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727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下载.docx

故选A。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

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

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

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

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春节期间,一个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蓦然.呈现在亿万家庭的电视屏幕和手机上,“一夜蹿红”。

【甲】节目的名称已点明了它的内容、主旨和方式:

“经典”、“咏”(“咏”亦“永”也)、“流传”。

几乎每一集都能勾起人们不可理喻的激动、回忆和遐想。

无论是《定风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乙】一似饱经风雨和磨难的祖先在我们耳畔叮咛:

莫忘来路,珍爱当下,奔向未来——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散逸的一股“清气”。

古诗词,包括作者已标注为“行”“吟”“歌”以及“调寄某某”诗词的曲调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于是重新谱曲,配以朗诵,以新的旋律演绎之,乃至超越时空地让受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丙】“和诗以歌”,既需要有浅吟低唱,曼妙轻缓的佳作,也需要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精品。

让人感动的是,中华诗词中的这两种相融互补的美学风格,已经不落痕迹地融入《经典咏流传》之中了。

(许嘉璐《和诗以歌,精神和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蓦然B.不可理喻C.乃至D.荡气回肠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答案】2.B3.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B项,“不可理喻的激动、回忆和遐想”错误,不可理喻:

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可改为“难以言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的用法。

作答标点符号题,要分析有关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特殊用法。

C项,“浅吟低唱,曼妙轻缓”标点错误,“,”改为“、”,此处是并列定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手法,使不可感的主体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B.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温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C.据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句子涉及两个不同的主语,“温州市容”“市民”,故“不仅”放到“市容”前面;

C项“据……显示”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D项表意不明,歧义,有两种理解,句子涉及的两个节目,都可以理解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故改为“不同于《欢乐喜剧人》,《中国喜剧星》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

其中欧·

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

《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A项,辛弃疾,字“幼安”;

C项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

D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不在“四大悲剧”之列。

6.阅读下面由某校团委学生会制定的“活动举办流程图”,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份活动流程图,不超过80字。

(2)从确保活动质量角度,概括这份活动流程图的两个特点。

【答案】

(1)①策划部门写好活动策划书,部长审阅通过后交给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审核;

②审核通过再递交给主席团审阅;

③如可行,则交给对应部门部长与分管负责人,由他们共同找团委书记落实活动举办。

(2)①分工明确,权限清楚②三层把关,严格审查

【详解】做好此类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第一步是看图。

这是由某校团委学生会制定的“活动举办流程图”,图中由总到分形成2级信息,“部门策划书的形成和审核”“活动举办”,每一步过程都有相关要求。

第二步是用文字简明表达。

限于题干所要求的字数,在用文字表达的时候,无法写出全部可能的细节,只能把所给信息用连贯的话语连缀起来表达。

所以,首先可写出一级信息内容,也就是“策划书的制定和审核”相关的内容,注意哪个部门完成,表述清楚,可以表述为“策划部门写好活动策划书,部长审阅通过后交给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审核;

审核通过再递交给主席团审阅”,与活动举办相关的信息可以表述为“如可行,则交给对应部门部长与分管负责人,由他们共同找团委书记落实活动举办”。

文字叙述中要避免遗漏信息,还要注意语句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

流程图的特点直观、清晰、更易理解,分工明确,权限清楚,三层把关,严格审查。

7.阅读下面语段,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句子加以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句式不作要求。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

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摩表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比如一“刀”纸。

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一“缕”清风。

(数量词选得正确)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

(2).

(2)一“抹”晚霞。

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和炼字的能力。

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

做题时要注意到题干要求中的“两个妙用量词”,形式上,句式不作要求,内容上注意量词的效果,具体解答时要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科学的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起有伏,科学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先进,有的国家落后。

关于世界科学中心,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分析,有世界科学单中心说、科学多中心说、科学主中心与副中心说。

技术发展也是有起有伏,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也有世界技术中心转移说。

实际上某一学科、某些学科群也有世界中心,以往对此缺乏统计分析。

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

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按照汤浅光朝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根据不同的科学史年表可以得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尽管具体时间节点不完全相同,但表1中的5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依次顺序及主要时期基本一致。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是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至今)。

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

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和转移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

为此,我们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五要素钻石模型”(图2),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4个社会因素和1个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果涌现期)因素对科学中心形成必不可少。

图2: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五要素钻石模型”

(摘编自潘教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

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

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

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

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

“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世界文明中心又一次面临转移,未来将属于热爱和平的中国。

(摘自沈律《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

材料三: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科学中心话语权还执掌在欧美国家之中。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大的惯性,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并转向哪一个国家,但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势头,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的局面。

因此,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站在全球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培养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期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到中国,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活方式,具体在“智能科学”“再生能源科学”“太空科学”和“人体健康科学”四大领域是否有所突破。

(XX百科“世界科学中心”词条)

8.下列有关“世界科学中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科学中心”存在着单中心说、多中心说、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持单中心说。

B.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这个国家就可以称其为“世界科学中心”。

C.“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等因素。

D.二战后,美国一直是“世界科学中心”,按科学兴隆期平均80年来算,现在世界科学中心已有转移迹象。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赵红州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都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且时间节点大体相同。

B.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要素主要有政治、济经、文化和教育,四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C.随着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科学中心将再次转移,中国定能成为第六个世界科技中心。

D.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科学中心将会呈现多中心局面。

10.根据上述材料,从政府角度分析,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使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答案】8.D9.B

10.

(1)积极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2)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核心,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

(3)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政策,积极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4)政府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

(5)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8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D项,“现在世界科学中心已有转移迹象”表述错误,原文是“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赵红州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都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错误,原文是“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汤浅光朝不是根据科学史年表得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的特征,错误。

C项,“中国定能成为第六个世界科技中心”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错误。

D项,“世界科学中心将会呈现多中心局面”,表述错误,原文是“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

局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

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应该根据“五要素钻石模型”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4个社会因素和1个科技革命”等方面来作答。

“站在全球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可得出积极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可得出改革开放,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一核心,大力提高生产力;

“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可得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政策,积极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具体在“智能科学”“再生能源科学”“太空科学”和“人体健康科学”四大领域是否有所突破”,可得出政府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

“培养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得出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白采

朱自清

①盛暑中写《白采的诗》一文,刚满一页,便因病搁下。

这时候薰宇来了一封信,说白采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

他只有一个人;

他的遗物暂存在立达学园里,有文稿,旧体诗词稿,笔记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还有四包女人的头发!

我将薰宇的信念了好几遍,茫然若失了一会;

觉得白采虽于生死无所容心,但这样的死在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惨酷了些——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

②白采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

他的历史,他的性格,现在虽从遗物中略知梗概,但在他生前,是绝少人知道的;

他也绝口不向人说,你问他他只支吾而已。

他赋性既这样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

但我们却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

③“不打不成相识”,我是这样的知道了白采的。

这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

李芳将他的诗集交我删改,并嘱我作序。

那时我在温州,他在上海。

我因事忙,一搁就是半年;

而李芳已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

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

正在这时,平伯转来白采的信,短短的两行,催我设法将李芳的诗出版;

又附了登在《觉悟》上的小说《作诗的儿子》,让我看看——里面颇有讥讽我的话。

我当时觉得不应得这种讥讽,便写了一封近两千字的长信,详述事件首尾,向他辩解。

信去了便等回信;

但是杳无消息。

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来了一张明信片;

在我看来,只是几句半冷半热的话而已。

我只能以“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自解,听之而已。

④但平伯因转信的关系,却和他常通函札。

平伯来信,屡屡说起他,说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一回平伯到白马湖看我。

我和他同往宁波的时候,他在火车中将白采的诗稿《羸疾者的爱》给我看。

我在车身不住的动摇中,读了一遍。

觉得大有意思。

我于是承认平伯的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我又和平伯说,他这篇诗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响。

后来平伯来信,说已将此语函告白采,他颇以为然。

我当时还和平伯说,关于这篇诗,我想写一篇评论;

平伯大约也告诉了他。

有一回他突然来信说起此事;

他盼望早些见着我的文字,让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诗究竟是怎样的。

我回信答应他,就要做的。

以后我们常常通信,他常常提及此事。

但现在是三年以后了,我才算将此文完篇;

他却已经死了,看不见了!

他暑假前最后给我的信还说起他的盼望。

天啊!

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

⑤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

有一回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门林荫路新正兴里五号去访他:

这是按着他给我们的通信地址去的。

但不幸得很,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

我们只好嗒然而归。

新正兴里五号是朋友延陵君住过的:

有一次谈起白采,他说他姓童,在美术专门学校念书;

他的夫人和延陵夫人是朋友,延陵夫妇曾借住他们所赁的一间亭子间。

那是我看延陵时去过的,床和桌椅都是白漆的;

是一间虽小而极洁净的房子,几乎使我忘记了是在上海的西门地方。

现在他存着的摄影里,据我看,有好几张是在那间房里照的。

又从他的遗札里,推想他那时还未离婚;

他离开新正兴里五号,或是正为离婚的缘故,也未可知。

这却使我们事后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剧味了。

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得和他见了一面。

那是在立达学园我预备上火车去上海前的五分钟。

这一天,学园的朋友说白采要搬来了;

我从早上等了好久,还没有音信。

正预备上车站,白采从门口进来了。

他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

我因上海还有约会,只匆匆一谈,便握手作别。

他后来有信给平伯说我“短小精悍”,却是一句有趣的话。

这是我们最初的一面,但谁知也就是最后的一面呢!

⑥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时,他要去集美作教;

他听说我有南归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了一张小影给我。

这是他立在露台上远望的背影,他说是聊寄仁盼之意。

我得此小影,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

这回来到立达学园,偶然翻阅《白采的小说》,《作诗的儿子》一篇中讥讽我的话,已经删改;

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给他的那封长信,他还留在箱子里。

这使我惭愧从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但是他现在死了,我又能怎样呢?

我只相信,如爱墨生的话,他在许多朋友的心里是不死的!

⑦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原载1926年10月5日《一般》第10号第2期)

1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这是我们后死者所难堪的。

(2)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

作用。

13.结合作者和白采的交往经历,说说白采是怎样一个人。

14.朱自清的散文在人物描写上非常有特色,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对本文作一点赏析,不少于150字。

【答案】11.

(1)表达对白采惨死于将到吴淞口了的船中感到震惊和痛心,也表达了作者因杂事而未能完成对其诗歌评价的歉疚。

(2)这是作者强烈的自责,后悔在李芳事件中对白采的误解,现在明白了却再也没机会弥补了。

12.

(1)概叙了白采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整体印象;

(2)结构上总领下文,下文的叙述都是围绕“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来写的。

13.文章主要叙述我与白采的四次交往。

第一次是为学生李芳诗集的事,白采对作者的耽搁心存不满并出言讥讽。

第二次是因作者答应为其诗稿《赢疾者的爱》写诗评,就这事白采多次写信给作者。

第三次是我到上海去拜访白采却没有遇到,在我上火车前,白采匆匆起来和我见了一面。

第四次是白采去集美作教时给远在北京的我寄来一张小影。

从这些交往中,可以看出白采是一个率直、待人真诚、能真心对待朋友的人,热爱文学创作,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14.

(1)白描,寥寥几笔勾勒人物形象。

如上火车前见面场景,“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短短三个句子就交待了白采的籍贯及其艰难的生活处境。

(2)用一些生活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