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外币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七章外币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外币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币支付凭证,如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其他外汇资金。
(二)外汇市场和外汇汇率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实现不同国家货币之间兑换的场所。
外汇汇率:
在外汇市场中,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或汇价。
汇率表明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1.汇率的标价方法。
汇率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表示方式。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
如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1=¥8)。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如1元人民币可兑换0.125美元(¥1=$0.125)。
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采用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汇率上升
$1=¥8
$1=¥8.4(本国货币贬值)
¥1=$0.125
¥1=$0.130(本国货币上升)
汇率下降
$1=¥7.6(本国货币上升)
¥1=$0.115(本国货币贬值)
2.汇率的种类。
外汇汇率按不同的标志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外汇经纪银行角度,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2)按固定与否,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3)按外汇买卖成交期,可分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4)按管制的程度不同,可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5)按会计处理角度,还有记账汇率和账面汇率、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之分。
四、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各外币账户、外币报表的各项目由于记账时间和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
汇兑损益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和外币报表折算汇兑损益两种。
外币交易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分为已实现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和未实现外币交易汇兑损益。
第二节外币交易会计
外币交易业务所涉及的外币债权债务账户,由于发生和结算采用不同汇率进行折算,会产生差额。
对于这种折算差额是否要确认当期损益,还是调整原来业务的相应账户,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两种方法,即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
一、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
程序
单项交易观
两项交易观
定义
把购销业务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单一交易的两个阶段,由于汇率变化引起的汇兑损益作为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调整项目
以交易发生作为交易完成的标志与账款结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汇率变动不影响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作为汇兑损益确认。
方法
当期确认法、递延法
特点:
(1)手续麻烦,特别在跨年度的、间隔期较长的结算业务中,要追溯和调整原购销账户难度较大;
(2)不单设账户反映汇兑损益,不能清晰地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3)对于货币之间兑换产生的汇兑损益单独设账反映,而对购销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却不予反映。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处理外币业务时,采用两项交易观。
对汇兑损益的处理采用了当期确认法。
(三)汇兑损益的处理原则
1.企业外币兑换、外币交易中发生的汇兑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财务费用”账户货单设“汇兑损益”账户列支。
2.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等发生的汇兑损益,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可按有关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
在这之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
3.企业为购建无形资产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
4.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应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终止清算期间发生汇兑损益计入清算损益。
5.企业接受投资时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资本公积;
企业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外币投资,发生的汇兑损益应暂时计入资本公积,待到对该投资进行处置时,再将其转入处置当期的损益中。
二、外币交易会计的记账方法
外币交易会计的记账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外汇统账制和外汇分账制。
(一)外汇统账制
外汇统账制是一种以本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的记账方法,即以人民币为记账单位来记录所发生的外汇交易业务,将发生的多种货币的经济业务,折合成人民币加以反映,外币在账上仅作辅助记录。
我国除了有外币业务的金融企业外,其他企业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事项应设置外币账户进行核算,包括外币现金、外币存款、外汇借款、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等账户。
这类账户应采用复币式记载,除了登记外币金额、汇率外,还应同时折算为人民币记账。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在外币统账制下,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因此,必然涉及到折算汇率的选择问题。
我国采用的核算原则:
a.接受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要按规定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主要内容是:
对于实收资本账户的折合,有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算;
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时的汇率折算,对应的资产账户均应采用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算。
由于资产账户与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所采用的折算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b.除接受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要按规定汇率折算外,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采用的折算汇率应为业务发生当日的汇率。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月月初的汇率。
c.期末应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或称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按期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按期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按此汇率折算前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1.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汇兑损益的计算有逐笔结转法和集中结转法两种。
逐笔结转法是指企业对每一笔外币业务,均应按业务发生日市场汇率或期初汇率入账,每结算一次或收付一次,依据账面汇率计算一次汇兑损益,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再按市场汇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期末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当期汇兑损益。
在这种方法下,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增加采用企业选用的市场汇率折合,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减少选用账面汇率进行折合,其账面汇率的计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
集中结转法指企业对外币账户平时一律按选用的市场汇率(业务发生日汇率或期初汇率)记账,平时不确认汇兑损益,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外币账户的余额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期末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集中计算一笔汇兑损益。
逐笔结转法和集中结转法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逐笔结转法
集中结转法
随时查找或计算账面汇率,较为复杂。
平时不需计算汇兑损益,而是将汇兑损益的计算工作集中在期末。
外币业务不多的企业
适用于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
(二)外汇分账制
外汇分账制也称为原币账法,是指在外汇交易发生时直接用原币记账,平时不进行汇率折算,也不反映记账本位币金额,如果涉及两种货币的交易,则用“货币兑换”科目作为两种货币账务之间的桥梁,分别与原币的有关账户对转,期末,应将所有以外币记账的各账户全部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并汇总确认汇兑损益。
有外币业务的金融企业采用这种方法。
(三)外汇借款和偿债基金的核算
1.外汇借款
(1)短期外汇借款,
利息记入“财务费用”账户,可以预提,也可以在归还时一次列支,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2)长期外汇借款大多用于购制固定资产或兴建工程,
1)取得借款时,借:
在建工程(等有关账户),
贷:
长期借款(按当日市场汇率或期初市场汇率折算),
2)按期计提利息及计算汇兑损益时,借: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长期借款
3)归还借款时:
借:
银行存款
4)汇兑损益——工程成本或当期损益。
2.偿债基金是为减少汇率变动风险而提取的一项用于偿还外债的资金。
来源主要有三个:
按外债余额的一定比例以人民币向银行购汇,建立偿债基金;
从现汇账户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偿债基金;
按国家批准的专项还贷出口收汇作为偿债基金。
偿债基金应专户存储,不得挪用。
第三节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报表折算的目的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规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
外币报表折算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提供特种财务报表,用以满足有关方面和人士的特殊要求,特别是为了使习惯持不同货币观念的报表使用者更便于理解,而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财务报表,折算成其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财务报表。
第二种目的是为了编制合并报表而进行的外币报表换算,这主要适用于跨国经营的控股公司与其在国外附属公司财务报表折算后合并的需要,也是合并报表的先决条件。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主要涉及两大会计问题:
其一是选用何种汇率对外币会计报表项目折算;
其二是对由于外币会计报表中各项目采用不同的折算汇率而产生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如何处理。
选用不同的汇率以及对外币折算差额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折算方法。
目前国际上常用折算方法包括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和时态法。
(一)现行汇率法
报表项目折算汇率选择
资产负债表项目:
资产、负债—现行汇率(期末汇率)
所有者权益——历史汇率折算,
未分配利润——为轧算的平衡数。
损益表中的项目:
收入和费用——编表期内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折算差额——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并逐年累积下去;
或者计入当期损益。
优点:
1、现行汇率法简单易行,资产、负债项目乘上一个常数,
2、折算后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之间仍能保持原有的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3、折算过程中,不体现会计政策,不改变报表性质,仅仅改变表述形式
缺点:
1.该方法假定附属公司以所在国货币表示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项目都要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其次,在历史成本模式下,以现行汇率折算一项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折算后的金额既不是以母公司所在国货币表示的历史成本,也不是外币的历史成本,既不是现行市价,也不是可变现净值,因此,在理论上缺乏依据,并导致外币报表的某些项目的实际价值收到歪曲,从而影响合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适用范围:
现行汇率法一般适用于国外独立经营的经营实体及国内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这类企业一般不是母公司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汇率变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母公司的现金流量,报表折算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报表使用者的理解,因此,要求折算后的会计报表应尽可能地保持国外子公司外币报表所反映的比例关系。
(二)流动与非流动法
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现行汇率折算;
非流动的资产和负债——历史汇率折算,
未分配利润项目为轧算的平衡数;
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历史汇率折算外,
其他项目——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报表折算损益处理
外币折算差额:
折算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折算净收益——予以递延,列入资产负债表,用以抵消未来会计年度可能发生的折算损失。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
1.划分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并使其分别采用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进行折算缺乏理论依据;
2.按历史汇率折算属于非流动负债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掩盖了它们所承受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时,对流动资产按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意味着应收账款、存货等都应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这对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存货是不恰当的,因为存货与固定资产一样,在按取得日的历史成本和历史汇率折算后,就与以后的汇率变动没有关系了。
因此,这种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货币与非货币法
货币性项目——现行汇率折算,
非货币性项目——历史汇率折算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历史汇率折算,
未分配利润——轧平的平衡数。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都属于货币性项目)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项目:
与流动与非流动法相同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
外币折算——当期损益。
这一方法较流动与非流动法有较大改进,能够反映汇率变动对不同资产、负债项目的影响,
如对非货币性项目的存货按历史汇率折算,可以避免存货价值在折算后产生的不合理情况,
对于货币性项目的长期负债按现行汇率折算,能够及时在本期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负债额的影响。
在确定各项目的折算汇率时所依据的仍是对报表项目的分类,而没有充分的依据说明这种分类与不同折算汇率的选择之间的直接关系。
外币报表的折算涉及的主要是会计计量问题,而不是分类,因此,货币与非货币法没有解决外币报表折算的实质问题。
(四)时态法——按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折算
现金、应收和应付款项——现行汇率折算
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汇率折算,
现行价值计量——现行汇率折算,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历史汇率折算
未分配利润——轧算的平衡数;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收入和费用项目——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折算,(交易经常且大量发生,也可采用当期简单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折旧费和摊销费用——历史汇率折算
时态法的一般折算程序:
1.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应收或应付(包括流动与非流动)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为母公司的编报货币。
2.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按历史成本表示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要按历史汇率折算,按现行成本表示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要按现行汇率折算。
3.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按形成时的历史汇率折算;
未分配利润为轧算的平衡数字。
4.对外币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项目,收入和费用项目要按交易发生日的实际汇率折算。
但因为导致收入和费用的交易是经常且大量地发生的,可以应用平均汇率(加权平均或简单平均)折算。
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则要按取得有关资产日的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折算。
时态法是针对流动与非流动法和货币与非货币法提出的方法,其实质在于仅改变了外币报表各项目的计量单位,而没有改变其计量属性。
它以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作为选择折算汇率的依据。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折算汇率的选择有一定的灵活性。
它不是对货币与非货币法的否定,而是对后者的进一步完善,在完全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时态法和货币与非货币法折算结果完全相同,只有在存货和投资以现行成本计价时,这两种方法才有区别。
不足:
1、它把折算损益包括在当期收益中,一旦汇率发生了变动,可能导致收益的波动,甚至可能使得原外币报表的利润折算后变为亏损,或亏损折算后变为利润;
2、对存在较高负债比率的企业,汇率较大幅度波动时,会导致折算损益发生重大波动,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平稳。
3、这种方法改变了原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据此计算的财务比率不符合实际情况。
时态法多适用于作为母公司经营的有机作成部分的国外子公司,这类公司的经营活动是母公司在国外经营的延伸,它要求折算后的会计报表应尽可能保持国外子公司的外币项目的计量属性,因此采用时态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例题
(一):
资料:
某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采用当日汇率作为记账汇率,各有关外币账户12月初余额如下:
原币
汇率
人民币
银行存款——美元户
12000美元
8.30
99600元
银行存款——港币户
5000港币
1.10
5500元
银行存款——美元偿债基金户
1000美元
8300元
应收账款——美元户(甲企业)
3000美元
24900元
应付账款——美元户(乙企业)
4000美元
33200元
12月份发生的与外币有关的经济业务有:
(1)12月1日,向甲企业出口产品一批,售价10000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1元。
(2)12月5日,向乙企业进口一批材料,价款8000美元,货款尚未支付,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5元
(3)12月10日,收到甲企业上月所欠货款3000美元,列作企业的偿债基金,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4元。
(4)12月12日,以2500美元支付外方人员工资,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3元。
(5)12月17日,支付上月所欠乙企业货款4000美元,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5元。
(6)12月22日,从美元存款户支出5000美元兑换人民币,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4元,外汇指定银行的美元买入汇率为8.33元。
(7)12月25日,借入短期借款50000港币存入银行,当日港币的市场汇率为1.09元。
(8)12月26日,收到某外商投入全新设备一套,价值5000美元,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4元,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8.40元。
(9)12月28日,用20000港币兑换成美元,当日港币的市场汇率为1.12元,当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2元,外汇指定银行的港币的买入汇率为1.10元,美元的卖出汇率为8.30元。
(10)12月31日,美元的市场汇率为8.33元,港币的市场汇率为1.10元。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2.登记各外币账户,并按月末汇率调整账面人民币余额,确认汇兑损益。
例题
(一)答案:
1.借:
应收账款——美元户(US$10000×
8.31)831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83100
2.借:
物资采购(US$8000×
8.35)66800
应付账款——美元户66800
3.借:
银行存款——美元偿债基金25020
应收账款——美元户(US$3000×
8.34)25020
4.借:
管理费用(应付工资)(US$2500×
8.33)20825
银行存款——美元户20825
5.借:
应付账款——美元户(US$4000×
8.35)33400
银行存款——美元户33400
6.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户(US$5000×
8.33)41650
汇兑损益50
银行存款——美元户(US$5000×
8.34)41700
7.借:
银行存款——港币户(HK$50000×
1.09)54500
短期借款——港元户54500
8.借:
固定资产(US$5000×
8.34)41700
资本公积300
实收资本(US$5000×
8.40)42000
9.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US$2650.60×
8.32)22053
汇兑损益347
银行存款——港币户(HK$20000×
1.12)22400
10.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517
——港币户900
应收账款——美元户320
贷:
应付账款——美元户40
短期借款——港币户500
汇兑损益1197
日期
业务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余额
月
日
美元
12
1
月初余额
12000
99600
4
支付外方人员工资
2500
8.33
20825
9500
78775
17
5
支付购货欠款
4000
8.35
33400
5500
45375
22
6
兑换人民币
5000
8.34
41700
500
3675
28
9
港币兑换美元
2650.6
8.32
22053
3150.6
29728
31
月末调整
517
26245
港币
25
7
借入短期借款
50000
1.09
54500
55000
60000
20000
1.12
22400
35000
37600
900
38500
1000
8300
10
3
出口收汇
3000
25020
3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