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834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水泥已按设计标号进入现场搅拌站。

砂:

粗砂或中砂。

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3%。

石子:

粒径0.5-4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1%。

掺合料:

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4.2主要机具

4.2.1机械设备:

塔吊、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混凝土拖式泵、插入式振捣器、砂轮切割机、圆锯机、电刨、电焊设备、截断机、弯曲成型机、接触对焊机等。

4.2.2主要工具:

钉锤、铁水平尺、钢尺、扳手、铁桶、撬杠、经纬仪、水平仪、塔尺,钢丝刷、钢筋板子、各种钢筋钩等。

5、施工要点及说明

5.1说明

5.1.1按B、C、D轴线0.50m以上的结构施工图施工。

5.1.2主厂房±

0.00米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85.00米。

5.1.3施工框架及各层楼板时,请注意与各有关专业及有关分册(建筑总图、建筑详图、除氧煤仓间楼梯)配合施工。

5.2材料选用

5.2.1材料:

混凝土:

框架柱,梁,次梁,板等构件19.45米层以上为C35混凝土。

钢筋;

Ⅰ级钢(φ)Ⅱ级钢(Ф)

钢板与型钢:

均采用Q235-A.F

焊条:

除Ⅱ级钢焊接采用E50XX外,其余采用E43XX

5.2.2柱接头钢筋采用等强直螺纹套筒连接。

5.3钢筋混凝土板上孔洞、护沿及支墩配筋:

5.3.1孔洞、护沿及支墩尺寸和位置见各层平面布置图

5.3.2板上洞口加强钢筋:

当园孔直径250<

φ<

500毫米或矩形孔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250<

B<

500毫米,设洞口加强钢筋,每边上下排各2Ф14钢筋伸入梁内。

凡园孔直径Ф≧500毫米或矩形孔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B≧500且孔边无梁时,均沿板跨方向设暗梁,每边上下排2Ф20并用Ø

6@100箍紧进行绑扎。

主筋必须伸入梁内。

5.3.3板上洞口均设护沿其配筋见F0821S-T0211A-01附图三。

5.3.4板面支墩或埋件下如无小梁,应在下排设钢筋加强5Ф14@50伸入梁中心线300。

5.3.5除图中注明者外,板上支墩配筋见F0821S-T0211A-01附图五。

6、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

6.1泵送砼工艺

6.1.1泵送混凝土前准备:

4.2m以下部位砼垂直运输机械设备采用塔吊,4.2m以上部位砼垂直运输机械设备采用40拖式泵。

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

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值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在缸筒口上10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底,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底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排除,再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min管道又较长时,应每隔5min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可采用每隔5min正反转2~3个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沁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min)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6.1.2泵送结束

泵送将结束时,应估算混凝土管道内和料斗内储存的混凝土量及浇捣现场所欠混凝土量(Φ125mm直径每100m有1.3m3),以便决定拌制混凝土量。

泵送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和管道,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

6.1.3质量标准

泵送的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要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不宜少于180s。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2~18cm,各盘(槽)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均匀。

6.2模板

6.2.1柱模板安装

将已按柱型号制作好的带肋竹模板,按模板编号运至施工现场,在已弹好柱边框线的位置进行拼装,对于通排柱,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再拉通线进行校正中间各柱。

模板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

柱加固箍用φ48的钢管制成,其安装根据柱模长度尺寸,侧压力大小来确定柱箍尺寸间距。

柱箍由满堂钢管架进行拉撑加固,边加固边校正,最后锁紧各加固扣件。

对拉螺栓安装,对拉螺栓是用φ12的钢筋两头套丝制作而成,其长度根据柱的宽度而定,一般以柱两边外露20cm为宜。

其作用是防止砼胀模,确保现浇构件的几何尺寸。

凡柱宽度超过70cm的都将安装对拉螺栓,安装对拉螺栓的工序是和模板拼装加固同时进行的,在模板加固完,对拉螺栓也应根据柱尺寸将两边螺帽拧紧。

6.2.2梁模板安装

在钢管上弹出梁轴线、位置线和水平线。

梁模板安装先安装钢管,下部垫通长脚手板或5cm木板。

支柱采用钢管支柱,设双排或三排间距主梁为三排@500次梁为双排@600,板中梁为@1000满堂红架。

支柱之间或下边应设剪刀撑和水平拉杆,以保持稳定。

梁高度超过1m的梁采用对拉螺杆加固,且立杆间距@500。

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

然后安装横钢管的纵横间距,铺上梁底钢模板,并拉线找直找平。

如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模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取梁跨的1‰~3‰。

绑扎梁钢筋找正位置和保护层,经检查合格后,清除垃圾杂物,即可安装两侧模板,通过连接角模用M12×

3螺栓L形插销与底板连接。

用钢管梁卡具支撑固定梁侧模,卡具为750mm。

当梁高超过750mm时,侧模宜加穿φ12@600对拉螺栓加强。

梁、柱接头的模板,应根据结构外形用木模加工。

6.2.3楼板模板安装

底层地面应整平夯实,并铺垫脚手板或5cm厚木板;

楼层地面立支柱部分亦应铺垫木板。

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并应适当拉结,以确保多层支架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的稳定。

楼板模板下部的支柱的排列与间距,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支柱间距为1000mm,钢管间距为900mm。

小木楞间距300mm。

支柱安装从边跨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向另一侧进行,同时安装钢管,拉通线调节支顶高度,将钢管找平。

胶合板,模板宜从一侧开始铺设,每两块板间纵向边肋上用钉子与方木连接,但拼缝要严密。

面模板铺完后,应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

同时应检查支柱是否牢固,松动、脱落或漏放,如有,应及时纠正。

校正完后,在支柱之间应加设水平拉杆或斜撑,一般离地面20~30cm处应设一道,向上纵横方向每隔1.5m左右一道,在梁下支柱应加设剪刀撑,然后将楼面清扫干净。

6.2.4模板拆除

柱、梁、板模板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要求的脱模强度。

柱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为准;

跨度在8m以下的单梁、有梁板模板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拆除;

跨度在8m以上的梁、有梁板及所有悬挑结构模板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拆模程序一般是:

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先拆非承重部位;

后拆承重部位。

肋形楼盖应先拆柱,再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

柱模板拆除,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斜支撑,再卸掉柱箍和对拉螺栓,然后用撬杠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即可把模板运走。

楼板、梁模板拆除:

先拆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底模板;

楼板底模板拆除应先拆掉支柱水平拉杆或剪刀撑,然后拆掉楼板模板支柱。

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模板的空档,再拆除余下的支柱,不可使钢管自由落下。

用撬杠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脱离,待该段模板全部脱模后,运出集中堆放。

楼层较高,采用双层排架支模时,先拆除上层排架,使钢管楞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竹木胶合板全部运出后,再拆下层排架。

梁底模板拆除,有穿墙螺栓者,先拆掉穿墙螺栓,再拆除梁底模。

拆除跨度L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粘结物,修理并涂刷隔离剂,分类整齐堆放备用;

拆下的连接件及配件应及时收集,集中统一管理。

6.3钢筋工程

6.3.1柱子钢筋绑扎

直螺纹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直螺纹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立好的柱主钢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向上移置,由上往下宜用缠扣绑扎。

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也要全部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并位于箍筋与柱角主筋的交接点上,但在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子,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主筋的交接点上。

框架梁、牛腿的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柱筋控制保护层可用水泥砂浆垫块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一般800mm,以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6.3.2梁钢筋绑扎

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

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

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

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闪关对焊连接。

接头不宜设在梁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0d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四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1200的短钢筋;

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6.3.3板钢筋绑扎

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扫干净,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要求,同梁钢筋绑扎的要求。

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板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所有钢筋应全部绑扎,现浇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支架,φ10@1000×

1000,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板的负弯矩配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加马凳筋,以防止被踩下。

特别对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变形。

6.3.4楼梯钢筋绑扎

在楼梯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则先绑扎梁,后绑扎板钢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并垫好砂浆块。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6.4预埋铁件和孔洞留设

该工程预留件的型号多、数量多、标高多、予留孔洞多,对予埋予留的部位,轴线、标高、方向、中心线、数量型号要求准确、齐全、安装牢固,为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对该项工作采取严格的管理体系即:

专人配料、专人制作编号、专人领取、专人安装、专人复核、专人检查、专人检查验收、认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予埋铁件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预留铁件及扁铁应严格控制平整度、顺直度,且与模板贴紧,确保成型后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误差不大于3mm,且不应有少埋、漏埋等现象。

6.4.1予埋、予留允许偏差

予埋管中心线位移≤0.1d且≤3mm

垂直度≤L/200且≤5mm

予埋件、予留孔:

中心线位移≤3mm;

水平高度≤3mm

予埋铁件安装方法主要采用焊接固定法和螺栓固定法。

埋件定位很重要,标高,位置要用尺测量后确定。

埋设方向要认真对照图纸核实。

埋件平面要与模板面紧贴或与设计砼表面一致。

以保证埋件表面与构件表面的平整。

埋件固定要牢固,防止砼浇筑过程中埋件位移。

埋件安装后,严禁站人或堆重物。

埋件锚脚与结构中二级及以上的钢筋不得电孤点焊。

予埋管埋设法的质量控制:

予埋管的长度,直径应按规定制作。

予埋管安装时应准确放线、定位、标高、垂直度应在允许范围内。

予埋管安装要牢固。

予埋管位置如与结构钢筋相碰时,应对钢筋位置作适当调整,确保予埋管位置准确。

6.5混凝土工程

6.5.1清理: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及砼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

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6.5.2混凝土搅拌:

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调好集中拌合站上的自动计量表。

在上料时,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

装料顺序:

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沙子。

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搅拌时间:

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120S。

6.5.3混凝土运输: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6.5.4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直接卸出浇筑的高度不得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如超过3m时可留设浇筑口、或者随浇筑高度在规范内递减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水灰比,避免发生混凝土离析现象。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于50mm—100mm厚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动器(或成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留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6.5.5柱的混凝土浇筑

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柱高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可用传统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卸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的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实,并用柱箍箍牢。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应留在柱梁下面。

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6.5.6梁、板混凝土浇筑

板梁连成整体的大断面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

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

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细石子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浇筑板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施工缝位置:

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6.5.7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施工缝:

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三分之一的部位。

6.5.8砼养护

根据本地高温、风大的气候特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砼表面应在手压无印时用湿麻袋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指派专人,防止养护水任意自流,浸泡基础。

养护方法:

柱侧面、梁底侧面拆摸后及时喷涂养护剂进行封闭养护,砼上表面用麻袋覆盖进行洒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己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因为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人上去踩蹭会使混凝土受到破坏。

根据构件所处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制定养护措施,严格做好记录。

6.6质量标准

6.6.1模板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模板应拼缝严密,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

允许偏差项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擦方法

1

梁轴线位移

3

尺量检查

2

梁标高

+2,-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粱截面尺寸

尺量检查

4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5

板表面平整度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拉线和尺量检查

7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8

预埋螺栓

外露长度

+10,-0

6.6.2钢筋

现浇框架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网的长度、宽度

±

10

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骨架的宽度、高度

骨架的长度

受力钢筋

间距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其最大值

排距

绑扎箍筋、构造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移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水平高差

+3-0

9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梁柱

墙板

6.6.3混凝土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02)的规定。

现浇框架混凝土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单层多层

轴线位移

柱、墙、梁

标高

层高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全高

30

柱、墙、梁截面尺寸

+8-5

柱墙垂直度

每层

用2m托线板检查

H/1000且不大于2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表面平整度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钢尺检查

预脉螺栓

预埋管

预埋洞中心线

15

注:

H为柱、墙全高。

6.7砌筑工程

6.7.1基本要求

砌体工程所用块材应有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

砌筑方法:

为三一砌砖法。

砌体施工时应设皮数杆,根据设计要求,块材规格和灰缝厚度在杆上标明竖向构造的变化。

围护墙砌筑,搭设内架,分层砌筑。

砌体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必须在规范规定之内。

根据该工程用途和结构特点选定按混水墙进行质量评定。

砌体施工时楼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

施工层进料马道,宜采取加固支撑措施。

砌筑前,必须进行放线,排砖,砖垛严禁采用包心砌筑。

砌筑前检查柱子预留插筋。

砌筑370墙双面挂线,240墙外手挂线,同时外墙必须拉通线施工。

并按皮数杆砖层施工,水平灰缝不得小于8mm,也不得大于12mm。

构造柱采用四退四进直槎砌筑,每隔50cm高加Φ6墙压筋。

370墙3根,240墙2根,两端加90度弯钩,并与内墙拉结。

构造柱内的砂浆杂物须及时清理干净。

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并按上述要求加压筋,纵横墙交接一律砌斜槎,严禁砌直槎。

窗口两侧应留设固定钢窗的铁件位置距外墙皮120mm往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