替带来经济冲击。

台湾的经济增速在1991年~2000年期间,基本维持在6%以上的水平。

然而在2001年,台湾的经济形式急转直下,GDP同比增速为-1.26%。

经济负增长的背后,主要是政治因素的影响。

2001年陈水扁政府上台,岛内政党轮替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市民的信心和经济的稳定性。

2001年,台湾的失业率飙升至4.57%,此前失业率都保持在3%以下,尽管2001年之后失业率有所回落,但基本在4%以上。

政局的动荡,经济的不稳定,都为之后卡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而对于韩国,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GDP增速在1999年-2001年期间持续放缓,甚至在2001年降到6%以下,这几年也是韩国消费贷市场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