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3719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24.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

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

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

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

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

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一水一山何处得?

一言一默总由伊;

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

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

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

‘山'

在上,‘狱'

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

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

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

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差"

)药除佛魔俱扫。

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佛说:

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佛说: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

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

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

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

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

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

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

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9.三界之中,以心为主。

真观心者,究竟解脱。

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众生之心,犹如大地。

五谷五果从大地生。

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

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

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何谓圆照?

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

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

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

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53.古德云:

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54.古德云: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156.佛是无心道人。

157.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158.古德云:

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159.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160.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16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16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

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66.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168.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169.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170.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171.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

离生灭而求寂灭。

172.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173.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174.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75.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

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177.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178.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179.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

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181.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82.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无事,佛至犹是冤家。

184.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185.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186.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189.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190.修行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

 

191.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192.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193.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

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194.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

为心空故。

修顿悟者,亦复如是。

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

195.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196.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

是悟道之妙也。

197.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198.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

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199.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200.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201.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202.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203.心不迷,不堕生死。

业不繁,不忧形质。

爱不重,不入娑婆。

念不起,不生业累。

204.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205.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

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

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206.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07.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08.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10.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11.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12.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213.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214.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215.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216.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217.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218.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219.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220.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

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

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221.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

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222.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223.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224.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225.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

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226.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227.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

谓之无念行。

228.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29.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30.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31.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32.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233.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

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34.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35.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36.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37.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38.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9.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0.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41.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42.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4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44.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45.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46.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

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247.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48.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49.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50.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51.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5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25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254.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55.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256.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257.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58.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

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259.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260.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

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6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62.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263.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

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264.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

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265.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

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266.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

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

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

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267.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268.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269.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270.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

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

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

无邪非,则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